第 3 章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功夫影视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论文研究的需要,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了 2005 年-2015 年有关功夫影视的硕、博士论文及各种期刊论文,并通过网络搜索了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典型的功夫影视作品,并对相关资料和文献进行重点分类、分析,同时查阅了相关经典功夫影视的影评书籍,深入了解现有文献中关于中国体育影视、功夫影视和武术的研究思路、方法和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功夫影视对武术发展的影响提供可靠地理论和现实依据。
3.2.2 逻辑分析法本文通过阅读集美大学图书馆功夫影视相关影视评论,影视媒介传播学相关书籍和通过对中国知网搜索所得功夫影视相关论文,进行归纳、类比、推理,研究 70 年代至今典型的功夫影视,针对功夫影视对武术发展所产生的新问题,总结对策。
3.2.3 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借鉴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它是一种对大众传播媒介内容进行客观、系统的层层推理的方法,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的信息量、其变化等的分析。本研究对相关典型功夫影视,从影视所反映的武术情况(武术技术器物层面、武术制度习俗层面、武术精神文化层面),针对个别功夫影视,进行具体分析武术在功夫影视中的被选择的倾向性。
3.2.4 直接观看法
根据相关影评,对搜集到的典型功夫影视(如《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郑伊健版《中华英雄》、李小龙版《精武门》、《叶问》、《功夫熊猫》等 200 多部典型影视作品)进行观看,对其中表现武术文化方面的内容进行截图整理,详见附录。
3.2.5 对比研究法
按照影视题材对 200 多部影视作品分类,从各类作品中挑选典型影视作品,对比分类,找出各类型影片所呈现出内容的侧重点,特定群体选择恰当影视作品观看,详见附录。
第 4 章 功夫影视的发展概述
站在功夫影视发展的历史的现代结点,回望其近百年发展,我们认为功夫影视经历了20 世纪 20 年代到 30 年代初期从文学之武到影视之武的第一次浪潮;第二次浪潮是指 20世纪 50 年代末兴风浪于港台,冲击大陆至今的这一时期,这次浪潮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为自觉,最为壮观的类型影视奇观。到今天为止,李小龙功夫影视仍是这次浪潮的最高峰。
4.1 功夫影视的发展阶段
陈墨先生根据功夫影视生产基地的不同划分为五个阶段[28]
第一阶段,20 世纪 20--30年代武侠影视产地主要在大陆上海,成为“传奇时代”;第二阶段,20 世纪 40--50 年代,产地从上海转移到香港开始了武侠影视的“侠义时代”;第三阶段,20 世纪 60--70 年代产地主要集中在香港邵氏公司,部分转移到台湾,称为“武打时代”;第四阶段,20 世纪80--90 年代,主要产地在香港和大陆,称为“娱乐--新影响时代”;第五阶段,21 世纪以来,武术影视的国际化时代。
4.2 异峰迅起-功夫影视第一次浪潮
我们借用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中的浪潮意象来说明功夫影视的发展脉络,当然这一意象早已有之。正如阿尔文·托夫勒在这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个形象并不是他独创的。埃利亚斯(Norbert Elias)在他的《文明的进程》(The Civilizing Process)一书中提及‘几个世纪以来进步整合的浪潮'.1837 年一位作家以一连串的浪潮来形容美国西部人的定居生活;首先是拓荒者,然后是农民,然后是商业团体,’第三次浪潮‘的迁徙。1893 年特纳(Frederick Jackson Turner)在他的经典之作《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一文中也引用了同样的比喻[29]”.采用浪潮意象来看功夫影视的发展,与陈墨先生的划分相比较而言显得有些粗糙,但是我们可以从这整体的浪潮趋势中把握功夫影视的宏观历史走向,概观功夫影视的整体的发展脉络。
功夫影视发端于“侠”文学。据学者研究,中国历史上的侠,源出先秦,兴于战国,衰于秦、汉后期,但侠士风范一直流传不绝,其中着名的侠士有魏无忌、荆轲、高渐离、季布等名人,我们也可以通过后代文学作品感受到很多武侠文化的气息,其中诗歌有曹植的《白马篇》、李白的《侠客行》,杂剧有《李逵负荆》、《黑旋风仗义》,传奇有《宝剑记》《义侠记》,戏曲有《林冲夜奔》、《武松打虎》、《红拂》《十三妹》等作品,还有清代的侠义小说,以上种种变为推动了中国近代武侠小说潮流。这股热潮中有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和《近代侠义英雄传》,还有赵焕亭的《奇侠精忠传》、姚民哀的《山东响马传》。这些近代的武侠小说中已经展现一系列神奇的武术场面如飞檐走壁、手指白光、腾云驾雾、口吐神剑的夸大景象。只有在神话小说像《西游记》、《封神演义》
中才能找到的虚幻场景,通过影视形象呈现在贫苦人们的眼前。这些超级英雄的影视形象在 20 世纪那个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时代以及对势若无助,渴望解放的普通民众而言,无异于一种精神的拯救和心灵的慰藉[30]90.同时笔者认为当今功夫影视中对武术的夸大的源头在这里的可能性非常大。功夫影视从侠文学进一步发展到戏曲,趋向成熟。1905 年中国第一部影片由京剧演员谭鑫培出演的《定军山》是绕不开的功夫影视的历史张本,其中“请缨”“舞刀”“交锋”等场面表现了最初的武打场面。1921 年的短片《车中盗》中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使侠义之气初露端倪,为之后出现的武侠电影奠定了基础。那时虽然没有迎来这种影视的繁荣,仍然有很多武术影视的先驱粉墨登场,有任彭年,陈秋风、史东山等,其中成绩最突出的就是张慧冲,1927 年出版的《中国影戏大观》中记载出演《情海风波》、《五分钟》、擅长武术跌仆的张慧冲,此外他还创立影片公司,自编自导武侠电影。虽然有很多功夫影视的先驱进军影视界,由于出现了中国影视公司各方面的不景气,直到 1928 年 5 月的《火烧红莲寺》(该电影改编自平江不肖生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第 81 回“红莲寺和尚述情由”)上映,才引起轰动,随即引发了武侠电影的第一次浪潮。根据史料记载,在《火烧红莲寺》的带动下,近 40 家影片公司都参与制作武侠片,1928 年至 1931 年间上映的武侠片总数达到 227 部[30]95.我们称 20 世纪 20 年代中后期发生在中国大陆的武侠影视潮流成为功夫影视的第一次浪潮。之所以说这一浪潮是异峰迅起主要是因为武侠神怪电影是复杂时代下的新形式,是为“异”;该次浪潮迅速崛起引起很大反响,又因为帝国主义侵略,这一浪潮迅速走向了下坡路,这一起一落不过四五年时间,是为“迅”.显然这次浪潮的潮起潮落是那么突然而猛烈,直到 1949 年在香港又掀起新一波浪潮。
4.3 波远浪高-功夫影视第二次浪潮
1932 年至 1949 年,中华民族在社会动荡、贫困和战争多重压力下生活,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体验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由于中国社会民族矛盾的激化,与此同时,在战争背景下与炮火硝烟里,中国电影也发动了如火如荼的电影文化运动,展开了中国电影反帝反封建的双重变奏[30]115.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武侠电影的波涛流向低谷,并且一直沉默在谷底。
用李道新先生在《中国电影文化史》中的话说,“台湾尤其在香港影坛在资本运营和市场竞争的商业氛围下,更多的继承了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武侠电影传统,将武侠片和功夫片的流脉与香港、台湾政治地位的现实确认联系在一起,不仅磨练了一大批个性显着的电影作者(其中有胡金铨、楚原、张彻和李小龙等等),而且创造了中国商业电影一个时代的灿烂与辉煌[30]338”.我们把 20 世纪 50 年代至今,浪潮起于港、台,回归内陆,席卷世界的功夫影视潮流称为功夫影视的第二次浪潮。
功夫影视从大量的武侠片崛起,逐渐达到发展的瓶颈,至李小龙的功夫片出现为功夫影视创造历史新局面。在功夫影视第二次浪潮中,一浪急逐一浪,一浪高于一浪。作为香港电影的主流产品,武侠片和功夫片在 1949 年至 1979 年出品数量、参与人数和国际影响达到最大、最多与最着。根据不完全统计,从 1949 年到 1979 年间,仅仅香港一地,武术影视作品近 1000 部[30]340,演员和导演包括关文清、胡鹏、黄卓汉、罗维、李翰祥、岳枫、午马、楚原、刘家良、傅奇、王羽、洪金宝、袁和平、李小龙等等。在这其中张彻,可以说是这一浪潮的第一浪,在 20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后期,共导演或与人合作导演了 80多部电影作品,多为武侠片,其中有《断肠剑》(1967)、《十三太保》(1970)、《方世玉与洪熙官》(1973)、《少林弟子》(1974)、《洪拳与咏春》(1974)、《洪拳小子》(1975)、《少林寺》(1976)、《南少林与北少林》(1977)、《广东十虎与后五虎》(1978)、《少林与武当》(1980)、《过江龙》(1988)、《神通》(1993)等等。
张彻电影以极具个性化的色彩和悲剧性的情调展现出阳刚中的情义,拓展了中国武打片的精神意蕴和文化视野,那么楚原电影则以唯美的场景和诗意的动作呈现出奇诡中的哲理,并以其独特的浪漫情怀开创出一种“新类型的武侠电影”[30]343.
到李小龙功夫影视出世之后,功夫影视才正式被世界认可接收。李小龙这个时代的弄潮儿凭借迅捷逼人的截拳道和五部半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死亡游戏》(半部))使这次浪潮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它的每一部电影都产生了巨大反响。一部《唐山大兄》公映后,在香港和东南亚地区等地连创票房记录;《精武门》掀起各地的功夫学习高潮;《猛龙过江》公映后,李小龙的功夫片的影响力远达美国、日本和欧洲;到 1973 年,再一次进入好莱坞,主演的影片《龙争虎斗》,首开中国电影进入世界电影市场的先河[30]347;《死亡游戏》更是为后人留下迷人的悬念。
由于社会的发展,成龙、李连杰紧随李小龙之后,拍摄了大量的功夫片和现代动作片,并加入了独特的娱乐和时尚元素。香港成龙的功夫喜剧和大陆武术片的新尝试也创造了功夫影视新的奇迹,从浪潮流向的角度来看,这股浪潮之势被成龙、李连杰等国际巨星保持至今,这次浪潮狂奔了 30 多年,其流远,其时长,然而浪潮有涨有落,那是历史的必然。
更何况功夫影视在李小龙这一点,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我们认为功夫影视的第二次浪潮从上世纪 50 年代波及至今,只不过以李小龙功夫影视为拐点,正在走向另一个历史的山谷。功夫影视这次的低谷之行是短暂,还是漫长,谁都不会知道。在功夫影视之风刮得正强劲时,各种“神剧”(比如,抗日神剧)也纷纷前来凑热闹,其表现出的内容更是越来越让人们费解,让人们怀疑,这应该引起相关研究者的注意。
第 5 章 功夫影视的内容与分类
5.1 影视的内容与分类
根据沈义贞的《影视批评学导论》中所说,类型是对电影进行批评的外在角度之一,但是我们认为从影视内容出发分析功夫影视对武术发展的影响也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对功夫影视按照题材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在对功夫影视进行分类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影视是怎样分类的?影视有哪些类型?以及影视类型产生的原因在哪里?了解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功夫影视的分类就可以根据这些依据进行划分,这样功夫影视类别的区分才更加有说服力。
到目前为止,电影的类型千奇百怪,五花八门,人们习以为常的电影类型有:爱情片、战争片、武侠片、喜剧片、动作片、科幻片、恐怖片、犯罪片、灾难片、警匪片、探索片、青春片、成人片、动画片、儿童片、校园片、侦探片等等,在这些指称中,它们的分类标准各不一样,有的是根据电影的美学效果,比如恐怖片、科幻片、喜剧片等等;有的是根据适合观看电影的人群划分,比如成人片,儿童片等;有的是根据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的称谓,比如探索片。
沈义贞认为以上这些电影类型的划分实质上都是以题材为标准进行的划分,而这种划分的一个缺点,仍然使电影类型处于混乱无序状态。因此作者从电影诉诸观众的美学效果入手,把电影类型分为惊悚片、喜剧片、惊险片、恐怖片等四种,这种划分除了注重电影能够给观众带来“笑”、“震惊”、“恐惧”等美学效果之外,还可以和其他题材的类型电影发生对应关系,即有“惊悚爱情片”“喜剧爱情片”“惊险爱情片”、“爱情恐怖片”,战争片则有“战争惊险片”、“战争喜剧片”、“战争惊悚片”、“战争恐怖片”等等。
若要进一步深入分析,还可以依据电影的本性以及内在元素的角度来进行分类,可将电影分为动作片、奇观片、情理片三类,以上是沈义贞先生在影视分类的标准,我们认为关于影视的这些分类对功夫影视的研究不能说不重要,但是其进行分类的标准应该是我们更加需要关注的焦点。
我们了解到如何进行影视分类之后,再来看看影视类型产生的原因。郝建认为:“电影是工业社会生产的艺术,他的创作采取了现代生产的组织方式。电影的循环过程是:大量投资,按流程分工合作生产,个人买票完成消费。这促使制片人倾向于模仿成功之作,在观念上追随主流性社会思潮[31]”.换句话说,电影类型与电影的工业化生产关系密切。
5.2 功夫影视的内容与分类
功夫影视的类别划分决定了功夫影视对武术发展影响研究的新视角。对功夫影视按照时间界限进行分类,为下一步进行规范特定功夫影视观看人群做准备。对其进行分类,更能明确找到是哪类功夫影视发挥着更多的积极作用,哪类功夫影视发挥更多的消极作用。
所以,从这里入手进行功夫影视对武术发展的影响的研究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对于功夫影视的分类研究,也是众说纷纭。在浙江大学李义杰的博士论文《媒介与文化资本--基于中国武术文化资源资本转换的研究》中把武侠影视按照题材大致分了三类:刀剑传奇类、神怪魔幻类、功夫写实类。而贾磊磊认为武侠片应该分为三个次类型,分别是:神怪武侠片(以特技技术为主要表达方式)、技击武侠片(以纪实手段展现真实武术)、喜剧武侠片(喜剧表演与武术动作结合)[33].在张翼飞在博士论文中,也论述了功夫影视的详细的划分方法。他对功夫影视按时间点进行分类,分别为:武侠片、功夫片、动作片。
武侠片是指电影反映的故事情节发生在封建社会,以冷兵器为主要表现手段,并且反映侠义精神的影片称为,武侠片。然后依据影视的情节和内部元素,笔者深入武侠片内部将其分为江湖武侠片、战争武侠片、玄幻武侠片三种。功夫片故事情节发生的背景时间界限则在 1840 年至 1949 年,以写实的拳脚格斗为主要表现形式,表现特定的武侠精神。1949 年至今,主要以中国传统武术和世界其它搏击格斗术融合,表现效果更加震撼,注重塑造现代侠士形象的影片为动作片[12]4.
综上所述,笔者则以题材内容为主要考量标准,以时间节点为辅助依据进行划分,把影片背景发生 1840 年以前在以表现刀剑、江湖、玄幻、战争题材为主的影片称为武侠片,影片故事背景发生在 1840 年--1949 年之间以表现拳脚器械格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影称为功夫片,而《少林寺》的故事虽然反应的是 1840 年以前的故事,但是题材内容来看,主要是以拳脚器械格斗为主要形式,因此划入功夫片之中,其他影视作品以此类推。故事反映 1949 年至今,主要以中国武术和世界搏击技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影片成为动作片。
当然以上所说几类功夫影视都必须要表现特定的武术精神,这样划分可以有效区分古代和现代的差异和区分真功夫展现和艺术化打斗。因为功夫动画片以动画人物为主要人物,因此单独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类型。因此,本文中的功夫影视主要包括武侠片、功夫片、动作片和功夫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