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沧州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20 共282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非遗背景下游身连环八卦掌发展探究
【引言】影响游身连环八卦掌传承的因素研究引言
【第一章 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沧州武术文献综述
【3.1 3.2】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游身连环八卦掌
【3.3 3.4】游身连环八卦掌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 沧州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论与建议
  
  结论
  
  1. 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游身连环八卦掌练习者在年龄、活动场所、受外来武术文化因素等方面呈现发展的不平衡。
  
  2. 师资力量不足、传承方式简单、缺乏政府部门的支持、网络媒体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等是影响游身连环八卦掌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3. 在传统武术进校园活动中,对游身连环八卦掌的教学与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推动了沧州传统武术在校园中的普及与开展。
  
  4. 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游身连环八卦掌的传承方式由家族传承与师徒传承向学校传承过渡,并重现希望。
  
  5. 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游身连环八卦掌在传承活动的开展、传承人保护措施上有待于加强和提高。同时对保护沧州传统武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议
  
  1. 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对游身连环八卦掌的宣传与推广力度;建议政府加强师资力量,建立人才培养基地,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利用现实条件,使游身连环八卦掌走进课堂,在大、中、小学得到普及与推广,加大传承力度。同时推动传统武术进校园工作向纵深开展。
  
  2. 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小组,对游身连环八卦掌进行挖掘整理,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研究小组的监管力度,使游身连环八卦掌能做到按照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科学的发展,真正起到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3. 利用现代化媒体进行游身连环八卦掌的教学,拍摄纪录片、电影、动漫等在沧州主流媒体上进行宣传推广,进而进行学习研究以及传承和发展。同时制定长远计划,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工作的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0.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R].巴黎。2003.
  
  [3]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R].北京。2005.
  
  [4][5]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J].法律,2011,9:30-37.
  
  [6]张春燕,田振华,等。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民族传统体育分类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4 (3):25-28.
  
  [7]马磊。河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传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5:326-330.
  
  [8]康娜娜,张志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法律地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2(1):141-143.
  
  [9]李瑜,郭荣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以河南少林武术、陈氏太极拳为例[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12(12):99-102.
  
  [10]李雄峰。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看传统武术的传承[J].搏击·武术科学,2010,6:34-35.
  
  [11]刘宏亮,刘红建。传统武术的传承困境与矫正路径研究--以鲁西南地区传统武术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1(1):69-73.
  
  [12]梁石云。传统武术传承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4,2(2):26-28.
  
  [13]路展宇,孙佳杰。山东省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冠县查拳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4,4(8):112-113.
  
  [14]朱清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对传统武术传承的思考[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10:87-90.
  
  [15]葛毕敬,郑寿存,刘汝丰。沧州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3:104-106.
  
  [16]王艳。沧州武术发展现状与保护对策的研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D].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5.
  
  [17]孙宏茹,提成,刘桂强。沧州传统武术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6(2):78-80.
  
  [18]温静。游身连环八卦掌简易套路之演练[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1):87-91.
  
  [19]尹岳楠。不同视角下八卦掌之发展探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3,9(9):30-32.
  
  [20]时传霞。八卦掌流源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1):56-59.
  
  [21]韩衍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对策研究--以传统武术为例[J].搏击(武术科技),2011,8(1):45-46.
  
  [22]牛爱军,虞定海。对传统武术保护问题的探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武术为例[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3):138-140.
  
  [23]钟广佳,梅杭强。传统武术师徒制传承的功能与现代价值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6(6):48-50.
  
  [24]佟玉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制度建设[J].文化学刊,2011,1:128-133.
  
  [25]胡继云,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人的保护机制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6:51-53.
  
  [26]徐贵华,赵光勇。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路径探析[J].中华武术·研究,2012,1:51-53.
  
  [27]王涛,杨新华。论烟台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14,5:46-48.
  
  [28]邓永明,陈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以烟台螳螂拳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6(6):40-44.
  
  [29]李宝军。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保护建议[J].法制与社会, 2011,8:183.
  
  [30]刘永福。破茧化蝶的美丽嬗变--沧州武术文化概述[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1):79-86.
  
  [31]宋天华,罗萍。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峨眉武术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7):63-66.
  
  [32]牛爱军,虞定海。传统武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归类研究[J].体育文导刊,2008,4:119-120.
  
  [33]孙猛,王英璟。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视野下传统武术保护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12(12):46-48.
  
  [34]马永通。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齐鲁武术文化的保护与发展[J].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学报, 2011,26(2):70-73.
  
  [35]伍娟,林志军。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5):132-134.
  
  [36]王林,陆海。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8):85-90.
  
  [37]王卓。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4):27-39.
  
  [38]牛爱军。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传统武术传承人”保护问题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0):52-55.
  
  [39]呼钊。董海川与八卦掌传承发展的历史渊源[J].兰台世界,2013,9:85-86.
  
  [40]凌昆,杨维。论八卦掌健身机理与健身功效[J].搏击·武术科学,2007,8(8):36-37.
  
  [41]温静。游身连环八卦掌[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10.
  
  [42]祝伟明,孙细英等。非物质文化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25(1):70-72.


  致 谢
  
  首先,感谢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以及体育学院的老师们对我三年的培养。
  
  本研究是在导师崔景辉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的。在整个论文的完成过程中,导师倾入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方面,还是在论文的撰写和成文定稿等方面,崔老师都给予了我细心的指导和大力的支持。另外,崔老师谦和的待人方式、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我影响深远。在此,我谨向崔景辉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与敬意!
  
  同时本研究也得到了沧州市体育局、沧州市高校以及部分中学体育老师、武术专家、沧州师范学院游身连环八卦掌传承人温静教授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这些帮助过我的专家、教授表示深深的感谢!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