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多种因素促使形意拳技术体系不断演变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19 共434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形意拳产生和演变过程探究
【第一章】形意拳发展问题探析绪论
【第二章 第三章】“形意拳演变”文献综述
【4.1 4.2】影响形意拳演变的因素分析
【4.3】 多种因素促使形意拳技术体系不断演变
【结论/参考文献】形意拳变迁历程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4.3 多种因素促使形意拳技术体系不断演变
  
  形意拳在姬际可明末清初创立,一直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传承,从山西蒲州的小村庄一直到现在在全国各地都广有习练者,从传统古朴的拳法,传至河南为教内传播,拳法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被称之为河南派形意拳,传至山西戴龙邦技术风格亦发生改变被称为戴氏形意,其弟子李洛农的形意拳更是从技术风格,内涵理念都做了较为明显的创新,使形意拳从心意拳脱生而出,形成了完全不同于心意拳的“形”和“意”并重的形意拳。此后李洛农打开血脉传袭的枯槁,广传弟子,其中宋世德和车毅斋在形意拳的基础上有分别形成以动作舒展和极具观赏性以防御为风格特点的车氏形意,和以朴实无华,稳打稳进发展以内功劲力特色的宋氏形意,以上是形意拳在流传发展过程中的几次重要的演变脉络,我们所看到的今天的形意拳风格的迥异,都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发生的改变,是形意拳不但没有消亡,甚至更加完善,成为套路丰富,技术体系完整,理念内涵深邃的优秀拳种。形意拳在历史上发生的这几次重要演变,都有其发生演变的原因,而这些原因的寻找和梳理势必会为我们研究形意拳的发展和走势,和对形意拳较为深刻的认识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经过 300 多年的不断发展,顽强的形意人通过不断的钻研,逐歩完善了形意拳的技术理论体系,使得传统形意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根据古老拳谱的记载和现代拳法理论的研究,形意拳拳法以“心之发动为之意,意之所向而为拳,心意诚于内,肢体形于外”作为拳理,故称之为心意拳。在形意拳术传至李洛能时,他不但培养了大批的形意拳高手,而且对形意拳的拳法和拳理进一步研究,为形意拳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且其弟子山西太谷车毅斋对形意拳进行了改良创立车氏形意一派,从此后在太谷大力推广,并得到了镖局文化的影响发展壮大起来,为形意拳在太谷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宋世荣经过自己研习和创新自创宋氏形意一派并且自成体系、李洛农后来返回河北深县,此后,形意拳门人不断增加,并不乏名师大家,也为形意拳在河北的推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此时的形意拳可以说是发展到了比较鼎盛的时期。
  
  随着形意拳所处的时代背景,传承方式,传承人的思维模式等都发生了变化,致使形意拳的技术体系也随之丰富,百花齐放,在以上总结的六方面因素的作用下,使得形意拳的发展进入最为繁荣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形意拳进行探索和改革的浪潮也进入到了高潮时期,形意拳的技术动作也发生了几次较为显着的演变,其中,以戴氏心意到形意拳的演变、形意拳演化出车氏形意和宋氏形意最为典型和突出、因此对着三次较为显着的演变进程予以总结。
  
  4.3.1 李洛农对戴氏心意拳重“意”不重“形”进行改革
  
  形意拳的产生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几代人不断钻研和实践才使得形意拳逐渐产生自己的风格,完善自己的体系。形意拳来源于戴氏心意拳是毋庸置疑。山西的戴氏心意拳是形意拳的三大主流之一,然至今戴氏心意传播不广,仅在山西祁县一代流传,戴家尊崇戴氏家族“只传戴姓,不传外加”家训,只在本家族内部传播,致使戴氏心意有这样的俗语“只见戴家人打人,不见戴家人练拳”戴氏心意一直很神秘,现在也鲜为人探讨。这样保守的传承方有一定的原因而这样固守的思想同时反馈在练拳当中也会使拳本身的风格发生变化。
  
  心意拳,顾名思义,讲究“心”和“意”的重要性。戴氏心意以内意,心领作为重点。它的外在动作很少,其中“蹲猴儿”式为其基础,讲究触柔手慈,在近距离的发力和发劲制服对手,着自己鲜明的风格特点。
  
  戴氏心意拳在迫于后继无人的现状下,打破了心意拳不外传的传统,教授于河北深县慕技而来的李洛农,自此,心意拳才终于被世人所见,然由于戴氏心意多年在封闭的状态下宗族内部传播,使得戴氏心意内容传统,古朴、守旧。清道光二十九年,李洛农被太谷富孟侼如所聘,为孟家护院拳师,孟侼如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尚武,并早年习练少林拳,对少林拳造诣颇深,在李洛农护院的十五年间,孟侼如待李洛农为坐上宾,除日常处理商铺事物,便潜心跟随李洛农学习戴氏心意,数年后,在掌握心意拳的技法和深刻了解戴氏心意的拳理后,开始对戴氏心意的练法提出质疑,与李洛农一起对戴氏心意和少林拳的练法进行比较和推敲,找到两拳种各自的他特点和弊端,通过观察化银工人在剪元宝时所采用的“坐银剪步”产生的灵感,尝试用“形意半马步”来代替之前戴氏心意以“弓步”为基本步法。开始了对戴氏心意的初步改造和革新[1].
  
  4.3.2“形意拳”形成和理论体系的完善--“形”“意”并重
  

  随着时代的发展,晋商的繁荣,戴氏心意的保守的传承方式和传统古朴的内容已经不太适用于当时,李洛农在继承戴氏形意后,广受门徒,为培养更多的门人,也为晋商的镖路培养更多的技艺高超的镖师[2],李洛农同孟侼如,和自己的弟子车益斋,李广亨,贺运亨,李复祯对心意拳拳术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先后对戴氏心意拳式、拳理、拳法等,在多年技击实践中,深入的探索、研讨,讲其改革成为一种起落自如、防守严禁、打中有顾、顾中有打、打顾结合技击性特别强的一种拳术。并且他们对于拳谱中“此拳以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的论述也加以认真的揣摩和研究,认为心意近于一理,用“形”取代“心”,而且形意拳在练法上有“象形取义”之意,用“形意”之名,更为贴切。同时他们又根据戴家拳谱中“拳之命名是会意象形”的理论,提出了将他们所改之拳命名为“形意拳”.此时为清同治三年,自此中国形意拳之名正式出现。李洛农、孟侼如、车毅斋等人对心意拳的改革和对形意拳的创造是经过多年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的。
  
  具体技术上的改变有:一、将原先心意拳中基本步法中的弓步改为“坐银剪步”,后更名“形意半马步”;二、将三才桩功(子午桩),戴氏心意又称“蹲猴猴”改为“三体式”桩功并附有歌诀:“三体一站四象明,下部鸡腿中龙身,熊膀猴相在上体,形意拳中此为根,起手鹰捉虎抱头,身成六式寓意深。”三、把五行拳“把把不离鹰捉”的练法改为每拳以左右式相连接而使动作连贯,突出了五行各拳的特点;四、以拧转步将劈,崩,钻,炮,横五拳连接演练,命名为“五行合演”或“五行连环”[3].
  
  在对心意拳的每一次和创新的过程中,孟侼如都进行了记录备忘。自此,中国开始出现“形意拳”.并闻名于世。这次具体内容、拳理上的改变,是形意拳体系形成的标志,至此,形意拳已经是完全不同于心意拳的新拳种。
  
  4.3.3 突出形意拳防御特点--车氏形意
  
  形意拳的形成的漫长过程中,李洛农广收门徒,在山西河北两地广为流传,分别为车毅斋 、宋世荣 、刘奇兰 、 郭云深 、白西园 、张树德 、刘晓兰 、李镜斋 .在形意拳形成以后,李洛农的弟子有在此基础上对形意拳产生了自己独到的认识和理解。
  
  其中弟子车益斋在李洛农同治六年回归河北深州故里之后,接任了太谷镖局主要镖师的职务。在完成镖务后,经常与孟侼如,师弟贺运亨、李广亨、宋世荣等一起研究探讨形意拳术,并对形意拳内容的不断完善做出了贡献。改变了形意拳传统的“快攻之取”技击方式,逐步确立了“快打猛攻、乱而取之”和“引进落空、智而取之”的两种技击风格。形意拳以“防御为能”为其特色的拳术逐渐为武林所认可。车益斋编着的形意拳套路以防御为特色。在民国初年编着的《太谷县志》也记录了车益斋对形意拳以防御为主这一风格创新的记载“此术(指形意拳)……以‘防御为能’为特色。”车氏的门人称之为“顾法”.车毅斋的“顾法”可谓上乘。他讲形意拳中的技击方法“快攻直取”,和“足踏中门抢地位、直打硬打无遮拦”等均作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
  
  车毅斋在总结戴氏心意拳精义的基础上,同时吸取少林拳法的精髓,创编了“五花炮、五行炮、五踩六捶、九拳”等十个以防守为特色的徒手对练套路。这些套路都是讲防御作为首位,强调没有“防”,“攻”必败的道理。这也就形成了日后车氏形意的风格特点。车氏形意重视攻必先防守,防于攻前,在形意门里被称为“顾”于“打”.车毅斋常以“先打顾法后打人,顾法打的是本身”来教导门人。他所传授的“五行拳、十二形拳”以及所有的拳械套路都是在以防御为前提下,讲究攻防兼备。
  
  “引进落空,智而取之”,也是车氏形意拳中防中有攻的重要积极方法的体现。戴龙邦《心意六合拳》序言中云:“……所谓真传者,名虽曰武。实贵乎和。和者,智与勇顺成自然之谓也。”车毅斋的一生锁定秉承的理论观念既是在践行者这一道理。在步法上,在车毅斋编着的《十六把》时,开始用了大转身 180 度的步法,在经过弟子中元、三光的演练过程中,又发觉此法内外上下均难以相合,步法,打法也都有毛病,于是逐步改为以前后带步,调转步,迂回步,小转步 90度为其特点的形意拳套路。自此,山西太谷形意门人即以此拳相传,至今仍保留着车毅斋原创编的形式。车毅斋对形意拳的继续探究和丰富,使形意拳的体系更加庞大,演练风格也更为丰富。
  
  4.3.4 突出形意拳劲力特点--宋氏形意
  
  山西派的另外两弟子宋世荣、宋世德、在形意拳的基础上,经过多年对《内功四经》结合《洗髓》《易经》的参悟和研究,在内功方面独有建树,形成了内功精深,发劲力独特的宋氏形意,宋氏形意尤以内功精湛为自身的特点,它既有雷炸冰裂的极刚爆炸力,又讲究“如绳之系”的极柔松的柔力。正如宋氏形意门人宋光华总结此劲力“内外相合,上下互撑,左右争衡,前后护卫作用,全身整体配合,先松后紧,紧而速松,随松随紧的六合混元劲”.这样的发力方式,被宋氏形意门人称之为“抖绝劲”,讲究惊弹抖炸,寸绝滚颤;伏如横穹,动若发机,能在瞬间骤然爆发浑身鼓荡抖颤的弹性爆炸力,也正如过拳谱中所描述的“遇敌好似火烧身,炸力发出无断续”的连续爆炸力。此外,宋世荣独创的基本功法--内功盘根,盘,即指盘旋缠绕之意,根,也就是指的根基,此前形意拳的习练路线多为直来直去的往返,宋氏荣在《内功四经》和八卦掌走转盘旋的启发下,以旋转为行走路线,与三体式桩功相辅助练习,拳谱中记载曰:“练桩以固其本,练盘根你能转动自如”.以上为宋氏形意拳形成和独特之处,此后,宋氏门人在结合先师技艺的基础上,不断的充实拳械内容,使自身的理论体系也不断完善和发展[1].
  
  形意拳自脱离心意拳后,逐步完善和发展了形意拳的体系,在形意拳基础上突出形意拳内功的宋氏形意、和以防御为特色的车氏形意,都是对形意拳体系的进一步丰富的体现,包括形意拳在河北,河北弟子郭云深、尚云祥、孙禄堂等都是对形意拳的技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出版着作,虽没有形成门派,却也丰富了形意拳的技术体系和习练内容。
  
  4.3.5 形意拳演变技术体系总结
  
  对比形意拳、车氏形意、宋氏形意的技术体系、都有在共同的理论基础,而车氏和宋氏是在形意拳基础上衍化出来的,发展了不同的演练风格,在习练的基础上,都是以“三体式”为基本桩功,在理论基础上、也都有很多共通甚至相同的内容,因此,宋氏形意、车式形意,又最终回到形意拳,未脱离形意拳的理念,也就是老拳师们经常感悟的“万变不离三体式”.然而不同的演练风格都被后人所接受,并在传承的过程中经历了实践和时间的检验,使得形意拳内容更为丰富,也使习练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来进行习练。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