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舞蹈论文

藏族舞蹈的类别与特征及其创新发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0-24 共3260字
论文摘要

  传统舞蹈艺术是和人类的生产活动共同产生的,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创造,舞蹈这种艺术形式便成为了人类生活中必备的精神文明内容。藏族舞蹈作为中国民族民间舞汉、藏、维吾尔、蒙古、朝鲜五大民族民间舞之一,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发展并延续下来的,是藏族民族生活的缩影,是藏区近五千年历史进程的重要文化积淀,是藏族人民智慧的象征,是征服“世界屋脊”的高原人类的生命与情怀,它成为了藏族广泛的艺术形式的典型代表之一,可以说它是在中华民族的民族舞蹈艺苑里的一朵圣洁高雅的雪莲花,一本底蕴深厚的史书。它风采独特,是华夏文化乃至人类文化光彩夺目的瑰宝。

  一、藏族舞蹈的类别与特征

  藏族舞蹈包括宗教寺院舞蹈、农区舞蹈、牧区舞蹈、半农区半牧区舞蹈。其体系主要由卓(锅庄)、谐(弦子)、热巴、羌姆、堆谐(踢踏)、牧区舞等舞蹈构成。在表演风格上,卓豪迈粗犷,沉稳有力;谐优美流畅,连绵不断;堆谐朴实自如,潇洒灵活。

  1.羌姆

  羌姆仪式表演是由受过一定舞蹈训练的喇嘛戴着面具饰演不同角色,在吹奏、打击乐器的伴奏下,手持道具以舞蹈方式进行的,这是宗教和舞蹈相结合的特殊舞蹈形式。羌姆采取的是舞蹈的结构方式,运用的是舞蹈的形体语言,包涵的却是宗教的内核,渲染的是神佛的威慑力量。它以舞蹈的语言使晦涩难懂的教义直观化、通俗化,由于特定内容及宗教目的的制约,羌姆向来具有严格的动作、装扮、配乐及舞蹈表演程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羌姆已失去原来的驱鬼酬神的意义,逐渐成为民间娱乐性的舞蹈。

  2.卓(锅庄)

  卓,又叫锅庄、“果卓”“歌庄”,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舞蹈时,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一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尔变换“龙摆尾”图案。

  3.谐(弦子)
  
  谐,也称为“弦子”,弦子舞是在胡琴乐器的伴奏下,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藏族歌舞艺术,分布于西藏东部及云南、四川、青海等藏族聚居区,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自娱性歌舞。表演中由男子拉弦乐器,女子挥舞彩袖伴舞,随着弦子音律的变化,舞者的舞姿也千变万化,弦子舞的歌词大意一般都是迎接宾客、亲友相会、表达赞美之情、祝愿、辞别友人等内容,音乐的曲调繁多,歌词也很丰富,舞者的舞步多变。跳弦子舞时没有固定的场所,较平坦的地方都可以成为舞场,凡爱好者,男女老幼皆可涉足舞场。每逢佳节、喜事或重大集会,人们便欢聚一堂,其词、曲、舞比较优美,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4.热巴

  热巴舞是由藏族“热巴”艺人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它是一种由卖艺为生的流浪艺人班子(一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组成)表演的,以铃鼓为主,融说唱、谐(歌舞)、杂技、气功、热巴剧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有一套相对固定的程序,以铃、鼓舞为主吸收了弦子、锅庄、踢踏、说唱、韵白、哑剧、杂耍等表演形式,由12个节目组成,整场演出完整严谨,全套演出需要5个小时,其中戏剧及体育内容丰富且有寓意。是一种很有健身作用的民族民间体育舞蹈,流传在西藏东部的昌都、工布一带和云南、四川、青海玉树藏区,其高超的表演技艺和完美的艺术风格享誉国内外。

  5.堆谐
  
  “堆谐”是西藏日喀则民间的传统舞蹈,泛指后藏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昂仁、定日、拉孜、萨迦县以及阿里一带叫做“堆”地区的农村圈舞。堆谐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以歌唱为主,节奏舒缓,舞姿悠扬;后一部分以舞为主,节奏活泼,舞姿洒脱,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堆谐”原来是一种秉节奏表演的农村集体舞蹈,是丰收后敬神时大家为欢娱庆贺而表演的,具有粗犷朴素的特点。后来,经过艺人的加工提炼,变成各种各样的舞姿。有注重脚下功夫的踢踏舞,也有扣胸挟臂的浪漫舞姿。

  6.噶尔

  噶尔藏语意为专业性的表演歌舞。这里主要是指17世纪噶丹颇章王朝时期,拉达克国王献给五世达赖的一部乐舞。这部乐舞,一直表演于西藏宫廷。它吸收了部分藏族舞蹈的韵律和动作,已经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藏族宫廷舞蹈。表演这种乐舞的是男性儿童,称噶尔巴。

  二、藏族舞蹈的价值

  1.文娱价值

  文娱价值是藏族舞蹈中很重要的一种精神内核。一方面,特殊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给予其他民族同胞以无限的神秘感和吸引力,藏族舞蹈能够满足参与者和观看者了解藏族民族文化的追求,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藏族舞蹈可以抒发内心情趣,宣泄内心情感,在舞动中感受愉悦并将愉悦舞进舞蹈中,享受自娱的乐趣。

  2.宗教价值

  藏族人民全民信奉藏传佛教,宗教意识影响着藏区民众的思想和一切活动,同时也在藏族舞中明显地表现出来。上世纪50年代以后,藏族人民的精神风貌一直在改变,与其他民族的融合越来越多,但即使不断吸收其它民族的能量,在藏传佛教的一些重大佛事活动如各种法会及开光超度请佛仪式中,具有宗教文化功能的歌舞仍然必不可少,藏族舞蹈中蕴含的宗教价值仍然需要体悟与感受。

  3.教育价值

  藏族舞蹈的流行是中国文化和谐发展的生动体现,当前文化发展的主旋律是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大繁荣,随着藏族舞蹈的发展和流行,使人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参与中获得的教育价值具有直接性和广泛性。

  4.宣传价值

  藏族舞蹈的参与人数可多可少,多的情况下,数百人身穿藏族服饰,伴随民族特色浓郁的音乐一起舞动,声势浩大,蔚为壮观;少的时候藏族舞蹈出现在各种电视节目以及大型歌舞晚会的现场,对于宣传藏民族文化,吸引全国人民关注藏族文化,特别是对于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旅游事业以及公益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带动作用。

  三、藏族舞蹈的创新发展

  藏族舞蹈不仅是藏民族悠久灿烂舞蹈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现存民族文化历史中最悠久、最能体现藏族特色、影响最为深远的艺术形式,是极为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作为国家的重要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我们有责任对它进行保护、传承、发扬光大。

  1.汲取现代舞的精华因素

  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智慧文化的结晶和历史文化发展中诸多精华的集中体现,有着刚健、奔放、粗犷、热情的性格特性,内容极其丰富,但是文化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由于地理原因和历史原因,藏族文化相对闭塞,藏族民间舞蹈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一方面保持藏舞的特质,另一方面要汲取现代舞的精华因素,展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生机。

  2.寻求官方支持

  虽然藏族舞蹈有广泛的受众和参与者,但是毕竟是来源于民间的民族舞蹈,有着很强的自下而上的自发性,缺少了一定的规范性,不利于藏族舞蹈的持续发展和推广,在这样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官方支持,经常性开展有效地比赛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舞蹈中,激励更多地人发挥艺术才能,促进舞蹈发展和创新,为支持藏族舞蹈发展提供强劲的后援力量。

  3.处理好艺术与市场的关系

  随着经济发展,艺术与市场走向结合,藏族舞蹈也不能逃避这个难题,一方面,要积极寻求市场资源,促进舞蹈发展,一旦脱离群众的需求,舞蹈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迎合市场需要,降低艺术等级,将舞蹈过于世俗化,丧失藏族舞蹈的魅力。要在坚持藏族舞蹈灵魂的前提下发展创新,适应市场的需求。

  藏族民间舞蹈,作为中国舞蹈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具有符合藏族人民心理诉求和审美情趣的民间舞蹈风格,然而,随着文化艺术以及各民族的和谐发展,所有的民族民间舞蹈都应该寻找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发展道路,藏族舞蹈也必须为发展创新寻找新的道路,才能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汲取时代的养分,只有不断创新发展途径,才能更好地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让更多民族甚至是更多国家的人民接受、认同、喜爱,真正的走向世界艺术之林。

  参考文献:

  [1]黄优强.藏族锅庄舞发展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3(1).
  [2]杨镇,刘明华.藏族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创新发展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7).
  [3]万代吉.试论藏传佛教寺院法舞——羌姆[D].西北民族大学,2006.
  [4]王晓丹.藏民族舞蹈的发展形态[J].北方文学,2010(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