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从历届"炸舞阵线"街舞比赛的参赛人数看,第六届明显比第一届的参赛人数高出一倍多,说明街舞比赛的参与人数明显增多,扩大了街舞运动的参与人群,提高了街舞运动在我国的影响力。据调查,参赛选手大多是学生群体,说明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在大、中、小等不同等级学校的普及力度,开设街舞课程,使街舞运动通过教育手段在我国得以顺利发展。
4.1.2 历届"炸舞阵线"街舞比赛的开展,为广大街舞爱好者提供了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虽然近几届国内的街舞竞技水平相比前几届都有所提高,但是我国的街舞水平仍与国际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据调查,通过历届街舞比赛的开展,各地区参赛选手的竞技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淘汰制的评选方式中经常出现平局的现象,说明各区域之间参赛选手的竞技水平差异有了一定得缩减。
4.1.3 历届"炸舞阵线"街舞比赛的开展,与网络、新闻媒体等进行赛事宣传,即宣传了街舞文化,又为赛事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来源,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双赢".通过街舞比赛的开展,出现了许多街舞培训班、健身俱乐部等机构,并且出现了不同大小级别的街舞比赛以及商业演出等,使我国街舞运动逐步向多渠道、多元化方向发展。
4.1.4 我国街舞运动开展的比较晚,大部分教练员借鉴舞蹈、武术等项目的训练模式,虽然对街舞运动的训练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对街舞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和训练方法的创新有所制约。说明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街舞运动制定一套全面、科学、系统的训练模式,这样无疑会阻碍我国街舞竞技水平的发展。
4.1.5 目前我国街舞教练员的年龄偏于年轻化,正是精力充沛、富有创新能力的阶段,并且普遍都受过高等教育。据调查,通过历届"炸舞阵线"街舞比赛的开展,激发了教练员参与专业街舞课程培训的积极性,经常参加一些国外街舞教学课程,从而提高了教练员的专业能力,说明我国街舞教练员水平逐渐向国际化迈进。
4.1.6 历届"炸舞阵线"街舞比赛的开展,带动了有关街舞运动的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包括旅游、健身娱乐、音像制品、服装、餐饮、住宿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这说明,街舞运动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在弘扬街舞文化的同时,可以将街舞文化应用到其他行业中,如街舞音乐可以录制成 CD、街舞元素运用到服装和饰品当中、将街舞资料整理成书籍以及音像制品等,这些都可以起到宣传街舞文化的作用,又可以利用街舞文化自身的价值获取经济收入。
4.1.7 目前,我国街舞运动的相关教材较少,全国街舞运动的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并且也没有制定出比完善系统的训练教学大纲,这就会导致我国街舞运动的训练缺乏系统化和科学化。这说明我国街舞运动的理论发展明显落后与实践技术,这必将会阻碍我国街舞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4.1.8 街舞运动是一项"舶来品",是从国外引进发展而来的。我国的街舞运动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一套比较完善的竞赛体系,国外的街舞比赛体系以及评分标准较为完善。因此,我国在制定街舞运动竞赛体系时可以加以借鉴,使竞赛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完善,加快我国街舞运动步入世界领先水平的脚步。
4.2 建议。
4.2.1 街舞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且参与人数较多,能够将街舞运动纳入到大、中、小学开设,引入体育课堂,有计划的合理安排街舞运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全面推进街舞运动在我国的普及和提高。
4.2.2 街舞赛事的合理安排及运作,需要官方部门正确的引导。多举办一些不同等级的街舞比赛,为不同技术水平的街舞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为各国之间的街舞爱好者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搭建一个完善的街舞赛事制度的平台,才是提高我国街舞运动水平的发展。
4.2.3 积极向上的宣传街舞运动,做好街舞比赛的推广工作。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增加街舞运动的资金投入,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加快走品牌市场化发展进程。
4.2.4 重视并加强对街舞运动项目教练员的专业培训。教练员要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要对街舞爱好者的训练加以重视。在严格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动作的技术难度以及动作编排的新颖性,要具有创新能力,突出体现个性舞蹈动作的演绎,提高街舞爱好者的技术水。并且教练员要对评分标准深入掌握,在训练过程中充分把握技术动作的准确性。
4.2.5 加强我国街舞运动的科研进度。增强街舞教练员与街舞爱好者的科研意识,运用科技手段了解最新的街舞资讯,并且掌握最新的动作技术。
4.2.6 加大力度完善我国街舞运动项目的竞赛体系以及评分标准。只有完善竞赛体系和评分标准才能成功的举办一个街舞比赛,一个国家的竞赛制度是否完善就能体现出街舞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的高低。
参考文献:
[1]2004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www.moe.edu.on
[2]田锋。青少年街舞运动常见的运动伤害及预防[J].技术与市场,2010,(01):4-6.
[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4]刘怿。街舞的溯源、流变及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展望闭。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23-24
[5]丁世勇,吴延年。对街舞运动的分类及其主要动作特点的分析研究叨。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5):44-46
[6]黄璐,孙平。20 世纪下半叶街舞运动诞生于美国的渊源所探阴。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42-43
[7]李加奎。浅析 Hip-Hop 街舞文化的发展[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3):31.32
[8]吴延年。论HIP-HOP文化及其对中国街舞运动的影响 [J]暨南学报,2009,6,143
[9]金新玉。街舞流行的动因、诱因和原因 [J]体育文化导刊 2007.12
[10]朱兴栋,王永利。浅析街舞运动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继续教育研究 2008,5
[11]赵芳。从 Hip-Hop 运动看青年文化[J]青年研究 2002 年第 12 期
[12]顾益民。街舞的体育价值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 210009
[13]范雅慧,王虹,孙海静。街舞的美学分析 [J] 咸宁学院学报,2010,6 30,6
[14]吴斌。论健康街舞与全民健身运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10,3 30.2
[15]许治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街舞专项课程的可行性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年 5 月
[16]宋源,街舞 从街头走进校园[N] 南充日报 2008.11.25 006
[17]途运玉,施倍华,王美芝,高校体育课堂引入"街舞"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08,11 27.6
[18]孙静静,对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增设"街舞课"的可行性研究[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2010,4 11.4.82
[19]盛伟。将街舞运动引入到高校体育课程的探讨[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2008,11 28.6
[20]李裕琼,杨俊杰。健身街舞进入高校体育课堂的可行性[J]科技信息 音体美 284
[21]冯凌。高校公共体育课开设街舞课程的现状及发展研究[J]科技纵横 2010 年第 4 期
[22]郑嵩,王洪。从 KOD 看我国街舞的态势[J]搏击 体育论坛 第 4 卷第 8 期
[23]张敏。从2004年全国街舞大赛看健身街舞的发展[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3月 22.2
[24]黄璐。浅谈高校街舞队的体育营销策略[J]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7 22.4
[25]李鹏。邹玉玲。体育赛事型塑城市特色[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3 21.2
[26]曹可强。体育产业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2,1
[27]黄璐。街舞运动风靡世界的传播方式分析[J] 山东体育科技 2004,4 26.105
[28]黄璐,孙平,马虎。论韩国街舞文化的品格[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6,10 22.5
[29]Clarence Lang.The new global and urban order: legacies for the"Hip-Hop. Generation[J]Race &Society 3 (2000) 111–142
[30]街球中的 hip-hop 文化
[31]李金风。武汉地区高校开展街舞教学的可行性研究四。湖北体育科技,2006(11):716-717
[32]黄璐,付小春。美国街舞文化的全球化契合与中国式认同[J].浙江体育科学。2006(05)
[33]张静静。健身街舞与健身健美操的比较及其发展的初步研究[J].河南农业。2008(1)
[34]张劲松。健身街舞对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实效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 2010(11)
[35]干惠,冯丹丹。湖南省高校开设街舞课程可行性分析明。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10)
[36]赵静。健身街舞进入北京高校体育课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信息。2009(30)
[37]刘明燕,苏健。探讨街舞在高校体育运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12)
[38]于飞。对沈阳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街舞培训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O(12)
[39]周静。街舞与体育教学[J].科技资讯。2007(18)
[40]陈亮。对健美操运动和健身街舞特点的分析[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
[41]鄢生虎。关于高校街舞选修课教学过程的探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03)
[42]荣明。健身街舞对中青年女性健身效果的调查与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4)
[43]吴飞,黄璐。普通高校街舞选项课组织与教学管见明。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02)
[44]白东波,蔡晓竹。体育舞蹈纳入高校体育课的可行性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01)
[45]周林。论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休闲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03)
[46]王小林。改革现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6)
[47]宋红莲。街舞进入高校体育课堂的探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2005(04)
[48]张敏。谈健身街舞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推广价值[J].福建体育科技,2006(4):6-7
[49]郑施晓。把健康街舞引入学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03)
[50]邱增成,吴强。影响霹雳舞学习的因素分析[J].高师理科学刊。2007(05)
[51]张敏。表演专业健身街舞课程考核形式及方法的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22)
[52]王治伟。街舞艺术的渊源与发展[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53]崔吉洋。论艺术教育视野中的街舞的功能[J].成才之路。2008(25)
[54]广阳。闫虹《时尚健康街舞》一书出版[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55]薛易,海音。街舞者边缘化生存[J].半岛新生活。2009(09)
[56]张金英,葛庆焕。高校街舞教学及训练技巧研究[J].博击(武术科学)。2006(09)
[57]张丹瑶。浅析街舞[J].辽宁体育科技。2004(03)
[58]金逵。健身街舞[J].中国学校体育。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