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论文第七篇:《综合化学实验》校本课程内容与实施效果
笔者根据新课程要求,并结合学校资源和学生情况, 为高二年级学生自主开发了化学校本课程———《综合化学实验》。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提升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了实验操作,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综合化学实验》校本课程开设背景及目标
1. 开设背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学科获取知识、 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传统中学实验教学多是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模式,学生动手的机会较少。 现在开展的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加强实验探究,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所以,新课标在选修模块中开设了《实验化学》,它的开设是化学学科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学生的迫切需要。但是,纵观陕西省及其他大部分省份的高考试题,由于在高考理综试题的选修题目中并无该模块,以及受学校本身实验室条件的限制,该选修模块的开设受到冷落,无法全面落实《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赋予化学学科的使命。 因此,笔者所在学校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结合普通高中教材和高考实验题目,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特别面向高二年级的学生开设了化学拓展类校本课程———《综合化学实验》。 该课程开设4 年来,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并取得了积极良好的效果。
2.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进入高二年级时,已经完成了普通高中《必修1》《必修2》部分的学习,在课程开设的同时,学生进行选修部分《普通化学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和性质》内容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 选修《综合化学实验》 校本课程的学生大多对化学学科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有一定的化学竞赛理论培训经历,综合素养尤其是思维活跃程度非常高,能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并有对问题比较深入的探讨能力,有强烈的探究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化学实验研究。
3. 具体目标。 根据 《课程标准 》对实验的要求,并结合近年高考中的合成实验题目,《综合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 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 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2加深掌握常见定量实验(滴定分析)的实验技能和方法。
3学生初步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合成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
4能对实验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设疑、启发、诱导,以及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综合化学实验》这一教学平台,学生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以弥补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学生实验课时量的不足, 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快速提高。
二、《综合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内容与特点
《综合化学实验 》校本课程的实验都经过了精心选择和设计, 其内容源于课本,并按照上述原则进行修改和补充。 内容分类大致如表1 所示。
将《综合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实施纳入学校课程计划统一管理,共38 课时,一学期完成,共计两学分。 班额预定为30 人,教学地点安排在化学实验室,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 趣味性。 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才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而实验是创建愉快教学的重要源泉,神奇而充满魅力的化学现象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课程的开设要注重趣味性。 教师在选择实验时,主要选择那些在反应中发光、发热等现象明显的、变化较多的实验,从而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印象深刻。 如铜的反应循环、氧化还原和铬锰的性质实验。
表1 实验类型及内容 下载原表
2. 互补性。 新课标注重实验体系的整体规划,不同模块的功能定位不同, 必修部分实验内容支持最核心的化学知识和通用的化学方法, 强调实验探究性和理论性,弱化了实验的操作。 因为校本课程具有灵活性的优点, 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体现出它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用。 例如,选择“乙酸异戊酯的合成”实验基于2014 年新课标全国高考理综第26题,是对选修5 中“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的拓展,并进行深层次的优化整合, 充分挖掘和开发课本的素材,拓展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并督促学生重视课本上的基本操作。
3. 探究性。 《综合化学实验 》课程的开发要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形成乐于探究和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获得、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课程中,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验进行探究, 例如,“利用DIS设备测定雪碧中糖精含量”实验,让学生从实际出发,从已有的知识出发,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常见饮料中有害甜味剂———糖精的含量。
4. 安全性。 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那些综合实验,加热等危险性操作较多,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发生事故,危害学生安全,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因此,开设实验时,应选择危险性较少的实验,避免或减少使用危险化学品。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反复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以及事故处理方法,安全而快乐地完成实验,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体验。
在课程准备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编制教学方案和研究方案,使实验选题和内容更加贴近中学生的生活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完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设计, 并进行实验现象的记录和结果的讨论交流。 在教学最后,应当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和反思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和撰写论文,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培养归纳总结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三、《综合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与反思
《综合化学实验 》校本课程的开设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学生积极投入到实验探究中来,学习化学的热情高涨,由于名额有限,经常会出现学生“旁听”的情况。 究其原因,在于该课程的最大优势———选题源于生活、贴近高考、面向竞赛,并给予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和空间。 该课程经过4 年的发展和完善,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加强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 选修该课程的多名学生在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和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2013 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陕西赛区比赛中,13 人获得省级一等奖, 一人荣获全国决赛银牌,一人荣获全国决赛铜牌;在2014 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中一人荣获全国决赛银牌。
因为《综合化学实验》课程是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 所以在开发过程中应不断地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高考的命题趋势进行反思。
1. 关注细节,注重基础操作。 在化学教学中常说,“讲实验不如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不如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在“铜的反应循环”实验最后一步中,要求学生将铜单质和水的混合物分离, 采用的是最简单的分离操作之一———蒸发。 但就是这样一步简单的操作,造成多位学生的产率100%以上,得到的铜发黑。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讨论分析原因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当蒸发皿中只有少量水时要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而很多学生将水完全蒸干以后才停止加热,最终由于温度过高得到了黑色的Cu O。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注重基础的实验操作,这也是近年高考实验考查的重点之一。
2. 优化实验选题,贴近高考命题。 《综合化学实验》 校本课程的雏形是培养参加化学竞赛实验的学生的小众教学。 但从高考实验题和流程题的命题趋势来看,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实验原理考查,而是集实验原理、合成、分离、检验于一体的综合实验考查,更加接近竞赛实验的考查。 所以,不仅课程面对的对象在扩大,而且选题的范围也在不断改变。 在实验内容设置上,在简单的性质实验后,增加了合成实验和定量的滴定分析实验,且比重在逐年增大,以适应高考和竞赛的需求。
点击查看>>高二化学论文(推荐8篇)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