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化学论文 > 化学教学论文

初三化学教学中生本教育和探究式教学的融合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9-12-27 共2023字

初三化学论文第三篇:初三化学教学中生本教育和探究式教学的融合

  摘要:文章围绕“以学生为本”这一核心教育理念, 并结合化学教学实践, 从实验探究、问题探究、报告式探究三方面出发, 对探究式教学实践进行研究, 分析其对实现课程目标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化学教学; 生本教育; 实验探究; 问题探究; 报告式探究;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 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 它既是一种方式, 更是一种理念。基于生本教育的探究可以是实验探究, 也可以是问题探究或是报告式的探究, 或者多种形式穿插应用。本文结合生本教育理论和化学课堂探究类型, 对基于生本教育的初三化学探究式教学进行研究。

  一、生本实验探究式教学

  新的初三化学课本中, 几乎每节内容都设计有探究活动。目前, 仍有少数教师认为探究活动花哨无用, 干脆不指导学生开展探究, 甚至照本宣科地讲实验。其实, 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结合教材设计的探究活动, 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 以学生为本, 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教学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时候, 教师如果只是把实验边演示边讲一遍, 学生很难真正理解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装置, 为什么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为什么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而这些问题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做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和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中均可以得到解决。

  生本实验探究式教学, 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使学生熟悉学科探究的基本流程和思路;能培养学生科学协作精神,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在实际教学中, 并非所有的课本实验都值得探究。结合新课标要求及所用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材, 教师可选择的重点探究的实验有“实验室怎样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怎样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实验室怎样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铁的冶炼原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二、生本问题探究式教学

  生本教育理论认为, 人是信息的主动加工者, 是主动的知识建构者。初中生更具有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而问题探究式教学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问题, 让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可在适当的教学内容中采用“问题——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利用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以此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如, 在进行“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时, 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水是一种物质, 把水不断减少, 在高温下仍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那么到底是什么微粒使水保持着它的这种化学性质呢?是水分子还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呢?经探究讨论, 学生明白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微观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探究的激情被逐步调动起来。教师继续提出新的问题, 让学生感到问题式探究的乐趣。继而提出:原子是不是最小的微粒?它又是由哪些微粒构成的呢?原子核又是由哪些微粒构成的呢?在探究过程中, 一连串的追问强烈地刺激了学生的探究神经, 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当然, 教师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提问热情, 不断激发出新的问题, 在学生提问、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的探究过程中, 真正依靠学生完成探究任务。这种问题式探究主要适合于微观世界和理论方面的教学, 如初三教材第三章“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等。

  三、生本报告探究式教学

  课程标准对探究学习的要求是“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 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有些课题, 如初三教材中的“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环境的污染和防治”“垃圾的危害及其回收利用”“化学与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等宏观的环境方面的教学内容, 或大型的工业应用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还可以采用“搜集资料———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汇报”的报告式的探究模式。

  例如, 教师可设计“电池与环境”的课题探究, 将学生按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分为5个探究学习小组, 每组由6~7人组成, 组长1人。小组内要合理分工, 明确责任。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电池发展史、电池的分类和构造、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用途、电池对环境的危害、电池的回收和处理五个方面, 通过查阅资料、组织调查、开展讨论、制定汇报方案、撰写探究报告等活动, 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体会用展板、模型、实物、文字报告、课件等形式表现出来。由此, 学生不但能了解电池发展史, 而且能学习电池的分类和构造、原理和用途及对环境的危害, 进而提高自觉回收电池、防止污染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总之, 通过生本教育思想和探究式教学方式的有效结合进行化学教学, 可以更加有效地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李霞.注重生本教育理念打造高效化学课堂[J].甘肃教育, 2017 (23) .
  [3]季久洪.生本教育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困境与反思[D].苏州大学, 2016.

点击查看>>初三化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中学
原文出处:王宝权.基于生本教育的初三化学探究式教学探研[J].成才之路,2019(11):60.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