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巴特的符号语言学与语用研究(3)
来源:枣庄学院学报 作者:杨波
发布于:2017-03-17 共7179字
与前期的“零度写作”相比,罗兰·巴特再一次减缩了作者的权利: 作者不仅仅是“白色写作”中零度介入,亦只是写定文字符号的特殊个体而已,真正的叙事作品的完成,有赖于读者对于由语言文字所建构起来的结构大厦的分析和指认。在巴特眼中,对于纷繁复杂的叙事文本的理性的、操作层面的分析,不立足于故事内容、意义以及文本背后的社会、历史、经济缘由的挖掘和解读,这才是一种纯粹的文学研究,是真正的就文学而分析文学。
至此,从《符号学原理》到《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罗兰·巴特完成了符号学的文化到文学的路向进击。巴特所要力图建立的,是一种关于文学、文化的科学化努力。无论是将语言学的几组二元对立的组合进行普遍化的运用,将其推广到服饰、饮食以及汽车、家具等等领域,对社会文化这道大餐进行“条分缕析”.还是将叙事作品进行系统内部的观照。我们不难发现,巴特永远在语言学的领地里跋涉,他也绝对地远离着哲学的解读方式。这让我们不得不联系到英美新批评。英美新批评同样给予文学文本以重要地位。其理论建构的代表人物兰色姆强调要注重“关于事物本体论的调查,而且一定要是本体论的调查。”其理论中坚韦勒克、沃伦在《文学理论》中也言之凿凿:“文学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品本身。”[9](P145)虽然都表现出对于文学文本的浓厚兴趣,但是英美新批评和罗兰·巴特两者间的关注焦点不尽相同。英美新批评研究对象是单个文本,而不是总体性的文学文本。例如莎士比亚的悲剧,他们主张,研究《哈姆莱特》就应该只关注《哈姆莱特》,没必要旁及其他。就是单个文本,他们认为针对其中的形式因素或者技巧即可,没必要研究整个作品。而巴特的文学本体研究的根基是语言,这是一种“非哲学基础性的”理论根基,研究工具则是语言学的种种范畴,目的是探寻所有作品“潜在结构”,这样,罗兰·巴特的研究也就显豁而独秀了。
美国着名文论家苏珊·桑塔格说:“在二次世界大战后从法国涌现的所有思想界的大师中……罗兰·巴尔特是将使其着作永世长存的一位。”[10](P182)作为20世纪世界学术界、思想界首屈一指的大师,巴特可谓着作等身、理论丰厚: 创作主体论,符号学,叙事学,结构主义者,后结构主义者,享乐论者……面对巴特对众多领域的进入,我们很难将其限定在某一个具体的学术范围,也很难把他定论为某一个具体的学术人物。更何况,巴特一生总在对自己进行不断否定、超越,从第一部着作《写作的零度》到后期的《显义与晦义》《恋人絮语》《批评与真实》《S/Z》等,“社会神话”写作、“符号学”写作、“文本性”写作、“道德观”写作,几个时期又不断相互重叠、回返、亲合、延存。不管如何,罗兰·巴特如此这般青睐文化符号学、文学符号学研究,就结构主义而言,不仅冲破“形式”的藩篱,而且有了文学与文化学的超越性意义,也为符号学开辟了新的理论视境。
参考文献
[1]张智庭。罗兰·巴特美学述论[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2,(3)。
[2]汪民安。谁是罗兰·巴特[M].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3]( 法) 罗兰·巴尔特着,李幼蒸译。符号学原理[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喻言。服饰的符号意蕴: 以贾宝玉为例[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2)。
[5]( 法) 罗兰·巴尔特着,李幼蒸译。符号学历险[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胡经之,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第2卷) [C].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7]( 法) 罗兰·巴特。什么是批评[J].外国文学报道,1987,(6)。
[8]( 法) 罗兰·巴尔特着,李幼蒸译。写作的零度[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9]( 美) 雷·韦勒克着,刘象愚,陈圣生,等译。奥·沃伦。文学理论[M].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10]( 美) 苏珊·桑塔格着,李幼蒸译。写作本身: 论罗兰·巴尔特[A]符号学原理: 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文选[C].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原文出处:杨波. 罗兰·巴特符号学研究的理论视域与文学路向[J]. 枣庄学院学报,2017,01:103-107.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