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文艺领域的反本质主义理论探析(5)

来源:河北学刊 作者:边平恕
发布于:2017-03-17 共14092字
  上述中外美学史上不同时期美学家关于真善美统一的论述,其具体内容不完全相同。启蒙时代美学家的观点不同于古典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真善美融会统一也不同于启蒙时代的美学家。如恩格斯关于文艺作品真善美的统一包含有通过真实的社会关系描绘粉碎对于资本主义世界永世长存的乐观主义的内容。这说明虽然不同时代的美学家都讲文艺作品真善美统一的性质,但如何统一以及统一的具体内容却不尽相同。这就是文学真善美统一性质的历史性。在这个带有历史性的文学本质中,同时又存在着某种共同性、普遍性。这种共同性就是文学真善美相统一的一般性质。文学的这种一般性质是通过具体的、带历史性的本质体现的。这里存在着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任何个别都是一般,一般则通过个别体现。所以,我们不应以文学本质的历史性而否定一般性,以为不同时代的文学截然不同; 也不应以某种僵化的一般性本质否定文学本质的历史性变化。
  
  真善美融会一体的文学本质就其表现形式来说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不是反本质主义者所说的讲本质就是抹煞差异和多样。这首先表现为真善美融会统一的本质可以通过不同的文学类型,如主流意识形态文学、启蒙文学、先锋文学、大众商品文学得到具体体现。这些不同类型的文学除体现文学的一般本质外,还具有不同类型文学所具有的属性,如意识形态性、产业性、娱乐性等。其次,真善美融为一体可以是以真为主的融合形式,以善为主的融合形式,也可以是以审美、娱乐为主的融合形式。就“真”的表现形式来说,可以是本质的真实、典型的真实、自然的真实、整体的真实、发展中的真实、严酷的真实、批判的真实、幻想的真实、荒诞的真实等等,不一而足。就文学善的价值来说,文学既可与政治结合,为凝聚人心、团结群众、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服务,又可以与伦理、哲学、宗教等结缘,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启发智慧,或提供精神上的激励、抚慰和休闲。
  
  反本质主义者认为探求文学的本质徒劳无功,历来关于什么是文学的争论,均莫衷一是,毫无结果,给文学下定义是提炼美妙的公式,大而无当,挂一漏万。然而,反本质主义者的观点似乎有点历史xuwuzhuyi的味道。由于文学的本质是历史地发展的,因此文论史上出现了不同的关于文学本质的认识,如“再现说”、“表现说”等。这些说法即使不全面,但终究抓住了文学本质的某些方面,怎能完全抹煞先贤沉思的功绩呢?由于文学本身的复杂性,再加上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了对什么是文学的不同认识,如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总体上是一种社会审美意识形式。这些不同认识的论争有助于深化对文学本质客观、正确的认识,不存在无法跨越的认知鸿沟。探求文学的本质和规律,为文学创作提供必要的规范,这是文艺理论工作者的天职,怎能因有不同的认识而放弃对文学本质的探求呢? 至于出于教学需要给文学下定义,这种定义必然会漏掉一些东西,但这是为了清晰、简明,有助于学习和理解,又有什么理由加以反对呢?
  
  反本质主义者认为:“一旦把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现代主义荒诞剧、后现代主义拼贴以及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统统塞进去,这个’本质‘的概念肯定会被撑裂。”[5]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确动摇了传统的真善美观念,但并未从根本上脱离真善美的范畴。与传统文学偏重于外在世界图景的真实刻画不同,现代主义偏重于内在心理的真实、主观表现的真实、展现事物内在本质的真实。像卡夫卡、艾略特、乔伊斯、萨特等的作品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真善美表现的范围和途径。荒诞派和魔幻现实主义等后现代主义流派是否“撑裂”了文学真善美融会一体的本质呢? 在荒诞派作家贝克特《多待戈多》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一种属于更高层次的真实,即处于现象事物之上的形而上的真实; 荒诞的内容和荒诞的表现形式、荒诞的语言融会一体的真实; 神奇丰富的想象与严峻冷酷的历史现实有机融会的真实。
  
  反本质主义者以未来文学发展的不确定性来否定对文学本质的探求,说:“我们所认定的那个’本质‘怎么能为无数未知的文学负责呢?”[5]我们承认未来文学发展具有某种不确定性,文学观及文学理念均需要适时修正。但我们相信,文学的发展是其真善美融会合一特征的更加丰富和深化,不会走向毁灭自身存在的本质,变成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像的东西。真理、真情永远无法穷尽,对善的追求和美的创造同样是无止境的,三者的融合更是无边无际的。所以,真善美的融合既是实现文学本质的底线思维,也是文学本质实现的至高境界。真善美融会统一的文学本质,既具有规范性,又具有开放性。这样的判断,基于我们对以往文学发展史经验的认识和判断,基于对文学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肯定和追求,也是出于我们对人类追求真善美的确信及实践。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有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按照这一辩证法精神,我们必须承认以上关于文学本质的肯定性论述中包含着可以质疑和批评的成分,关于关系主义和存在主义的评论也包含有不当之处。我们相信,不同观点在同一平台上的对话和相互批评,是实现论道平行而不相悖的一条途径。
  
  [参 考文 献]
  
  [1]胡友峰。反本质主义与文学理论知识空间的重组[J].文学评论,2010(5)。
  [2]章辉。反本质主义思维与文学理论知识的生产[J].文学评论,2007(1)。
  [3]杨春时。后现代主义与文学本质言说之可能[J].文艺理论研究,2007(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5]南帆。文学研究: 本质主义,抑或关系主义[J].文艺研究,2007(8)。
  [6]黄海澄。艺术本质的系统观[J].文艺理论研究,1982(4)。
  [7]陆贵山。本质主义解析与文学理论建构[J].文学评论,2010(5)。
原文出处:边平恕. 科学的文学本质观与文艺领域的反本质主义思潮[J]. 河北学刊,2017,01:87-9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