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理论研究的人,都非常重视关键词的价值和作用,对于任何理论而言,了解了它的关键词,实际上也就能比较便捷地了解这一理论的大体内容。关键词的概括性和代表性,使它可以成为理论的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词语;同时,就像一个人的名号或者绰号一样,关键词还有一种通俗易记的特征,由于它的存在,可以使一种理论、一种新的观点迅速地传播开来,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当下社会,各种理论层出不穷,有些甚至艰涩难懂,我们很难把所有的理论都弄清楚,而关键词的存在既有利于我们理解,同时也为我们传播这一理论提供了方便。因此,近年来对于关键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西文论关键词比较”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项目,这是由我国文论发展的现实所决定的。
一、我国文论发展面临的尴尬与困境
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理论已经度过近四十年的时间,这期间,虽然文艺理论界对于一些命题进行了争论,当代西方文论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风生水起,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问题也发表了大量的文章,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并没有真正提出属于我们自己原创的理论观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泛化,中国传统古代文论失声,当代西方文论在中国一方独大,成为当前我国文艺理论的基本事实。学术文章生产量的年年攀升,并没有改变学术原创力缺乏,提不出新的理论和概念这一基本趋势。当下我国文艺理论发展陷入困境之中,一方面是文艺实践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文艺门类的不断出现,以及新媒体文学所带来的诸多新的问题,一方面却是我们的理论无法跟上文艺实践的发展,丧失了对于当下文艺现实的解释力和阐释力。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当代西方文论引入的影响。新时期以来,我们并不缺少文艺理论,因为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在短短的几年中,我们就几乎把西方20世纪出现的所有重要的理论都引介了进来,从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到解释学、读者批评理论、原型批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理论,如此等等。引进西方,学习西方,成为我国文艺理论发生的最为重要的事件。虽然这些理论的引入,大大开拓了中国文艺理论家的学术视野,为我们的文艺理论发展注入了生机,然而西方文艺理论引入的问题在于,它并没有给中国文艺理论界带来更多的启示,反而造成我国文艺理论界盲目追逐西方、崇拜西方的事实。理论家们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对西方文论的研究上,甚至把研究西方当成是一种时髦的学问,新潮的学问,从而完全忘记了引介西方理论的本来目的。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是有条件的,西方文艺理论是针对西方的文艺现实而产生的,因此它可能并不适合用来解决中国的问题。以今天的现实来看,大量当代西方文论在我们头脑中所留下的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抽象的理论,对于我们而言,它只能算是知识而不能称其为一种理论。不仅如此,对于西方文论的引介和长期研究,还造成了一种“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这种远离文学而从事文学理论研究的错误倾向,理论家们越来越远离文艺现实,自然很难再提出有现实阐释力的文论思想。
二是对我国古代传统文论资源当代适用性重视不够。在几千年的文艺理论发展过程中,我国形成了大量关于诗、文、评的理论传统,然而这些宝贵的理论资源一直以来没有受到理论界的应有重视。这既与“五四”以后我们长期对于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有关,与我们以古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有关,同时也与当代西方文论引入后,理论界的精力不再投注与此有关。无论是在高校的课堂,还是在学术探讨的会场,我们能听到的大部分都是西方的理论,对中国文论的研究常常被看作是一种死的学问,是过时的东西,人们对此既不关心也不关注。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学界提出了“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这一观点,然而,关于究竟如何转换、怎么转换这些更为深入的研究成果却没有出现。从一定程度上说,新时期以来,我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尴尬处境,无所作为,也为当代西方文论在中国一家独大的局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应该说,生长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中国古代文论,最应该成为我们解决当下我国文艺问题的理论资源,然而由于不够重视,研究不力,实际上它在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场域当中,基本处于一种失语或独语状态,很难为解决中国当下文艺问题起到作用。
第三,新时期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也不尽人意。虽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直得到主流观念的肯定与支持,然而在研究西方、学习西方的大趋势下,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日渐式微,而“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却蒸蒸日上。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研究方式和研究思路,对我们研究中国问题提供了很多的启示,然而正如我们对待西方文论的研究一样,国内相关学者并没有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解决中国的问题真正结合起来,具有极强“现实”针对性的“西马”文论,在中国并没有找到它可以针对的现实,以至于“西马”文论同样只是一种纸上谈兵的理论。同时,由于青年学者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和研究,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学术断层情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最终流于一种态度和形式,并没有产生真正有价值的思想成果。
二、中国文论关键词比较研究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由以上论述不难发现,当代我国文艺理论的发展陷入困境和尴尬的境地。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就必须对当代西方文论进行反思和清理,就必须对我国传统文论的理论资源进行继承和挖掘,使之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就必须真正研究激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当代我国文艺现实中的价值和作用。值得欣慰的是,近两年来,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国内学者开始反思当代西方文论对于中国文论发展的危害和负面影响,关于这一点,以2014年第6期《文学评论》发表的张江的《强制阐释论》为标志。而随着十八大以来,***同志在许多场合多次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表述,对于传统文论资源的深度开掘也已成为许多文论研究工作者的基本共识。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总书记和党中央近年来更是高度重视,无论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或是《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都做出了非常明确的理论阐述,也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他们的精力和智慧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之中。党中央对文艺工作越来越重视,2014年10月15日***同志召集文艺工作者开了座谈会并发表“讲话”,2015年10月3日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2016年11月30日***同志又在文联九大、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发表了以“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文艺高峰”为主题的重要讲话,这些都为我国文艺理论新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广大文艺理论工作者迎来了理论创新创造的最佳时机。
那么究竟该如何走出当前我国文艺理论的困境,顺应时代发展,完善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文艺理论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立足于我国文艺理论发展的基本事实,在现有的条件中寻找出路和对策。而当下我国文艺理论的基本事实就是西方文论影响极大却流于抽象,古代传统文论对文艺现实有阐释能力却有待挖掘和开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迎来了发展机遇但中国化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这些基本事实中,眼下最需要突出解决的就是中西文论的融通对话,切实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同志强调我们“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1)。这就为解决当下我国文艺理论问题提供了思想原则,而“中西文论关键词比较”无疑顺应了这一原则,作为走出当代我国文论困境重要思路,这一项目必然是大有作为的。“中西文论关键词比较”的价值与意义大体可以包括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