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米勒的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6-20 共367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米勒文学批评的成就和局限研究 
【引言】米勒的批评实践活动研究引言 
【第一章】米勒对文学语言和文本的认识 
【2.1  2.2】探异:文学批评的重心 
【2.3】求真:文学批评的目的 
【第三章】米勒对接受者的要求  
【结语/参考文献】米勒的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作为美国当代文学理论更迭的见证者,希利斯·米勒曾受到英美新批评、意识批评、解构主义批评和言语行为理论的影响。在诸多理论和流派的影响下,米勒对文学批评的认识不断更新,但有一点却从来不曾改变,那就是对文本多义性的探寻。

  在新批评的影响下,米勒将细读作为探究文本的方法,关注文本语言的修辞性,注重隐喻、转喻、反讽、寓言等在文本中的作用,重视文本中的怪异之处,以揭示文本意义的丰富性。在意识批评的影响下,米勒以发掘新异多变的特殊意识为出发点。在米勒看来,文学作品是作家独特、多元、复杂、矛盾的意识的表现形式,文学批评应以揭示文学作品中作家意识中的异质性为中心。也就是说,在文学批评的过程中要全力开掘文学作品的无限内涵,具体而言就是开掘意识的丰富性和复杂多样性。在解构主义批评阶段,米勒受到德里达的影响,重视语言的异质性。这种语言的异质性使文本表达出多重或矛盾的意义。这就要求读者在文学批评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发现文本中的潜在意义,使文本呈现出丰富多元的意义。在言语行为理论阶段,米勒认为语言不仅陈述性的,而且是施行性的,具有组构人的经验意识,为事物命名,构建新的社会范型的功能。文学语言所具有的这种集陈述和再造、发现与发明于一体的异质特性,使得文学作品对读者具有了一种施行性的影响,因而,在文学批评的过程中,读者需要运用去神秘化阅读的方法来揭示文学作品中的“真相”.

  接受者是文学接受活动和批评活动的主体,米勒在长达六十年的文学批评活动中,对接受者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首先,米勒认为,细读是进行文学批评的基础,无论何种批评何种语境,文学接受者都应当坚持细读原始语言。其次,米勒认为,文学接受者应当重视文本中的“重复”现象,将它们看作文本间的纽带,通过这些纽带可以构建起文本丰富的意义结构,从而使文本的意义不断增殖。最后,在米勒看来,文学接受者应当打破传统批评以寻找作者意图为目的的观念,根据文本创造丰富的意义。希利斯·米勒的文学批评观,不仅打破了传统文学批评中的思维定式,为读者争取了更加自由的阐释空间,而且为读者和批评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批评方法,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专着类:

  (一)中文专着

  [1] J.希利斯·米勒:《重申解构主义》,郭英剑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2] J.希利斯·米勒:《解读叙事》,申丹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3] J.希利斯·米勒:《文学死了吗》,秦立彦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4] J.希利斯·米勒:《小说与重复--七部英国小说》,王宏图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

  [5] J.希利斯·米勒:《土着与数码冲浪者--米勒中国演讲集》,易晓明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年版。

  [6] 沃尔夫冈·伊瑟尔:《阅读活动--审美反映理论》,金元浦、周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年版。

  [7]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偶像的黄昏》,卫茂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8] 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1 年版。

  [9] 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 2006 年版。

  [10] 秦旭:《J.希利斯·米勒解构批评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年版。

  [11] 肖锦龙:《意识批评、语言分析、行为研究--希利斯·米勒的文学批评之批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年版。

  (二)外文专着

  [1]J.Hillis Miller,Charles Dickens:The World of His Novels,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8.

  [2]J.Hillis Miller,The Ethics of Reading,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7.

  [3]J.Hills.Miller,Tropes,Parables,Performatives,New York:Harvester Wheatsheaf,1990.

  [4]J.Hills Miller,Theory Now and Then,Hertfordshire:Harvester Wheatsheaf,1990.

  [5]Jacques Derrida,of Grammatology,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76.

  [6]Barbaba Johnson ,Translator's Introduction. In J.Darrida ,Dissemination.,University of ChicagoPress,1981.

  论文类:

  [1]王冰冰:《论希利斯·米勒的重复观》,山东师范大学 2007 年硕士论文。

  [2]屈永菲:《叙事批评领域的游牧--米勒的叙事修辞观》,福建师范大学 2011 年硕士论文。

  [3]王月:《希利斯·米勒的文学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山东大学 2012 年博士论文。

  [4]陈勋:《论希利斯·米勒的文学,言语行为理论》,湘潭大学 2012 年硕士论文。

  [5]刘明月:《J.希利斯·米勒的解构主义文学观辨析》,西南交通大学 2013 年硕士论文。

  [6]余双梅:《论希利斯·米勒的解构主义阅读观》,山东师范大学 2014 年硕士论文。

  期刊类:

  (一)中文期刊

  [1]程锡麟:《J.希利斯·米勒的解构主义小说批评理论》,《外国文学》,1996 年第 1 期。

  [2]毛崇杰:《解构主义再循迹--从尼采到德里达和希利斯·米勒》,《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 6 期。

  [3]罗杰鹦:《对米勒<小说与重复>中的重复观研究》,《宁波大学学报》,2002 年第 4 期。

  [4]李衍柱:《面对信息时代的幽灵--兼与 J·希利斯·米勒先生商榷》,《文学评论》,2002年第 1 期。

  [5]张旭:《希利斯·米勒的阅读伦理观述评》,《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 年第 2 期。

  [6]殷企平:《重复》,《外国文学》,2003 年第 2 期。

  [7]J.希利斯·米勒:《“我对文学的未来是有安全感的”--希利斯·米勒访谈录》,周玉宁、刘蓓译,《文艺报》,2004 年 6 月 24 日。

  [8]肖锦龙:《试谈希利斯·米勒的解构主义小说理论》,《外国文学》,2005 年第 6 期。

  [9]赖大仁:《图像化扩张与“文学性”坚守》,《文学评论》,2005 年第 2 期。

  [10]李昂:《浅谈米勒在<小说与重复>中的解构主义理论》,《科技信息》,2006 年第 11 期。

  [11]肖锦龙:《试谈希利斯·米勒的言语行为理论文学观》,《外国文学》,2007 年第 3 期。

  [12]张晓光:《误读米勒与米勒的误读--评希利斯·米勒<文学死了吗>》,《文艺理论研究》,2008 年第 3 期。

  [13]曾美桂:《文学的祛魅与想象的书写--希利斯·米勒<文学死了吗>读后》,《当代文坛》,2008 年第 3 期。

  [14]汤拥华:《文学终结论--文学理论的救赎与反思》,《文艺争鸣》,2008 年第 3 期。

  [15]王冰冰:《差异与反叛--希利斯·米勒的两种重复形式分析》,《琼台学刊》,2009 年第 3期。

  [16]肖锦龙:《解构批评的洞见与盲区--从希利斯·米勒的<小说与重复>谈起》,《外国文学研究》,2009 年第 2 期。

  [17]石艳玲:《谈希利斯·米勒的解构主义小说理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 年第 1期。

  [18]王凤:《希利斯·米勒的“重复”观解读》,《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0 年第 6 期。

  [19]李琪:《希利斯·米勒“重复”理论的范式意义》,《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 年第 3 期。

  [20]肖锦龙:《“将事物放到词语中”--希利斯·米勒言语行为理论的文学功能论》,《国外理论动态》,2010 年第 3 期。

  [21]秦旭:《希利斯·米勒文学解构的“异质性”维度》,《外语研究》,2010 年第 6 期。

  (二)外文期刊[1]J.Hills.Miller,“Tradition and Difference”,diacriticsⅡ,4(Winter 1972)。


    致 谢

  论文落笔之际,短暂而充实的河大硕士研究生生活也行将结束。还没来得好好品味这单纯而美好的校园时光,就要为它画上不舍的句点。三年的时光让我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在此我要向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向我最尊敬的导师胡海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感谢胡海老师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从开始的论文选题、资料搜集到最后的修改定稿,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耐心教导。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我的论文必然不会顺利地完成。

  其次,我要感谢河北大学文艺学专业对我的学业和生活给予帮助的老师们。感谢张培英老师,正是张老师的严格要求和谆谆教导,才使我慢慢进入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状态。感谢李进书老师,上李老师的课一度让我很是愧疚,因为总是感觉自己的努力程度赶不上老师的循循教导。李老师孜孜不倦做学问的精神和扎扎实实做研究的态度是我学习和努力的方向。感谢刘方喜老师,刘老师渊博的知识、幽默的性格、宽容自由的学风让我们在轻松的学习氛围内拓宽了理论视野。感谢雷武铃老师,雷老师一直秉承诗意的生活态度,他的态度也影响着我们诗意地看待生活。

  同时,感谢 2012 级文艺学专业的所有同学,能与大家相识并共同度过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是最大的缘分,一路走来,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离别在即,祝愿大家都可以拥有美好的前程和幸福的生活。

  最后,由衷地感谢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亲人,是你们在我伤心时给我安慰,在我沮丧时给我鼓励,你们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

  三年的河大生活即将结束,但我相信在这里所收获的师恩、友情以及严谨的学术作风会一直伴随我前行。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