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贵州民族文化资源透视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2-02 共562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贵州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探究
【第一章】贵州民族文化产业建设问题研究绪论
【第二章】 贵州民族文化资源透视
【第三章】贵州民族文化产业类型解析
【第四章】民族文化产业发展SWOT分析
【第五章】贵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结语/参考文献】贵州民族文化业推进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2 章 贵州民族文化资源透视

  "贵州"名称始于宋代,明代是贵州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永乐十一年(1413)在贵州简历布政使司,贵州始成一省。王阳明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今修文)当驿丞时,认为"天下山水之奇聚于黔中,黔中山水之奇聚于此崖(黄平飞云崖)".贵州简称"黔"、"贵",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 15 摄氏度左右,四季皆宜旅游。贵州有独特的自然风光,以真山、真水、真洞、森林为特色,山水洞林融为一体,珠联璧合、相映生辉,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自然风光旅游资源。

  贵州是多民族聚集地区,居住着 49 个少数民族,占全国 56 个民族的 87.5%.

  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世居贵州的侗族、苗族、仡佬族、羌族、白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续、薪火相传,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厚重多姿的文化,留下众多弥足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神秘的信仰崇拜、内涵的谚语诗歌、欢乐的音乐舞蹈、风格不一的民族服饰和建筑,构成了贵州历史悠久、灿烂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形成"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一山不同族"的独特景象,彰显着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被称为"文化千岛".

  使贵州成为自然遗产的富集之地,民族文化的富贵之地。

  2.1 贵州民族文化资源类型和分布。

  2.1.1 民族节日。

  贵州民族传统节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们节日次数多,同是一个民族,同样一个节日,由于地域不同,其时间、名称、内容也够有差异。据不完全统计,一年之中,全省有各民族节日集会 1046 次。其中按民族可分为苗族 651 次、布依族 171 次、侗族 84 次、水族 43 次、仡佬族 11 次、回族 13 次、彝族 23 次、瑶族2 次,其他民族 48 次。

  贵州民族节日可概括为季节性、纪念性、祭祀性 3 类,季节性节日多为庆祝丰收,祈求丰收等;纪念性节日为纪念历史事件或英雄人物的动人传说;祭祀性节日多为民俗信仰。贵州民族节日活动主要有对歌、跳芦笙、射箭、斗牛、斗鸡、摔跤、登山、划船、耍狮、舞龙灯数十种,贵州民族节日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2.1.1.1 苗族四月八。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苗族群众的传统节日,尤以贵阳地区最为隆重。"四月八"发展至今,它不仅是贵州苗族的传统节日,现已成为政府有关部门扶持的、各民族大团结的狂欢盛会。贵州民族事务部门也将"四月八"前后的一周定为"民族团结周",举行每年活动的主题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盛大庆祝活动,使"四月八"成为民族服饰展示会和民族商贸交易会。

  2.1.1.2 苗族姐妹节。

  是黔东南清水江流域苗族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行歌互答,并有许多问题活动。外国友人称"姐妹节"是一个藏在五彩饭团中的"东方民族情人节".

  2.1.1.3 苗族鼓藏节。

  是贵州苗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苗族祭祀先祖。苗族鼓藏节的第一个仪式是斗牛,斗牛之后行祭鼓。各寨将早已备好作为祭祀的牛当场宰杀,然后礼邀亲朋和过往路人、观光客一通享用酒肉。

  2.1.1.4 侗族祭萨节。

  是黎平等县南部侗族地区纪念民族英雄的传统活动,常在春节期间举行,内容包括祭唱"祖母"功绩,踩歌堂,扮演"款兵"等,随后进行文娱、体育活动,气氛十分热烈。

  2.1.1.5 水族端节。

  是黔南都匀、三都、荔波等县水族民众盛大和历时最长的节日,主要活动是祭祀祖先、赛马和击打铜鼓,节日期间,人人盛装,户户盛宴,共同庆贺丰收,辞旧迎新。

  此外贵州还有苗族跳花节与射花节、苗族龙船节、苗年、查白歌节、侗年、侗族花炮节、彝族火把节、土家族赶年、瑶族盘王节等民族特色节日。

  2.1.2 民族习俗。

  贵州的民族习俗主要包含待客习俗、恋爱习俗、文体习俗、建筑习俗、餐饮习俗 5 大类.

  2.1.2.1 待客习俗。

  待客习俗的代表是苗族的"抢客"与"圆场",苗族热情好客,有客人来就东家请,西家迎,请客人食用富有民族特色的腌鱼、酸汤鱼等为菜肴,酒宴过程中,即用酒杯有用牛角盛酒,同时唱酒歌、古歌、飞歌,以酒助兴,增添欢乐。

  布依族的习俗是肥肉待客与喝"便当酒",客人进家主任先以甜酒水、糯米耙招待,之后主人和客人用筷子在碗里挑三低酒水洒出去,意为三生有幸,再正式进餐。侗族的待客习俗是邀请客人喝秘制的"侗家油茶"、"侗家腌汤",按照侗族习俗,主客一般要互饮 24 杯自酿米酒,象征 24 个节气顺心如意。此外还有土家喜用罐罐茶待客,彝族咂酒待客等。

  2.1.2.2 恋爱习俗。

  恋爱习俗有瑶族的"砸壁谈婚",荔波县的瑶族凡有女儿都有一间独特的"谈婚房",房间紧靠门窗的墙壁,墙上凿有一个小洞,名为"谈婚洞".每个家庭的女儿到青春期,都必须按顺序轮流住进房中等待男性追求。彝族的"龙门盘歌"是黔北赫章。威宁一代彝族姑娘出嫁时的一种习俗,喜期当天在女方村寨的要道处用竹架起"金、银、铜"三道"龙门",等待男方迎亲队伍到来后双方对唱"酒礼歌".此外有苗族的"游方"、仡佬族"打亲"、水族"草标传情"等。

  2.1.2.3 文体习俗。

  文体习俗有黔东南等地苗族和侗族的斗牛、织金县苗族射弩、黔北遵义、仁怀地区的打篾球等。

  2.1.2.4 建筑习俗。

  建筑习俗的代表有苗族吊脚楼,苗族房屋最有特色的是清水江畔、雷公山麓一带曲栏回廊的吊脚楼半边楼。吊脚楼利于平地,吊脚半边楼利于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修建时在坡面上开成上下两层楼基,下级竖长柱,上级竖短柱,使前半间和后半间的地面平行,形成半边楼,每排立柱的最外一根自上而下形成"吊脚".

  侗寨鼓楼风雨桥是侗寨特有的标志,有侗寨就有鼓楼,一般是一个族性建一座鼓楼。侗寨鼓楼为杉木结构的塔形建筑,鼓楼突兀高耸,最上面是造型别致的楼顶,有尖顶、歇山顶、悬山顶等式样。鼓楼的梁柱、瓦檐均以彩绘,精致华美。

  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部以榫槽衔接,历数百年风雨而不朽,其"人"字形斗拱结构特别受到建筑学专家的赞赏。

  布依族石头房多依山伴水,最具特色得而,是黔中、黔西南地区布依寨的石头房,除檀木外墙体全用方块石料或不规则石材垒砌而成,房顶上盖以裁割整齐的石板。

  2.1.2.5 餐饮习俗。

  贵州少数民族的餐饮各具特色。苗族饮食习俗偏爱油炸食品如油炸粑粑,粑内有米豆、鲜肉和酸菜做馅,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虫茶、酸汤鱼。布依族饮食传统小吃有糍粑米凉糕等。彝族饮食具有代表性的有三种,一是炒面、二是蜂蜜荞粑、三是鸡腊排骨。仡佬族偏爱糯食,喜欢把鲜菜做成酸菜用于佐料或主材。

  2.1.3 民族民间艺术。

  2.1.3.1 民族文学。

  贵州苗族古歌可以称作是苗族民族的百科全书,涉猎甚广,有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苗族古歌是贵州苗族传承下来的瑰宝,为《开天辟地》《枫木歌》《洪水滔天》《跋山涉水》四大板块,在苗岭深山代代相传了千年。《麻山苗族史涛-亚鲁王》出自紫云自治县是一部苗山苗族人在丧葬仪式中对亡灵返回亚鲁王时代唱咏的神圣诗篇,描述了王国前后几千年的历史。布依族盘歌是布依族的传统歌谣,用原生态布依语创造和咏唱,涉及到了劳作、时政、仪式、爱情等方面,歌谣富含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有极高的民间文学价值。

  2.1.3.2 民族音乐。

  贵州的苗族音乐主要有飞歌、酒歌、游方歌、礼俗歌、祭祀歌等种类,都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苗歌。彝族的音乐主要有出嫁歌、曲谷歌、贺喜歌等。水族音乐以传统的民歌演唱及乐器演奏为主,以蔸歌、单歌、双歌较为突出。 侗族音乐的历史是厚重的,侗族民歌可分南、北侗族民歌,往往以不同的场合歌唱命名。

  比如侗族大歌就是侗族民歌中的一种歌调,特点是多声部分唱,是中国民间支声复调音乐的一种形式,享誉国内外。布依族音乐按照它鲜明的民俗性可分类为宗教音乐、节庆音乐、曲艺戏剧音乐等。其中的代表是兴义"八音",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力,有"民间宫廷音乐"的称号。

  2.1.3.2 民族舞蹈。

  贵州的水族舞蹈有铜鼓舞、芦笙舞、斗角舞、达极舞等。彝族舞蹈主要有酒礼舞、铃铛舞、撒麻舞、盘歌舞等。侗族舞蹈最常见的是芦笙舞,有围圈、换背、鱼上滩等类型。苗族舞蹈有 200 多种,尤以苗族芦笙舞、苗族木鼓舞、苗族铜鼓舞最具代表性。布依族舞蹈多以祭礼有关,如粑棒舞、粑槽舞、散花舞等,原始古朴是最大的特点。

  2.1.3.3 民族戏剧。

  贵州的侗戏是我国民族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侗戏唱词十分讲究音韵,其尾韵统一,腰韵严谨;侗戏剧目已达白种以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本民族民间故事为题材,如《顾老六》《雪妹》《珠郎娘美》《吴勉》等;另一类是根据汉族话本小说或戏剧编纂、改编而成,如《山伯英台》《破洪州》《秦香莲》《梅良玉》等。

  布依族的戏剧分为南北两路戏,北路戏的特点是曲风浓厚、重武,南路戏的特点是生活气息浓、重文;布依戏剧吸收了布依族民歌曲调,刚柔并济,合情于声,剧目多取材于民谣和传说。

  傩戏是贵州本土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力的古老戏剧,主要流行于贵州的黔东北德江、思南等土家族地区,主要用于民间驱逐恶鬼病疫和还愿祭祀。

  地戏俗称"跳神",分布在以安顺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地区,地戏需带面具,一堂戏可使用多达上百面具,面具从面相区分有文、武、老、少、女 5 类,称"五色相";地戏以战争题材的武戏为主,如《封神》《三国》《英烈传》等。

  变人戏是指"撮泰吉",撮泰吉,流传于贵州威宁县的彝族,"撮泰吉"意为"人类初始的时代"或"人类变化的时代",撮泰吉的产生年代尚无确切考证,因为其祭拜的是山神、天神等自然神只,估计其历史非常悠久。

  黔剧语言以贵阳和黔西方言为主,通俗易懂,富含乡土气息。最具代表性的《奢香夫人》曾在北京参加 30 年国庆。

  2.1.4 民族民间手工艺。

  安顺蜡染在贵州世代相传,在贵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得到少数民族的广泛使用,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是贵州苗族、布依族、水族、瑶族等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顺蜡染是贵州蜡染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支,有着详细的历史传承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题材丰富、工艺精良、色彩明快、格调高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安顺苗族、布依族蜡染,具有朴实的民族性、深厚的历史文化型、珍贵的传承性,"享有东方第一染"的美誉,对人类学。文化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学科研究均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安顺石雕中的艺术精品代表是安顺府文庙石雕,明朝和清朝遗留下来的精美石雕现在仍完好如初,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专家誉为"石雕艺术的殿堂".

  安顺木雕的木雕品种有雕花瓶、花窗、地戏面具柱、傩面柱等,现在已成为旅游工艺品,发展扩散到了省内外的文化商品市场中。

  雷山苗族打制的银饰技艺的加工技术十分精细,造型别致、气势蓬勃、种类繁多。苗族工匠通过自己的精湛技术,将花鸟鱼虫、日月星辰、飞禽走兽铸成银饰,生动而传神。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是贵州富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远在明朝、清朝,大方漆器就被选为贡品供奉帝王,彝族漆器有着优雅逼真、造型古朴的图案,色调明亮可照人影,也有着良好的耐用性,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

  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时代传承的刺绣技艺,因为采用马尾作为最重要、最基本的原材料而得名,是水族古老又最具特色的刺绣工艺。水族马尾绣工艺独特、制作精美,是研究水族民俗习惯和民族文化的宝贵艺术资料,被誉为"刺绣艺术的活化石".

  牙舟陶技艺是贵州的特产,是贵族陶瓷艺术中的绝唱。牙舟陶的发展已有 600余年,代表了贵州的本土制陶文化。牙舟陶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在中国陶瓷界享有盛名,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2.2 贵州民族文化特征。

  2.2.1 原生性。

  贵州民族地区许多村寨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生产方式多数是自给自足,人为破坏性少,原始生态保持完整,许多寨落古树成林、绿树成荫。此外,大多数村寨民风古朴,依旧传承古老的习俗,有着优良的民族传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

  2.2.2 脆弱性。

  脆弱性是贵州民族文化的又一个特征。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基础的进一步完善,旅客前往原生态地区旅游观光的同时缺少好的保护措施,古朴的民族文化可能会被人为因素破坏。另一方面由于民族地区交通闭塞不便,居住分散的环境阻塞了文化交流,某些民族地区文化没有文字,靠口耳相传,因年轻人口迁徙等原因无法传承,导致民族文化可能自行消亡。再者民族文化在开发的过程中,自然生态景观容易被现代塑造理念侵蚀,人文文化则容易被外来文化同化,也容易在开发的过程中被曲解,因此贵州民族文化在现代快速发展的环境下非常脆弱。

  2.2.3 延续性。

  贵州的民族文化世代相袭,其风俗饮食习惯和民族服饰一旦形成,便具有稳定性,今日尚存的民族文化大多在远古时期就形成,特别是许多古建筑,如贵州雷公山麓一带的苗族吊脚楼、侗寨鼓楼与风雨楼、储粮圆仓建筑等等,至今在贵州的民族地区仍然沿用。

  2.2.4 变革性。

  贵州民族民间文化有代代相袭的特征,民俗风俗习惯、服饰的内容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变化。如贵州白族的"三月三"祭祀最初只是一种宗教性质的活动,但现在已经演变成娱乐、经贸洽谈为主的节庆活动。

  2.3 贵州民族文化资源与周围地区比较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多。贵州少数民族的总人口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2%,仅次于广西和云南,位居全国第三,是我国苗族、布依族、水族、侗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地,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与众不同的流光溢彩的民族文化。

  贵州民族文化原始性强。虽然广西和云南歌舞的表现力和流传度比贵州强,但由于广西和云南都处于边陲,与他国接壤,本土民族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蚀,民族文化的原始性远没有地处内陆、开发较晚的贵州保存完好。

  贵州民族文化资源独特。贵州有着其他地区没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如独一无二的贵州苗族储粮园仓建筑,"贵州土特产"傩戏和地戏,贵州聚集了全国 96.43%的仡佬族,形成了独特的仡佬文化。此外还有屯堡文化、夜郎文化等等。

  贵州省对外的形象宣传也有着独特创意。云南有"七彩之南",而贵州的"多彩贵州"更获得海内外的认可,已成为世界品牌。

  贵州民族餐饮习俗丰富。贵州民族餐饮业的发展对推动整个贵州的民族文化旅游业有着积极作用,而贵州餐饮业同周围的四川、重庆、云南比较各有特色,贵州以糯食酸辣为主,四川、重庆以川菜麻辣闻名而盛行,云南也以过桥米线而享誉。但云南、四川、重庆民族餐饮业比贵州起步早,民族餐饮业有着良好的声誉和知名度,贵州与他们相比处于落后地位。

相关标签:民族文化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