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重庆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的探究
【第一章】重庆文化金融发展研究绪论
【第二章】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的相关概念、理论及研究评述
【3.1 3.2】重庆文化业与金融结合现状分析
【3.3 3.4】重庆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的制约因素分析
【第四章】国内外文化产业与金融整合的经验借鉴和启示
【第五章】重庆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策略探索
【结论/参考文献】文化业与金融合作发展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1 绪 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改革推动下,2014 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 24017 亿元,占 GDP 比重为 3.77%,同比增速为 12.5%,高于GDP7.4%的增长速度[1],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
重庆市认真贯彻中央要求,立足建设文化强市总体目标,不断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2014 年,重庆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 490.15 亿元,同比增长 15.2%,高于同期重庆 GDP 增速 4.3 个百分点[1].
尽管重庆市文化产业取得了大发展,但是,与北京、上海、四川、湖南等发达省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如:总体规模偏小,2014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仅为北京市的 1/6、不足上海市的 1/2;市场主体整体实力不强,年产值 1 亿元以上的文化企业只占总数的 0.32%,四大国有文化集团合计总收入不足 100 亿元,至今没有文化企业实现上市融资,没有一家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 30 强";文化产业聚集度不高,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多是自发聚集;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不够等。
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融资难一直是瓶颈难题。从"十二五"的情况来看,重庆需要投入 1000 亿元实施文化产业"十大项目"和"50 个重点项目",资金缺口较大。一方面,市财政直接投入的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和 2015 年成立的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较小,能撬动的资金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四大集团以百亿元的整体资产规模难以实现千亿级融资,国有文化集团上市步伐也放缓。加之 2010年到 2014 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连续出招收紧银根,银行贷款利率大增,甚至无款可贷。尤其是银行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不够了解,加之部分中小文化企业财务不健全,运作不规范、规模小、实力弱,信贷资本对文化项目认可度普遍不高。部分民营企业缺乏足够的资本金和抵押资产,对融资信心不足,融资担保资料收集困难,融资时间远远长于一般非文化中小企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与金融的合作。
重庆文化产业的金融难题,在全国也普遍存在。2014 年,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文产发〔2014〕14 号),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的要求,巩固扩大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等部门《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94 号)的实施成果,深入推进文化与金融合作,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明确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
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市文化产业必须向创新要发展、向资本要效益,深化文化金融合作,才能确保 2020 年实现把文化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真正实现"文化强市"目标。
1.1.2 研究目的。
在 2020 年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重庆市支柱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文化与金融充分合作。本文以探索文化金融合作,创新文化产业金融为宗旨,通过研究当前文化产业与金融的合作情况,探索文化产业与金融的合作难点、合作模式、合作路径、合作保障等方面问题。一是探究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中,存在着哪些难题;二是探究深化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中如何完善合作中介问题;三是探究银行贷款、产业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并购上市、信托、保险等不同合作方式,构建重庆市文化产业金融的创新体系;四是探究如何深化文化产业、金融发展,为合作提供基础性保障;同时,厘清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中,党委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边界,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的主体提供相应决策参考。
1.1.3 研究意义。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领域,必须向创新要发展、向资本要效益。按照到 2020 年把文化产业培育成重庆市支柱性产业的目标测算,如果 2020 年重庆市 GDP 达到 2.5 万亿元,那么文化产业增加值至少要达到 1250 亿元,5 年要增加 600 亿元以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调研报告,截至 2012 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本外币贷款余额仅占全部贷款比例为 0.2%,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占全部中长期贷款比例为 0.3%,境内上市的传播与文化业公司仅占同期沪深总市值的 0.67%,文化产业保险仅处于试点阶段。据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按分行业贷款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3 年末,全市文化、教育和娱乐业贷款余额仅为 43.8 亿元。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艰巨任务、文化金融合作乏力形成反差的是,文化消费发展十分迅猛。根据国际经验,人均国民收入接近或超过 5000 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呈现井喷态势。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和文化部文化产业司联合发布的 2013 年全国"文化消费指数"各省市排名情况看,重庆市文化消费指数综合指数排名第十(77.3),而 2014 年重庆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 25133 元,我市文化消费潜力巨大。尤其需要关注的是,2013 年 9 月,重庆市委下发《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渝委发〔2013〕14 号),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个功能区域。在文化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对称的情况下,加强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把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促进产业融合,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再者,2014 年底,重庆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全市文化市场改革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对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发展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建立混合所有制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基于以上 4 点,通过对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的系统研究,系统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增强文化产业的资金保障能力,化解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强烈而产业发展不足的矛盾,促进重庆文化产业提档升级。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
1.2.1 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从文化产业和金融合作创新的角度来阐述问题,试图通过对重庆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现状的分析研究,提出促进重庆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的对策建议。
本文共七章。第一章论述了选题的目的意义、写作框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对文化产业的内涵、金融的内涵,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的主要方式进行论证分析,同是介绍国内外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的相关研究综述,奠定分析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的基础。第三章主要运用比较研究法,对重庆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特点与模式、与金融合作的现状进行论证,对重庆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得出文化产业本身有"缺陷"、金融"缺位"、行政干预挤占合作空间的结论。第四章着重介绍了国内外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的经验和启示,对重庆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第五章主要针对重庆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存在的问题,从强化主体建设、完善金融中介组织体系、完善文化产业与金融合作方式、筑牢合作基础等方面论证了实施路径。
1.2.2 框架结构。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广泛深入查阅和研究文献资料,寻找问题的理论依据以及其他国家、地区可以借鉴的经验。
②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另外还有比较研究等具体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