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
苗族社区文化保护问题探析
【绪论】
小水井社区民族文化传承分析绪论
【第一章】
苗族社区文化的保护内涵
【第二章】
小水井社区文化的保护现状
【第三章】小水井社区苗族文化的保护构想
【结语/参考文献】
苗族社区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三、小水井社区文化的保护构想
目前,我国对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可以说,文化的软实力已经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最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现阶段一切保护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比如一些文化保护方案与体制都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得以逐渐完善和积极探索。综上所述,结合小水井社区文化的自身特点,笔者提出小水井社区文化具体的保护措施及保护的重点,具体如下:
(一)发挥小水井社区文化的独特性
文化的独特性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基因”,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由于小水井偏居一隅的自然生态环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成就了农民合唱团这一独特的音乐文化和其他丰富的民俗文化,并伴有神秘的宗教色彩,这就是它独具魅力的文化特色。所以,在保护过程中,就要全面挖掘小水井的文化特质,把小水井打造成具有品牌影响力和精神凝聚力的文化特色区域。
1、以农民合唱团为核心
小水井农民合唱团已经成为一张文化名片。人们谈及小水井,脑海里马上出现的是小水井农民合唱团。可以说是农民合唱团赋予了小水井新的生命。它作为一个成功的文化符号,已经形成了一种“小水井文化”.社区保护强调的是整体性的保护。所以,我们可以依靠农民合唱团本身的价值,使社区内其他的民族民间文化得以发掘和保护,其中涉及的内容包括苗族的音乐、舞蹈、服饰、节庆等,使其在这过程中也成为社区文化的符号。前文提到,合唱团参加演出或比赛,都要穿着本民族的传统服饰,所以,传统服饰也被小水井村民自觉地重视起来,这就是通过农民合唱团带动了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
当农民合唱团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被人们所熟悉和喜爱,其内在的价值是得到了普遍认可的,从而产生群体的一致性。而文化符号的形成成为小水井村民的一种天然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表明了小水井村民文化自信的一种态度。社区是一群人的小集体,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强化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有利于促进后代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培养后代对保护本民族文化的积极性和塑造其本身的责任感。反过来,社区作为一个集合概念,又可以强有力地凝聚社区里面的每一个居民,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信感,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共生关系。
所以,农民合唱团的核心作用如能得以很好的发挥,一方面可以带动其他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强化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并有助于子孙后代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在未来的发展中,要重视农民合唱团的发展,把这个“点”的作用凸显出来,继而才能带动其他的“面”发挥作用。
2、以宗教文化为支撑
对于小水井这样一个特殊的村落,其民族精神里最具凸显意义的就是民族信仰--基督教。宗教文化占据小水井很重要的一个位置,已成为小水井社区居民赖以为系的精神纽带。可以说,基督文化已经成为小水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小水井区别与其他社区最不同之处。
随着基督教文化的传播与渗透,它对小水井社区传统风俗习惯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葬礼,传统的苗族丧葬礼数很多,也很复杂,包括指路、祭奠、谢孝和出殡。基本行土葬,苗族一般都很尊敬老人,当老人死后,杀猪或杀牛,并吹芦笙、唢呐等,举行隆重的葬礼。现在的小水井,只要是信基督教(小水井大多都信仰基督教),无论男女老少,无论何故死亡,在死者被送上山以前,必须由教会传教士或长老组织,他们相信,通过村民在死者棺材前的颂读经书和祷告,死者的灵魂就会被托付给上帝,从而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抚慰。再如婚礼,以近代苗族婚俗来说,男青年只要相中女青年,首先男方要找两个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女方看不中男方,男方必须到女方家两次,分别为上月初四或初六,不能超过 15 日;然后是下月的初四或初六,也不能超出 15 日,第一次为男方向女方表达爱慕,第二次则是女方给男方的答复,如果女方不同意就要立马给出清楚的回绝。若是女方看中男方,女方父母便告知男方的媒人,这时,男方媒人应及时交给女方父母定亲钱物。接下来就可由双方父母来约定订婚事宜并决定喝喜酒的日子。等到喝定亲酒的日子到,请来村里年长的老人以示这门亲事最终确定。在这个传统仪式后才办理婚姻登记手续,结婚日子由双方父母商定,再按照属相选日子,最后以农历日期女“单”男“双”选定结婚日。结婚那天,全村老少都要到场做客庆贺,因为男女双方的基督教信仰,到了晚上还要在教堂由牧师举行相应仪式后才算圆满完成了婚礼。由此可见,基督文化已深深扎根在小水井。
基督教为什么能在小水井苗族地区广泛传播,并且受到苗族人民的拥护与爱戴呢?笔者了解到主要因为基督教在传教过程中,不是单纯地想去征服当地人,也没有完全禁锢当地人的思想,而是在村民的思想上拓展新的空间。在调研中得知,圣经就被传教士郭秀峰翻译为苗语的版本,村民可以穿着苗族传统的服饰在教堂做礼拜,在过感恩节、圣诞节等基督教节日的同时,村里也保留着花山节等苗族的传统节日。苗族本就是喜爱歌舞的民族,唱诗能激发苗族人们的兴趣,所以,基督文化就这样在小水井落地生根了。
宗教具有多种功能,主要概括为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是提供一个有序的宇宙模型,它对于有序的人类行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宗教可以回答形而上的问题,能够宽慰人的心灵,使得人内心得到净化。小水井是一个物质基础极度匮乏、精神世界极度充实的全民信教的社区,正是因为信奉宗教才会出现这样大的反差,恰好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当地文化的内在精髓。在这里,世俗社会的争名夺利、尔虞我诈、坑蒙拐骗和不知所措等这些不良行为似乎就从未与他们挂钩,这就是宗教对人心理功能的作用。相比于法律,宗教的社会控制更加高尚,它约束的是人的内心,而法律只能约束人的行为,宗教告诉人们美与丑、是或非,要远远高于法律所规定的标准。不论他们所认定的主是作为何种形式存在,正确的价值观和善良的行为总是会得到肯定。自 1937 年开始,基督教就在小水井生根发芽,他们赞颂上帝、歌唱生活,他们的宗教信仰已成为他们强大的精神支柱,也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从另一侧面来看,宗教文化也为我们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3、以民俗文化为载体
充分发挥社区文化的独特性,将民俗文化保护工作与社区文化保护工作紧密结合,有助于推进社区文化创新与发展。民俗文化是人们共同创造、并延续至今的文化形态。它涉及的面广,包括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服饰、习俗、礼仪等,可以说,这些都与社区居民生活紧密相关,也正是这些独特的文化形式才造就了小水井社区文化的独特性。
小水井民俗文化主要包括苗族服饰、花山节、传统民居、传统风俗等,前文已详细介绍了苗族传统服饰和花山节,这里就不重复论述了。除此之外,小水井社区有着很好的民俗,社区居民之间团结友助,和睦相处。如果哪家有丧事,村民都会敢去那家帮忙,并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妇女主要帮忙伙食,男子就帮助处理丧事有关的事情。村子里的老人告诉笔者,苗族自古都是十分尊敬老人,男女有别。与长辈一起就餐,要先给老人盛饭;与长辈一起走路,要给长辈让道。还有,逢年过节杀鸡时,鸡头和鸡脚给男性长者,鸡肚和鸡肝给女性长者,年纪小的吃鸡腿和鸡翅,若是家里有客人,鸡头是留给客人吃的。到现在,这些优良的品质延续至今,在小水井你就可以看到,每个人都是那么的谦逊有礼、和睦友善。调研中得知,苗族妇女还有在自家纺线织布的现象,只是数量偏少,大部分的人都是从集市上买来白布和用以装饰的彩线和小饰品,再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缝制和刺绣。小水井服饰文化的传承基本上很完整地传承下来,只是从纺线到织布再到做成衣这样全套的制作流程上,年轻人已略显吃力,由此可见,保护的当前情况还算是乐观的,只是保护意识淡化,在一点上,就要加强宣传手段,借助政府与社会的支持,使居民更能了解到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让居民自觉的、有意识的去传承传统文化。在小水井社区,看到一个很好的情况,就是在一进入社区的墙壁上都绘画着苗族妇女纺布、吹芦笙、跳芦笙舞的宣传画,可见,政府与相关部门也意识到有待加强保护意识这样的问题。
传统的民俗文化是社区文化保护的基础,通过一定的宣传手段,让社区居民了解苗族传统文化的内涵,让社区居民自觉的去参与保护工作,在耳濡目染下提高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区文化保护的深入推进。
(二)小水井社区文化的保护措施
小水井社区文化的保护要切实可行、运转协调,必须以小水井农民合唱团为中心,以苗族传统民俗文化为载体,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重点,以小水井文化的生存空间为依托,建立起一个相互依存的不可分割的保护模式。小水井文化的特殊不仅体现在与基督教文化融合,而且还能在历史中源远流长和旺盛发展的生命力之中。所以,在研究小水井文化的社区保护时,对其载体传统民族文化极其传承人的保护是万万不可忽视的。如果忽视了这些方面,至少可以说小水井社区文化的保护是不完整的。小水井社区文化的保护,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便是文化的生存场域。当今,越来越多的关注文化空间的保护。总之,对小水井文化的社区保护,必须是将物、载体、人、文化空间四者之间相互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保护整体。笔者认为,对小水井社区文化的保护的措施,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文化层面的保护,应该将其纳入一个整体,发挥社区在文化保护中的优势作用,根据小水井社区文化的独特性,对小水井社区文化的保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顾名思义,就是用一个单位或要素的成功经验来带动许多单位或要素的成功。以点带面是一种手段,而并不是目的。它的重点是要把“面”的工作做好,小水井其他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虽然没有得到太多人的关注,不是说其本身没有文化价值,而是由于没有采取有效的开发方式。小水井因为农民合唱团吸引了许多游客来到这里,这时,就可以通过开展传统民俗文化体验,让游客可以顺道在小水井体验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全过程,从最初的设计规划,接下来准备材料,再到具体制作,最后到修改完善,游客可以全程跟随艺人一步一步地学习并完成,了解小水井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在这个体验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可以获得最直接的审美愉悦,还能为传承小水井传统民俗文化出一份力。此外还可以在天籁广场举行手工技艺比赛,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通过比赛,让更多的人对苗族传统民俗文化产生兴趣,实现大范围的人与人之间的口口相传。以上的这两种开发方式都是对小水井传统民俗文化的开发,当然,我们不能单纯地依靠这些表面功夫来集聚人气,我们一定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传统民俗文化的真正内涵,要做好规划,不能只去看眼前的短暂利益。
可以说,小水井农民合唱团是小水井蕴藏的最大财富,应当充分利用这个长版,以苗族传统民俗文化表现形态为特色,将诸文化资源与旅游结合起来,以点带面,多渠道创收,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社区文化保护的最有效方式。
2、突出社区居民主体作用
在对小水井社区文化进行保护过程中,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显得尤为重要。前文以及提到小水井社区居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出现人才匮乏及保护意识薄弱的现象。而社区居民只有具备相关知识储备,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首先,要让社区居民接受教育培训,是社区居民参与实施成功与否的基础,要让社区居民认识到民族文化的价值,无论是文化价值或者经济价值,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要让社区居民通过自身文化的对外宣传,来拉动旅游业,吸引外地游客从而提高经济收入,这样才能带动他们保护的积极性,才能让他们更好的热爱民族文化并安居乐业。其次,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做旅游规划时要重视社区居民的意见,重视他们的利益。政府要成为一个服务者和倾听者来全面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和难题,要带动居民发展,要唤醒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区居民的保护积极性。最后,让社区居民直接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培养社区居民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可以激发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提升民族自豪感。
认同本民族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对民族社区保护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是文化自觉。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文化是最好的,这样才会有意识地去保护本民族的文化。只有让社区居民亲自参与到文化保护之中,他们才能在学习自身文化和比较他者文化中逐渐认知到文化的差别,分清自我和他人,从而对自身文化有个客观的评价和认识,避免被外部影响而轻易否定自身文化价值。只有在参与文化保护的过程中,他们才会有独立的决策能力,才能理性的热爱自身文化,更加的增强民族认同和集体意识。
3、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力度
文化的保护要落到具体实践中就是要对文化持有人的保护。随着主要的技艺传承人年龄越来越大,面临人亡技亡的危险,所以,要重视传承人的培养,保证后继有人。另一层面,由于小水井生活水平相对落后,不管是已经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还是民间艺人,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家庭的生计而操劳,在维持生活之后,没有衣食住行的桎梏,他们这些人才有精力和时间去进行文化建设,这些矛盾成为了文化保护中急待解决的困境,只有疏导了这些难题才有后续的发展和进步的动力。笔者认为对小水井社区文化的传承人最有效的保护,可以围绕以下这三点来实施:
(1)抓好传承人的认定和保护
认定传承人是对传承人保护工作中最急迫的任务。富民县政府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普查工作,已建立了保护的四级名录,建立了一批传承人队伍。从小水井农民合唱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看,比较而言,服饰制作、苗族舞蹈的传承人认定基本没有,合唱团每次的表演都要穿着本民族的服饰,但相应的服饰制作传承人都没有,据笔者调研,小水井社区依然保留着这项技艺,甚至还有极少的妇女还亲自织布。究其原因,还是这方面的工作不够深入,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十分有必要抓好认定传承人的工作。
(2)实现传承方式的多样化
在小水井,文化的主要传承方式是家族传承,传承方式比较单一,以合唱团为例,他们技艺的习得都是靠代代口口相传,他们告诉笔者,在小的时候,大人唱歌就跟着唱,有时跑到教堂去听去学,久而久之,就会唱了。这是小水井相对闭塞的环境造成的,在这个封闭的社区里,每个人都是文化的直接参与者,从小耳濡目染,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又会导致受众规模小,传承人组成结构相对单一,不利于小水井社区文化的发展。老一辈的文化持有者掌握着精湛的技艺,却造成后继无人,所以,可以开拓其他的渠道进行有效的保护,比如开设培训班培养相关人才,这样的做法能够满足当前社区文化保护的基本需求。还可以通过办培训班扩大小水井的影响,并提升其知名度,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小水井,关注社区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对人才的拓展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3)建立传承人保护机制
富民县政府为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并制定一系列奖励制度来鼓励居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如今,合唱团的名声大躁,很多比赛、活动找上门来。参加演出的成员,每人每天有 100 元的补助。其中,在青歌赛比赛期间,县里政府专门给每人近 2500 元的补助。这赶上了当地普通家庭三个月的总收入。这是别的社区居民做梦也没想到的呢。反过来,社区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出去打工,选择呆在这里,为合唱团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也是小水井农民合唱团能够永葆青春的重要原因。所以,建立专项奖励基金、奖励优秀人才和优秀作品这样的做法值得大力提倡。
4、实现主体的良性互动
近几年里,以合唱团为代表的“小水井”文化旅游开发几乎是政府主导下的行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小水井村未来的发展,但是,政府的主导行为不利于小水井的良性发展,而应该发动各方主体的力量,在一个良性互动的体系里,实现有效的、均衡的保护。在小水井文化社区的保护过程中,政府、企业、学界及其他组织的积极参与是十分重要的,缺一不可,没有上述组织的积极参与,社区保护工作就会变得举步维艰。因此,在进行社区文化保护时,四方主体要认清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彼此尊重、互相配合,最终实现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前文已介绍了各个社区主地位、诉求和目的,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总的来说,无论是作为决策的政府或者提供学术智囊的学术界,大家都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到社区保护工作中来。但是核心原则是各方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共同作用于民间社会文化的自主传承,是一种激励和引导,绝不能亲自进入其中,那样会造成文化污染,这一点是重中之重。
小水井社区原有的保护方式已经失去了承载保护文化的功能,或者说是功能的弱化。在这种不容乐观的现状下,急迫要在此地构建一种良性、全面、科学的多边互动模式,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各方利益主体的自身优势,最终建立一种社区文化保护的良性互动机制。对于政府和企业,应做好服务工作,为小水井文化的社区保护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此过程中也能相应提升政府的执政形象。企业和学者给予指导和咨询作用。社区居民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就需要政府或其他社会力量给予扶持或帮助。
(三)小水井社区文化保护的重点
1、注重创新
在社区文化保护和发展上, 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不否定保护、不放弃发展, 要使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人文价值及社会价值得到充分显现, 大大增加其文化活力。既让外界认识、欣赏到小水井村淳朴的民俗民间艺术, 又使得作为艺术表演者的小水井村民有着演绎的积极性, 将小水井村的原生态文化资源善加利用, 使之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来源,艺术灵感来源和市场开发来源。
小水井农民合唱团的成员是一群处在“原始状态”下的人民,浓厚的宗教氛围让他们的歌声纯粹而震撼人心。他们依附对宗教文化的执着信仰、内心虔诚和对待艺术始终保持最初的那份纯真。艺术贵在独创,独特创新是艺术的魂,坚守不等于固守,从2003年开始,这支朴实的农民合唱团走进真正的舞台,让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但是,久而久之,他们的演唱形式相对单一,最初对外演唱的那些歌曲,如今十多年过去了依然还在唱,经典是可以被重复演绎,但如果能结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特质对经典进行恰当创新,使之成为一种新的经典,那么就不失为文化的保护方式。因此,我们要把这支农民合唱团模式做的更成熟,深度发掘其自身价值和经济价值,吸收外面的先进经验,具体表现在:第一,商业运作模式下,注重把握合唱团的原汁原味。合唱团的演唱风格和词曲特点就在于全都处于一种最自然状态,它的魅力也就在此。没有任何的歌唱技巧,没有接受过任何的专业课的培训,其演唱的艺术全部来源于生活,所以,一定要保持好其独特的演唱风格;第二,提供机会,鼓励合唱团参加国内外大赛,以扩大其知名度。在参加大赛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再学习过程,能够进一步提高合唱团成员的的理论和现实表演水平,并且,出去比赛还会给成员发放一定的酬劳,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合唱团成员的积极性;第三,歌唱内容应不断推陈出新。最初唱诗只是一种宗教性的仪式音乐,所以他们演唱的曲目都是西方巴洛克音乐,如《茨冈》、《哈利路亚》、《弥赛亚》等,利用合唱这样的形式,将西方巴洛克音乐保存下来,但是,缺乏本民族的特色,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试着把本民族的风格与巴洛克融合一起,创造一些具有特色的原创曲目;第四,歌唱形式可以多样化。在合唱的过程中,适当的可以加点肢体动作,这样就不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
2、注重对文化空间的保护
小水井自然景观良好,但是进到村子里,给人的感觉却是又脏又乱又差,在要进行社区的整体保护,首先要从治理社区整体环境着手,让人来了有赏心悦目的感觉,近年来,国家民委、财政部在对小水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 100 万元,其中就包括对村中环境治理、村中道路卫生保洁工作等工作,不可否认的是,村中卫生条件相当有了一点改善,但与其他地方相比,还处于较混乱较落后阶段。
注重对文化空间的保护是社区文化保护的基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之前政府已经在主干路上修建了柏油公路,但是村子里通往每家每户的小路还没有全部修好,有的还是土石铺成的路,风一吹,就会尘土飞扬,连道路两边的树木也会沾染灰尘。建议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修上水泥路或者用石板铺成整齐路面,让村庄道路绿化、亮化和美化;第二,增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多修建旅游公厕,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小水井,而现有小水井的公厕只有一个,已经供不应求,笔者去的时候因为莫名原因没有开放,给人造成特别大的不方便。所以,在这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引起注意;第三,注意控制民居建筑群中已“崭露头角”的现代钢混水泥结构建筑的蔓延势头,即使要建也必须建新如旧,以保持整个村寨传统建筑的协调一致,不能不伦不类。
3、注重文化的选择性保护
在外来文化的强势侵入下,不能盲目地全盘吸收,必须理性地接受。基督教对小水井最大的贡献是在当地兴建学校和教堂,为当地村民普及文化知识。小水井这个苗族村落在基督教还没有传过来之前,它一直恪守、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直到郭秀峰这位基督教传教士把基督文化带到了小水井,从此改变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民俗活动。文化习俗方面,基督教未传入时,小水井苗族一直有酗酒陋习,一直到基督教传入后,教会严令给予禁止,还通过在小水井普及知识教育和开展多姿多彩的体育活动来替代原有的生活方式。民俗活动方面,在许多欢庆民族传统节日的场面,几乎听不到也看不到苗族传统的民族歌舞,反之,村里到处可听到是西方的美声合唱。还有在基督教传入之前,花山节一直是苗族最大最重要的节日,基督教传入后,西方的复活节和圣诞节已经取代了花山节的地位,从整体民俗礼仪看,小水井苗族的社会生活基本已经基督化。
我们要铭记东方文化在拥抱西方文化的时候,不应该忘记自己的底蕴,这是最重要的原则。正如大家所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小水井农民合唱团发展到今天,借鉴与创新同等重要,这就是,要在接受和吸收西方优秀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始终不能忘了把民族传统文化的根留住,笔者相信,人们之所以关注和喜爱观赏他们的演出,正是因为他们将最“土”与最“洋”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强烈反差,是这两种文化融合为一体,长期以来和谐共生,才造就了现在的农民合唱团。基督文化已经成为小水井新的“传统”了,它已经是小水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这个过程,我们要吸收和借鉴优秀文化,规避和排除糟粕文化,注重文化的选择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