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例资料
患者,女,35岁,公司白领。患者近半年来情志郁闷,心烦易怒。2个月前发现双侧乳房均有肿块,月经前及行经期间两侧乳房胀痛,偶有刺痛,且乳房肿块随情志波动而增大,神情抑郁,胸闷气短,在某西医院诊断为“乳腺囊性增生症”,服乳癖消3个月不显效而来诊。检查:乳房发育正常,双侧乳房外上限可触及如鸡蛋大囊样肿块,质软、活动,无按痛,皮色不变,与胸壁无粘连,乳头无异常分泌物;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2治疗方法
2.1初诊治疗内治:以疏肝理气,活络散结为主。处方:自拟散结汤加减。木香15g、皂角刺10g、赤芍12g、郁金12g、当归10g、炒山甲12g、香附10g、青皮6g、川足1条、夜交藤30g。外治:丹火透热疗法。将30g硫磺末置铜杓中微火烊化,加入12g雄黄、12g朱砂调匀,倒在铝平盆中冷却成片状,形成丹药;将30g法夏、30g胆南星、18g木香、18g两头尖研末,用蜂蜜调成膏状,捏成栗子大小中心凹陷的丹座,将丹座置于乳房表面肿块处,将瓜子大小的丹药片置于凹陷中,点燃,以皮肤灼热感为度。熄火,外敷纱布固定,3h后除去丹药,1次/d。
2.2复诊服药3剂及外治后,乳房胀痛明显减轻,肿块缩小至龙眼样大小。可见药合病机,守方续服,外治法同前。
2.3三诊服上药10剂及外治后,乳房肿块全消,诸症状亦消失,已达临床治愈。为巩固疗效,嘱其续服上方7剂后,电话随访2年多无复发,自觉无任何不适。
3讨论
乳腺囊性增生症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非炎症性、非肿瘤性病变[1],又称慢性囊性乳腺病,是指乳房小叶和乳腺导管结缔组织增生以及乳腺管扩张或形成囊肿,属中医学的乳癖范围。本病的发生与卵巢机能失调有关,多为黄体素的减少,雌激素的量相对增多而致。青春期患者多为乳房小叶增生,中年及更年期妇女多为乳腺导管增生及乳房囊性增生。中医学认为“乳癖乃乳中结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气血郁结而生。”乳头属肝经,乳房属胃经,肝郁气滞,脾失健运,气血凝滞,阻于乳络,以致积聚成核。日久,肝血不足,肾阴亏虚,可出现充任失调。乳腺囊性增生症的诊断较为容易:其一,一般多见于30~40岁妇女,多发生于一侧乳房,亦有发生于两侧乳房者,常伴有月经失调、不孕症或流产史。乳房胀痛与情绪、月经周期有关。情绪忧郁、易于激怒或行经前期症状加重,心情平和或月经过后症状缓解。
其二,乳房肿块常为多发性,呈串珠状结节、大小不一,质韧不坚,无粘连,与周围组织分界清。对于乳腺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多能减轻症状,使乳房结节软化消散。本例患者为肝郁气结型,以疏肝理气、活络散结为主,方中的木香、当归、青皮、香附疏肝理气;威灵仙、夜交藤通络散结,兼以炒山甲、皂角刺软坚散结;川足走窜十二经脉而为引药。诸药相配,调理全身气血功能;配合丹火透热疗法疏通乳络,软坚散结,加强局部药效,故收效显着。
乳腺囊性增生症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之一。乳腺囊性增生症患者发生乳腺癌的概率一般为正常女性的2~4倍,而且研究表明有20%~61.9%的乳腺癌患者并发乳腺囊性增生症[2-3],因此临床上及时有效的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有重要的意义[4]。
参考文献:
[1]方万强,吴瑞景,邓国敏,等.法乐通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前瞻性临床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05,5(3):361-363.
[2]吴祥德,董守义.乳腺疾病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64-168.
[3]李东阳.乳腺囊性增生病外科治疗中一些争议问题的探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13(12):986-987.
[4]邹晓,刘诚聪,程广,等.乳腺囊性增生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青岛医药卫生,2011,42(5):370-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