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某高校棒球选手运动损伤调查研究
【第一章】某大学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分析前言
【第二章】山西大学棒球队员运动受伤的研究方法
【3.1 3.2】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统计分析
【3.3】运动损伤原因统计结果与分析
【3.4 3.5 3.6】教练员对运动员发生损伤原因的调查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大学棒球运动员损伤情况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3 运动损伤原因统计结果与分析
导致损伤发生最主要的原因是局部训练负荷过重。由表 19 可知,在众多的损伤原因中,由于局部训练负荷过重而导致棒球运动员发生损伤的占 23.5%,是最主要的损伤原因。棒球运动中,运动员在训练时由于身体某一运动环节所承受的负荷超过了它本身所承受的能力,身体的警觉性和灵活性下降,肌肉力量减少,动作的准确性以及身体的协调性显着下降,同时运动员本身的注意力减退,反应比较迟钝,身体机能下降,就容易发生损伤。由于棒球运动员在训练中反复多次的练习某一项技术动作,如投球和传球技术大量重复的练习,导致肩部承受较大的负荷,产生局部疲劳,极易造成肩部关节、韧带、肌肉的损伤,容易引起的伤病种类有肩袖损伤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同时,运动员过多的重复练习某一动作,使其在训练中产生厌倦感,不仅会造成队员的注意力不集中、运动情绪的失常或精神上的不稳定,技术动作由此发生变形,从而导致损伤的发生。此外,尤其是在比赛前的集训期间,我校运动员每天坚持七个半小时的训练,挥棒达到 500 次,若教练员没有在专项技术训练时及时调整训练负荷,运动员及其容易因局部训练负荷过重而造成损伤。因此,对运动员不能过早的进行大负荷训练,要遵循科学训练的原则,避免局部训练负荷量过于集中。
在棒球运动训练中,由于过度追求训练效果,教练员在安排运动负荷时常常忽视运动员自身的生理特点,训练负荷的安排超过了运动员可以承受的生理负荷,长期的过度负荷训练会引起运动员机体的局部疲劳,日积月累下造成运动员的局部组织血液供给不足,使身体各部位的劳损程度加剧,造成局部组织的劳损伤病。因此,教练员在训练中应充分考虑到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对不同水平的运动员要采取区别对待原则,科学安排训练负荷和内容。在训练的过程中,多采用不同的训练模式进行交叉训练,使不同的肌群有调整休息的机会,防止机体局部训练负荷过重。同时应加强训练后的恢复措施,降低我校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其次为动作技术的错误。在棒球运动中,由于运动员的动作技术的错误或存在缺陷,违背了运动员人体结构特点,各器官在身体运行中的规律出现了错误,影响了各器官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也违背了运动力学原理,也容易导致运动员造成损伤。在调查统计中,有 16.94%(见表 19)的运动员因此而发生损伤。例如运动员在练习投球动作时,为了使击球员不易击到球,投手通常会具备数种球种来迷惑和影响击球员,投球分为快速球和变化球二大系统。投手投球的动作技术可以分解为引臂,上步,摆臂,上肢加速,上肢减速,随挥 6 个步骤。从抬头握球举臂准备开始,到向后伸展达到肩关节最大外旋为止,需约 1500 ms,占整个投球过程 80%.在此过程中,如若运动员对技术要点掌握的不够,没有明确肩、腰、协调配合发力的顺序,使身体的相关肌群和动作次序没有得到正确的使用,动作不符合技术要求,容易造成损伤的发生。
再如,运动员由于滑垒技术原因而发生踝部损伤,造成踝关节扭伤和韧带损伤。由于我校棒球运动员初次接触棒球这项运动,作为由在校大学生组成的棒球队伍,尤其是刚入队的新队员,他们训练的时间较短,理论知识匮乏,实战经验较少,在训练时如若没有充分领悟到教练员强调的动作技术要点,在训练初期动作就存在错误,易发生肌肉拉伤等急性损伤;长此以往如果没能及时的纠正错误动作,进入专项提高阶段,动作技术的变形易会造成慢性劳损伤。所以,在棒球运动过程中,运动员不能麻痹大意,要时刻把握好动作技术的准确性和要领,及时改进技术动作,努力使动作更加完善、符合标准,不断提高身体各项素质,突出动作技术的经济性和科学性。
这样,不仅可以加强运动员的运动素质和身体功能,而且能够促进运动员自身专项素质的提升。此外,运动员在学习高难技术的同时,也要坚持练习和巩固基本技术,加强身体容易受伤或运动能力相对薄弱部位的练习,以提高这些身体部位的各项机能,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排在第三位的是“准备活动不够充分”和“旧伤未愈,带伤训练或比赛”.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因准备活动不够充分造成损伤者也占了一定的比例,占 14.75%(见表 19)。
准备活动能够使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得到强化,也可促进身体各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转,克服训练和比赛前内脏器官植物性机能的惰性,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得到提升,加快血液循环,减少肌肉粘滞性,提高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性,增加关节滑液的分泌,减少了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时间。棒球的准备活动中,如果只重视动力性身体练习,而忽略了与增加动作幅度、维持身体平衡及预防损伤的柔韧性训练,运动员很容易在训练中发生损伤。而柔韧性是通过肌肉拉伸练习来发展的,在棒球训练或比赛前适度的拉伸练习能防止肌肉痉挛,减少和杜绝运动损伤。同时,棒球运动员要结合棒球运动训练的特点做好专项准备活动,不可从兴趣出发,做一些与棒球无关的活动。
棒球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攻守轮换同场对抗性项目,无论是进攻技术中的击球和跑垒,还是防守技术中的投球和传球,都对运动员的体能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运动员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在较高的负荷训练中,身体相关部位的肌肉会因准备活动的不足而造成损伤。
在棒球训练前,运动员的准备活动要结合自己所从事的专项,从一般性准备活动逐渐过渡到专项性准备活动,主要是将肌肉、关节和韧带活动开。在战术和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也会因指令的突然变化而造成受伤,如运动员在盗垒或防守过程中仍勉强接球,以内野手腿部肌肉的拉伤最为典型。在比赛前的准备活动中,为了适应比赛时关节的活动度的要求,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以提高身体各关节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灵活性,从而减少和避免比赛中运动损伤的发生。由此可见,准备活动不充分是引起运动损伤的较普遍的问题,应引起教练和运动员的高度重视。
旧伤未愈,带伤训练或比赛。旧伤未愈是指运动员受伤后在没有完全、彻底康复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或比赛。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因旧伤未愈,带伤训练或比赛而造成的运动损伤者有 27 例,占 14.75%.这与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引起的运动损伤所占总损伤人数的比例相同,同居第三位(见表 19)。我校棒球运动员常在发生损伤并未痊愈的情况下带伤参加训练和比赛,这种现象在各类项目的运动员中是普遍现象。
在棒球运动中,不少运动员因为求好心切,不愿让自己疲劳和受伤的身体因受伤而休息太久,勉强让自己再去面对高强度的运动训练,结果就是反复性的受伤甚至发展为更严重的病发症,这就大大增加了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
在带伤训练的过程中,有些损伤的症状可以逐渐消失,代偿出现局部的适应能力,如局部组织增生、肥厚、钙化等;或者转化为慢性的陈旧性损伤,症状不明显,但如果在训练中加大负荷或参加高强度的比赛,症状则会再度出现。
棒球运动的魅力之处在于挑战人类的视觉与动作反射的极限,由于对该项运动的执着与热爱,运动员恰恰都很享受这一过程。同时,作为一项集体性特征很强的运动,在比赛中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赢得对手,强调队员之间的配合默契。通过调查得知,该校棒球队中,有些队员在发生损伤后有时不愿因自己的伤病影响到其他队员的训练,在伤病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很勉强的投入到队伍中继续去训练或比赛,会因损伤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而造成慢性反复性的损伤,此时容易在旧伤的基础上发生新的损伤,也可能由急性损伤发展为慢性损伤,以至于损伤情况越来越严重,如腰肌劳损。
第四位是摔倒着地。作为对抗性极强的球类运动项目,运动员容易在训练和比赛的跑动过程中因摔倒着地而造成损伤。调查数据结果显示,运动员因摔倒着地发生损伤的有 18 例,占总数的 9.84%(见表 19)。
通过了解得知,棒球运动中,尤其是在跑垒过程中运动员容易摔倒着地。棒球中的跑垒是指击球员在击出球后,充分运用打击的力量快速沿线路冲向一垒。安全踏入一垒后即可冲过垒位,但要迅速返回。有机会踏触下一垒位时,应在跑垒指导员的手势指导下,快速做好拐小弯的姿势,用左脚踏触到一垒垒包的内侧后,跑向二垒。跑垒是从离心状态或者是前后站立式以及平行站立式开始,同时运动员在跑的时候还要判断,且要在极短的时间做出决定,这时候如果运动员由于局部负荷过重而使身体处于疲劳的状态,运动员很可能摔倒着地导致受伤。例如,在拐小弯跑的过程中,跑垒员的膝关节由于频繁的急停和启动所承受的压力太大而使其摔倒着地造成擦伤和扭挫伤的发生。
第五位是场地、器材及保护不合理,气候不良。根据调查显示,由场地、器材及保护不合理,气候不良造成的运动员损伤的有 16 例,占总数的 8.74%(见表 19)。场地器材的问题主要是指由于在场地高低不平,坑坑洼洼,过硬或是太滑的地面上进行训练和比赛而造成。这也是造成运动员损伤的重要原因。棒球运动中,如果在训练和比赛前缺乏对场地器材的修整和检查,容易造成运动员的损伤。此外,棒球作为一项同场对抗性激烈的运动项目,无论是在训练中,还是在比赛中,都对运动员所佩戴的护具有着严格的要求,如防守队员均应戴手套,捕手及 1 垒手可戴连指手套,捕手要有面罩、护胸、护腿等护具,击球员要戴护帽。同时,季节的变化也影响着损伤的发生。尤其是冬季,气候寒冷、气温低,机体毛细血管的弹性、收缩能力以及肌肉耐力均显着下降,最易发生运动损伤。天气潮湿,气候多变,使身体的肌肉工作能力还没有完全适应,也容易造成运动员损伤。春秋两季发生的损伤率相对较少,夏季时损伤发生的最少。
通过调查分析得知,由于学校缺乏专业的棒球训练基地以及训练时队员配带护具不全,运动员只能在学校的塑胶操场或土操场上训练,训练中运动员穿着的护具不适当,就会因场地和护具的缺陷导致运动员损伤。
第六位是被球或球棒击伤。棒球运动中,小白球的威力也是不可小觑的,小白球在被打出后球速快且作用力大,有一定的危险性。调查结果显示,在该校棒球运动员的损伤中由于被球或球棒击伤造成损伤者有 13 例,占 7.1%(见表 19)。例如,棒球运动员在接球时,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勉强接球,很容易被球击中面部甚至头部,严重时甚至可以造成鼻骨骨折、头部血肿。此外,棒球运动中,球棒大多是由金属制成,击球员在挥棒时的打击力量较大,如果挥棒技术不正确或注意力不集中,出现动作变形很可能将小白球打在自己身上造成损伤。例如,击球员打击时的自打球造成的意外损伤。
第七位是运动员相互冲撞。运动员相互冲撞是指棒球运动中运动员在滑垒和接杀时不慎冲撞到其他队员。滑垒是为了避免守方的触杀。在滑垒中,如果进攻方与防守方均没有注意到对方,防范意识不足,就很可能会造成两方互相冲撞或者钉鞋伤人,使运动员发生急性损伤。接杀是指当击球手击出高飞球时,接球手快速向球的落点位置跑动,同时将手套打开,使小白球落入自己手套里。运动员在跑动时,如果没能及时注意到是否有其他球员也要来接球时,就会引起碰撞,造成损伤。
根据表 19 的统计结果,该校棒球队 4.37%的运动员是由于在训练和比赛中与其他运动员相互冲撞而导致受伤。所以,在棒球运动中,无论是在训练还是比赛中,运动员在滑垒和接杀时都要,避免因互相冲撞而造成损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