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占全国总人口的14.8%,将每年增长100万人,中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将给国家的经济发展、财政收支、社会结构与稳定带来巨大的压力,也给老年人自身带来烦恼与困扰[1].为了延缓衰老、预防疾病的发生,人们开始认识到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重要性.大量研究证实,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老年人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体质健康水平.本研究以青岛市60~69岁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分析经常锻炼、偶尔锻炼和不锻炼老年人群间的体质水平,比较其体质状况的差异,了解不同体育锻炼水平对青岛市老年人体质状况的影响,为深入研究老年人健身理论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青岛市六区四市60~69岁的老年人中选取586名作为调查对象,男294名,女292名;60~64岁296名,65~69岁290名.根据文献标准[2],将调查对象分为经常锻炼组(A组)、偶尔锻炼组(B组)和不锻炼组(C组).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min,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为经常锻炼;参加锻炼但不能同时满足上述3个条件为偶尔锻炼;其余为不锻炼.
1.2调查和体质测试方法
按照《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3]的规定进行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和体育锻炼情况;体质测试指标包括身高、体质量、胸围、腰围、臀围、皮褶厚度、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和选择反应时等指标,由青岛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测试.
1.3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 13.0及PPMS 1.5软件[4]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结果以x珚±s表示,多组数据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
2结果
2.1老年人体育锻炼情况
本文调查的老年人群中,不锻炼者所占比例为52.0%,明显高于经常锻炼者(31.6%)和偶尔锻炼者(16.4%),差异均有显着意义(χ2=10.24、45.18,P<0.05).女性经常锻炼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不锻炼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男性,差异有显着性(χ²=4.09~7.15,P<0.05);男、女老年人偶尔锻炼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见表1.
2.2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身体形态的影响
男性偶尔锻炼组和不锻炼组的人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和体脂率均低于经常锻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5~15.36,q=3.40~17.12,P<0.05).女性偶尔锻炼组和不锻炼组的BMI和体脂率均低于经常锻炼组,差异有显着意义(F=4.96、14.18,q=4.45~10.94,P<0.05),女性不同锻炼水平组间W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偶尔锻炼组的体脂率高于不锻炼组,差异有显着性(q=7.49,P<0.05).见表2.
2.3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身体功能的影响
与经常锻炼组比较,男性和女性偶尔锻炼组和不锻炼组的脉搏、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均高于经常锻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6~48.56,q=4.26~31.24,P<0.05);经常锻炼组的肺活量明显高于偶尔锻炼组和不锻炼组,差异有显着意义(F=9.62,q=7.47、8.69,P<0.05).见表3.
2.4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身体素质的影响
与经常锻炼组比较,男性和女性偶尔锻炼组和不锻炼组的握力、坐位体前屈和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均低于经常锻炼组,差异有显着性(F=4.09~7.15,q=4.04~5.89,P<0.05);经常锻炼组的选择反应时明显低于偶尔锻炼组和不锻炼组,差异有显着性(F=5.71,q=2.24、12.61,P<0.05);偶尔锻炼组的握力、坐位体前屈和闭眼单脚站立与不锻炼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见表4.
3讨论
体质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5].人的身体形态、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是后天环境、营养、卫生和体育锻炼等多种因素综合体现的结果.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改变人体的形态、功能和素质水平.
身体形态是反映人体体质状况的重要内容,其中BMI、WHR和体脂率是反映身体肥胖程度、体型和身体成分的重要指标.体质量超标和肥胖等体型的变化与许多慢性疾病密切相关.BMI增加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肥胖,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并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心脑血管硬化等疾病[6].廖桃玲等[7]研究结果显示,WHR是一种比BMI更好的心脏病风险预测指标,它对心脏病发作的预测敏感度相当于BMI的3倍;大腰围(腰腹部脂肪较多)对于人体的健康有害,患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危险性较高.本文选用BMI、WHR和体脂率作为检测指标,比较不同锻炼水平对身体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组老年人在肥胖程度(BMI)、患病的危险性(WHR)和体脂含量等方面均优于不锻炼组.这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改善身体形态特征有一定作用.尽管老年人的身体形态生长水平变化不明显,但长期坚持每周3次、每次30min以上的锻炼有助于保持老年人的体型,在减少肥胖发生的同时,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大量研究证实,经常锻炼也会使人肌肉纤维变粗,肌肉含量增加,体内脂肪储量下降,不仅有助于增强运动能力,而且能降低患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危险性[8].
脉压差主要反映动脉管壁的弹性,是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良好的预测因子,也是反映中老年人血管硬化程度的一个较好的指标.脉压差增大是动脉硬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度增大的标志之一.本文结果显示,经常锻炼组老年人的脉压差低于不锻炼组,说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降低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肺活量是反映人体肺功能的重要指标,可反映胸廓的发育水平、呼吸肌力量、呼吸能力和体育锻炼水平.肺活量的测定对评价体质状况以及体育锻炼效果等均有实际意义.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肺活量明显高于不锻炼者.廖桃玲等[7]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减缓衰老导致的心肺功能下降情况,同时对治疗高血压、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常见病均有明显疗效.本文结果与其一致.
身体素质是人体运动能力的基础,是保证完成日常活动和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条件.经常参加身体锻炼对于改善身体素质有积极作用.本文结果显示,经常锻炼者的身体素质指标明显好于不锻炼者,如握力、柔韧性和速度灵敏性等.经常锻炼不仅有助于力量、速度、柔韧性和灵敏性等各项素质的提高,还能延缓其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这对保持老年人工作和运动能力、增强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秋蓉,高炳宏.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体质研究展望[J].体育科学,2000,20(4):61-65.
[2] 江崇民,张一民,张彦峰,等.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程度评价的辨识[J].体育科学,2009,29(5):24-31.
[3] 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S].北京:国家体育总局,2010.
[4] 周晓彬,张健.医学统计软件系统PPMS 1.5的应用举例[J].齐鲁医学杂志,2011,26(6):502-505.
[5] 陈明达,于道中.实用体质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25-27.
[6] 马先福,刘秋菊,刘薇,等.青岛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高血压患病率与危险因素的调查[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47(6):520-522.
[7] 廖桃玲,侯斌,王晓东,等.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老年人群体质水平影响的比较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6):66-70.
[8] 许浩,姜文凯.对江苏省成年人BMI指数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1,22(6):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