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羟基脲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与特点探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07 共2497字
摘要

  羟基脲为核苷二磷酸还原酶抑制剂,作用于细胞周期 S 期,可阻止核苷酸还原为脱氧核苷酸,干扰嘌呤及嘧啶碱基生物合成,选择性地阻碍 DNA合成,为细胞周期特异性抗恶性肿瘤药物[1].近年来,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羟基脲的许多临床不良反应(ADR)报道也相应增多,但目前对羟基脲 ADR 的文献分析较少,故检索羟基脲 ADR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探讨羟基脲致ADR 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该药及防范处理 ADR 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检索关键词为"羟基脲",检索时间为建库至 2015 年 9月,检索并查阅原文,收集所有国内报道的有关羟基脲 ADR 的文献,并对原文逐篇阅读,剔除同一病例在不同文献的重复报道,共收集 52 个病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所检索的文献按所涉及的患者基本情况、用药情况以及 ADR 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52 例 ADR 中,女性 15 例,占比 28.85%,男性 37 例,占比 71.15%,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分布在 11~80 岁,其中有 29 例没有标明具体年龄,故 23 例为实际分析病例,年龄多集中于 41~80 岁,见表 1.

  2.2 原发疾病的分布

  52 例 ADR 中,患者服用羟基脲所治疗的原患疾病主要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构成比为 88.46%,见表 2.

  2.3 羟基脲的用药方法与剂量

  发生 ADR 的 52 例病例中,患者的给药方式均为口服,由于羟基脲在临床使用中都是以肿瘤治疗为主,患者长期服药,给药剂量也随疾病的进展相应增高,从收集文献来看,急性的过敏反应或高热等 ADR 出现时是初次使用或停药一段时间后首次使用,使用剂量为 0.5 g/d,而其他 ADR 出现时患者就医普遍服用剂量已经达到 1.5~3.0 g/d,甚至4.0 g/d.出现 ADR 时,只有两例是出现在联合用药中,其余均为单独用药时出现。

  2.4 ADR 发生的时间

  52 例 ADR 中,有服用当天或短时间内就出现的 ADR,通常为过敏或药疹,分别占比为 5.77%、2.85%,随着服药时间增长和剂量的增加,ADR 出现比例越大,服用超过 3 年的患者出现 ADR 占比最大,为 69.23%.见表 3.

  2.5 ADR 发生的临床表现

  52 例羟基脲所致 ADR 中,皮肤器官所发生的ADR 比例最大,种类也最大,其中皮肤溃疡所占比例最大,为 82.69%,见表 4.

  2.6 ADR 的临床治疗结果

  52 例 ADR 病例中,有 1 例因原发疾病恶化去世,其余经减量或停药,对症和支持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恢复正常,另有 2 例经停药后自行恢复,2例癌症并发症病例中,1 例随访中,1 例没有对后期治疗效果进行说明。

  3 讨论

  3.1 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从收集到的病例来看,男性 ADR 的发生率显著比女性高,但 ADR 发生率是否与性别有关,需要进一步的临床报告验证,从年龄指标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ADR 的发生率呈升高趋势,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自身的修复免疫机制有所下降,难以对抗羟基脲造成的机体损伤,导致一定程度的 ADR 发生,如溃疡,羟基脲作用于上皮分裂最活跃的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不能再产生正常数量的表皮细胞,从而导致溃疡的发生[2-4],由于病例收集的数量不多,且有 29 例病例没有标明性别,该结果对临床的指导意义需在后期临床实践中继续观察。

  3.2 原发疾病的分布

  52 例不良反应病例中,患者服用羟基脲所治疗的疾病中有 2 例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4 例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其余 46 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以看出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比例最大,可能是因为羟基脲为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常用药物,不能说明 ADR 的发生与原发性疾病有关联。

  3.3 ADR 发生的时间

  羟基脲对患者造成的 ADR 的发生时间并没有特定的规律,可发生在用药后很短时间内,也可能是在一段时间甚至数年后才出现 ADR 症状,其中用药后当天出现的,均为高热或过敏反应,也有病例报道在用药 1 周内,患者出现药物相关性皮疹和药疹,说明羟基脲在用药早期有可能会出现急性的较为严重的 ADR,所以在用药初期应密切关注用药情况,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该立即停药,及时就诊,以免出现严重的后果。

  3.4 ADR 发生的临床表现

  羟基脲造成的 ADR 累及的器官包括皮肤血液系统、体温调节系统和消化系统,羟基脲最容易发生 ADR 的部位是皮肤,发生频率最高的是导致皮肤溃疡,发生部位分别在足跟、脚内外踝、小腿根部,溃疡发生初期都是局部瘙痒,抓破后逐渐发展至溃疡,伴随剧烈疼痛,通常止痛药无效,导致患者行动不便,临床治疗皮肤溃疡的方法通常无效,收集的病例中通常是通过减量或停药,根据导致溃疡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或免疫蛋白[5-6],内服外敷,经过一段时间可以治愈或明显改善溃疡的病情,另有通过给予瘀毒清在没有降低羟基脲剂量的情况下,将患者溃疡治愈的文献报道[7].羟基脲还容易造成急性的过敏反应,可通过停药并给予地塞米松和口服扑尔敏等抗过敏药治疗,另有 1 例报道羟基脲造成药源性高热,经停药后可自行恢复正常,因此在给予羟基脲时早期应适当注意发生过敏或高热情况,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另有羟基脲造成溃疡后发展成为皮肤癌 2 例,因此长期服用羟基脲患者出现溃疡症状时,应该及时诊断就医。

  肿瘤患者服药过程中还要注意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出现[8],及时停药治疗,另外美国 FDA 也警告临床使用羟基脲时应注意皮肤血管炎毒性,在与抗病毒药物联合用药治疗时,应该注意可能引起的肝毒性和胰腺炎等症状,在与去羟肌酐联用时,随着羟基脲剂量的增大,出现胰腺炎的概率增高,临床使用时需注意。

  综上所述,临床使用羟基脲时医务人员需注意用药者过敏史,剂量增大之后要密切观察皮肤溃疡等不良症状,若出现 ADR 时及时减量治疗,注意联合用药时的 ADR,以免造成严重危害,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肖佩玉, 万正兰, 麦海燕, 等。 羟基脲联合 α-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25 例 [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7(26): 154-155.
  [2] 张芳芳, 刘 辉, 史晓蔚, 等。 口服羟基脲致足部皮肤顽固性溃疡 1 例 [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3,27(4): 427-428.
  [3] 曹 凯, 司继刚。 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致局部皮肤溃疡 1 例 [J]. 中国药物警戒, 2012, 9(3): 19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