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文化形态体育史观的上述理论原则,我们考察人类体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就发现,社会结构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体育行为,表现出显着不同的历史特征,但是总体是呈现出类体育行为、族群体育行为、民族体育行为、国家体育行为和国际体育行为的基本历史范式。
早先出现的体育形态,是族群体育形态和民族体育形态; 在现代城市化条件和国际化条件下,体育行为发展到全国范围和国际范围后,形成了国家体育形态和国际体育形态。需要强调的是,上述体育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具有递进式特征,但不是线性的、更替式的,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复式的、交叉的和包容共存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社会形态下,主文化形态即所谓“上层建筑”常常是唯一的,不可能出现二个或多个主文化形态共存的情况。然而,体育形态具有显着的跨社会形态、跨阶级、跨文化、跨民族和跨国的特性,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可以只有一种体育形态,也可以多种体育形态并存,即一种社会形态内部可以同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体育形态。当代中国体育,属于族群体育形态、民族体育形态、国家体育形态和国际体育形态多元共存的历史局面。
基于此点,文化形态体育史观提出了体育形态学问题,只有把体育形态学问题弄清楚,才能解决好体育发展历史进程中的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
1. 2. 2 体育形态的变迁
体育形态是人类社会一切体育行为内在( 精神的) 和外在( 技术的) 表达的总的状态。体育形态学是研究人类体育行为的总的形态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体育形态学既具有哲学、文化学、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人文学科的特征,又具有自然科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在同一行为形态科学中涵括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科学。根据体育形态学这一基本性质,我们认为,这个理论主要地研究三个极其重要的领域,即体育源文化形态、体育技术形态和体育组织形态。这是体育形态理论研究的基本范畴,人类历史上发生的所有体育行为,本质上都属于这三个范畴的问题。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存在不同的体育形态,其实就是体育源文化形态、体育技术形态和体育组织形态上的不同。
( 1) 体育源文化形态
体育形态学研究的第一个领域是体育源文化形态。体育源文化形态就是体育行为所包含的源文化内涵,即人们对体育行为的文化认知、价值判断和功能选择。体育源文化形态是体育行为的精神内涵和内在的文化需求。
人们对体育行为的文化认知、价值判断和功能选择,受到社会主文化形态影响,也受到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等的影响。体育是在早期人类生产活动、宗教活动、神灵崇拜活动、民俗节庆活动、生活活动中出现、提升和形成的,所以,人类早期的体育行为,包含着对生产活动、宗教活动、军事活动、神灵崇拜活动、民俗节庆活动等基本活动的文化内涵和需求。在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条件下,人们处于族群聚落的社会存在方式下,体育形态的源文化形态,就是同一民族中不同族群对其自身生产活动、宗教活动、神灵崇拜活动、民俗节庆等活动在文化认知、价值判断和功能选择上的相同的文化内涵与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改善,商品经济出现,经济和文化活动突破原来的族群聚落区域,扩大到整个民族聚居区域,体育行为超出了族群文化范围,逐步发展为跨族群,跨民族,跨国行为的阶段,人们对体育行为的文化认知、价值判断和功能选择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即体育源文化形态发生了变化; 出现了各种不同历史特征的源文化形态。在一定历史环境下,有时甚至政治、经济均可以成为体育行为的文化内涵而构成为体育形态的源文化形态。关于体育源文化形态,我们需要多谈一下。
在原始狩猎生产方式下,身体行为生成为体育行为,以族群的宗教、祭祀和民俗节庆为载体,形成为族群体育之源文化形态。近代工业生产方式和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关于体育文化的认知、价值判断和功能选择发生了重要变化,突破了族群文化的界线,出现了以娱乐竞技为辅为特征的体育行为,这就是民族体育之源文化形态。到了现代工业、现代商品经济和现代交通( 铁路、汽车时代) 时代,体育形态的发展已经成熟,产生了庞大的体育文化产业,体育行为除了竞技的文化认知和价值判断外,还增加了经济甚至政治的价值判断和功能选择。这就是国家体育之源文化形态。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体育文化形态具有了国际娱乐、国际竞技、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的价值判断和功能认选择。这就是国际体育之源文化形态。[9]
( 2) 体育技术形态
体育技术形态是体育形态学研究的第二个重要领域。体育技术形态是体育行为的外在物质条件和表现形式,包括了体育行为中对人和物的要求。对人的外在性要求,就是人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竞技要素,有时甚至包括族属等要素。对物的要求,包括了场地、器械、自然条件等等要竞技要素,有时甚至包括了空气、天气等要素,体育技术形态包含了全部外部标准系统。这是体育形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体育是人的身体的有规则的运动( 包括脑力和体力) ,因此,体育技术形态还包括了对身体动作的严格的、系统的规则标准。一切层次的体育形态都存在技术形态,这决定了体育技术形态是历史的、渐进的多层次发展的。体育技术形态就是“内在规则”和“外在规则”( 外部物质条件) 的完美统一,对身体条件和物质条件的完美标准。
( 3) 体育组织形态
体育形态学研究的第三个问题,是体育组织形态。按照我们给体育下的定义,无论是在原始狩猎生产方式下,还是在封闭的家庭农业与养殖业以及手工业、机械工业、近代工业、现代工业生产方式下,人类的体育行为都属于群体性行为。体育组织形态就是研究体育行为的组织特征。
体育组织形态涉及三个方面问题,一是组织人员与组织结构; 二是组织章程与组织行为准则; 三是组织层级与组织地域。
组织人员是指参与体育行为的所有人员,有体育行为实施人,裁判人,也有体育行为组织人、服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研究组织人员,就是研究体育行为参与人的社会来源及其在体育行为中的作用。组织结构,就是体育组织内部的职能配置。在体育组织中,体育行为的所有参与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职能关系,他们是体育行为共同参与人,在体育组织中发挥不同的作用。研究组织结构,主要研究的是组织机构是否常设; 组织的人员是否固定,是否是专职人员; 组织内部人员的职责分工和行为规范; 分析这种关系是随机的、无序的,还是固定的、有序的。这些都是组织结构理论要研究的问题。
组织章程与组织行为准则研究的是体育组织的章程、运行规则。主要考察组织是否有共同的章程和活动规则; 是否有赛事制度。衡量指标主要是体育组织章程的宗旨; 组织行为准则,决策方式; 赛事制度等。组织行为准则,是说体育参与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准则。
组织行为准则是体育行为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才出现的。自人类体育行为产生起,就存在着体育行为中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称为“体育关系”.在体育关系中出现的参与人的行为规范,就是体育行为准则。
组织层级是指体育组织的职能分工以及体育组织内部各部门的工作关系状况。组织层级也包括体育组织的职能层级( 政府行政层级或非政府组织层级) ,体育组织所对应的政府行政区划范围,如在我国,组织层级有县区级、市州级、省级、国家级和国际级。组织地域是指体育组织所涉及的区域特征,如族群体育形态的体育组织地域在族群聚居区域; 民族体育形态的体育组织区域具跨族群特征,在民族聚居区域或政府民族自治区域; 国家体育形态的组织地域具跨民族特征,是在全国范围; 国际体育形态的组织区域具跨国特征,是地区性国际区域或世界范围等。
2 文化形态体育史观视野下的各种体育形态
2. 1 各种体育形态
2. 1. 1 类体育行为
体育产生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军事活动、宗教活动、神灵崇拜、祖先崇拜、政治活动、民俗节庆等活动。这些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在生产方式极其原始,生活物资极度匮乏,交通极度封闭的情况下,人类身体行为只能用于基本生存的需要,体现为生产行为、生活行为、军事行为、宗教行为、祭祀及民俗行为。人们对这些行为的文化认知、价值判断和功能选择仅仅还是基本生存行为,还没有提升到娱乐、健身或竞技行为的认知水平。基本生存行为中有些行为类似于体育行为,但还不是体育行为,而属于类体育行为。在这个阶段,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行为还没有出现。
类体育行为附着于人类的基本生存行为,是生存行为的一部分。只有在进行生存行为的时候,类体育行为作为其外在表达形式才会出现。换句话说,没有生存行为活动,就没有类体育行为的发生。这个事实不言而喻地说明,人类早期的这些身体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还没有同生存行为脱离,也没有同宗教、祭祀及民俗等社会主文化活动分离,属典型的类体育行为。
2. 1. 2 族群体育形态
族群体育形态之体育行为发生在单一民族中的某一族群,族群体育形态的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族群举行宗教活动、神灵祭祀和民俗节庆活动时把爱好者聚集起来,临时性的进行传统肢体行为。有不少研究者将此类肢体行为称之为“宗教体育”,“祭祀体育”和“民俗体育”.这种称谓是不准确的。以族群活动方式出现的宗教活动、民俗与节庆活动中进行的肢体行为,很多属于类体育行为,只有当有规律的身体行为从生产、军事、宗教、神灵与祖先祭祀、民俗节庆活动分离,成为独立的活动,其文化认知、价值判断和功能选择是娱乐、健身和竞技,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类身体行为才是完整意义上的体育行为。因此,宗教活动、祭祀活动、民俗活动中的许多肢体行为,有些不属于体育行为,有些属于类体育行为,也有很多属于族群体育形态之体育行为。我们不应把类体育行为和族群体育行为弄混淆。
族群体育形态是体育形态的最低层级,其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的农耕和游牧生产方式,人群居住方式呈族群聚落状态,这种生存状况决定了族群体育形态的源文化特征,还决定了其体育行为的技术形态特征和组织形态特征。第一,族群体育形态之源文化形态,为族群的宗教活动、神灵与祖先崇拜、民俗节庆等活动的原始意义,在身体行为的文化认知、价值判断和功能选择上,虽然脱离了原始活动,初步产生了娱乐和竞技要素的文化认知,但这种认知还停留最初始的阶段,仍然与上述活动有关。[2]
第二,族群体育之技术形态是指族群在早期神灵崇拜、宗教活动、民俗节庆和生产、军事活动中产生的类体育行为,固化了一些技术动作,身体行为已经初步形成一定的动作规范、场地规范、器械规范及其他技术元素规范,只是这些规范还仅仅是初步的,不严格、不完整,无书面约定。第三,族群体育形态之组织形态属于无形态,其特征是体育参与人关系极为松散,无任何组织形式,进行体育行为的人员甚至互不认识,体育行为参与人是偶然的、随机的和临时的,没有特定的人员,在举行宗教神灵活动和民俗节庆活动时,爱好者个人自发参加。无固定组织人员和常设组织结构; 也不可能存在组织章程,组织行为规则等只有组织才具备的东西; 组织区域狭小,一般局限在族群居住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