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理论论文

体育学博士点现状与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联系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1-12 共3541字
论文摘要

  北京大学图书馆评选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目前国内有七大核心期刊遴选体系,并在体育科研领域拥有着较强的学术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从1992 年到2011 年先后共出6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体育类核心期刊在发文量、被引量、影响因子、被引半衰期等指标上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从1992 第一版的 13 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发展到 2011 年第六版的16 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这表明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体育领域内外人士所认同和关注。而目前相关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发文作者多为高校的学者、专家和科研人员等,从发文作者学历分布层次中发现,具有博士及以上学位的专家、学者是核心期刊发文情况的中坚力量,并且已经逐渐衍变成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所以不可忽视作为培养我国顶尖体育学术专业人才的体育学博士点现状与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联系是密切相关的。

  1 、体育博士点分布现状是促进核心期刊发展的依据

  我国体育博士点现已对外面向招生的共有 19 所高校,暂时还并不包括已经开设博士点但没对外招生的院校及还有部分大学依靠其他专业招收体育相关专业的博士点。体育博士点主要分布区域于华东、华北和华中,分别占37%、26%、21%;而采用2011 年第六版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主要分布区域华北、华东和华南,分别占 37. 5%、25%、12. 5%。可以看出我国体育学博士点分布现状与我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分布状况是大体一致的,这说明我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发展和我国体育学博士点的构建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又与地域间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息息相关,西南、西北两个区域没有体育学博士点的构建,表明这两个地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体育学术研究与其他区域仍存在着差距,因此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在此区域分布的情况也就略显一般。

  同样有一些问题也是需要面对和反思的,从我国体育博士点的开设院校情况分析: 其中 11 所为师范类院校、5 所为综合性大学和3 所体育院校。可见我国大部分体育学博士点集中于师范类院校,体育院校的理论研究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综合性上,缺乏对学术探究和理论争鸣的专一态度,因此体育院校的博士点构建也刚刚呈起步阶段。但对比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承办院校情况分析: 其中5 种期刊为国家体育局和体育科学学会等承办、10 种期刊为体育院校承办、只有《体育学刊》为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共同承办。而在开设体育学博士点主要部分的师范类院校却没有在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承办方面启到主导地位,这种分布不均匀与发展不协调的现象已经严重的阻碍了我国体育科学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2、 体育博士点研究特色是影响核心期刊栏目开设比重的写照

  从我国目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栏目设置来看,各种期刊均设有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和运动人体科学等为主要栏目,但由于不同的区域间经济水平、地理环境、文化底蕴等因素的多方面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研究体系。同时大多的主办单位为了体现学科优势,开设凸显期刊特点特色栏目,在栏目比重的设置也出现了不一,栏目比重的差异显示了期刊内容各有侧重,这都与我国体育学博士点的研究特色注重创新和敢于实践的研究风格不谋而合。而体育博士点对核心期刊栏目设置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我国部分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栏目设置受承办院校自身的研究特色影响。例如,《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等。其次是核心期刊的栏目设置受区域内体育博士点的影响,导致栏目比重发生变化。例如,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期刊《体育与科学》的栏目设置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苏州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的体育学博士点的研究特点风格影响。可见,我国体育博士点的研究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栏目设置比重的。

  3、 体育博士点师资力量是提升核心期刊质量的保障

  师资力量是体育学博士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评价一所高校的高低排名问题都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力量。强大的师资力量不仅能带动区域文化的飞速发展,也能同样影响整个区域的研究风格。从近年核心期刊的发文量观察发现,发文作者大多集中在高校的教授、专家等,特别是各个体育博士点院校的博士导在论文和学术文章的发文量和权威性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不仅如此,导师的学术风格、科研成果、知识结构、研究体系等都对博士生的学习模式、生活态度、思维意识都产生很大影响。并且核心期刊编辑的聘任也多聘请知名博士生导师担任期刊主编或者学术顾问等高级管理人员,这更加说明我国体育学博士点师资力量的重要性,不仅是对我国体育科研后备人才的培养的保障,也是对我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质量的保障,更是对我国学术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的保障。

  4、 体育博士点国内外交流是引导核心期刊学术争鸣的手段

  体育博士点的国内外交流主要体现在注重国内体育类院校间学术交流,对我国区域特色和存在差异进行相互补充和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论坛等对体育相关领域国外的研究动向和科研水平进行吸收和借鉴的过程。同时加强留学生、交换生等和国外体育类院校间联合培养的教育手段,为了完善对博士生的指导,部分院校通过聘请外校专家或是国内外的知名学者共同指导的培养措施,这些变革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体育博士点师资队伍的压力,增进了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深度,并能有效地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这都成为促进我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学术争鸣的前提。况且我国体育博士点的国内外交流不仅是对中文类核心期刊的学术争鸣起到引导作用,同样也对中文核心期刊和 CSSCI 与国际著名检索系统俄罗斯《文摘杂志》(AJ)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体育索引》(CSA:PEI) 、加拿大《国际体育文献数据库》、波兰《哥白尼索引》(IC) 、SCI、EI 等国内外包含体育类的多个知名检索期刊和数据库的刊源对比提升空间。

  5、 体育博士点对后备博士培养是开发核心期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我国体育博士点对博士的培养现状一直都是个难题,不同的博士点都按自身学校特点和开设适宜的学科方向进行招生,各院校开设研究专方向不一致,不注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和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的过渡问题,一些院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为了追求博士学位只能放弃已学专业转向其他研究方向的理论学习。这也给我国各高校的博士点对外招收异地或异校的考生带来了很大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其次是部分体育类院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和研究方向不明确等问题的出现,导致无法突显体育学科的研究特点。而伴随着多学科领域的交叉和融汇,其他学科的科研人员也逐渐涉足到体育研究的领域,甚至在一定层面的理论价值更具研究意义,因而带给体育博士越来越大的威胁。如: 历史学专业学者研究体育史学,教育学专业学者研究体育教育学,经济专业学者研究体育消费学等现象。反观我国体育学博士选择课题和论文往往局限于宏观理论上,缺乏微观的实践研究; 或者是研究实际体育中表象问题,又缺乏理论的支持。再加上研究方法和课题选择上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都构成了对体育学博士培养的障碍因素。因此,如何在适应我国基本国情下采用合理的方式对体育学博士的培养问题,成为提升我国学术科研水平进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开发核心期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结语:

  可见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文本质量是目前我国体育学术水平的主要代表,为了保障我国体育学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发展,很大程度上把重任放在了体育学博士点的构建和完善上。

  即使就目前来看,我国体育学博士点在开设专业和招收人数上相比其他主要学科还显得很短缺,但是只要坚持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方针,顺应体育学科改革的方向和发展动态,伴随着体育学博士点办学特色的多元化及中西方体育科学的日益沟通融汇,我国体育学博士培养的数量和质量都将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也必将带动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高效发展。因此我国体育学博士点的构建和完善对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起到保障和巩固的作用,而中文核心期刊也成为引导体育学科促进理论争鸣的基石,为我国高层次体育人才提供了一个交流反馈的学术平台,两者在互益过程中共同促进着我国体育学科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 刘文娟,陈勇,崔建强.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科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分析[J]. 沈阳体育学院 学报,2012,31(2) :11 - 15.
  [2] 庄 亮. 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评价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1,2(2) .
  [3] 李 军. 我国16 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文献计量指标分析[J]. 体育学刊,2009,16(8) :109 -115.
  [4] 卢 石,刘文娟. 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评价现状及研究走向[J]. 体育科学,2006,26(2) :82 -85.
  [5] 陈 颇. 我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评价指标分析[J]. 体育文化导刊,2010(2) .
  [6] 刘 燕,谢丹霞,等. 我国体育学博士与硕士授权点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4) .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