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东高地三小的家长与学生对学校体育认知分析前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20 共803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小学生与家长对学校体育的态度探究
  【第一章】东高地三小的家长与学生对学校体育认知分析前言
  【第二章】小学学生与家长对学校体育的态度研究对象及方法
  【3.1】北京市东高地三小学校体育开设情况
  【3.2.1  3.2.2 】小学生对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
  【3.2.3 - 3.2.5】小学生对早课间操、体育训练及比赛的态度情况
  【3.3 3.4】东高地三小家长对孩子健康及学校体育的认识与态度
  【结论/参考文献】小学生与家长对体育教学的认识探析结论及参考文献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青少年拥有健康的体魄是我们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学校教育和培养工作的重点;还是所有家长热切期盼的目标;更是为祖国和人民进行服务的大前提。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体质不容乐观,最近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测试后,教育部公布的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重视学校体育的构建,在全国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2010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就需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不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课余体育的时间,并确保学生拥有充足的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学校体育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任务。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是我们整个民族健康素质的根基,小学教育必须加强体育教育的力度,在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和行为。孩子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他们的中小学阶段,格外是小学时期的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启蒙作用。然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使很多青少年系升学压力和家庭期望于一身,承受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过重的学习负担,精神也长期处在紧张状态中,各方面因素导致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我国学生的体质下滑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以后的长久发展,这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将成为一场严重灾难。因此大力开展全国中小学生的学校体育活动,增进他们的运动热情,促进他们的健康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但是,目前小学的学校体育开展扔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在教学过程方面,学校管理者过分强调“从上往下”的教育观念,从学校规定、教师观点出发开展学校体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想法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尽管学校积极开展学校体育,增加体育设施器材,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养,但学生对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课间操、体育训练与比赛的态度不一,看法和评价都有所不同,教师组织教学也比较困难,教学的效果也不明显。与此同时,《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理解和配合,在校内和校外形成共同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合力,从而共同促进学校体育的开展,增进学生的健康。因此家长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情感与行为也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的顺利开展。那么学生对学校体育的态度究竟是什么,家长对学校体育的态度又是怎样的,这值得我们认真去调查并考究。

  北京市东高地小学分为一、二、三、四 4 所小学,不管在学校规模还是学校开展课程中都在北京南城区属于比较代表性的四所小学,其中东高地三小又是这四所学校最有代表性的一所小学,也是我实习一年的地方,学校开展的学校体育比较丰富,能够深入研究北京市东高地三小的学生及家长对学校体育的态度,明确学生和家长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对东高地三小学校体育开展以及同类其他学校进行学校体育开展是十分必要的。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调查和分析东高地三小的学生及家长对学校体育的态度,了解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体育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通过分析找出究竟是哪种因素主导着学生和家长的态度,并为东高地三小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1.2.2 研究意义

  1.2.2.1 研究学生对学校体育态度的意义

  十八大通过对我国教育教学进一步改革后,现如今全国各大中小学开展的学校体育丰富多彩,学校体育也逐渐影响到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学生自身的性格、爱好、习惯等各有不同,他们对学校体育的认识、理解、需求和参加学校体育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会根据自身的认知、情感、行为意向的不同有所不同。因此,学生对学校开展学校体育的兴趣与需求是他们参与体育锻炼最主要的内部动力。学校体育工作者如果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对学校体育的态度,然后根据学生态度所反映的情况对学校体育不断改进,就能让学校体育活动更具有吸引力,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体育中来的同时提高他们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显着性。

  1.2.2.2 研究学生家长对学校体育态度的意义

  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对事物的看法、自身情感表达以及日常行为的表现都会影响着孩子对待事物的态度。学校如果能够了解家长对学校体育的态度,就可以了解家长的要求和期望,知道家长对学校体育内心想法是什么,从而可以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并形成共同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合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让家长满意的同时能更好的配合学校进一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也能够顺应国家对学校体育的要求,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1.3 研究任务

  调查和分析东高地三小的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体育的态度,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态度倾向以及他们对学校体育的整体态度情况。根据学生和家长的态度情况,发现东高地三小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东高地三小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开展提出建议。

  1.4 文献综述

  1.4.1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1 学校体育

  《教师百科辞典》中明确指出:在体育这个大家庭中,学校体育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和我们经常所说的德育、智育、美誉相融合同时与卫生保健的结合下,通过一系列的体育锻炼形式(体育教学、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和比赛)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他们在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同时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最后完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中国百科大辞典》中指出: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和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等措施。《四川百科全书》中说: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是体育运动的基础,也是发展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学校开展学校体育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并教授学生有关体育理论与技能的基本知识和锻炼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上述文献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学校体育是以体育课为主要形式的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早操和大课间操、运动训练和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等形式组成。学校体育是在学校教育环境背景下,通过运用身体运动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并且学校体育利用自身的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等教育方式来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学校体育,主要从学校体育的几种组成形式入手进行调查和分析。

  1.4.1.2 态度

  态度是主体对外界客观事物产生反应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具有稳定性和内在结构性,通过主体的举止神情和对事物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表现出来。态度的构成主要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因素成分。其中认知因素主要指主体对外界人或事物的了解程度、看法与评价;情感因素主要指主体对外界人或事物的喜爱、讨厌、认可、否定、满意等情绪表现;行为意向主要是指主体对外界事物所做出反应的行动表现,并不一定是已经做出的行为。因此本研究所指的态度问题,主要是从态度的三种构成因素入手,通过调查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体育的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从而进一步进行研究,并了解他们的认识、看法、喜爱、排斥程度,最终知道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体育的整体态度情况。

  1.4.2 有关学生与学校体育的研究

  赖天德在《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中指出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在于自己参加的学校体育情况,学校体育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引导学生主动锻炼并进行自我评价,学校体育在学生终身体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王琴在《体育课与学生个性发展》一文中指出,体育课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锻炼方式,体育课也是学校体育中的基础。只有在体育课上营造一种沟通、理解、尊重、民主、平等的情绪氛围,才能给学生带来欢乐和放松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学习并促进他们健康发展。曾幼岚在《浅析中学生参加体育课的动机因素》一文中提到,学生参加体育课并在体育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和快乐,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此学校老师应加强学生参与体育课的体验工作,能够让学生能在体育课中体验到快乐、成功、身体的健康,学生就会更加喜欢体育课。吕中凡等人在《学校体育“双中心”体系的构建》中提出学校体育应建立“双中心”的教学体系,这两个中心分别是以体育课为中心和以课外体育活动为中心。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为主要内容,从而保证学生学习时间和锻炼时间,激发学生自身对学校体育的兴趣,引导学生,转变他们的观念,继续结合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使学校体育迈上更高的台阶。何昌贵在《南昌市城区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谈到体育课已经不能满足小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学生需要更多地参加其他形式的体育锻炼。课外体育活动无非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其中兴趣爱好才是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最主要的动力。
  
  现在我国全面实行素质教育,课外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方面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作用,“阳光体育”的开展,也需要进一步丰富课外体育活动,更好地让学生融入到学校体育的兴趣爱好当中。因此必须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更好地给他们打下终身体育的基础。江延英在《普通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探索》中指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要比传统的课间操时间长,活动形式可以根据学校的安排呈现多样性和新颖性,并且大课间操的活动强度适量,从而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此外大课间体育活动能给在紧张学习环境中的青少年带来缓解压力的调节剂作用,对学生身心健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王媛在《把学生吸引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指出,国家大力提倡青少年“减负”,但减负后很多学生空余时间变多,学校开始组织他们参加各式各样的学校体育活动。

  但是学校必须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不能强迫学生参加不喜欢的体育运动,不然就会导致学生产生敌对与反感,使学生变得“身顺心违”的状态。因此,学校应争取学生的支持和拥护,让他们自愿参加到喜欢的运动中来,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朱政在《浅论我国学校体育对学生的影响》中指出,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基础体育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培养学生做人的道理,并且让他们养成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学校体育理应给青少年一个属于他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大舞台,使他们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其中学校体育的教育是重中之重。

  以上我们可知,学校体育通过体育课、学校课外活动、大课间活动等形式关联着学生,因此学校体育是影响学生身体健康很重要的一类学科。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形式的学校体育对学生的影响是什么,又怎样构建学生和学校体育的共同发展,是上述学者研究的重点。

  1.4.3 有关学生与体育态度的研究

  王纳新在《普通院校大学生对待体育课学习态度的研究》中提出的有关学生的态度观点,在罗晓、张明飞[25],李江[26]等学者在他们的文章中也得出了基本相似的观点:学生对学校体育的态度存在矛盾心理,主要表现在绝大多数学生喜欢体育,并且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但并不喜欢体育课。

  孙立红和李书玲在《山东省济南市小学生体育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研究》一文中指出:学生对体育的态度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自身的客观要求在心理上的反应,这种反应会通过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出来。学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态度,从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以及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晏子翔在《中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活动偏好的关系研究》中提到,中学生喜欢新颖、趣味性强的体育活动,并且很多学生偏好冒险性强的体育活动。在双人、团队、个体的体育活动中,学生最喜欢双人性体育活动、其次是团队和个体的体育活动;在舞蹈、对抗、力量、户外冒险等活动中,学生偏好于室外冒险运动,并且学生喜欢男女同班一起教学。影响学生有如此体育偏好的原因是学生对个体育活动的体育态度不同。刘一民,孙庆祝等在《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一文中提到体育行为的产生来源于体育需要和体育动机,即所持的体育态度是什么。不同的学生接触学校体育的动机不同,因此学校应改变和提升影响学生产生动机的因素,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更好地参加体育学习与锻炼,达到体育应有的效果。李祥在《中学生体育态度研究现状分析》一文中提到学校体育对中学生体育态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受体育资源、学校体育制度实施情况的影响较大,体育制度的在学校体育中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学生的观念态度。杨明陶在《中学生体育态度与习惯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中指出学校影响学生体育态度的最主要因素是体育老师、体育课的组织方式、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学校体育比赛以及课外体育活动情况;家庭影响中学生的体育态度因素主要是家庭情况、父母日常行为表现、家庭体育氛围等;社会影响学生体育态度的主要因素是社区体育活动和比赛、社区健身人群的比重以及社区指导员和社区体育传媒的影响,这些学校、家庭、社会的因素影响着中学生的体育态度。
  
  韦尔制成了态度量表,是首位用量表进行态度测量的人。国外还有很多研究也支持量表问题来体现个体态度,这些学者认为在量表问题上,得分的高低直接说明这个人从事体育的态度。因此可以看出态度代表着行为的准备并没有代表行为的本身。例如那些对体育社交持肯定态度的人比那些感觉社交没必要的人参与社会活动要多的多。

  Linda和Dominique等人在《High School Student Attitudes about PhysicalEducation》一文中提出,在平时体育爱好更广泛的学生在体育课上表现的更积极主动,他们有更明确的体育动机来参加学校活动。学生的态度是接受他们认为对自己身体有益的体育运动,并且要求增加有乐趣的运动和有挑战竞技水平的运动。温志宏《消极体育态度的形成及转变方法和途径》一文中提到转变学生消极体育态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认识缺乏是消极态度形成的重要前提,情感体验不良是消极态度形成的重要原因,不良的学校环境是消极体育态度形成的重要因素,没有参加体育的行为倾向导致体育态度缺乏积极地机制。这些都需要学校应从学生的心理结构入手,优化校园环境的同时改变学生的认识不足、情感淡化、行为不积极的倾向,控制影响学生态度的因素,消极态度才能得到根本的提升和改变。
  
  张笋等在《体育消极态度的成因与转变途径》中对学生关于体育的态度做出了初步的研究和论述,认为在体育课教学中,由于学校、家庭都重视文化课轻视体育运动。

  与此同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对体育不断产生幻想,并且向往投入到自己崇拜和五彩缤纷的体育活动中去,但现实的学校体育不尽人意,学生的想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也促成了学生消极体育的态度。此外,教师自身的休养与素质、教学内容的低水平和重复、学生自身喜好和技能的差异都导致学生消极态度的产生。樊超在《延边地区中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育行为关系研究》一文中提到,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主程度不同,这些不同地域的学生对是否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和参加体育过程中自我控制能力上都有明显的差异。但这些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对体育的理解以及对体育锻炼后的结果上的认识并不存在显着的差异,此外,这些学生对外检环境影响下,他们的行为程度上也不存在显着地差异。

  通过上述文献,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学校体育态度方面,主要影响因素是学校开展学校体育的现实情况、家庭以及社会对学生的影响。这些因素影响着学生参加学校体育的动机、认识、兴趣以及直接影响着他们参加体育的积极性。目前研究学生对体育态度的因素的文章较多,具体研究学生对体育究竟是怎样态度的文章较少。

  1.4.4 有关家长与学校体育的研究

  吴劲松在《巴中市重点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到,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够,家长所有活动只围绕孩子升学展开,学校所有活动只围绕升学率展开。目前名校与升学率不断挂钩,导致很多学生已经不上与考试无关的科目,素质教育成了一种口号,只不过成为了一种形式与摆设。Leblanc-Considine和Rosemary等在研究中提到,家长会根据自己对学校的满意度来选择孩子所要去的学校,家长也会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满意程度影响学生参加学校的活动。因此家长决定青少年并影响青少年思想态度越来越大。周融在《北京市城区中小学生家庭环境对学生校外体育活动参与影响的研究》一文中指出,青少年目前正处在身心全面发展的时期,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是需要后天培养以及外界环境的熏陶形成的。影响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的因素多种多多样,也非常复杂,其中这么多因素中的家庭因素无非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家庭环境以及负的对体育的态度观念等直接影响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的态度和动机。家庭对青少年培养应该保持一种积极的培养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他们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泳在《我国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机制研究》一文中提到,城市家长比农村家长教育背景好、收入工资高、思维也开阔,但城市家长非常热衷于在课余给孩子报种类繁多的补习班、辅导班、兴趣班,但农村家长由于资金问题、意识问题没有过多通过报各种培训班的占用孩子锻炼的时间,因此导致现在农村家长比城里家长更加支持孩子参与体育运动。李丽在《家长参与及其与学生学习动机、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一文中提出,家长能够认识并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基本情况,就可以和学校联系起来,在家里配合学校工作;同样,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家长的态度和要求,就可以得到家长的大力协助,从而学校老师不仅在校内教育孩子,还可以在校外通过家长的帮助做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效果。张蓉在《中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体育课程需求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学校体育活动和比赛很重要,学校社团里的那女比例越来越接近,家长也非常支持男女一起竞争,不同意有差别的对待。家长和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是多元化的,但在体育竞赛上面,家长和学生呈现无所谓状态。此外学生对课外辅导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而家长则非常注重学生的课外体育辅导。学生和家长在需求方面呈现出部分认同,部分矛盾的状况。鲍明晓在《中学生家长对学校体育价值认知的研究》一文中认为农村和城市的学生家长对体育的认识程度存在差距,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对学校体育的认识程度也存在差距,不同职业的家长对学校体育同样存在差距。其中家长的文化程度在认识、职业、家庭上占得比重较大,显示出来对学校体育的影响也最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应该倡导家庭体育,提升家长的认识程度。

  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家长对学校体育的认识理解程度影响着孩子参加体育的程度,家长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了解家长的要态度等,才能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

  综合以上所有文献的综述可以看出,与学校体育相关的文献比较多,但有关学生与学校体育的文献大都是研究学校体育现状或者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重要性这方面,而研究学生对学校体育态度看法的文章较少;此外,有关家长对学校体育有什么态度、看法、意见的文章很少,因此无法准确把握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开展学校体育所持的态度和想法。本文主要研究学生及家长对学校开展学校体育所持有的态度问题,为学校体育有关课题提供一定的理论数据,并且为东高地三小更人性化、更针对性的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提供建议和帮助。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