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 11 月教育部财政部正式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示范性高职院校要发展成为"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发展的示范",确立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它的精神基石就是校园文化.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则是"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汇融合部分.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将即能促进示范性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活动的展开,同时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一种有效措施.高职院校作为高职学生学校生活的终点,同时也是学生步入社会的起步,学校体育在学生社会化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1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内涵、层次与意义
1. 1 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体育文化的英文为 Physical Culture,国内最初直译为"身体文化",后引用了日本"体育"一词.所谓体育文化就是在以身体的活动为基本形式、以身体的竞争为特殊的手段、以身体的完善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过程中有关人的精神生活的那些方面.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校园体育文化和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校园文化群,它与竞技运动文化、群众体育文化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
示范性高职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示范性高职院校校园环境内这一特定范围所呈现出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气息,是由全体师生员工在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是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两者相互影响、融合、渗透、促进而发展起来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1. 2 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的层面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并非许多东西简单堆砌,而是一个由相互影响关系密切的四个层面所形成的一个耗散结构和开放系统.四个层面共同形成一个同心圆结构,其中精神文化为内核层,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为中间层,物质文化为外围层.第一层,外围体育物质层面,包括场地设施、师资保障、图书资料以及消费,这其中包含体育设施器材、体育雕塑、体育服装和各种体育形态等,是进行体育实践活动的基础和重要保障.第二层,中间体育制度层,是对大学体育起规范作用的各种学校体育法规和条例,国家和学校制定有关大学体育发展的有关管理规章制度及各项体育项目的裁判规则、大学体育部门协会等各种体育组织及规则等,它们在一定范围内对校园体育文化行为主体有一定的强制性,这些形成了高校体育文化系统中最具权威的因素,并规定着校园体育文化整体的性质,对其他三层起着纽带作用.第三层,中间体育行为层,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以体育习惯来体现.第四层,最核心体育精神层,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主要包括体育观念、体育风尚、体育精神、体育道德等,它决定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目标,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1. 3 加强示范性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
加强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需要,是高职院校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完成大学生体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高职校园体育文化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具有高度校园特色和健康生活气息,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对提高校园精神文明、确立良好的校风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体育运动所具有的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在优化育人环境、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深化校园体育文化内涵以及促进整个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发展着重要作用.在学校示范性建设整体推进和突破中,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还能促进教职员工投身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方能为学校的进一步建设发展更好的建功立业.
2 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现状分析
2. 1 国内外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历来被发达国家所重视,其校园体育文化在强调健康与进取的同时更注重个性与竞争意识的培养.
加拿大的"QDPE"计划( 高质量的日常体育活动) ,绝大多数地区体育必修课的改革把体育活动的重点放在课外体育、周末体育以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上.在德国,人们认为"体育就是生活",在"德国,运动起来吧"的口号号召下,运动成为德国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公众参与体育活动非常普遍,几乎每个大学生都加入到体育俱乐部.在欧美地区,校园体育倍受关注,他们认为"培养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活动的兴趣和能力"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美国大学看重大学体育的综合价值,力图寻求物质和精神的最佳结合点.注重把体育的价值指向对人体的塑造和培养,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开发和实现.在其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尤其注重竞技体育,整个国家的竞技体育体制以学校体育为中心,大学生运动员成为美国体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数着名运动员,都是通过大学的培养,然后才正式步入职业体育、创造体坛奇迹的.
我国体育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还没有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3].中国大学受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影响,高度重视科技文化、组织文化、专业教育文化,而艺术文化、体育文化、社科文化被挤压成为弱式文化.当前中国多数高校缺少全面、专业的体育理论选修课,受学校体育环境资源所限,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所应发挥的强大的潜在人文素质教育力量正在悄然消解并形成恶性循环,这不利于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精神的培育和传承.
2. 2 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基础
在示范性高职创建过程中,以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项目指标的要求为依据,各校在老校区改造、新校区建设中不断加大对体育场地与器材建设的投入,最少能同时容纳6 个班上课的多功能体育场馆、一片标准塑胶田径场( 大多数示范性高职院校拥有两片标准田径场) ,改扩建的标准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足球场,室内羽毛球场地、乒乓球场地以及多块体育活动健身区等,各示范高职院校始终坚持体育教育工作的探索与改革,从传统授课到分项教学到网络体育选修课再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体育俱乐部与校运动队的梯队模式建设,均走在了全国高职院校的前列,为学校的体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江苏省内的各项体育比赛中,示范性高职院校也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2. 3 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不足之处
2. 2. 1 传统观念需要更新
师生体育观念还存在传统、陈旧的观念,只能够理解体育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等表层功能,但体育对人造成的深层次影响,如智力、情感、个性、团队意识、规则意识等,绝大多数人没有清醒的认知.这表明对体育精神文化的价值认识还停留在"育体"的层面上,尚未深入到"育人"、"育心"的深层次功能.
2. 2. 2 体育课教学内容需要优化
体育课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单一,与中小学类似.这就造成了无法满足初入高校校园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心理期待,感受不到高水平层次体育教育高在哪里.从小学到大学,大概1500 个学时的课程,教学内容不断重复,体育基础知识、技能掌握有限,体育保健知识更是知之甚少,面对如此的基础,谈何终生体育的养成.
2. 2. 3 学校整体教学规划需要进一步完善
体育课时逐渐减少,不能满足体育教学需要.由于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高职生三年教育中,伴随着大量的校内外实习、实验、实训等,体育教学时间段被打破,教学时间不足,教学进度零碎,不符合体育教学规律,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体育老师人数需求减弱,师资力量不足.
2. 2. 4 课外体育活动模式单一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方式上,除了部分学校安排了强制性课外体育活动,大部分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还是以学生自由活动为主,学校组织的各种校园活动为辅.学生会及体育社团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参加各项体育运动的始终是少数人,而多数人甘当看客.伴随扩招,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现有设施已不能充分满足学生活动的需要,同时体育场地、器材也面临着高使用量的维护压力.
2. 2. 5 缺乏具有专业特色的体育活动,没有形成创品牌的意识.
大多数高职学院,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安排大量的体育赛事,以丰富教职工、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活动内容基本为三大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选择这些项目的好处是参与人数多,易组织好开展,缺点是没有体现出各个学校的特色,特别是没有体现出学校下属各龙头专业的特色.如何根据专业特色,行业特点,设计出别具一格、别开生面的的体育赛事,如何与专业、企业、市场结合、整合资源、让活动更成功的开展? 如何组织能够引起广泛参与的体育活动? 对有专业特色的体育活动创立品牌,争取企业的支持,并进行有效推广,这些是对示范性高职院校新的要求.
3 示范性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策略
3. 1 制度、政策支持,为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奠定良好基础
完善的,强有力的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和健全规范的体育规章制度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高职院校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应该从上至下加强组织机制建设,以严格的条例和规范约束主体活动的行为,完善相关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同时规范的制度,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有序开展,进一步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特色体育项目.
3. 2 改变观念,挖掘"育人"功能
体育的育人功能是以隐性的、间接的、内敛的方式呈现的.只有通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才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3. 2. 1 挖掘学校体育的"美育"功能
体育中渗透着大量的美育因素,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过程中可以从多方面感受到美.建设、美化体育设施,如掷铁饼者这类体育雕塑,即让人欣赏到艺术美,还能直观的感受体育的运动之美.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以优美的语言、高雅的举止、准确到位的示范动作留给学生美的印象.
3. 2. 2 挖掘学校体育的"德育"功能
体育是一种行为教育,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有着独特的学科优势.体育教学中,老师通过各种行为表现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在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中,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拼搏进取,这对培养学生果敢、坚毅的意志品质十分有益.同时激烈的体育竞争,还可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服从指挥、礼貌待人等良好作风.
3. 2. 3 树立"体育是一种文化"的理念
体育运动属于高尚的文化活动之一,对体育有没有兴趣和爱好是衡量一个人文化素养程度高下的重要标志之一.树立"体育是一种文化"的理念,围绕文化对人的可塑性特质,运用多种宣传策略在校园内进行体育文化的宣传,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化教育网络,举办各类体育文化教育活动、体育知识讲座,体育技能培训班、学术沙龙等,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涤荡学生的心灵.
始终坚持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学生在学校受到的体育教育将会延续到社会.
3. 3 以校企合作提高校园体育文化的活力
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今后发展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势必嵌入到学校的发展方略、经营管理、活动开展等多个方面.高职院校体育文化也要走"走出去,请进来"的路子,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基础平台,引进企业中独特的运动项目到学校体育中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内涵.同时,通过以拓展训练、健康知识讲座,体适能关怀传播,校企对抗赛等模式,让企业了解当代高职生的业余体育运动能力、体育文化生活需求等.而企业参与投资赞助、企业冠名等比赛形式,则能实现校、企的双赢,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注入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3. 4 体育课程的职业化倾向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在认真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打破原有的系别、专业、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要求.各高职院校还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及专业特点设计多类体育课,并根据不同职业的身体活动特征及学生毕业后的走向,设置发展职业体能和预防职业病的体育项目.体育教学内容应为提高职业所需的专项身体素质服务,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考虑将来职业对体能的特殊要求,把专业技能与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结束
校园文化是经过积累、选择、发展而形成的精神产品,它是无声的教育力量,可以使人们滋润心田、净化思想和提高精神境界.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可以从其独具的文化背景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从而推动校园文化大踏步的向前发展.高职院校较传统高校成立时间短,基础弱,底子薄,更应该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对提升人才素质的功效,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培养更多的具有较高实践实用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欣然,王次农,陈欢,黄玲. 论高校体育志愿者活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促进作用[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 11) .
[2] 康健. 论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J]. 当代体育科技,2013,33( 3) : 120 - 121.
[3] 白磊. 武汉地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华师硕士学位论文.2006.
[4] 金成全. 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作用的实证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 12) .
[5] 叶显芳. 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探析[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