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哈尔滨银行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议
根据前文对哈尔滨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下文对该银行以及国内其他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管理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5.1 加强哈尔滨银行流动性管理
这些年以来,国内的一些金融企业在增资扩股的同时已经懂得如何吸引资金流入和扩大股份,但是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改善,尤其是在银行的坏账死账逐渐增多的条件下,一旦资本不能满足坏账死账所带来的缺口,就会增加银行的财务风险。以世界银行为例,它之所以可以始终处于信用评级的最高等级,是因为世界银行有足够的资本来处理紧急或极端条件下财产损失的发生。因此,建立灵活、可循环的资本金使用体制对于哈尔滨银行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哈尔滨银行必须根据《巴塞尔协议》,制定科学的财务体系方案。第一,可以将银行资本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作为绝对资本,包含股东资本和资本金资本,第二部分则为辅助资本,包括备用金资本、贷款损失储备金、证券等;第二,通过使用 0%、10%、20%、50%、100%等五个权数来确定资产的风险;第三,在目标总比率超过 8%的前提下,可以及时对银行资本进行再分配。首先,银行在获得大量利润的情况下,需要保证有足够的现金,利用充足的资本金制定一个稳定的资本金扩增体制;另一方面,探索增加企业实力的方式,可以通过国家的财政援助、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集资、发行长期的债券等方式来增强企业资本水平,也可以学习发达国家的经营理念,学习先进的扩增资本金的方法。由于银行资本金的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就会大大加强,就可以保障企业顺利的发展。
5.2 建立哈尔滨银行全流程贷款管理体系
2008 年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一场灾难性的金融危机,中国在十一月制定了 4 万亿政府投资政策,同时也提出了改善货币流通的政策。2009 年中国的银行信贷业务也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信用贷款业务呈现爆发态势,极大的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银行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许多中长期的信用贷款,这就极大的增加了产生不良贷款和坏账死账的危机。这些年来,尽管国内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但是由于对贷款支付的管理方式相对落后,促使银行出现财务风险的概率大大提升,对国内银行系统的稳定运营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 2009 年七月颁布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提升对不动资产贷款的风险控制,明确加强对贷款规章制度的管理办法。该办法提出,一方面银行在贷款时应该提升管理力度,帮助传统商业银行改变贷款的经营理念,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另一方面要加强贷款之后的管理,因为受到不合理的银行绩效考核导向等因素的影响,重点着手解决商业银行贷款普遍存在重视贷款前而忽视贷款后的现象,贷款后管理的不足现象容易引发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这个问题不容忽视。
将贷款发放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分解出来是贷款过程管理机制的要求,根据有效制衡的原则,将各个步骤的责任划分落实到相关负责的每一个管理部门和个人。通过将管理方式的分解,达到提高超风险限额预警控制体制能力的目的。
哈尔滨银行应加强对贷款全过程的监督,将贷款之前、贷款时、贷款后的责任划分至确切的每个负责人。首先,始终贯彻全流程管理原则,实行全流程管理。其次,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要对贷款资金进行监管,防止贷款资金当作其他用途使用造成不良后果。不仅如此,还要严密监测贷款的贷出情况,还可以要求贷款人选择委托的方式来进行贷款,尤其是在进行大额贷款的时候这种方式更显得尤为必要,受托支付可以保障资金顺利转移到贷款人手中。最后,在贷款完成之后,要及时的把贷款的使用情况反馈给银行相关管理部门以便采取相关策略,同时启用实时监测和对贷款人信息监管的管理方式。
哈尔滨银行若想全方位、更高效的控制财务风险,那么必须从战略目标出发,在重视过程的基础上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在所有银行资金运动流程里,都要实行财务风险管理。
合理使用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及手段,让银行多种财务风险得到普遍、高效的管理,创造适合自身条件的风险识别、评估、检测、控制及转移手段,使风险全程都能得到有效管理。
不断升级财务风险管理能力,最大程度激发出财务风险管理办法的价值创造能力,把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增强银行盈利水平。
通过刚刚的叙述能够明显地发现,哈尔滨银行在资金流通、利率变化、非金融业务和不良贷款等业务上的管理办法上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完善管理经营制度,预防潜在的财务风险;积极增加资金的流转,弥补银行在资本上的不足;完善银行内部控制系统,从内部对银行展开管理;利用高效的财务风险预防措施来降低银行财务风险。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哈尔滨银行可能面临财务上的风险,从而保障哈尔滨银行稳步向上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