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财务舞弊相关概念
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方式、动因以及治理,需要说明财务舞弊的内涵以及与之相关的盈佘管理、会计信息失真等概念。
2.1财务舞弊
欧美国家对财务舞弊的研究起步较早,较多组织对财务舞弊进行过概念界定,综合来看各种界定之间没有较多差别。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1997)对财务舞弊概念界定如下:公司有意识的在财务报告中故意错报重大事项,以对广大投资者披露欺诈性的财务报告。COSO (1999)的报告认为:财务舞弊是在财务报表或者财务披露中进行蓄意的错报,甚至是对财务报表或财务披露有重大直接影响的非法行为。美国反财务报告舞弊委员会认为财务舞弊是一种故意的非法行为,通过错报或漏报误导使用者以获得利益。美国审计准则第99号公报中指出了财务舞弊主要的三种形式:伪造、操纵或寡改会计记录和凭证文件;蓄意忽略或者错误披露重要事项、交易以及其他重要信息;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造成金额、分类等产生错误。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显示:财务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等有意识、有目的的使用欺骗、造假等手段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
由此可见,各个组织对财务舞弊的定义虽然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财务舞弊的三个特征:(1)财务舞弊具有隐蔽性的,舞弊主体釆用一定的方式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且外部人难以发现;(2)财务舞弊具有有意性,舞弊主体是故意的谪报重大财务事实;(3)财务舞弊具有违法性,财务舞弊危害相关者的利益,是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所不容许的。
2. 2盈余管理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盈余管理概念的进行了界定,都认为盈余管理是为了误导利益相关者而蓄意对财务报表施加影响的行为1.但是盈余管理是否就等于财务舞弊呢?众多研究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不等同于财务舞弊,“盈余管理的行为可能会损害会计信息质量,但其也可能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可能会将一些有价值的内部信息间接地传递给资本市场”.Michael R. Young (2000)研究认为:盈余管理是在不违背一般公认会计准则的情况下合理选择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而财务舞弊则是蓄意操纵财务报表或者财务披露。学界普遍认为财务舞弊是违反一般公认会计准则的,而盈余管理本质上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信息但却并没有违反一般公认的会计准则。
2. 3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输出与输入不一致产生的信息虚假,即财务报告反映的情况与原始凭证不符。我国学者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都没有太大差别,他们认为会计信息是真实经济活动的记录和体现,经济活动没有被如实且准确的记录,那么该会计信息就是失真的。吴联生(1998)将会计信息失真分成了三类: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规范性会计信息失真、技术性会计信息失真2.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失真包含了财务舞弊和盈余管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种客观结果,可能是违法的,也可能是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