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金融硕士论文

我国国有资产分类管理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8-19 共574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国有资产分类管理问题探究
【第2部分】 我国国有资产分类管理研究绪论
【第3部分】中国国有资产分类管理演进历史
【第4部分】国有资产分类管理研究
【第5部分】中国国有上市公司资产管理案例分析
【第6部分】完善国有资产分类管理的对策建议
【第7部分】国有上市公司资产管理策略参考文献与致谢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国有资产,即国家所拥有的一切财产及权利总和。总体来看,国有资产可以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能够直接为社会创造使用价值及为此而提供服务的,同时具有盈利目的的,或过程中涉及到盈利部分的国有资产,也就是说这部分资产会涉及到相关生产、经营、流通等环节,并以此借助市场等各渠道实现盈利,但其所有权归属于国家。经营性国有资产是属于国家的重要资产,以中国国有上市公司为代表,其经营与发展也是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推动我国社会进步,实现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完成推进各产业各机能部门壮大与产业升级的基本保证,因此其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拥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与经济意义。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我国从原有简单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形态演变得更为复杂多变,更多分支,甚至经营性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穿插在同一机能部门,或单位团体中。伴随着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经营性的企业国有资产也将会逐步被全部纳入统一监管。

  1.2研究意义

  1.2.1为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奠定基础

  首先,我们要明白国有资产是什么。最通俗的说法就是基于法律效力之上国家所有并能够为国家的运转一-建设、发展、治理、突破的经济资源综合,其作用在于提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包含了所谓的各项权益,例如财产的,物资的,债券的,同时在狭义层面也代表了国家提供了未来效益的各经济资源综合。国有资产的流入流出主要用意即通过控制与管理一国的资产状况,有效带动国家的市场经济生态,借由国有资产的壮大与蔓延性覆盖,推进各项核心重点项目与关键性建设的发展,同时不失本身所有制特色,保持管理的属性与控制的用意。
  
  当经营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国有资产体系,相互补充用以辅助国家一切的经济建设、项目开发、资产投入、行政管理时,国有资产就起到了良好的管控作用。尤其是在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状态下,在城乡二元结构、企业多元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作用日益突出,它能够更加积极有效的从市场的角度推进社会经济建设。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与资源性国有资产在资源与行政支持运作层面给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发展壮大以基石,于是,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基本稳固为常规形态上的科教文卫等企事业单位时,经营性国有资产借由商业的模式势如破竹,这种带有国有特色及其管理的多元化的资金流入到各市场之中,以不同的形态、方法、策略给与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以最大的管控力量与资金所需,于是各类国有企业、国资控股企业等不同形态的企业纷纷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也凭借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运动性、增值性、经营方式多样性的特征,即以能够扩散、聚效、变化、适应所需的优势,成就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效。此时,经营性国有资产展现出更多变的样子以及更为勃勃的生机,有效的带动与补充到各行各业中,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无疑加速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增长、分化、演变、衍生,也是因此,为了能够清晰的认知这一发展趋势,掌握这一发展脉络,合理的运用发展规律与办法,正确处理今后经营性国有资产在其增长、分化、演变、衍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至保证国有资产的权益,就务必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研究,即分类管理研究。

  1.2.2为国有资产分类管理改革提供理论基础

  关于国有资产分类,虽然意见众多,分类角度各不同,但总归根据国有资产的功能定位和经营目标对其进行分类。国有资产分类的不同会使改革的战略和监管方式也不尽相同。国有资产分类的关键在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分类,对其分类较为复杂。有学者提出要完善国有资产的监督考核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因此分类管理其实是为打破国企垄断所衍生的问题,辅助国资与国家经济建设持续发展,一旦国企垄断优势不再,国家管理将出现关键问题。基于此,本文的主要论点为:从国内外经营性国有资产分类管理的优劣势解析层面出发,构建应对经营性国有资产分类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整体解决策略办法,从策略体系与逻辑运作架构及具体方法入手,纳入产业、地域、资源层面的解决策略与办法,各地区、各部门、企业层面的解决策略与办法,并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资本效应、国家财政、公共管理层面支招,实际为经营性国有资产分类管理研究提供真实有效的策略建议。

  1.3文献综述

  1.3.1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的研究较之中国来说领先且早,大多数国外国资已退出竞争性市场,因此更多理论指向国内,而较多国外的研究文献素材具有一定的沉淀意义。首先,从源头来看,曾经德国的席勒提出了"反公地悲剧",他从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公有资源"角度提出了闲置浪费或利用不足的问题,之后英国的哈丁就其"公地悲剧"指出了产权归属不清这一根本问题,他认为在公共管理领域中,若是能够借助细分、分割、分类的方式进行管理运作,例如借助若干个不同的平行的政府部门,一通来划分同职能,产生作用,但一经遇到无法协作的状态,意见无法统一,依旧会造成"反公地悲剧".于是这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公共管理与国家财政的资源与经营进行研究分析。

  较之中国学术理论更为实践性的研究,在国外学术界,我们则不难发现这一研究进展的更为理论及实践相结合的状态。国外的学者们从资产、经济、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角度给与相关研究,首先,V. V. Ramnadham (1988),企业与收入分配本身是受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改革所影响的,宏观运作注定会带来企业微观层面的调整与变化。其次,Siwei Cheng (2001)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给出了理论与实践的分析'而 John Hassard,Jockie Sheehan and Jonathan Moms(1999)则直指在邓小平指导下的中国发展中企业改革后的国有资产管理状态,Pitti,Zoltan (1999)则在私有化数字时代剖析了当代的改革。之后,更多的国外文献引入了人力资本与WTO策略的经济发展机遇进行剖析,其中Chi-hoChung, Hung~gay Fung, Felix Y. Kwan. (2005)基于公司的治理与改革进行了观点的梳理,Julia Ya Qin (2004)则基于WTO规则下的引入sussidies规则到中国入世协议进行研究,KevinBrown (2001)则讨论了新财政角度下的金融新的私有化进程,SoogilYoung (2005)针对韩国的发电上市销售的微观角度给出分析,以及较有观点性的公共企业大规模屠杀的服务理论剖析。

  1.3.2国内文献综述

  (1)我国学者在剖析资产布局及收益研究及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上有所建树

  首先,戴李黄浩(2010)在其《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布局及收益研究》中按照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整体分布与收益的角度进行研究,从布局的调整入手,针对基本行业中国有企业利润率与该行业经营性国有资产规模的关系做出分析。

  他发现,中央管理企业伴随资产利润率的涨幅增长率则先下降后上升,呈现U型特征,而地方国企则呈现M型特征,即地方性国企经营较无规律可言,呈现波动状态,且较难量化汇总分析,也就是说,行业、地区等因素确实影响着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运作表现。之后,其过对于国有企业收益与民营企业收益进行了对比,找出基于市场和政府双重视角的资产布局调整方案,即采用POOL模型纳入了企业利润率及其资产规模的关系因素定量分析,在对数据进行检验和模型估计时利用EViews6.0软件进行具体操作,他发现,国有资产与国有企业间存在着增长率与资产利润率的协整关系,在诸如工业、社会服务业、建筑业类、教育文化广播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地质勘测及水利业等行业中的国有企业是追逐利润的,且为1: 20.34903,即利润率每上升1则国资增长率上升20.34903.之后,其借鉴欧洲主要国家在国有资产布局上采取的受挫策略给出完善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布局的政策建议,提出了保留诸如公共服务业类的民营难以进入的行业,国资应当退出竞争性领域的市场,在一般竞争性领域中多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同时退出经营出现问题的亏损严重的企业,并在垄断的行业中借助国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力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升收益,并最终提出了解决措施,认为国家应当继续改革国资管理体制,建立其较为有效的出资人代表机构模式。

  其次,文宗瑜(2010)在其《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提到了体制改革的问题,从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要求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层面结合绩效体系与监督管理进行解析,专门在体制管理视角进行研究。其将改革开放依赖的经营性国资管理体制划分为1978年到1988年的初探期,1988年到1998年的国资局统管期,1998年到2003年的多部门共管期,2003年至今的新国资机构监管期,并提出为提高管理水平,政府职能部门向资本管理、政企分离、股份制改革、强大集团战略的发展脉络,据此提出了构建管理体制的绩效控管体制,即分级行使产权、推进监管专业化、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并配合调整布局结构、促进和谐发展、公开管运信息、调整分配制度,以此最终形成良好的改革结果。

  最后,中国学者宁向东(2003)的观点较为超前且有代表性,提出在我们的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政府务必权责分明,并且要建立良性的运营体制,创建一个独立的单位来平衡并消化政策倾斜。宁向东认为需要建立一个与国务院平行的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肩负管理国有资产的经营和分配及其他相关业务的责任与义务,认为政府可将管理职能阶段性地转移于此,于是当创建分类管理后,政府很难下决心真正打破国有资产的经营壁垒时就会被这一"中介"所抵御,于是开放的市场经济得以发展。但其忽略了监管的力量,市场经济在没有一定的管制体系与法律监督束缚下,将会更加难以管控。

  (2)大部分学者从宏观层面分析,就微观层面深入探究,研究逻辑更多维

  之后,例如刘朔言(2012)就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运营模式研究,姜洪颖(2012)则给予上海市普陀区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政府监管进行研究,杨帆(2014)提到了内蒙古地区所实行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现状,娄绍敏(2014)则从浅议国家出资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之认定的角度出发,黄浩(2011)就国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对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影响进行深度剖析,找出所存在的若干启示,这些学者均从微观实践角度给出研究,分别从事业单位改制中的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事业性的国有资产管理、高校国有资产进行梳理,不难看到,我国事业单位本身在体制与运作方式上就存在不同,因此他们在国有资产管理中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而经营性与非经营国有资产的分类管理在这些单位中会出现穿插现象,于是,不同的研究单位也要区分开来,借鉴与参考国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针对性个体本原进行分析后才能给出最终的相关对策与建议的结论。事实现象的发展都是由历史演变而来的,对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研究务必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梳理和分析,尽可能先进行维度细分,才能更好的梳理与汇总,找出良好的逻辑轴线与策略脉络。

  而陈丽华(2014)则指向亚洲国家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进行比较与借鉴,黄平(2014)基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研究了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创新,李淼(2014)提出了基于会计视角的国有资产监管理论,李琳与崔学刚(2014)从六个地区剖析国资管理体制特则,总结其相关不同与作用,邵宁(2010)提出了国有资产要彻底资本化的观点,杨小保(2010)则从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上进行探讨,这些学一一在更多层面针对性的进行宏观剖析,例如国有资产的监管与经营、监管理论与实务创新、经济布局和结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利润分配制度的角度进行研究,从国家的层面看待国有资产的演变与发展、衍伸与变化,能够从体制、环境、业态、结构的运作角度给出深刻剖析,提炼出发展脉络,更具参考价值,不过在微观角度的运用和实践参考层面来看,理论总结具备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预测作用较难在不同地区、产业、部门、体制下展开,因此更多提供了一种理论逻辑观念与大格局的展现价值。学者杜天佳曾在其2005年的《世界各国国有资产监管法律之比较》中,纳入了多国的国有资产监管法律体系针对性研究,综合亚洲的日韩,欧洲的俄罗斯、英国、分类,以及北美洲加国与美国的立法形式,并由细至整,从细处出发,最终较为体系化的整合为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整体策略。

  就目前来看,我国学者大部分对于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研究已经具有一定的借鉴性价值,同时,一部分学者针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运营管理-…体制、模式、方法、监管与运营进行深入剖析,力图找寻一个更为合理的运作体系。另一部分学者则聚焦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在分类管理、布局与收益、经营性国有资产预算管理体系等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从更多维度对于这个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进行解析,并从更为实效的角度给出建议与策略。

  1.4研究方法

  本文结合国有资产经济学理论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力求在国有资产管理理论研究前沿来探讨国有资产分类管理问题,本文主要涉及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演泽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以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历史与现实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剖析国有资产分类管理问题,并对国有资产分类管理形成有效对策建议,实现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达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1.5主要研究创新及不足

  1.5.1主要研究创新点

  (1)基于中国现阶段国情,对国有资产进行分类管理。首先基于国内外理论与实情,找出问题所在,之后结合国内现阶段经济形势对国有资产分类管理,进行逻辑分析,构建应对国有资产分类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整体解决策略办法,因此,不仅能够应用国外先进理论,同时还能更好的结合实情,为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分类管理的发展与研究提供好的建议。

  (2)基于上市公司实例,对国有资产分离管理进行梳理。本文以不同角度对国有资产进行分类,并总结出现阶段适合我国国情的分类方式,并以中国国有上市公司为例进行案例解析,经验总结后得出对我国国有资产分类管理的对策建议,更具时效性与参考价值。

  1.5.2尚存在的难点及不足

  就目前来讲,本文的研究难点主要表现在研究细分层面的文献素材较为匿乏,对于本身国有资产分类管理研究中的相关理论解读力度不足及自身能力不够,对国有资产的分类管理仍不系统,仅能在宏观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随着国有资产研究资料的不断充实,经济理论研究的不断加深,国有资产管理会更加科学系统多元,理论和资料也会更加充实,进而可以以整合性的思维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国有资产分类管理研究的发展与创新。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