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基于翻转课堂的校本课程设计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19 共212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吴地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中翻转课堂的应用
【第2部分】翻转课堂下地方文化课程开发研究绪论
【第3部分】校本课程开发与翻转课堂理论和文献综述
【第4部分】翻转课堂视角下校本课程的开发
【第5部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证研究
【第6部分】 基于翻转课堂的校本课程设计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语

  翻转课堂视角下的吴地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感受到、触摸到身边异彩纷呈、绚烂多姿、博大精深的文化,并在认识感受探索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保护热爱地方文化的责任感。本文将吴地文化作为课程开发的资源,在全面考察地方文化价值、分析学校内外环境的基础上,从翻转课堂的视角出发,通过参考借鉴几种典型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尝试将翻转课堂融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构建了一种开发程序。最后笔者选取了所开发校本课程中的"认识锡剧"这一单元进行了教学实验研究,从中发现所开发校本课程的优点与不足。

  然而由于时间精力和能力的有限,本研究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1)吴地文化博大精深,其丰富的文化给课程开发提供了较多的教学资源,而这丰富的资源课程同时让课程开发者遇到了难题,即如何从浩如烟海的文化中选取适合 T 小学学生的教学资源。

  T 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团队虽然从新课程标准、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学生的兴趣爱好、可利用的资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考虑,但是所选取内容是否合理,是否科学仍需要教学实践的检验。(2)本研究所构建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虽然是通过将几种典型的程序进行对比之后,借鉴吸取了几种经典的开发程序的优点,但是该程序的合理性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修改完善。(3)本研究虽然选取了两个班级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对所开发的课程进行了追踪,从中了解目标与教学实施结果的差距。但是仅选取一个教学单元,两个班级进行实验仍难以排除一些偶然性,因此,需要开发者对教学实施的多个班级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使校本课程能够得到更大的完善。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74.
  2.高燮初。吴地文化通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16-371.
  3.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8-19.
  4.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39-40.
  5.钟启泉,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15.
  6.吴恩培。吴文化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60.
  7.蒲学坤。古运河畔南长街[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7.2-3.
  8.郁家树。无锡人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
  9.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4.
  10.李亦菲。三维目标整合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9.
  1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74.
  
  二、文献类:
  
  1.白聪敏。翻转课堂:一场来自美国的教育革命[J].广西教育,2013(8):37-41.
  2.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1.4.
  3.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3.
  4.曾贞。反转教学的特征、实践及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12(7):12-17.
  5.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3.
  6.杨九民,邵明杰,黄磊。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36-39.
  7.徐佳。西方校本课程开发的回落与转型[J].当代教育科学,2007(3):62-63.
  8.李介。国外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9):18-20.
  9.赵中建,马什。澳大利亚的校本课程开发--访澳大利亚柯廷大学马什教授[J].全球教育展望,2001(1):1-2.
  10.周先进。再论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1(12):5-10.
  11.常维国。校本课程开发:问题与对策[J].学术论坛,2008(4):202-204.
  12.冯光国,李人芳。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三题[J].当代教育科学,2012(6):53-54.
  13.崔允漷。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调研报告[J].全球教育展望,2002(5):6-11.
  14.林一钢。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素养刍论[J].课程·教材·教法,2002(3):29-32.
  15.丁钢。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J].教育研究,2001(2):50-53.
  16.李玉恒。论校本课程开发之"赋权于教师"[J].当代教育科学,2005(4):26-28.
  17.么加利。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的哲学省思[J].教育研究,2012(9):53-57.
  18.汪明。教育游戏及其校本课程开发价值[J].改革与开放,2009(10):193.
  19.韦国。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4):60-62.
  20.M.J.Lage,G.J.Platt,and M.Treglia. Inverting the classroom:A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J].Economic Education,2000(1):30–43.
  21.曾贞。反转教学的特征、实践及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12(7):114-117.
  2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8):46-51.
  23.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发教育研究,2013(2):58-63.
  24.张旸,蒙泽察。"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的价值、限度与共生[J].全球教育展望,2013(7):10-17.
  
  三、论文类:
  
  1.袁妙丽。海派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