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程的具体内容和结构。
(一)课程的教育目标。
1.教育的一般目标。
高中学校的教育和其他活动必须根据《普通高中教育国家总体目标和课程学时分配》(955/2002)所规定的一般性的国家目标来组织,从而可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教育,并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提供来自各个学科多方面的相关信息,例如关于科学和自然、人类、社会和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信息。基于此,高中课程对于学生的培养主要希望达到以下几点:① 必须强化学生对于终身学习的需求和愿望。必须使他们的学习能力、信息获取
能力、管理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和主动性得到提升,另外在教学中还必须注重多功能的信息通信技术的教育。就学习技能而言,必须强调学生在不同小组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需要提高的合作技能和能力包括利用第二国语(非国语)和外语进行自我表达的技能,使学生在合作中能够考虑到别人的信念和行为。而在教育过程中,合作、互动和交流技能的培养必须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②必须提高学生对于人类的行为会对世界形势产生影响的意识。高中学校必须提高学生认识和解决个人或团体的道德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有机会去评价不同的选择,做出自己的选择,并能够意识到他们所做选择的直接或间接后果。同时,高中学校还必须努力保证学生能够考虑到他们自身和别人的幸福,从而使得他们在民主社会里履行责任的愿望和能力得到提升。③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尊,帮助他们意识到他们自身的独特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观察、解释和审美观点,同时,还必须鼓励学生致力于艺术活动,积极参与艺术和文化生活,并采用有益于健康和幸福的生活方式。④最后,高中学校的教学还必须培养学生规划未来、继续接受教育和规划未来生涯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熟悉工作、经济生活,掌握合作精神,目的是通过完成普通高中教育,使学生能够灵活的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带来的各种挑战,熟悉挑战产生的途径并拥有采取行动的意志和勇气。此外,还必须培养学生适应人类不同角色生活的多样性。
以上几点目标的要求体现了不分年级制下的课程制定的理念,总体上主要有以下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和学生适应未来实际生活的能力,可见,芬兰不分年级制的理念的贯彻与实施非常的到位。
2.跨学科主题的目标。
跨学科主题设置的目的是使教育能够面对社会的挑战,社会的不断变化使得继续进行单纯的分类知识的教育已经不能再适应社会对知识形态的需求,只有把知识进一步加工,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综合成不同的主题进行学习,才可以更好的使学生在社会中应用。同时,跨学科主题也是对价值的一般陈述,是对现代社会需求的一种价值的描述。
实际上,跨学科主题是构成高中学校操作性文化的政策和跨越学科边界对教育进行整合的优先领域。他们处理的是关于生活方式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种综合性课程。
综合所有跨课程主题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做到:①观察和分析当代现象和操作环境;对令人期待的未来表达合理的想法;从长远来评价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流行趋势;以及对他们所向往的未来生活做出选择并付诸行动。
跨课程主题将会被纳入到所有一般学科、合适的特殊学科以及学校的运营文化中,跨课程主题是在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实施、更新和构建的。
(二)课程的内容和结构。
芬兰的课程结构不同于传统的学科,而是分为三级,分别为学习领域、科目以及学程。课程的最小单位从以往的科目细化到了学程,学程就是一门科目按照学习内容的多少和难度分成的若干个学习模块。高中学校的课程大纲的科目主要包括母语和文学(芬兰语和瑞典语)、外语、数学、自然科学、人文学、社会科学、民族学、身体和健康教育以及艺术和实用科目。本文将以芬兰语母语和化学两个学科为例来说明课程的具体设置,如下表:
从以上表格可以清晰的看出学科组(学习领域)、学科和学程这三个层次的划分,除了整个教学有整体的目标和核心内容外,各学科和学程也都有各自具体的学习目标和核心内容,这都在国家核心课程框架内有规定,每个学校在具体实施教学时都要按照这个规定。
根据政府颁布的《普通高中教育国家总体目标和课程学时分配》(955/2002)的规定,高中学校所分的学程又包括必修、专业性和应用性学程。专业性学程是与必修学程直接相关的后续学程,学校必须提供这些学程让学生选择。应用性学程是综合型学程,包含来自各个学科、方法论课程或其他学校具体课程的元素。这些学程也可以是职业性的学程、其他符合学校的教育任务的研究,或者是教育者或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任务,普通高中教育的提供者决定应用性学程的规定。所有这些学程对学生来说都是可选择的,学生需要选择至少 10 个专业性学程作为他们学习计划的一部分。《普通高中教育国家总体目标和课程学时分配》(955/2002)中列出了普通高中学校的各类学程的课时分配(如下表 2-2),其中每个学程包含 38 课时。
从上表可以看出,每个学生在整个高中教育期间至少需要完成 75 个学程的学习,必修学程在 47‐51 之间,专业学程至少要修 10 个学程。其他可以是应用性学程或其他学校开设的选修学程。其中母语与文学的部分分为 A 类语言和 B 类语言,A 类语言是从基础教育 1‐6 年级就开始开设,而 B 类语言是在基础教育 7‐9 年级开设的,B1 代表是在7‐9 年级开始的必修课,B2 代表是在 7‐9 年级开始的选修课,B3 代表在高中开始的选修语言课。
由此,可以看出芬兰的不分年级制的课程无论在设置程序上,还是在结构与内容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的课程,课程主要通过国家颁布国家核心课程框架来规定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方向,地方政府和学校在遵循核心课程框架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自主权。课程以模块课程为主,将传统的学科转变为学习领域、科目和学程三级课程体系,更加详细的知识分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个性的发展。这些特征都适应了不分年级制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