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运动健儿在历届大型运动会上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为祖国赢得了巨大荣誉。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成都亚运会是近年来我国成功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充分证明了我国具有举办重大赛事的能力,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各界专家和社会人士开始呼吁不仅要关注我国的韦。技体育事业,更应该关注普通民众的体育健身,全面推进大众健身运动,提高普通民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越来越多的媒体人士指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条件显着改善,居民日常吸取的营养越来越好,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开始养成,不参加或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因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紧张的精神状态使得普通民众的身体素质不高。
所以发展全面体育事业迫在眉睫。鼓励普通民众参加体育运动可以达到消除疲劳、克服陋习、舒缓压力的目的。国家十分重视大众健身,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良好成绩,但是社会各界对我国的金牌战略有越来越多的质疑,认为提高普通民众参加身体锻炼的积极性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在1995年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
于此同时,我国政府的职能也在发生改变,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西方经济学从亚当斯密就开始认为,政府是“守夜人”的角色,认为政府不应该过多的干预社会发展,但是随着社会事务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政府越来越多的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提供公共服务也成为政府行政职能中的重要内容。
我国从90年代末,20世纪初开始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特别是以“公共财政”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保障。公共体育服务也是“公共服务”中的一部分,居民的大众体育服务业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2年胡温政府上台以来,一直在推进政府的行政改革,在这其中也越来越重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功能改革,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就是建立与政府职能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成都市地处西部腹地,由于地理位置的劣势,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建设方面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成都市现有的公共体育服务设施不完善,公共体育服务构建尚不完善。因此,成都市在发展公共体育服务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篇论文主要以成都市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为研宄对象,重点了解成都市在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中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1.1.2研究意义
成都市是我国西部的重要区域性城市,经过改革开放30年,成都市的经济发展有了一定基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成都市作为西部最重要的中心城市,研究成都市建设公共体育服务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可以为其他西部城市发展公共体育服务提供典范。本文以公共体育服务理论为基础,以成都市公共体育服务的建设现状入手,结合公共体育服务的理论进行分析。选题主要有这几个意义:
首先,研宄成都公共体育服务的构建最大意义在于使成都市居民享受到公共体育服务,使普通居民在国家综合国力提高,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享受到相应水平的公共体育服务。在即将步入小康社会的同时,群众的体育锻炼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从中获益。
其次,可以有助于对公共体育理论的研究,公共体育理论起源于行政管理理论和公共服务理论,本文结合成都市的城市特征对公共体育服务的理论进行比较和应用,可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体育服务理论,对在特定条件下的地区公共体育服务理论进行研宄,为区域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再次,有利于推动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也是成都市政府职能改革的目标。其中体育公共服务是成都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市作为西部地区重要城市,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因此具有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条件。因此,对成都市公共体育服务的现在研宄,为规划落实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有利于西部地区公共体育事业的顺利进行。西部地区的体育事业在全国处于落后地区,如何推动西部地区的公共体育事业发展一直以来是我过体育发展的难题,以成都市为突破口,在西部地区率先完善政府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对于西部地区公共体育服务的推广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1.2研究现状
1.2.1相关概念界定
1.2.1.1公共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在政府职能方面发生了很大改变,开始由强力型的政府转变为服务型的政府,由此产生了新公共管理理论,这个理论由美国的珍妮特和和罗伯特 B 登哈特进行修改之后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服务”开始受到各国政府的接受,成为政府行政改革的方向。
根据樊炳有的观点,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共识基础上,国家的全体人民不论收入、民族和地位差异,都应普遍、公平享有的服务。公共服务的攻击者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社会企业,由政府进行出资购买。部分不由政府提供或以政府购买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由于政治和社会的原因,这些服务的管制也会比一般的部门多。由于正义和道德的考虑,一般认为,在一定社会经济生活条件下直接关系基本人权的、必需的公共服务,应该确保得到提供。从公共服务的范围看,不仅包括通常说的公共产品,还包括那些市场上供应不足的服务和产品,比如:制度安排、产权保护、法律、宏观经济政策等。②
1.2. 1.2公共产品公共产品首先由萨缪尔森在其1954年的发表的《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书中给出确切定义:“公共产品即为任何人消费这种产品都不会导致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也就是说任何人对此类物品的消费量都与其消费总量相等”.他指出公共产品的三个主要特征是:消费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以及效用的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是指物品一旦被提供,消费该物品的另一个人的额外资源成本为零;非排他性是指一种物品很难排除其他人对其进行消费,或者排除的代价非常高。
1.2.1.3公共体育服务公共体育服务是属于公共服务的范围,是属于政府向公民提供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政府的行政管理中,这个既属于文化部门,又属于体育部门管辖。
在体育部门的工作任务中,包括推广属于公共服务的大众体育以及竞技体育工作。樊炳有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是指提供体育服务行为和体育公共产品的总称,它包括加强体育公共设施,发布体育公共信息,发展体育公共事业等,为参与社会体育活动和丰富社会公众生活提供社会保障以及创造条件。①体育服务中的体育公共产品以及服务是全社会共同消费的,有市场协调发展和政府共同提供。
1.2.2国内公共体育服务相关研究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的体育研究工作也同步前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国内学者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的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这些研宄主要集中于公共体育服务的含义上,公共体育服务的内涵与作用,公共体育服务的政策制度上,公共体育服务的多元化发展中等。
蔡景台与樊炳有研究了我国在公共体育服务上的政策演变历史,他们认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提出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但是在一些实际工作中十分注重广大人民的体育服务需求建设。我国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的政策经历了三个主要时期:第一个是50年代初-70年代末,这一时期主要是政府的计划经济时期,主要由政府完全提供所有的体育公共服务,属于大包时代。第二个事80年代初一直到2000年左右,这一时期是我国经济的转型时期,我国的公共体育发展模式也发生变化,由政府的包干变为逐步走向市场的方式。
第三个是2000年一直至今,我国政府开始注重民生,开始改变政府的职能。
在公共体育服务概念的相关研究上,有研宄者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发展进行了溯源,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是一种群众自发的行为,也是一种群众的多元化社区行动,也是一种社会化行为,认为公共体育服务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化活动。并且认为这些概念均属于为满足公共体育需求而构建的一种结构。公共体育需要是人们生活中基本的体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