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增强教师的“师范性”素养
(一)鼓励教师积极学习深造,充实“师范性”内涵
高校教师应秉承终身教育的原则,在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专业精神、通识知识等方面不断提升自我。第一,教师应充分利用每年留学以及访学的机会,深入思考自身在教学、科研以及管理上面临的具体困境,同时积极向重点院校学者、专家学习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并通过与重点院校办教师教育专业的优势进行对比并找出自身的差异,从而寻求更好的解决之道。第二,教师之间应积极进行互动,互相学习,鼓励教师跨学科、跨专业、不论阶段、不论教师年龄进行研讨与交流,对教师教育专业建设中的问题达成一致并寻求解决方法,这样既有效缓解了教师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心理,又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第三,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应制定一套长期的职业发展期望,并不断激励自己更新知识,积累教师教育专业建设的相关经验,为自身发展积淀良好的基础。
(二)提倡教师多层次交流,掌握多样化教师教育技能
教师教育专业师范性的提高与否与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多少也有直接的关系。首先,教师必须开拓视野,积极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了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计算机和网络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基本知识、软件开发基本知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知识、网络教学基本知识这六种基本知识;拥有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能力,掌握先进教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如教学媒体的基本利用技能、信息技术的基本利用技能、多媒体课件与课程教学整合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能力、排查教学设备简单事故能力、驾驭多媒体教室使用能力这六种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积极参加视觉、听觉、视听结合、交互媒体、多种媒体综合应用以及多媒体教室的特点以及操作方法。其次,树立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创新教育观、情商为主的教育观、五大支柱教育观,掌握最基本的数字视听艺术、语言文字艺术、课件制作艺术以及现代教学艺术,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各种教育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高课前教材准备以及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重视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如课前的设计准备、板书的整洁与完美、方法的融合与贯通、语言的柔和与优美、表情的丰富,使课程内容能够得到师范生的接受;再次,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保持沟通,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及时找到自身不足并不断自省;最后,高校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创造出一套具有自我风格的教学方法,这对教师自身的成长以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素养的师范生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三)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提升教师的职业使命感
教师对自身职业的热爱程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与人才培养的总体水平,因此,教师要树立崇高的职业使命感。而要提升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充分认识到教师教育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的区别,不能因为教师教育专业逐渐融入综合型高校的行列就将教师教育专业视为一门普通专业,教师教育专业关系到每一位师范生未来的发展,教师应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所教每门专业以及每位学生。第二,热爱教师岗位,热爱教师教育专业,保持一颗健康阳光的心态。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往往压力山大,如果不进行及时调适,往往会产生极端想法,这对自身以及学生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相应的心理宣泄与疏导,确保自己能以积极的心态处理一切。第三,提升教师对教师教育专业的职业归属感与荣誉感。教师的职业归属感与荣誉感主要来自于工作上取得成就、领导的充分肯定以及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并找到称心工作。因此,教师必须以专业化的水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发展自己,以正确的价值观来时刻警醒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满意的成绩并产生相应的职业归属感与荣誉感。
四、强化师范生的“师范性”素养
(一)研读经典教育类书籍,丰富教育专业知识
当前,高师院校培养出来的师范生普遍缺乏相应的师范性内涵,究其主要原因是视野狭窄、知识面不丰富、理论素养不太高。要充分改善这种不良的风气,必须鼓励师范生加大阅读经典教育类书籍,增强自我理论素养。自从党的十八大的以来,我国更加注重读书立国的重要性,在今年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上,国家相关领导人在发言上着力强调了全民阅读对国家富强、法律完善、人民素质普遍提高、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读书对被提到国家层面的同时,师范生更应注重研读教育类书籍,对任何问题怀有一颗批判性的精神,积极思考并形成独到见解,争取做一个有丰富内涵的未来人民教师。
(二)珍惜实践机会,提升教师教育技能
师范生必须充分意识到教师教育专业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这一点,我国还应积极借鉴德国在教育实践上的经验,德国教育界普遍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不论哪位教师都必须经过正规教学训练才能进行教书育人的活动,因此对教育实习质量特别重视。
因此,我国高师院校在增强师范性的实践能力方面应积极借鉴德国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重视教学实践课的作用,一方面使学生通过教学模拟课、表演课对教师职业有更多的理解与认同;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与构思,能够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其次,增强师范生自我角色认识,使师范生认识到见习与实习是教学前必不可少的环节;再次,完善见习与实习相关管理制度,加大微格教学在培养师范生中的力度;最后,革新见习与实习的教育理念,增加教育实习与见习的比重,鼓励师范生积极参加,并不定期考核其实习成果。此外,公立以及私立中小学有更多的教育资源,也可以为高师院校的师范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对于基础学校而言,既能够克服教师资源短缺的现象,又可以安排一些教师继续深造;而对于高师院校而言,既解决了师范生的实习问题,又能够通过与基础学校合作争取到更多的实习基地;对学生自身而言,既能够掌握最实用的教学技术,又通过实习能够发现更多问题并在实习结束后认真思考,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只有通过高师院校、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三)重视通识教育,提高自身教育素养
通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和理性认识。对师范生而言,除了学好最基本的教育理论专业课与学科基础课之外,还必须注重通识教育。中国是礼仪之邦,对“礼”的重视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礼记》有云:“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左传》也有云:“礼者,理也”.唐代诗人韩愈在古文中提到:“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大学教育的首要之义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一个具有真善美等优良品质的人。而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师范生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同时将其塑造成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自控力的人,这也是教师教育专业在培养师范生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另外,在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师范生需要通过理性知识的熏陶掌握一套自己的思辨方法与技能、理性批判方法、逻辑方法和实验方法,这些对日后的教育教学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对于师范生而言,重视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的学习,将自己素质成一个既有人文素养又有科学精神的人,这既符合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要求,又符合世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潮流。
五、小结
为了加强我国教师教育专业的师范性,保证教师专业的办学特色,我国应积极完善相关教师教育监督检查机制、教师任职长效机制以及教师教育评价体制;通过创新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加强教师教育专业学科研究、秉持师范性与学术性并重的观念来保持师范性固有特色,通过鼓励教师提升自身师范性内涵、掌握多样化的教师教育技能以及提升教师自身的职业使命感来增强教师的“师范性”素养;通过鼓励师范生丰富教育专业知识、提升自身实践技能以及注重通识教育来增强师范生的“师范性”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