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建国以来我国在"双基"、能力和态度三者之间的发展历程可知,每个时期有什么样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就决定了此阶段我国教改实验的内容如何,但无论哪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种价值需求占据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并且,从中我们也可看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基教改革实验内容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更加突出对学生内在修养的关照,愈发重视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强调通过对受教育者自身各方面潜能的开发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统一,从而真正实现对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未来我国基教改革实验价值取向的发展趋势
(一)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人价值取向的内在高度统一
通过以上对我国建国以来基教改革实验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可看出,未来我国的改革实验在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方面将会实现更高程度的统一,达到更完美、更和谐的一种内在结合状态,脱离任何一方所开展的改革实验都是毫无意义的,既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也不利于个人潜能的发挥。
未来我国基教改革实验的发展趋势应包括两方面:第一,注重开发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巨大潜能,促进受教育者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如在开展基教改革实验时,应注重发展学生完美的个性,使改革实验的效果能够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人生活的更美好,改革实验的目的必须能够使每个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并且,教改实验的内容应注重贴近受教育者当下的生活和生命,为受教育者未来生活的美满、生命价值的充分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未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必须尽最大努力帮助每个受教育者实现自身的个体价值与意义,从而有利于个人价值取向的实现。第二,未来我国基教改革实验应在满足个人价值取向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方面发展的需求,以充分实现其社会价值。如未来基教改革实验应从注重国民素质提高的角度出发,从而有助于推动我国的教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此之外,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的目的必须着眼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否则社会发展就会迟缓,甚至停滞不前,同时,未来我国开展的基教改革实验的内容还必须兼顾全民性和大众性,使其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总而言之,坚持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内在高度统一是我国未来基教改革实验价值取向的不懈追求。
(二)关注质量公平的价值取向
教育公平最初表现为教育机会的公平,即起点公平。每一个人(无论儿童、青年还是成人)都应享有最基本的入学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以实现其在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平等。
机会公平是要肯定每一个人都能受到恰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个人特点的。[40]105"然而,可能平等地接受教育,这只是求得公平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它的充足条件。人们有可能同样受到教育,但不是说他们有同等的机会,同等的机会必须包括同样成功的机会。"[40]101因此,真正的公平不仅仅指教育机会的公平,而应包括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进而走向教育质量的公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拥有获取同样成功的机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中西部而言,首先要解决的是教育机会的公平,确保人人都有接受同等教育的机会,尽快使全国地区早日实现义务教育,确保失学女童、弱势群体、流动子女都能拥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因为没有机会公平,人们在起点上就失去了平等,更无法谈及教育质量的公平,机会公平是质量公平的前提和基础,而质量公平是机会公平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质量公平是教育公平更为本质的、内在的一种追求。
我国基教改革实验未来的发展,必须追求教育质量的公平,让更多的人都能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尤其是对于我国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已经普及,教育机会不公平的现象几乎已不存在,追求质量公平自然就被提上日程,尤其是"择校热"、"重点校"、高收费等现象高度反映了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与渴望。为此,我国的基教改革实验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围绕着质量公平来展开,希望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改革实验,能够帮助人们从中探索出一条如何更快、更好地实现质量公平的有效途径,这同时也是未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所要面临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三)以素质教育为主导,关注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
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全面确立,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健全,教育在促进个体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愈发凸显,"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将逐渐深入人心,这一切都不仅对未来的教育产生深刻影响,而且也制约着未来我国教改实验的发展方向。从面向未来的高度看,素质教育的主张与未来我国教改实验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谋而合的。80 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 世纪教育"会议中通过的《学会关心:21 世纪的教育》报告中提出:学习应当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相结合,进而解决实际问题。[41]24而且,"学习应当是一个不断获取能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展开积极的行动,从而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未来".[41]241996 年发表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则进一步描述了对未来教育的一种理想憧憬,认为:"学校应进一步赋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学会学习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好奇心".[42]8,10,69报告还强调:"每个学生身上都隐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例如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推理能力、体力、审美观、与他人交流的能力、领导力等),教育就是要挖掘每个人灵魂深处的所有才能,并将其得以充分发挥。"[42]8,10,69应当说,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我国 21 世纪教育的发展理念从根本上是一致的,都强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富有热情的投入到学习之中。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素质教育不仅是当前我国教改实验的重点,同时也是整个 21 世纪教育发展的核心。
我国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围绕素质教育开展各种改革实验,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和发展素质教育的内涵,使之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积极探索与素质教育相匹配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体制以及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等,从而真正使素质教育成为未来我国基教改革实验的追求目标。与此同时,我们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也应紧随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域,应特别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渗透,使未来我国的基教改革实验不仅要关注对学生"双基"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使三者真正实现完美的统一与协调发展,使我国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能力储备,而且还具备高尚的人格修养,从而真正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