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活动准备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
活动准备是活动的起点,它对整个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活动准备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和物质保证,也是活动成败和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能够激励教师充分思考每个幼儿的特定需求,准备充足丰富的材料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活动准备主要包括知识经验准备和物质材料准备。教师在活动准备阶段,要充分地考虑并关注幼儿学习品质,材料的提供和工具的使用都要有利于幼儿学习品质的体现和培养。
知识经验准备是教师在活动前对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分析,这是个非常重要而且不容忽略的环节。幼儿知识的丰富、技能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的时候既要照顾幼儿已有的知识技能,又要考虑到以后可能提升的空间,既能实现活动前后的联系性,又能体现幼儿的发展性。
教师对幼儿在将要进行的活动中具备了哪些相关经验做到心中有数,提供能吸引幼儿注意力、萌发幼儿兴趣和好奇心的材料,才能在活动中有的放矢,促进活动顺利有效开展,只有重视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才能不断引导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建构新的经验;如果活动内容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在幼儿的生活范围之内,是他们所经历过的、熟知的,不论教师提问还是自己动手操作他们都能以强烈的好奇兴趣投入到活动中去,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能以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应对活动任务,表现出出色的学习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活动开展之前将内容和主题告诉幼儿,让幼儿去了解和丰富相关知识和经验,做好准备,为开展活动时师幼之间良好的互动、发挥主体主动性、表现自己创造的品质奠定基础。恰当而充分的知识经验准备有利于活动高效而顺利的进行,这既是幼儿学习品质的表达表现的过程,也是一个合适的培养的途径和方式。
物质材料准备是准备每一次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教具、学具、玩具等可操作、可摆弄的物质材料和供玩耍活动的场地、区域等。物质材料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重要部分,是幼儿学习科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和源泉。这一环节要考虑到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材料的结构、材料的数量等问题,切实为活动过程的有效展开做好铺垫。它主要涉及到物质材料的选择和投放。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教师要选择和设计具有趣味性、典型性且数量充足、数量和幼儿人数呈一定比例关系的活动材料,因为动态的、形象生动的、特征鲜明的物质材料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数量适当的材料可以减少幼儿的等待、疲倦甚至攻击性行为,保持较好的坚持性和注意程度,提高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和效率。材料在投放的时候要注意选用多种方式,同一种材料的不同投放方式,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体验不同,从中获得的知识经验也就不同。例如,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扣子如果发放给幼儿,让其在活动角自己随意玩弄的话,扣子对幼儿而言就是一种游戏,如果在集体活动中要求幼儿按照颜色和形状将扣子进行计算、分类的话,那么扣子就是一种学习的工具,可以锻炼幼儿的分类意识、提升幼儿的数概念。不同的投放方式使幼儿产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不同,在活动中调动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另外,物质材料的投放顺序尽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随着幼儿新经验的逐步获得发放材料,这样才能保证幼儿不被材料分散注意力,而把精力更多地放在钻研材料、创造发明上。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的活动技能,选择多种多样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呈现物质材料,其目的是让幼儿获得成功和独立性,能在活动中更多地保持强烈兴趣和好奇心、主动性及创造发明的动机,对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不论什么形式的材料,都是隐形的教师,幼儿都能够从这些操作材料中得到自主的体验,享受创造的乐趣。因此,教师要重视活动准备阶段,重视经验和材料与幼儿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重视通过有益的、有效的、有形的操作材料激发和培养幼儿学习品质。
(四)活动内容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
《纲要》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做了具体而明确的表述和要求,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接触、认识和了解自然环境及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发现、探索、研究周围事物的特点及变化规律,感受、体验科学技术及其对生活的影响,认识生活中的数字图形以及时间空间等,并且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内容范围将会不断扩大。面对广泛而繁杂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内容,幼儿没有能力自行筛选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对这些内容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选择之后再让幼儿学习。那么,教师应该如何选择活动内容呢?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相比较于其他领域的活动来说,是最容易体现、激发和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因此,在内容选择环节也要充分地考虑这个因素,使活动效益最大化。从幼儿的生活入手,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充满趣味性的内容,对幼儿智力的开发、思维的开拓、想象与联想的激励有积极作用的、富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内容,便于幼儿动手动脑、能与材料产生较多互动的可操作性强的内容,能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索与交往的“生成性”强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迎合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幼儿能够自主活动、自发学习,以较大的热情和信心参与到活动中去,养成注意力集中、愿意探究创造、愿意反思和评价自己行为的习惯。活动内容选择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学习品质的发挥、表现与养成,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
(五)活动过程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活动过程是根据目标将内容展开,是一种幼儿在与教师、同伴、材料的互动中得以主动发展的状态,是一种幼儿以“探索家”和“科学家”的身份促使活动进行,并且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和科学经验、掌握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的连贯而统一的状态。活动过程是幼儿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直观体现,是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直观形式,主要包括活动结构设计、导入活动、基本活动和活动结束部分。
活动结构的设计主要是教师从活动目标出发,根据内容,对整个活动过程先有一个大致的想法和规划,使活动的展开有一条比较清晰的线索。活动的组成部分、各部分之间的实施顺序和各部分的时间分配对活动成效有很大的影响,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师要注意各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吸引力,尽最大可能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动机,一般来说都要有三个部分,即引起动机部分、主要活动部分和整理结束部分,这三部分之间也要衔接自然合理,照顾幼儿在每个部分结束之后的情绪和活动表现,不要因为间隔太长或是衔接生硬而使幼儿失去了继续下去的意愿。对探索对象有兴趣和好奇心是幼儿学习科学的先决条件,幼儿只有对活动的每一部分感兴趣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地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的每一个程序和步骤要设计得有启发性、有可探究性才能使幼儿专注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整理阶段,幼儿已经获得了经验和体验,能够对相关问题做出反思和解释,所以教师在这个部分要注意方法的多样性和启示性,注重引导幼儿通过交流、评价来表达意见。另外,活动时间分配得合理与否,也会影响幼儿的表现。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和把握幼儿特点及活动整体的基础上对时间做详细、合理的规划,力求使幼儿的学习品质得到突出表现。
导入环节,重在“导”,即将幼儿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导出来,再导入到活动当中去,与前边提到的引发动机部分的作用是一样的。导入环节设计得好,活动效果就可能会锦上添花,对幼儿学习方法的锻炼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会有积极作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常用的导入方法有利用实物、图片、模型、音像材料、可操作的物质材料等直观导入,猜谜语、唱儿歌、朗诵诗歌等文学艺术作品导入,设置情境由教师或幼儿表演导入,教师直接提出指令或问题开门见山式导入等等。不论使用哪一种或几种导入方法,都要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入手,始终具有将活动与幼儿能力与品质的发展相结合的意识。
活动基本部分是活动过程的主体,而且要把幼儿放在主动活动、主动发展的位置上,不论是幼儿身体的动作还是脑的活动,不论是操作活动还是发现活动或者是讨论活动,都要坚持一点,就是幼儿是能动的、发展的主体,要摒弃以往“教师教、幼儿记”、“教师做、幼儿看”、“教师说、幼儿听”的消极被动的活动模式,让幼儿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爱看、爱听、敢说、敢做、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者、发现者和探索者。基本部分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形式,比如操作、练习、讨论、实验、谈话、游戏等,这些方式可以穿插使用,也可以反复多次使用,这样不仅可以保持幼儿的注意力不易转移,还能通过这些变换的形式来激发幼儿的潜能,使幼儿在亲历科学活动过程的同时掌握方法。虽然幼儿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主体,但是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教师应该发挥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了解幼儿的特点,监控活动的进程,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地予以启发引导和帮助,这样,幼儿才不至于因为遇挫而丧失了继续探索研究的信心和兴趣,才不至于因为没有外部支持而停止手头上的创造活动。教师与幼儿相互配合和合作,幼儿才会喜欢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也才能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和身心和谐发展。
活动结束部分主要是整理归纳本次活动的内容、展示活动的成果或作品,结束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教师对幼儿的操作表现或者收获进行评价、讨论、进一步提出要求或建议,可以是交代幼儿在活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的内容利用其它时间继续进行,即活动延伸,可以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览或做成环境创设的材料,也可以以绘画、唱歌、律动等艺术活动结束。教师应该尽量使活动结束的方式是开放式的。这部分应该在幼儿意犹未尽的时候适时适度结束,既让幼儿感觉兴趣盎然,又能使幼儿保持继续探索和创造的信心。结束部分仅仅意味着本次科学教育活动的暂时结束,并不代表幼儿探索发现活动的结束,相反,还有可能是新一轮科学活动的开始,幼儿可能会在本次活动快结束时找到了新的可以观察探究的事物,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要知道它的组成、想要从中得到不一样的发现,这样,结束部分的意义就非同寻常了。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安排活动的结束方式,既能保证本次活动的圆满结束,使幼儿能力知识和学习品质有所提升和改善,又能激发幼儿投入到新的科学探索中去。
(六)活动评价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
评价是对一个事物做出价值判断的复杂多元的过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评价以活动中出现的主体和涉及到的各元素为对象,以反映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相关方面的发展或质量为准绳,评价活动目标是否符合幼儿实际,是否包含了科学经验、科学方法和科学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评价活动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生活化和时代性,是否与目标相一致;评价活动方法是否直观生动,是否能促进幼儿的主动参与;评价活动过程是否形式灵活多变,是否做到了因材施教;评价活动结构是否严密紧凑,是否时间安排合理得当;评价教育活动资源的利用是否紧扣目标,是否适合幼儿的操作;评价师幼互动关系是否和谐融洽……这一环节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有侧重点的进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评价是控制幼儿科学教育质量的手段,是积累幼儿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是改进幼儿科学教育的依据[55],教师针对幼儿的活动表现及其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及时地调整活动计划或手段,及时地予以指导和纠正,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始终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学习能力能够得到一定的改进。比如,教师在评价活动中使用的谈话法时,发现有些幼儿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效果也不明显,那么教师就要注意及时调整或更改活动方法,保证幼儿有较大的活动热情和注意力。活动评价可以有效改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质量、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