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研究方法与过程
2.1 被试
本研究以河南省三所中学的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 1040 份,回收有效问卷 981 份,其中非留守儿童 306 人,留守儿童 675 人。留守儿童中,男生 323 人,女生 352 人;独生留守儿童 55 人,非独生留守儿童 620 人;七年级 249 人,八年级 235 人,九年级 191 人;单亲外出儿童 449 人,双亲外出儿童 226 人。
2.2 研究工具
2.2.1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由刘贤臣等人于 1987 年编制,该量表适合于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生活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应激强度的评定。量表由 27 项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组成,包含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及其他六个因子。其中人际关系因子包括 1、2、4、15、25 五个项目;学习压力因子包括 3、9、16、18、22 五个项目;受惩罚因子包括17、18、19、20、21、23、24 七个项目;丧失因子包括 12、13、14 三个项目;健康适应因子包括 5、8、11、27 四个项目;其他包括 6、7、23、24 四个项目。对每个事件的回答方式为,先确定该事件在限定时间(12 个月)内是否发生,若发生过,则采用 5 级评分对事件对个体造成的影响进行评分,1 表示“无影响”;2 表示“轻度影响”;3 表示“中度影响”;4 表示“重度影响”;5 表示“极重影响”.事件未发生按无影响统计;累计各事件评分为总应激量。量表α系数为 0.85,分半信度为 0.88.
2.2.2 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
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采用由北京大学胡月琴和甘怡群两人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共有27 道题,分成五个维度,即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其中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属于个人力,家庭支持与人际协助属于支持力。量表采用 5 级评分,1 代表“完全不符合”,5 代表“完全符合”;部分题目反向计分,分数越高说明心理弹性发展越好。该量表α系数为 0.85,复测信度为 0.83;该量表心理弹性总分与心理韧性量表(RS)相关为 0.53,与中学生生存质量的相关为 0.49,说明该量表信效度良好。
2.2.3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
主观幸福感量表采用张兴贵教授编制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量表包括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快乐感量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共有 36 个题目,包括家庭满意度、友谊满意度、学业满意度、学校满意度、自由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六个因子,报告在过去几周以来对自己生活状况的看法,量表采用 7 级评分,1 代表“完全不符合”,7 代表“完全符合”,部分题目反向计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满意度越高。该量表以中学生为被试测得α系数为 0.93.快乐感量表由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两个分量表组成,报告在过去一周内所体验到的不同情绪的时间,共 14 个题目,其中正性情感 6 个题目,负性情感 8 个题目,记分在 7 点量表上进行,从“根本没有时间”到“所有时间”.分数越高,说明正性情感或负性情感体验越强烈。
2.3 施测程序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由主试与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统一发放问卷,现场收回。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采用 SPSS16.0 及 AMOS17.0 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主要有 T 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