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小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认知情况探究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作者:吴颖
发布于:2020-06-15 共7865字
  摘 要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和行为的影响,特别是小学生在成长阶段所处的环境和个体差异不同,因此在人际关系处理上也会采取不同方式,有可能出现校园欺凌。本文中的校园欺凌是指小学生遭受同伴直接或间接的行为攻击,包括语言攻击、肢体攻击、网络攻击行为等。本研究针对校园欺凌问题运用了多种调查方法,在方法运用上首先对校园欺凌问题的概念特点和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理论研究基础之上选取了新余市8所小学的学生代表作为研究对象,系统了解当前小学生对于校园欺凌的整体认知,校园欺凌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在面对校园欺凌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原因剖析,并提出了合理化意见。


小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认知情况探究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校园遭受过欺凌的并不少见,只是欺凌行为的表现和程度不同。学生对于校园欺凌的认识并不清晰,部分学生认为言语欺凌并不属于校园欺凌范畴;教师和学校对于学生校园欺凌问题的关注不够,采取的措施较少;家长对校园欺凌的认知也是较为模糊的,且多数家长认为小学校园中的欺凌行为可能主要以“欺负”为主。小学生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一旦学校出现校园欺凌行为,尤其是在小学校园内的欺凌行为,不仅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甚至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如长期忍受欺凌后的报复行为等。由此说明,小学校园欺凌问题应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造成校园欺凌行为的原因较多,本文从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分别阐述了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和学生方面的原因。具体为:社会不良媒体信息对学生欺凌行为的出现起了负面示范;学校对欺凌者缺乏实施惩戒的依据和对被欺凌者的保护不足;教师对校园欺凌存在认知偏差与缺乏正确的应对机制;家庭结构的不完善和教育方式不当不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发展;小学生心智不成熟影响着校园欺凌的出现。在制定校园欺凌解决方案时应该根据校园欺凌行为出现的不同原因进行分析,提升解决方案的针对性,切实保护小学生在学校不受身心伤害,为小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   新余市;小学生;校园欺凌;现状调查;影响因素。
  
  Abstract
  
  Individuals will be affected by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in the process of growth, especially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growth stage of your environment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so you will also take different ways to deal wit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ere may be campus bullying. Campus bullying in 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direct or indirect behavior attack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cluding language attack, physical attack, network attack and so on. In this study, a variety of investigation methods are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ampus bullying.
  
  Firstly,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theories of campus bullying a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and the student representatives of 8 primary schools in Xinyu City a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to 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 the overall cognition of campus bullying and the specific forms of campus bully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problems of students in the face of campus bully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not uncommon for students to be bullied on campus,but the performance and degree of bullying are different.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campus bullying is not clear, some students think that verbal bullying does not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campus bullying; teachers and schools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students bullying on campus, and take less measures; parents cognition of campus bullying is also vague, and most parents think that bullying in primary school campus may mainly be "bullying".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age is the key stage of students growth. Once the bullying behavior occurs in the school, especially in the primary school campus, it will not only affect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but also cause irreparable losses, such as revenge after enduring bullying for a long time. This shows that the problem of bullying in primary schools should b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by society, schools, families and so on.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bullying on campu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asons of society, school, family,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relevantpeople. The specific results are as follows: social bad media information plays a negative role in the emergence of students bullying behavior; schools lack the basisfor punishment and protection of bullied people; teachers have cognitive bias and lack of correct coping mechanism towards campus bullying; imperfect family structure andimproper educational methods are not conducive to students goo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ental immaturity affects the emergence of campus bullying. In the formulation of campus bullying solutions, we should analyze the different reasons of campus bullying behavior, improve the pertinence of the solutions, effectively protect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from physical and mental harm, and create a good campus environment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Keywords:   Xinyu city;Primary school students;Campus bullying;Current situation survey ;Influencing factors。
  
  1   绪 论
 
  
  1.1 研究的背景。
  
  (1)现实背景。

  
  从世界范围看,各个国家的不同学龄层次都存在校园欺凌问题,我国也不能独善其身,特别是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国家对校园欺凌的问题逐渐重视。这几年社会非常关注社会欺凌问题,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和《焦点访谈》等国内知名节目也针对存在的校园欺凌问题进行了系统报道,同时各地方台也跟踪报道了很多校园欺凌事件。例如,宁波余姚市职业中心学校,某学生被多名寝室同学进行语言侮辱和群殴侵犯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上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2019年5月,江西上饶市10岁男孩因为琐事被同学父亲在校内刺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和关注,事后警方调查通报显示杀人者王某是上饶市第五小学某学生家长,因自己女儿与同学发生矛盾,之后到学校进行报复,这一事件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各界对于校园欺凌的关注度。同时相关学者也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了广泛研究和关注,学者调查显示,小学阶段有超过1/5的学生成为被欺凌对象,超过6.2%的学生成为被欺辱对象①。可见当前校园欺凌不仅影响校园安全,同时也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急需要我们关注并予以解决。
  
  (2)政策背景。
  
  当前校园欺凌问题已经成为学校安全管理最为突出的问题,对此国家针对这一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指导文件。并在2016年出台了专项整治通知,明确要求各类学校要重视校园欺凌问题。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要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安全。同时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要求各地要严格按照通知的要求,做好相应的配套措施,加大校园欺凌问题的解决力度②。同年11月份国家又出台了关于防治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欺凌问题的指导意见,要求学校应该从综合防治角度联合多个部门制定综合防治长效机制,解决小学生校园欺凌问题,可以说国家出台的政策文件为解决基层教育的校园欺凌问题提供了宏观层面的具体指导③。
  
  2017年12月27日教育部等印发了《加强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方案中明确了什么是校园欺凌,为应对校园欺凌,学校等主体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处置程序、惩戒措施等。同时还指出了应建立学生欺凌应对的长效机制,明确政府、社会、学校、家长等的职责分工。
  
  (3)实践背景。
  
  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强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①文件,普及校园欺凌知识,预防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新余市非常重视小学生校园欺凌问题解决,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新余市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防治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②。本研究既结合了多年教学管理工作实际,同时在导师指导之下,针对校园欺凌问题进行了系统调研,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同时也能够为新余市校园欺凌问题解决提供理论借鉴。
  
  (4) 理论研究背景。
  

  但是很多学者都针对校园欺凌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在学术界学者对于校园欺凌行为研究更多是以理论探讨为主,重点研究的是校园欺凌的内涵界定和行为问题,而且很多研究停留在描述研究阶段。还有部分学者从其他角度对校园欺凌问题进行分析,但这些分析视角都较为单一,能够被校园欺凌提出的建议也相对较少。从这一层面看,对于小学生校园欺凌学者的研究成果还不够系统。为此本研究在结合相关理论并在国家政策指导之下,对小学生欺凌行为的具体表现及成因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结合这一群体特征提出了有针对性地防治策略。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校园欺凌研究的起始时间是相对较晚的,对欺凌的研究是在1999年通过张文新等专家学者从国外引入的关于“欺凌”的概念,并在之后修订了适用于国外关于欺凌行为的问卷后才开始研究的。
  
  
  
  如图1-1所示,在中国知网以校园欺凌关键字作为检索,结果显示从2002年到2018年年末有超过800篇的相关文章。可以看出从2016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校园欺凌问题研究研究的范围和广度也越来越深入,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校园欺凌内涵。
  
  我国很多学者也针对校园欺凌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和研究,但研究思路基本都是沿用Smith教授思路,在校园欺凌内涵理解上,我国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看法,中科院外心理学博士陈世平认为校园欺凌是学生之间能力不平衡造成的,欺凌者利用自身力量优势蓄意做出伤害行为,这种伤害行为会对被欺凌者造成一定的身心伤害。
  
  胡春光教授(2017)以社会关系角度对校园欺凌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之所以出现校园欺凌,是由于社会关系的权力约束减少,导致部分学生对其他学生出现长期蓄意的欺凌攻击行为,这种攻击行为是社会关系不和谐的具体体现①。
  
  (2)关于校园欺凌的原因的研究。
  
  在研究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方面,很多学者都从学生的社会关系、学校、家庭和自身条件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之所以会发生校园欺凌与这些因素都息息相关。比如在家庭中学生缺少父母关爱,在教育方式上出现不妥,教师对于校园欺凌缺少正确认知。加之,学生在青春期会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容易受到社会上的负面风气影响。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校园欺凌的蔓延。
  
  王大伟(2016)认为之所以会发生校园欺凌行为,一方面有学生青春期成长的心理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在学校受到负面文化因素影响的结果②。还有部分学者在研究校园欺凌从教育和文化角度作为切入点,例如学者刘建认为校园欺凌发生原因在于社会文化中的思想失范,加之学生自身品德建设出现的不完善。还有当前的教育制度体系和学校的德育教育开展失衡。。
  
  胡春光(2017)指出校园欺凌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既有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影响,也有学生自我认知和其他因素影响③。
  
  孙临美和林玲(2018)也对校园欺凌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归纳,认为校园欺凌既有环境因素,也有幼儿自身成长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影响④。
  
  苏春景、杨虎民和徐淑慧也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指出校园欺凌发生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加之家庭教育和父母教育缺失,造成了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①。
  
  从上述文献资料可以看到,但在很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校园欺凌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阐述,并根据具体的原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但多数学者对于校园欺凌的成因,都是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的。
  
  (3)关于校园欺凌的负面影响。
  
  从当前校园欺凌案件看,很多校园欺凌案件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而且对于校园管理带来了不容小觑的影响。胡春光教授认为虽然欺凌案件的发生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对受欺凌者的人格产生影响,成年之后很多受过欺凌的学生都容易出现不良行为。
  
  而对于参与校园欺凌行为的人而言,他们在今后步入社会,可能会在解决问题时采取以暴制暴的办法,甚至会对他人进行攻击。还有部分受欺凌者如果长期承受欺凌压力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学者林进材指出学生在学生阶段参与校园欺凌在他们长大之后更容易触犯法律,长此以往也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而受到欺凌的学生可能在身心成长方面受到影响,学业成绩明显与其他同学相比走低,还有一些受害者会通过酗酒等来麻醉自己,这些负面影响对学生成长非常不利。叶徐生认为校园欺凌出现不同角色在其中都会受到影响,无论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或是旁观者,他们都是学生处在一个关系网络之中,长期出现在欺凌情景之中他们的身心都会受到一定的伤害,这种伤害可能会长期对受欺凌者产生影响②。
  
  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研究的深入挖掘,一些学者由最开始只关注到欺凌行为发生的主体,也就是欺凌者与被欺凌者,研究对他们的危害继而逐渐转向关注欺凌行为中对第三角色,即对“旁观者”危害的研究。
  
  (4)校园欺凌问题的预防和治理研究。
  
  我国最早校园欺凌行为进行干预的是香港学者黄成荣教授,黄教授认为在解决校园欺凌行为问题上应该通过复合公义的方式来解决,发现校园欺凌问题之后所有参与人员都应该参加复合调整的会议之中。被欺凌者首先要对自身的伤害和负面情绪进行说明,通过对欺凌者实施共情作用让欺凌者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正确的认知,从而减少欺凌行为。
  
  同时黄教授还认为那有时候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学校应该通过激励和调整等有效手段,让学姐学长主动地帮助比自己年龄小的同学,从而有效地协助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学校可以通过总动员的方式,让教师对校园欺凌现象有更为正确的认知,一旦发生校园欺凌教师要主动给予相应帮助,并采取辅助性工作解决校园欺凌问题通过校园欺凌问题的解决。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家长教育的方式,让家长对子女的异常行为有所关注,及早的发现校园欺凌问题并加以正确引导,避免问题过于严重化①。
  
  冯维、杜红梅也对校园欺凌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应该运用教育干预的方式来解决校园欺凌问题,通过教育感化、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让欺凌者具备共情能力,更加深刻的感受被欺凌者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从而让他们对欺凌的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从源头上解决校园欺凌问题,让学生在校园有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②。
  
  另外,学者王德伟也对校园欺凌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指出要想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学校作用,加大教育力度,构建更为和谐的校园环境,同时教师也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状态,通过与学生互动来了解学生当前的情况,应用有效策略帮助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多种措施解决校园欺凌问题③。
  
  程斯辉和李汉学也对校园欺凌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应该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分类,在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上应该加强对女生的教育,注重性别差异,同时还应该对旁观者进行教育,让旁观者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避免校园欺凌现象的出现④。
  
  王楚婧在《校园欺凌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一文中,认为校园欺凌问题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要关注校园欺凌事件,提升社会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关注度;二就是要加强学生的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三是要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体系,切实保护被欺凌者权益;四是要加强对欺凌者的教育与惩治;五是要加强对被欺凌者的心理矫正和保护,切实维护被欺凌者的合法权益⑤。
  
  综合上述学者关于校园欺凌问题的相关观点,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者都是站在不同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有学者甚至从法律角度进行探讨,有学者试图从学校和家庭层面进行分析。但这些研究的核心都是以问题为中心,希望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通过防治结合来有效解决校园欺凌问题。
  
  【由于本篇文章为硕士论文,如需全文请点击底部下载全文链接】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简要评述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1  校园欺凌
  1.3.2  小学生校园欺凌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2  新余市小学校园欺凌现状调查及分析.
  
  2.1  调查方案设计与实施
  2.1.1  调查对象
  2.1.2  调查目的.
  2.1.3  调查工具
  2.1.4  实施过程.
  2.2  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
  2.2.1  对欺凌行为的认知.
  2.2.2  欺凌行为发生的时间
  2.2.3  欺凌行为发生的场所
  2.2.4  欺凌行为发生的频率
  2.2.5  欺凌行为处理的方式
  
  3  新余市小学校园欺凌行为产生的原因探析.
  
  3.1  社会不良媒体信息对学生欺凌行为的出现起了负面示范
  3.2  学校对欺凌者缺乏实施惩戒的依据和应对措施.
  3.3  教师对校园欺凌存在认知偏差与缺乏正确的应对机制.
  3.3.1  教师对校园欺凌存在认知偏差
  3.3.2  教师缺乏对校园欺凌的应对机制.
  3.4  家庭结构的不完善和教育方式不当不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发展
  3.5  小学生心智不成熟影响着校园欺凌的出现
  
  4  预防与防治小学生校园欺凌的对策
  
  4.1  完善社会道德与法制环境
  4.1.1  构建治理校园欺凌的法制屏障
  4.1.2  营造良好的媒体环境.
  4.2  建立健全校园欺凌防治机制.
  4.2.1  提高对校园欺凌问题的重视程度.
  4.2.2  实施校园欺凌心理辅导课程.
  4.3  家长要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环境
  4.3.1  积极的家庭教育
  4.3.2  正确的思想引导
  4.4  教师应提高认识和指导学生应对欺凌的能力
  4.4.1  增强全体师生对校园欺凌问题的重视程度
  4.4.2  注重班级管理和教师应对能力的培养
  4.5  学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沟通意识

  5 总结

  当前校园欺凌问题非常普遍,校园欺凌的危害性给很多学生童年都留下了深刻影响,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作用,因此从这一层面看如何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应该成为我们进行深思和解决的重要课题,综合上述研究,笔者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身四个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1)从社会层面看,当前社会应该更加关注校园欺凌问题,同时学者也应该注重理论研究,国家应该针对校园欺凌问题完善相应法律法规。此外还要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于校园欺凌问题的监督,为小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有责任参与到预防校园欺凌问题之中,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同时教师也应该主动观察学生的生活状况和成长状况,对于出现的异常要及时了解,对于出现的欺凌问题要及时解决,尽量将校园欺凌伤害降到最低。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针对校园欺凌问题开展广泛的德育教育,并成立相应的心理辅导组织,对校园欺凌的参与者、受害者和旁观者进行心理辅导,坚决反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存在和蔓延。

  (3)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为重要环境,家长应该更加主动的关心和爱护孩子进一步提升儿童的抗挫能力,同时对于儿童出现的异常行为要及时观察和了解,一旦发现校园欺凌问题要及时与学校和教师沟通,争取将校园欺凌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此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心理建设让学生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

  (4)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在面对校园欺凌问题上学生应该正确面对校园欺凌行为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对于出现的校园欺凌问题,应该加强与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主动寻找外界帮助。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原文出处:吴颖. 新余市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