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美公司慈善捐赠法规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04 共513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美国企业慈善捐赠法律体制探究
【第2部分】美国公司慈善捐赠理念
【第3部分】美国公司慈善捐赠法律制度
【第4部分】美国公司慈善捐赠法律制度特点和优势
【第5部分】对中国慈善捐赠立法的借鉴意义
【第6部分】 美公司慈善捐赠法规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论

  通过分析美国慈善法的相关制度,笔者发现美国慈善捐赠法的形成并非是一朝一夕的,首先是在公司利益最大化理念的作用下,它得不到法院的支持,法院仅仅通过一些附属条文来支持某些慈善捐赠。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渐渐的公司社会责任理念出现,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公司的社会责任,在实践当中公司进行慈善捐赠的行为也由起初的不被接受慢慢的被社会群体接纳并最终在法律层面上得到认可。这些也催生了慈善法的发展,渐渐的美国的许多州开始支持慈善捐赠法。

  研究美国公司慈善捐赠法律之后可以发现在许多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从纳税方面到利益平衡方面再延伸到各个领域美国慈善法都有很多的优点。首先,美国的慈善捐赠方面的法律对于税收上的减免是比较慷慨的,同时这种政策又是简单易行,所以可以吸引很多的公司进行慈善捐赠;其次美国的慈善法因为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过程,所以对于捐赠过程中各种利益的平衡也更有经验,当然这个过程也会出现新的问题,有些问题是共性的同样值得我们去注意从而避免,有些经验是相同的值得我们去参考。此外美国的慈善捐赠还是有着很多优势的,比如捐赠法的制定是比较民主的,结合了律师界以及法院和社会其他力量更好的制定出科学的法律规定,而且美国慈善捐赠法在纳税等方面的规定比较具体,因而在实践中可以更好的提供参考标准。同时因为美国是判例法的缘故所以可以更好的解决法律滞后性的问题。这些优势使得慈善捐赠更加的充满生命力。这些特点是美国国情之下的产物,当然不能够用拿来主义的态度去使用,否则产生的制度是没有生命力或者活力的。因而有必要更加的深入研究相关的制度和体系从而探索出适合中国的慈善捐赠法律制度。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一、专着、报告类
  [1]曹海敏,隋静。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36.
  [2]楼建波,陈炜恒,朱征夫,李骐译。公司治理原则:分析与建议(上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75^76.
  [3]苗壮。美国公司法制度与判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58.
  [4]邹东涛。中国企业公民报告(200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0.
  [5]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8-
  
  二、期刊类
  [1]安体富,王海勇。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国际比较与改革取向。地方财政研究,2005,(12):4-5.
  [2]参照江希和。有关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的国际比较。财会月刊(综合),2007,(7):75-76.
  [3]陈成文,谭娟。税收政策与慈善事业:美国经验及其启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6):77~82.
  [4]楚清。论公司慈善捐赠的法律规制。时代金融,2008,(5) : 132.
  [5]戴军。美国慈善模式及其启示。社会和公共福利,2012,(2):68-69.
  [6]丁晓雨。慈善捐赠若干法律问题探讨。法制与社会,2013,(9):270.
  [7]董慧凝,赵伟。论我国上市公司公益性股权捐赠关联交易的监管。财经视线,2013,(1):68.
  [8]董慧凝,周京,赵伟。论我国慈善组织法人管理弊端及完善途径。中国行政管理,2013,(3):72.
  [9]高鉴国。美国慈善捐赠的外部监督机制对中国的启示。探索与争鸣,2010,(7): 68^69.
  [10]高鉴国。美国慈善捐赠的组织运行机制。学习与实践,2010,(4):117.
  [11]葛道顺。我国企业捐赠的现状和政策选择。学习与实践,2007,(3):120^121.
  [12]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课题组。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研究。税务研究,2004,(12)。
  [13]韩振秋。透过美国看中国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福利,2011,(6):30^31.
  [14]何新容。美国对灾难救济捐赠发放的法律规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兰州学刊,2012,(4):146 -147.
  [15]何兰萍,陈通。关于当前发展慈善事业的几点思考。社会科学,2005,(8): 73^74.
  [16]黄理倩。路在何方:反思我国慈善捐赠税收制度激励不足问题一以对捐赠主体的法律保护为视角。法制与社会,2007,(7): 67-68.
  [17]黄家瑶。社会责任视野下的企业慈善捐赠分析。东方论坛,2011,(1):113.
  [18]金慧。慈善捐赠法律关系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8,(11) :30.
  [19]刘连煜。公司捐赠法律之法律问题。月旦法学杂志,1995,(8):78^79.
  [20]刘澄,刘志伟,叶波。改进中国慈善捐赠的制度安排。国际经济评论,2006,(5):4广42.
  [21]李国林。略论政府在社会慈善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求实,2005,(5): 53飞5.
  [22]李怡心。关于国外慈善事业的研究综述。道德与文明,2006,(2): 18-19.
  [23]李领臣。公司慈善捐赠的法律规制。法学杂志,2010,(5):147-148.
  [24]李领臣。公司慈善捐赠的利益平衡。法学,2007,(4):90-91.
  [25]李领臣。公司慈善捐赠合法化的动因研究。江淮论坛,2007(3) :80-81.
  [26]李申申,吕旭峰。宗教信仰:美国教育捐赠的基本动因。比较教育研究,2010,(7): 79-80.
  [27]李韬。慈善基金会缘何兴盛于美国。美国研究,2005,(3):135-136.
  [28]李骏。中国企业慈善的发展现状。社会观察,2005,(9):24.
  [29]李德居,陈庆贵。中国慈善进步需要榜样引导更需税收制度保障。税收与生活,2010,(12):72.
  [30]梁泠曦。公司捐赠的法律问题浅析。中国安防,2010,(10):109-110.
  [31]罗公利,杨选良,李怀祖。社会捐赠与大学发展一中美大学社会捐赠的对比分析。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100.
  [32]罗静。鼓励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建议。法制与经济,2008,(7):119^110.
  [33]孟庆瑜,师璇。慈善捐赠中的税收立法问题研究。河北学刊,2008,(28):168-169.
  [34]任群芳。我国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法制与经济,2009,(201):118-119.
  [35]任振兴,江治强。中外慈善事业发展比较分析一兼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思路。学习与实践,2007,(3) :114.
  [36]山立威,甘犁,郑涛。公司捐款与经济动机一汶川地震后中国上市公司捐款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8,(11) : 53-54.
  [37]商文成。第三次分配:一个日益凸显的课题。社会学管理学研究,2004,(4):208.
  [38]孙鹏程,沈华勤。论公司捐赠中的社会责任一以现行法为基础的制度设计。法学,2003,(4) :84^86.
  [39]孙倩。美国的慈善事业。社会,2003,(6):54-55.
  [40]孙琦琳。我国慈善法落后的原因及对策。科技和市场,2010,(17):76.
  [41]唐更华,徐卓云。西方策略性企业慈善行为理论、实践与方法评介。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9): 40^41.
  [42]王锐。慈善捐赠的财税激励政策缺陷探究一兼论民间慈善组织面临的“四大困局”.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 (24): 97-98.
  [43]王绍光。促进中国民间非营利部门的发展。管理世界(月刊),2002,(8):44-46.
  [44]汪开寿,唐祥来。美国高等教育捐赠与我国的政策建议。比较教育研究,2006,(6):32.
  [45]吴伟。慈善捐赠、公共物品的自愿提供与非营利组织。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7,(148): 8广82.
  [46]武晋晋,黎志文。慈善捐赠行为的经济学分析。经济与法,2010,(5):74-75.
  [47]肖磊。论我国公司慈善捐赠的法律制度构建。商品与质量,2010,(8):94.
  [48]许琳,张晖。关于我国公民慈善意识的调查。南京社会科学,2004,(5):9CT91,
  [49]杨团。公司慈善文化与政策培育。湖南社会科学,2006,(2):84.
  [50]叶祝颐。慈善立法增强慈善公信力值得期待。民主,2010,(10):55.
  [51]张奇林。美国的慈善立法及其启示。法学评论(双月刊),2007,(4): 10广102.
  [52]张奇林。论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四大因素。经济评论,1997,(6):14.
  [53]张安毅。公司慈善捐赠的妥当性判卷标准研究。法学论坛,2011,(26): 107^108.
  [54]张旺。慈善捐赠与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形成与发展。比较教育研究,2005,(5): 85^87.
  [55]张云。美国加州大学系统捐赠基金运作实践及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4,(6):46-47.
  [56]张丽霞。中西方慈善捐赠的比较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09,(18):255-256.
  [57]张传良。中外企业慈善捐赠状况对比调查。中国企业家,2005,(17): 29.
  [58]赵琼,张应祥。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捐赠的行为的比较研究。社会,2007,(5):144^146.
  [59]郑琳,叶显友。关于我国公民慈善意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理论探讨,2007,(4): 271.
  [60]朱海龙。美国公司慈善活动的变迁。社会观察,2005,(9):26.
  [61]周艳,冯秀梅,张洪胜。策略捐赠一我国企业慈善长效发展的路径探宄。中国市场,2011,(22): 144-145.
  [62]周延风,罗文恩,肖文建。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消费者响应一消费者个人特征和价格信号的调节。中国工业经济,2007,(3): 62-63.
  [63]钟宏武。企业捐赠作用的综合解析。中国工业经济,2007,(2):75.
  [64]钟宏武。正确看待慈善捐赠对企业的价值和作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2007,(7):20.
  [65]郑杲聘,徐永新。慈善捐赠、公司治理与股东财富。南开管理评论,2011,(2):92^100.
  [66]郑功成。新世纪的社会保障。学习月刊,2000,(4):19.
  [67]祝明。慈善立法正在步入快车道。中国减灾,2007,(6):16-17.
  
  三、报纸文章
  [1]陈成文,谭娟。税收政策与慈善事业:美国经验及其启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6): 77-78.
  [2]郜风涛。慈善立法要创新。人民日报,2011,(1):4.
  
  四、外文类
  [1]MichiganSupreme Court, Dodge v. Ford, 170 N. W, 1919. 668-684.
  [2]DelawareCourt, Theodora Holding Corp. v. Henderson, 257 A. 2d, 1969. 398.
  [3]A. P. Smith Mfg. Co. v. Barlow, 98 A. 2d,1953. 581 -585.
  [4]UnionPac. R. R. V. Trustees, Inc. 329 P. 2d, 1958. 398.
  [5]F. Emerson Andrews, Corporation Giving app. C. (Transactions Publishers 1993) (1952)(Permissive Legislation in the States and Territories) , 1993. 32.
  [6]Forcommentary on the increase in the annual upper limit of deductible contributions pursuant to the Economic Tax Reform Act of 1981, 1981.19-20.
  [7]Kahn,supra note 6,1962. 597.
  [8]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 6 Bus. Law. 1 (1950) ( “Section 4. General Powers.Each corporation shall have power: -** (m) To make donations for the public welfare or for charitable scientific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 and in time of war to make donations in aid of war activities.,,) , 1950. 3^5
  [9]Del.Code ann. tit. 8,1992.588.
  [10]Ala.Code § 10-2A-20(13) , 1994. 13.
  [11]R.Franklin Balotti. James J. Hanks, Jr. Giving at the Office: a Reappraisal of Charitable Contributions by Corporations. Corporate Governance Symposium. Business Lawyer,1999. 10.
  [12]HenryG. Manne & Henry C. Wallich,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10' 1972. 25.
  [13]Transcriptof Proceedings-Corporate Charity: Societal Boon or Shareholder Bust,28 Stetson L Rev 52,1998. 82-83.
  [14]JillE. Fisch, Corporate Philanthrop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porate and Securities Law. New York Law School Law Review 1997. Symposium: Corporate Philanthropy Law, Culture, Education and Politics Panel Four, 1997.14.

  致谢

  转眼之间三年过去了,研究生三年已经接近尾声。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回想对于这篇论文材料的收集、整理、翻译、提炼以及思考,感觉非常的充实。同时让我体会到做学问的不易,要用真诚来做学问,不允许马虎和懈怠。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董慧凝老师,她是一个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的导师,在研宄生第一年的时候董老师就让我翻译同这篇文章相关的外文文献,让我通过三年的时间来细细的研读这个课题。同时为以后论文的撰写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此外,董老师对于论文的严格把关,让我深切的明白做学问就要有做学问的样,容不得糊弄或者侥幸心理,只有这样才有资格做学问、做研宄。日常生活中董老师对每一位学生都非常的关心,让我们这些外地的学生找到家的感觉,董老师非常感谢您!

  其次,还要感谢我们民商大家庭的家长王素娟老师,她对我们的论文进度监督非常严格,为我们制定一个个短期的小目标,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论文。王老师是一位非常负责任的老师,值得我们民商大家庭每一位成员的尊敬。当然研究生三年还要感谢我们系的每一位老师,他们给我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比如和蔼可亲的胡平老师,谈吐不凡的田晓云老师,质朴的王瑞老师以及专心学问的陈兰兰老师和兢兢业业的王斐民老师等。他们不仅仅是我的学习导师同时也是我的人生导师。

  此外,还要感谢我那帮可爱又可亲的同学们,他们的学术功底远胜于我,他们对我论文的检查和监督,让我更好的将这篇论文写得更专业。他们是我一生的好朋友!

  最后感谢各位评委老师,正是您们的监督和批评让我更快的成长,更好的将文章写好,学问做好!非常感谢!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