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本文所研究的刑事审判庭前会议制度是在对我国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法学理论积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审判前准备程序,制度本身蕴含了丰富的意义和价值。但是,任何法律都有其滞后性,这就决定了在新的法律法规的实施过程中,会逐渐暴露其存在的缺憾和不足。这就要求法律实务部门在实践上对其加以创新,树立程序正义价值观,合理满足大众普通法律思维,循序渐进地推行司法改革,只有如此,庭前会议制度的独特优势和重大功能才能凸现出来,为法治进程助力。通过本文对理论问题的深入探讨,理清了刑事审判庭前会议制度的内涵、功能定位以及应然价值。对庭前会议制度在适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在我国庭前会议制度的适用过程中,应该立足于我国当前的司法实践,用现代司法理念来规制,将诉讼程序法的规则与大众对公众对公平正义的朴素追求结合起来,既要确保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又要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这才是我们设立这一制度的初衷和归宿。此外,还应该关注法官助理制度的建设,让法官助理成为我国法官队伍建设的坚实后备军。我的硕士学位论文就要停笔了,但对科学合理的庭前会议制度乃至对公正的刑事诉讼程序的探讨远没有结束。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1、宋英辉主编:《刑事诉讼原理》(第二版),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年版。
2、宋英辉:《刑事诉讼法修改问题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3、甄贞、汪建成:《中国刑事诉讼第一审程序改革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版。
4、冀祥德:《控辩平等论》,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 年版。
5、陈卫东:《刑事审前程序与人权保障》,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8 年版。
6、申世涛:《刑事审前程序前沿问题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 年版。
7、潘金贵:《刑事预审程序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 年版。
9、孙记:《现代刑事诉讼结构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10、黄文艾、黄广进:《中国刑事公诉制度的现状与反思》,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9版。
11、左卫民:《中国刑事诉讼运行机制实证研究:以审前程序为重心(二)》,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 年版。
12、陈健民:《刑事诉讼法要论》,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13、肖仕卫:《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以 S 省 C 区法院实践为中心的考察》,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9 年版。
14、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哲理思维》,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15、张军、胡云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适用解答》,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12年版。
16、岳彩玲:《刑事审判与人权保障》,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年版。
17、杨正万:《辩诉交易问题研究》,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18、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19、张军、江必新:《新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适用解答》,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 年版。
20、樊崇义:《公平正义之路-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条文释义与专题解读》,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2 年版。
21、万毅:《微观刑事诉讼法学:法解释学视野下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12 年版。
22、夏勤:《刑事诉讼法要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2 年版。
23、江必新、胡云腾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理解与适用》,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3 年版。
24、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25、林钰雄:《刑事诉讼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版。
26、[美]约书亚·德雷斯勒:《美国刑事诉讼法精解》,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27、郎胜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与适用》,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2 年版。
28、B.A.Garner(ed.),Blacks Law Dictionary,St.Paul:West Publishing Co.,2004.
29、S.E.Wild(ed.),Websters New World Law Dictionary,Hoboken:WileyPublishing,Inc.,2006.
30、[英]迈克·麦康维尔、岳礼玲选编:《英国刑事诉讼法》(选编),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31、王以真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学》(新编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32、卞建林译:《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33、曹义安:《预审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6 年版。
34、[美]乌戈·马太:《比较法律经济学》,沈宗灵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35、卞建林主编:《现代司法理念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2 年版。
36、陈卫东:《刑事诉讼程序论》,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1 年版。
37、陈卫东:《模范刑事诉讼法典》,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二、期刊论文类
1、毛兴平:《我国刑事诉讼庭前准备程序的重构》,载《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07 第 2 期。
2、葛林:《论程序性争议-以刑事诉讼为研究范畴》,载《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 年第 3 期。
3、闵春雷:《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性证明》,载《法学研究》2008 年第 5 期。
4、潘金贵:《预审法官制度考察与评价》,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年 2 期。
5、肖军、刘静坤:《法国预审法官制度改革新动向》,载《人民法院报》2012 年 8 月24 日第 8 版。
6、谢佑平、邓立军:《预审法官制度比较研究》,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9 年第 5 期。
7、陈卫东、韩红兴:《初论我国刑事诉讼中设立中间程序的合理性》,载《当代法学》2004 年第 4 期。
8、卞建林:《中国特色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发展》,载《法学杂志》2012 年第 5 期。
9、闵春雷:《刑事庭前程序研究》,载《中外法学》2007 年第 2 期。
10、李昌林:《论刑事诉讼中的权力制约-以赋予法院形式裁判权为核心》,载《法学》2007 年第 1 期。
11、王路真:《庭前会议制度的实践运作情况和改革前瞻》,载《法律适用》2013 年第 6 期。
12、高一飞、陈晓静:《庭前会议制度的实施难题与解决方案》,载《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 5 期。
13、沈德咏:《中国刑事证据制度改革与发展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载《中国法学》2011 年第 3 期。
14、闵春雷、贾志强:《刑事庭前会议制度探析》,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 年第 3 期。
15、闵春雷、贾志强:《庭前会议制度适用问题研究》,载《法律适用》2013 年第 6 期。
17、韩红兴:《起诉状主义下庭前程序若干问题研究》,载《社会科学》2011 年第 5 期。
18、韩红兴:《我国刑事公诉审查程序的反思与重构》,载《法学家》2011 年第 2 期。
19、卞建林:《中国特色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发展》,载《法学杂志》2012 年第 5 期。
20、汪建成:《刑事审判程序的重大变革及其展开》,载《法学家》,2012 年第 3 期。
21、陈卫东、杜磊:《庭前会议制度的规范建构与制度适用-兼评<刑事诉讼法>第 182条第 2 款之规定》,载《浙江社会科学》2012 年第 11 期。
致 谢
首先,感谢我的恩师宋强教授。从论文选题、修改再到最后定稿,宋老师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和热心的帮助,让我最终得以顺利完成论文的撰写。在此我要对我最敬重的导师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
然后,我要感谢杨正万教授、张艾清教授、卡先加副教授、付璇副教授、刘晓明副教授对我论文修改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感谢贵州民族大学的所有老师在这三年里对我的学业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我亲爱的同窗好友们在这三年里对我的鼓励、关心和帮助。
感谢我的爱人吴小兰女士,要是没有你的理解和支持,我也就不可能再回到学校安心地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学位论文的撰写。
最后,对所有曾经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