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意识的界定与研究设计
(一)安全意识的界定
从系统的观点讨论,安全意识是意识系统内的子系统,属于意识范畴之内的重要分支。多年来,由于研究者们从事不同的学术,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安全意识进行研究分析,所以对安全意识的含义的理解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都对安全意识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日本学者正田亘等人从生产实践角度提出:“所谓安全意识,就是把责任归于自己,不以自我中心,不把自己的自信心估计过高,采取谨慎的态度,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林泽炎从心理学角度对安全意识做出定义:“安全意识就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对各种各样可能对自己及他人造成人身伤亡和损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心理活动,一是对外在客观世界的认识、评价和结果的判断,二是在认识、评价和结果判断的基础上,决定个体的行为,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以保证安全生产。”②而徐向东则从哲学角度对安全意识的含义概括为:“安全意识是指对人的身心免受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条件与状态所持有的心理活动总和。它是人们对生产、生活中所有可能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客观事物的警觉和戒备的心理状态。”③以上都为学者们较早提出的观点,但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研究者们都比较普遍认同并采纳这几种不同角度的观点,所以对安全意识的含义的深入研究也较少。并且,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安全意识的含义进行分析,但他们所涉及到的领域基本上是属于生产领域,对生活领域的研究比较少,而如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复杂性等现代化因素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必须更多的关注生活方面的安全,又尤其是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领域。目前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研究安全意识的含义的相关研究又比较少,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概念,但也是对大学生安全意识内涵的正确的理解。如薛立辉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学生应具备的安全意识是指学生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对现实安全准确、清醒的认识,对外在客观事物的安全状态进行正确的判断;对自己的行为有意识的进行决策和控制,使自己或他人免受伤害,成为知法、守法、护法、明辨是非并具有防范能力的公民。” 毛超、赵彬认为,“安全意识是人们对安全问题的总的认识和观念,以及人们对其产生的评价。它既包含了人的心理因素,也包含人的伦理道德观念;既包含人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水平,也包含了人的行为习惯。因此,大学生安全意识是广义安全意识中一种具体的表现,不仅通过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评价安全态度体现出来,而且也通过学生们对安全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对安全的行为倾向等体现出来。”②总的来说,大学生安全意识是属于意识范畴,是指大学生对安全的认知程度和认知水平,以及在他们学习生活中所体现出的对安全行为的自觉性,具体包括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遵纪守法和自身修养的意识、对安全形势的认知意识、自我防范意识以及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意识。
(二)研究设计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许多的安全问题,如消防安全、财产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住宿安全、信息安全、心理健康安全、社会活动安全等。本文从中选择归纳了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四个安全问题,即食品安全、住宿环境安全、交通安全和网络信息安全,分别从食、住、行和网络对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进行分析研究,以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数亿人因食物污染而患病,发病率为5%10%,在我国平均每年有近5万人因食物中毒而使健康受到伤害,每年因食物中毒而死亡300多人。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食品安全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尽管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已发展到较高水平,但在食品安全领域,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是当今世界最关注的卫生问题之一。
尤其是近年来一系列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如劣质奶粉、地沟油、瘦肉精及假冒伪劣产品和三无食品等,时刻威胁着大学生的生命安全,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必须重视食品安全,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尤其是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这不仅是保证大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前提,也是大学生们对自己负责任的一种态度。
良好的安全环境既是髙校正常教学秩序、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也是确保学校和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又尤其是宿舍环境的安全,宿舍既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娱乐休息的地方,也是学生思想交流、良好生活习惯和高尚情操培养的重要场所,大学生有将近一半的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可是近年来,高校宿舍频发的火灾、盗窃事故给校园的安全敲响了警钟,这些事故给学生带来的后果是巨大的,这不仅仅说是在财产上的损失,更严重的还是人身的损失,威胁着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最为人们所知的就是上海商学院的四名花季少女火灾的逃生过程中坠楼身亡事故,从而也提醒着大学生们必须要加强消防安全意识、了解消防知识和掌握自救逃生的基本的安全技能,这也是大学生生存的一项基本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机动车辆也在快速发展,交通拥堵的现象也日益严重,甚至频发交通事故。只要有行人、车辆、道路这三个交通要素存在,就会产生交通安全问题。而如今的高校也已成为幵放型的小社会,校园里的车流量与人流量也在不断剧增,不仅仅是教师幵着车进入校园,甚至也有部分学生自己幵车上学,一时间,校园内穿梭着各种车辆,轿车、摩托车、自行车等,可校园内道路的建设与交通的管理却落后于高校的发展,校园里的交叉路口若是没有设置信号灯,且无人看管,其危险性也就不亚于校外的交通千道。校园内外越来越严峻的交通环境,给大学生们带来了出行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上下课上下班的高峰期,人车混行,也就越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从而对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大学生们要了解基本的交通知识,遵守规则,掌握自我防范的安全技能,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尽量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计算机堪称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它们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其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3G时代的到来,不仅计算机能上网,手机也能上网,智能机更是受到了众多大学生的青睐。大学生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或手机上网获取各种信息,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和学习空间,可以获取到比课本更多的知识,也丰富了大学生的娱乐活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但网络在给大学生们提供便捷、及时、丰富多元的信息的同时,也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一个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如虚拟网络带来的不真实性,容易产生网络诈骗;网络的不良信息,容易影响自制力差的大学生产生不良行为;计算机病毒容易让大学生的信息资料被黑客窃取等等,因此,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们需要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知识,合理利用网络,既要利用好上面的信息,也要防止其给自己带来不良影响,加大防范力度,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保护好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
食、住、行和网络是大学生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这几方面带来的安全问题自然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这些安全隐患时常威胁着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清楚明白法律赋予自身的这种权利,如《民法通则》第98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宪法》第13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从而提醒着大学生要有权利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更要有安全意识,避免把自身或他人的财产和生命健康置于危险的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