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硕士论文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生对专业的认同现状探究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作者:徐妙怡
发布于:2020-08-28 共19623字

摘 要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上对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在进一步扩大。巨 大的市场需求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发展提供了动力,但同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 士真正从事对外汉语工作的并不多。大量学生就读过程中对专业的态度产生了变 化,这不仅与就业市场的情况相关也与学生内心对专业的认同有关。已有的研究 表明专业认同与专业学习行为、学习成绩和未来就业意愿等各方面有关联,这表 明了调查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寻找影响学生专业认同的因素十分有必要。

  本研究以江西省的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和广东省的暨南大学、广东外语 外贸大学作为研究样本,对这四所大学共计 247 名学生的专业认同进行了调查。 问卷从专业行为、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三个维度出发,调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 专业认同现状。通过分析回收问卷的数据,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专业认同现状 和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在专业认同上的差异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同时对影响学生 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能够较为全面地展示专业认同的现状 并提出一些能够提升专业认同的策略。

  调查发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认同总体水平处于中等略偏上的水平。在 专业认同的各个维度中,专业认知认同度最高,专业情感认同度中等,专业行为 认同度最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对自身所学专业的情况的了解程度相对较高,但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对专业付出的行动努力相对较少,专业认同行为有待提高。 专业认同在部分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在不同年级上、 不同地区间、有无对外汉语教师经历上、不同成绩水平上。在性别、是否跨专业、 就读硕士前是否有全职工作经历的变量上,学生的专业认同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学生个人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就业因素和社会因素均与学生的专业 认同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在学校、就业和社会这三项影响因素中存在一定的问 题,尤其表现在学生对专业就业的担忧上。

  通过对调查和访谈结果的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些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 认同的建议。从研究生个人角度来说,研究生本人应在充分了解专业的基础上理 性选择报考专业、合理规划专业学习生活、加强专业学习,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 专业心态;从学校角度来说,学校应加强专业宣传、推进课程改革以适应学生的 需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专业实习并加强就业指导,同时把握专业发展机遇加强 专业建设;从社会角度来说,社会应引导人们形成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正确认 知,国家可以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

  关键字: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认同;专业认同影响因素

汉语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Chinese has also been further enhanced. The international demand for teacher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s further expanding. The huge market demand has provided the impetu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not many student who are really engaged in teacher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During the course of study ,a large number of students changed their attitude towards the major, which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situation in the job market, but also to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Existing research shows that professional identity is related to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professional learning behavior,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future employment willingness, which show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students and fi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wo university in Jiangxi Province ,which is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and Nanchang University, two univers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which is Jinan University and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247 students in these four universities were used as research samples to investigate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s the statu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from three aspects: professional behavior, professional cognition, and professional emotion. We analyzed the recovered data. We explained and analyzed the statu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the 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different 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We hope it be able to show the status of professional status more comprehensively, and help u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professional status

  The survey foun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the 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at a slightly higher level. Among all the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 professional cognitive is the highest, professional emotional is medium, and professional behavior is the lowest. The 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ha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fessional situation, but the action effort is insufficient, and professional behavior needs to be improved.

  Professional identity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demographic variables, such as: the grades, the regions,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he achievement levels.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whether they are interdisciplinary, or whether they have full-time work experience before entering the master's degree.

  Student personal factors, teacher factors, school factors, employment factors, and social factors all have strong correlations with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school factors, employment factors and society factors, especially show in students' Concerns about future employ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and interviews, w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For graduate students, they need to choose their majors rationally after fully understanding their majors., rationally plan the professional study and life, strengthen 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maintain a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professional mentality. For school, schools should strengthen professional Publicize, promote curriculum reforms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provide students quality internships and strengthen employment guidance, seizing opportunities to strengthen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For the social, society should guide the people has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and the state also can provide relevant policy support.

  Keywords: 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目 录

  绪 论……………………………………………………………………………………1
  0.1 选题缘由……………………………………………………………………………………1
  0.2 理论基础……………………………………………………………………………………1
  0.2.1 发展心理学视角下的自我认同……………………………………………………………………………………2
  0.2.2 社会情境视角下的认同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2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3
  0.3.1 专业认同研究现状……………………………………………………………………………………3
  0.3.2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现状……………………………………………………………………………………6
  0.4 概念界定……………………………………………………………………………………7
  0.4.1 专业认同……………………………………………………………………………………7
  0.4.2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8
  0.5 研究意义……………………………………………………………………………………8
  0.5.1 理论意义……………………………………………………………………………………8
  0.5.2 实践意义……………………………………………………………………………………8
  0.6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8
  0.6.1 研究的重点、难点……………………………………………………………………………………8
  0.6.2 研究的创新点……………………………………………………………………………………9
  0.7 研究方案……………………………………………………………………………………9
  0.7.1 研究内容……………………………………………………………………………………9
  0.7.2 研究方法……………………………………………………………………………………9
  第 1 章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认同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11
  1.1 调查问卷设计分析……………………………………………………………………………………11
  1.1.1 调查问卷结构……………………………………………………………………………………11
  1.1.2 专业认同现状调查问卷信度分析……………………………………………………………………………………11
  1.1.3 专业认同现状调查问卷效度分析……………………………………………………………………………………12
  1.1.4 专业认同影响因素问卷信度分析……………………………………………………………………………………14
  1.1.5 专业认同影响因素问卷效度分析……………………………………………………………………………………14
  1.2 调查问卷实施分析……………………………………………………………………………………15
  1.2.1 调查问卷的实施……………………………………………………………………………………15
  1.2.2 研究对象情况及分析……………………………………………………………………………………16
  第 2 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认同现状分析……………………………………………………………………………………19
  2.1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现状……………………………………………………………………………………19
  2.1.1 专业认同总体认同现状……………………………………………………………………………………19
  2.1.2 专业认同行为维度现状……………………………………………………………………………………20
  2.1.3 专业认同认知维度现状……………………………………………………………………………………23
  2.1.4 专业认同情感维度现状……………………………………………………………………………………25
  2.2 专业认同在不同个体特征上的差异性分析……………………………………………………………………………………28
  2.2.1 专业认同在性别上的差异……………………………………………………………………………………28
  2.2.2 专业认同在年级上的差异……………………………………………………………………………………29
  2.2.3 专业认同在跨专业与非跨专业学生间的差异……………………………………………………………………………………32
  2.2.4 专业认同在不同地区高校上的差异……………………………………………………………………………………33
  2.2.5 专业认同在工作经验上的差异……………………………………………………………………………………34
  2.2.6 专业认同在从事对外汉语教师经历上的差异……………………………………………………………………………………35
  2.2.7 专业认同在不同成绩水平学生间的差异……………………………………………………………………………………37
  2.3 本章小结……………………………………………………………………………………38
  第 3 章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40
  3.1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认同个人影响因素……………………………………………………………………………………40
  3.2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认同学校影响因素……………………………………………………………………………………41
  3.3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认同教师影响因素……………………………………………………………………………………44
  3.4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认同重要人物影响因素……………………………………………………………………………………45
  3.5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认同就业影响因素……………………………………………………………………………………46
  3.6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认同社会影响因素……………………………………………………………………………………48
  3.7 本章小结……………………………………………………………………………………49
  第 4 章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认同提升建议与策略…………………………………………………………………………………… 5
  1 4.1 学生自身方面的专业认同提升建议……………………………………………………………………………………51
  4.1.1 理性选择报考专业……………………………………………………………………………………51
  4.1.2 合理规划专业学习生活……………………………………………………………………………………5
  2 4.1.3 加强专业学习……………………………………………………………………………………52
  4.1.4 保持积极乐观的专业心态……………………………………………………………………………………53
  4.2 学校方面的专业认同提升策略……………………………………………………………………………………54
  4.2.1 加强专业宣传……………………………………………………………………………………54
  4.2.2 推进课程改革,适应学生需要……………………………………………………………………………………55
  4.2.3 提供优质的专业实习,加强就业指导……………………………………………………………………………………57
  4.2.4 加强专业科研投入……………………………………………………………………………………58
  4.2.5 把握发展机遇,加强专业建设……………………………………………………………………………………58
  4.3 社会方面的专业认同提升策略……………………………………………………………………………………59
  4.3.1 引导正确的社会认知……………………………………………………………………………………59
  4.3.2 国家政策支持……………………………………………………………………………………60
  总 结……………………………………………………………………………………61
  参考文献……………………………………………………………………………………63
  附 录……………………………………………………………………………………67

绪 论

  0.1 选题缘由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 来越紧密,各国之间的文化也在不断地交流碰撞。中国的综合国力正在不断增强, 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汉语的影响力也随之越来越大。从 2004 年韩国建立第一所孔子学院开始,截止 2020 年 3 月 15 日,孔子学院在全球 162 个国家(地区)建立了 541 所孔子学院和 1170 个孔子课堂。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不 断深入,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开展了密切的合作。为了更好地与中国开展交流 合作,全球希望能够学习汉语的人数在不断地增加,对汉语教师的需求也将进一 步扩大。海外培养汉语人才的主要机构孔子学院的发展壮大,也能侧面印证当前 对汉语教师人才的需求巨大。为了培养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师,2007 年国家设立了 第一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共有 150 所高校开 设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根据研招网 2020 年硕士专业目录查询)。

  作 为对外汉语教师的主力军,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仍然满足不了社会的需 求。学生们因为个人对传播中华文化的兴趣强烈且社会对汉语教师的需求巨大, 选择就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然而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受到一些内在因 素和外在环境的变化的影响,学生改变了对专业的看法,有些人从陌生到喜欢专 业,也有很多人对专业的热情消退,让人不禁想探索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改 变了对专业的态度。研究生专业学习贯穿了研究生生活的始终,认同专业能够让 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投入到专业学习行动中。如果对专业不认同,找不到专 业学习的意义就很难引起专业的学习兴趣,而缺乏专业发展的动力也难以有一个 好的专业成绩。现有的研究表明专业认同与专业学习行为、学习成绩和未来就业 意愿等各方面有关联。因此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为未来汉语推广培养高 质量专业人才,我们应该关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专业认同问题。我们应对专业 认同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找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专业认同中存在的问题,根据 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发展提供一个 参考。

  0.2 理论基础

  认同由英文"identity"翻译得来,"identity"也被翻译成"同一性、身 份、身份认同"等。"认同"一词最初由著名的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个人心里的过程,是个体在感情或心理上与他人趋同的过程。自"认同"理论被 引入当代社会科学后,被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广泛研究。随着研究的不 断深入,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认同的概念和内涵,主要分为两种:发展心理学 视角下的自我认同和社会情境视角下的社会认同。

  0.2.1 发展心理学视角下的自我认同

  埃里克森和玛西亚的研究是自我认同理论的源头。埃里克森(1959)认为自 我认同是个体内心的一种自己"一直如此"的连续感、个性感,同时与某个群体 的理想和习俗间持久的一致感。这种连续感、一致感、一贯感为个体提供了方向 和意义。埃里克森的自我认同理论指出了自我认同对个人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同 时还强调自我认同形成和发展是持续一生的,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埃里克 森提出了"人格发展渐进说",人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时,面临的发展任务和危 机各不相同。研究生阶段正好处于人格发展的"合法延缓期",在这一阶段,青 年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一旦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失调,就会导 致自己无法清楚地认识自己使自我呈现出散漫、混乱的状态。因此他们需要经过 多次的尝试和反复的检验,选择并确定适合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形成自 我认同。研究生在进入专业学习后,可能会发现所学专业与自我的认识相偏离, 而专业认同的过程就是在将专业与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反复地尝试和检 验后确定的。 玛西亚(1966)基于埃里克森的理论,将自我认同分为探索和承诺两个维度, 探索指个体努力寻求适合自己的目标价值观和理想的过程。承诺是指对选择的信 念,具体表现在个体对特定目标、价值观和理想做出的精力、毅力和时间等方面 的投资和自我牺牲。根据玛西亚的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出研究生的自我认同也在 探索和承诺中不断地发展。学生在进行专业选择后,会不断地更新对专业的认同, 并不断地寻找专业中适合自我的内容。学生只有认同选择的专业后,才会对专业 付出努力。 0.2.2 社会情境视角下的认同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 泰弗尔(Tajfel)和特纳(Turner)20 世纪 70 年代首次提出社会认同理论。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社会认同是在社会分类、积极区分、社会比较的原则上慢慢 建立起来的。个体会通过社会分类、认同、社会比较来构建自己和他人的身份。 人们总是在对社会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的社会群体给予评价。个体在评价的角度 上确定自我身份,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和外群体。个体总是通过对内群体和外 群体的比较来争取积极的社会认同。如果不能获得满意的社会认同,个体就会离 开他们的群体。社会认同是在群体关系背景下产生的。"专业"是根据科学分工 或生产部门的分工划分出的学业门类,也是一种社会群体的具体表现形式。专业群体内成员从本专业群体内获得自我感知和自我概念,对所学专业认同的形成和 发展过程,也是形成社会认同的一种过程。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1 专业认同研究现状

  0.3.1.1 专业认同内涵研究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2006)将"专业"定义为:(1)高等学校中的一个系里 或中等专业学校里,根据科学分工或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2)产 业部门中根据产品生产的不同过程而分成的各业务门类;(3)专门从事的某种工 作或职业。 目前学界对于"专业认同"的内涵没有准确的定义。现有的"专业认同"的 内涵既包括了对学校里学科的认同也包括了对职业的认同。Gary J. Blau(1985) 认为,专业认同是个体对所从事的职业或专业的情感态度。Mawhinney (1997) 认 为,专业认同是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职业的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 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性。Henning(2001)认为,专业认同是一个 人主观的对于社会现实中的专业的一种感受,个人的发展与之有紧密相关的结构 和发展进程,是个体与该专业内心保持一致和平衡的程度。Buchanan(2003)指出, 专业认同是学生对专业所表现出的情感取向,是在认可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上的 依赖,并表现在从事专业相应的工作。国外专业认同(professional identity) 研究既指对学科专业的认同又指职业认同,且主要偏向职业认同研究。

  国外专业 认同的研究多是对教师、护理、律师等专门职业认同,这会不会是因为国外的教 育制度、社会文化背景与国内不同,但这方面的研究暂时没有看到。国外学生对 专业选择的自主性比较高,变更专业相对更容易,所以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较高, 学生专业认同方面的问题较少。由于国外学生专业满意度较高,学生专业认同的 研究相对较少,所以国外的专业认同概念常常表达的是职业认同的概念。 国内研究中将学校学科的"专业认同"和对专门职业的"职业认同"区分开 来。在 CNKI 中国知网平台、超星读秀搜索引擎等文献搜索平台上以"专业认同" 为关键词对现有的文献进行检索。

  检索结果显示,国内使用"专业认同"概念的 文章既有表达"学科"概念专业认同又有表达"专门职业"的专业认同,但主要 表达对"学科"概念的专业认同。安芹(2006)认为,专业认同指个体喜欢所学 专业,能够依据所学专业选择职业,认同专业工作的社会价值,并将这一专业作 为终身发展的目标。王顶明、刘永存(2007)将专业认同定义为学习者将某一专 业视为和自我同一的,接受与认可所学专业,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 去进行专业学习与探究。同时他们表示这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伴随着学习过程而改变的动态概念。杨晶(2008)认为,学生的专业认同主要是指学生 发自内心地喜欢自己的专业,并愿意把此专业作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对 此专业有着正面和积极的评价。秦攀博(2009)认为,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在认知 了解所学习的学科的基础上,对专业产生的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并伴随积极的外 在行为和内心的适切感,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专业认同是对所 学专业的一种接受和认可的态度,且专业认同是非静态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的。

  程瑞芳(2017)认为,专业认同可理解为:(1)喜欢所学专业;(2)依据所学 专业选择职业;(3)认可专业和职业的社会价值;(4)自己能够在专业中感受 到自身价值体现;(5)自愿接受专业和职业规范;(6)承诺将这一职业作为个 人终身发展的目的,这些层面统称为专业认同。黄涛(2018)认为专业认同包括对 自己所归属特定专业群体的明确认识、对所学专业和群体内的成员的态度与情感, 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通过整理学者们关于专业认同内涵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 学者们对专业认同的内涵研究都提及了对所学专业的情感、态度,并且同时都强 调专业认同不是静态的,而是处在动态发展中的。有些学者认为专业认同仅指对 专业认同的情感、态度,有些学者认为专业认同还包含对专业所对应职业的认同 及积极的行为。

  0.3.1.2 专业认同维度研究

  Brickson 把专业(职业)认同划分为个人、社会、和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 三个维度,其中包含在专业认同过程中所发展起来的认识、对专业的情感态度、 为专业付诸的行动和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四个方面。胡忠华(2007)将专业认 同划分为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技能、专业期望、专业价值观等 六个维度。李国珍(2008)将专业认同划分为对专业的印象、专业学习的兴趣和 变化、专业学习状况、对专业的现状和前景的看法和将来是否打算从事本专业工 作方面五个维度。张田、孙卉(2008)将专业认同划分为对专业的了解或认知、 对专业的态度和情感、积极学习专业的动机及由其引起的学习的行为和专业学习 的效果四个维度。秦攀博(2009)将专业认同划分为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 适切性四个维度。吕红梅(2016)研究不同群体对专业的认同,将专业认同划分 为专业的社会认同度、家长的认同度和学生的认同度三个维度。李建红(2016) 将专业认同划分为专业价值认同、专业学习认同和专业角色认同三个维度。 不同学者对专业认同的概念进行了不同维度的划分,但这些维度的划分同时 强调了专业认知、专业情感认同和专业认同行为三个方面。学者们对专业认同的 维度的划分十分细致,但多处内涵重叠,例如胡忠华划分的专业情感、专业期望、 专业价值观和专业意志实质都是对专业的情感态度。笔者认为这些概念都可以划 分在专业认知、专业认同情感和专业认同行为三个维度中。因此,本文将专业认 同划分为专业认知、专业认同情感和专业认同行为三个维度。

  0.3.1.3 影响专业认同因素研究

  Baum(2004)发现学生的专业喜爱度、学生在社会工作中遇到的挫折、专业 与市场需求二者的冲突,是影响学生专业认同程度的重要因素。胡志海、黄和林 (2006)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进行了 MBTI 人格测验和专业认同状况调查后发 现,性别、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之间存在一定关联。Macera、cohen(2006)的研 究发现:本科生开展专业探索与入门介绍课程可以通过增强学生对专业教学计划、 相关职业选择和所需专业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水平。Swikert(2011) 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规划、学校管理体验心得、学生对学习生活环境的满 意程度、专业的社会地位、律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等因素,是影响法学博士生专 业认同的主要因素。李明(2011)在影响 H 大研究生专业认同的因素实证研究发 现,性别因素、跨专业读研以及微观教育环境中的学习、科研因素是影响学生的 专业认同的主要因素。李志、王琪琪(2011)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持不同志愿选 择态度的大学生,其专业认同度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自主选择专业的大学生的专 业认同度及各维度均高于非自主选择专业的大学生。乐传永(2016)通过对成人 教育学硕士调查研究发现,个人因素、导师因素、社会因素与家人朋友因素深刻 影响着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 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影响专业认同的因素错综复杂。专业 认同与学习者个体因素如性别、人格类型、年级、兴趣、志愿选择情况等相关; 与专业自身因素例如专业发展前景、专业对口职业等相关;与学校教学因素如学 校管理、专业入门介绍、课程设置、教育环境、专业教师因素、专业实习等相关; 与他人影响因素如家人、朋友和同学相关;社会因素如社会认可度、专业社会地 位等也影响着学生的专业认同状况。

  0.3.1.4 专业认同影响研究

  Me Carthy(1990)研究表明学习倦怠是每个大学生学习生活中都会经历的一 种经验。学习倦怠会产生一种厌学情绪,使学生对专业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学 生丧失学习动力后会产生逃避学习的行为。专业认同和学习倦怠之间存在相关性。 Fred(2004)在研究如何成为一个好教师时提出洋葱头模式,由外到内分别是环 境和行为、能力、信念以及认同和使命。最内层也就是认同和使命是核心部分, 与外层的行为、能力两项相互作用,但根本的变化取决于内在信仰、认同和使命 水平的变化。刘秋颖、苏彦捷(2009)从人格发展与决策过程的角度入手,通过 职业/主修专业认同发展问卷对北大元培学院的 185 名本科新生进行调查,调查结 果发现人格发展过程、决策过程和专业认同发展过程是统一的。周丽云、姜芬 (2010)对专业认同和学习倦怠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专业认同对学习倦怠 有很强的影响力,专业认同和学习倦怠之间呈负相关。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专业认同度越高,可能产生的学习倦怠越低。林诚彦(2013)等人通过对广东八所本科 学校的学生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专业认同受到外在的环境因素影响,同时专业认 同对学生未来择业意愿产生影响。

  许兴苗(2013)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专业认同维 度下的专业态度情感和专业认知评价之间有显著的交互效应,对专业认知评价高 的学生进行专业态度情感培养或对专业态度情感高的学生进行专业认知评价教学 都能够有效地促进专业学习行为。研究同时发现性别、教师教学质量对专业认同- 专业学习行为间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郝嘉佳、牛宏伟(2015)通过调查发 现,元认知和专业认同会严重影响大学新生适应情况。学生的专业认同会影响新 生的学习适应、择业适应、满意度、情绪适应和自我适应等方面,从而影响新生 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通过已有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专业认同在学生学习、就业等多方面有重要 影响。专业认同不仅对学生学习的态度和行为有影响,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未来 的择业就业也存在重要影响。专业认同对学生的现在所处的学习阶段和未来人生 发展的影响正是我们研究学生专业认同的重要意义所在。

  0.3.2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现状

  2005 年前后,在国家加快汉语推广的政策领导下,"对外汉语教学"开始逐 步转向"汉语国际教育",即从"在国内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转变为 "在海外把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这意味着汉语推广的方向发生了改变。2007 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至今,汉语国际 教育硕士专业已经发展了十几年。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汉 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进行了研究,首先是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的研究。 李泉(2009)指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首先应是一位"教书匠",汉语国际教育硕 士应熟练掌握汉语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强调应以培养专业技能为导向。朱勇 (2011)指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应用能力,也要注意重视与教 学相关的理论学习。徐巍(2012)指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培养中要注意职业导 向,培养目标要以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导向。汪国胜(2013)指出汉 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要重视研究素养,便于学生在教学基础上总结创新。学者们 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模式也进行了研究。吴慧(2012)在结合汉语国际教 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教学理念后提出创建任务型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模式。 李春玲(2013)提出由"U 储备、G 政府、S 海外实践、T 考核"四个板块组成的 "UGST"模块式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模式。亓海峰(2016)对上海外国语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一核心、三支柱"的培养模式为例,探讨了专业人才培养模 式的构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也是研究的重点。专业课程设置的研 究涵盖了课程设置原则研究、课程设置内容研究、各类课程设置的比例和顺序研 究。如:冯丽萍(2008)认为课程设置应当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教学技能和文化传播能力的培养为中心,课程设置应当全面、灵活、针对性强、并突出应用性。

  崔立斌(2011)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课程须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而 设置,课程内容应涵盖汉语知识、汉文学文化、教学法和外语。这四类课程安排 中应着重汉语知识,其次是教学法和汉文学文化,最后才是外语。近几年,学界 开始关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论文写作问题,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学位论文选题问题。 刘弘(2013)研究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型硕士"和对外汉语"学术型硕士"的 论文选题特点并指出了现存问题。张幼冬(2017)研究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国 学生和来华留学生学位论文选题的特点并指出了现存的问题。周小兵(2017)从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性质出发,从问题导向与论文选题、研究设计、文 献研读与综述、材料收集与整理、理论方法的具体应用、论文写作与修改六大方 面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毕业论文的研究设计和写作提出了建议。随着汉语国际教 育硕士的毕业生越来越多,毕业生就业问题也受到了学界的关注。

  吴应辉(2016) 调查显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毕业后从事对口工作的普遍在 20%左右,少数比较 好的学校也仅仅只有 50%左右,毕业生从事对口工作的比例很低,不利于汉语国 际推广的可持续发展。刘颂浩(2016)指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面临困境,仅有 极少数毕业生从事对口工作。同时提出, 研究生培养工作应区分"特有能力"和 "一般能力",应根据"一带一路"建设与语言相关的其他需求,调整培养重点, 提高其胜任能力。 现有的研究已经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论文写作、毕业生就业 等多方面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进行了剖析,但是鲜有从硕士研究生对专业的 认同角度去研究专业发展问题的文章。硕士研究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能够直接的 感知专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对专业的认同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当前 专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由此,我们对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进行研究有一定的意 义。

  0.4 概念界定

  0.4.1 专业认同

  "专业认同"在国内和国外都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前文已经对专业认同内 涵研究进行综述,本文认同学者们关于专业认同的内涵研究成果,专业认同是对 所学专业的一种接受和认可的情感态度,且专业认同是非静态处于不断变化发展 之中的。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的特点,本文将专业认同定义为:在专业学 习过程中,能够不断深入了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情况,在充分认知专业的基础上, 对专业持有接受和认可的积极情感态度,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专业知识 并从事专业对应职业相关行为。0.4.2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于 2007 年 1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 审议通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简称 MTCSOL.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为具有扎 实的汉语言文化知识、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技能、较高的外语水 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汉语作为第二语 言/外语教学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本文研究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研究生为专业硕士研究生。

  0.5 研究意义

  0.5.1 理论意义

  目前国外大多数研究将专业认同和职业认同视为一体,国内则将两个概念进 行了区分并开展了系列研究。国内关于高校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在不断增加,但 是针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研究还很少。截至 2020 年 3 月 15 日,以"专业认同" 为主题在 CNKI 知网检索,出现 2445 条结果,其中期刊 1664 条,硕博论文 762 条。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认同"为主题进行检索,仅有两条结果。研究汉语国 际教育专业硕士专业认同,一方面扩展了专业认同研究对象,另一方面调查结果 能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为专业良好发展提供数据 信息支持。

  0.5.2 实践意义

  在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访谈和问卷调查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专业 认同进行反思,反思自身过去的专业学习态度和专业学习行为,自觉调整专业学 习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通过调查专业认同情况为高校了解学生现状,制定和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提供 依据。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认同调查,分析专业认同的现状、专业认同 的特点并找出目前专业认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专业认同的因素。在调查研究 的基础上提出相对应的建议和策略,促使高校合理分配教学资源、调整人才培养 模式,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发展。

  0.6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0.6.1 研究的重点、难点

  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调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专业认同现状,分析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认同现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寻找影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认 同的因素,揭示其内在关系。本文研究的难点在于开发一份行之有效的汉语国际 教育硕士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并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发放此问卷,回收数据并分 析。

  0.6.2 研究的创新点

  本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本文研究的对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现有的 关于专业认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本科层次学生专业认同调查,且主要集中在医学、 护理学、社会工作学这几门学科内,对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认同研究较少。通过 查阅文献仅发现了一篇对外汉语硕士专业认同的调查研究,该研究仅针对了上海 地区的三所重点高校的中国学生进行了调查,没有调查普通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 调查的结果仅能代表上海地区重点高校学生。因此,本专业的专业认同研究还有 很大研究发展空间。不同地区、不同等级高校在师资就业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专业认同的差异。本文将欠发达地区高校和发达地区高校纳 入研究的对象范围,希望调查结果能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0.7 研究方案

  0.7.1 研究内容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专业认同现状研究。借鉴国内外专业认同的量表制定 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专业认同量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回收调查问卷,统 计分析得出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专业认同现状和特点。 调查分析影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认同的因素。通过调查寻找个人、社会、 学校、教师、就业和重要人物等因素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认同的影响,并通 过访谈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 探讨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认同的方法。在专业认同现状和专业认同影 响因素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认同提出建议和策略。

  0.7.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 CNKI 中国知网、超星等查阅相关文章和著作,梳理国内外关于认同及专 业认同的研究。通过研究相关文献了解专业认同的结构维度,寻找已发现的可能 会影响专业认同的因素。搜索现有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发展的文献,系统 地了解相关概念,为开展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在总结前人关于专业认同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学界对专业认同结构维度的划分,结合前人的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实际情况自编"汉语 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认同调查问卷".通过现场填写问卷和网络问卷星问卷两种方 式向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发放问卷,根据调查问卷回收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 形成调查结果报告。

  (3)访谈法 在问卷调查数据所反映出的认同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访谈有针对性地补充和 深入,进一步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想法。通过对问卷调查和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把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认同情况,剖析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认同的影响因 素,提出提升专业认同的相应建议和策略。 本研究主要遵循访谈原则中的典型和便利原则选取访谈对象,根据受访者意 愿和研究的需要选取了 15 名访谈对象,访谈对象来自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 地区,有跨专业考研的和非跨专业的学生,有对外汉语教师经历和没有对外汉语 教师经历的学生,其中:男性 4 名,女性 11 名;广东省 4 名,江西省 11 名;研 究生第一年 6 名,研究生中间一年 3 名,研究生最后一年 6 名;跨专业学生 7 名, 非跨专业学生 8 名;有对外汉语教师经历 6 名,没有对外汉语教师经历 9 名。

  本 研究访谈按照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采用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半结构式访谈,单人 访谈时间在 45 分钟左右。访谈内容围绕学生专业认同下属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中 存在的问题,影响专业认同的因素和对专业的期许建议等共设计了 16 道访谈提 纲。文章中摘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访谈记录进行描述分析,以期能够更加全面的 展示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及影响学生专业认同的因素。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部分内容省略,详细全文见文末附件
 

总 结

  学生的专业认同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部分学生的专业态度从 积极走向了消极。学生对专业认同度降低的情况值得我们去思考其潜在的原因, 找出影响学生专业态度的因素,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专业认同。为此我们对汉语 国际教育硕士的专业认同现状和潜在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 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调查发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认同总体水平处于中等略偏上的水平。在 调查的 247 名学生中,仅有少数的学生达到了对专业的高水平认同,大多数的学 生处于一般水平专业认同,同时存在少数学生对专业处于低水平认同。从专业认 同下属的三位维度来看,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情况最好,对专业情感体验中等,专 业行为维度表现最差。这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了对专业的认识,对专业的 情况的了解程度较高,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也建立了对专业的喜爱,对专业有一定 的满足感和归属感。在专业行为维度调查中,我们发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课堂 外对专业付出的行动努力相对较少,这反映出在学生在课堂外的自律性较差的问 题。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学生坚定的表明未来会从事其他工作而不会从事对口工作, 同时存在大量的学生对自身未来的发展迷茫,并不能坚定地选择从事专业对口的 工作。这种情况的出现造成了专业人才的流失,但这不仅仅是学生自身方面的原 因,而是在客观环境和自身就业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

  专业认同在不同年级、不 同地区、有无对外汉语教师经历、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 这些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专业认同都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因素提醒我们要关注不同 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变化、关注不同地区间存在的客观条件差异对专业认同的影 响、关注学生的专业实习对专业认同的积极作用和成绩与专业认同间的相互影响 作用。在专业认同影响因素调查部分,我们发现学生个人因素、教师因素、学校 因素、就业因素和社会因素均与学生的专业认同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且存在一 定的问题:从学生个人角度看,学生在报考前对专业情况没有深入地了解而盲目 地选择专业;从教师角度看,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偏少,侧面展示出教师资源不充 足,导师指导压力大的问题;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提 供的研究项目少,各个地区之间还存在学术资源不平等的情况;从就业因素看, 专业存在对口工作相对较容易被替代,专业就业受限制的问题;从社会因素上看, 国家对本专业的发展提供的政策支持不足,这些问题都在无形地影响学生的专业 认同。在提升学生专业认同策略方面,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着重从研究 生个人角度、学校角度和社会角度提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议,希望能够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专业认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对口工作专业性不强,学生容易被替 代的问题,本人仍然没有想到很好的解决方式,希望后来的学者们能够提出一些 增强专业的专业性的意见参考。 由于本人的研究能力有限,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从样本的选择上,本 次仅调查了江西和广东 4 所学校的 247 名学生,样本量较少,不能完整地展现汉 语国际教育硕士的专业认同全貌。如果能多调查一些地区的高校,尽可能多地调 查更多学校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专业认同调查将更加客观 全面。

  国内还有一定数量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留学生,由于学校留学生较少,来 源不同的国家,同时也由于本人能力有限不能联系到更多的留学生,所以放弃了 对留学生的调查研究,未来应该对留学生的专业认同予以关注。其次,本文仅调 查了个人、重要人物、教师、学校、就业和社会因素对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而 影响学生专业认同的因素是多样的,因此专业认同影响因素的调查还不全面,因 此提出的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认同的策略还有待补充。第三,本研究仅通 过调查问卷和访谈进行专业认同研究,研究中掺杂了学生的主观的情感,并不能 完全客观地展示专业认同的现状,未来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研究可以采用行为 观察法、实验法等多种方法并用进行调查。最后,学生的专业认同是复杂多变的, 专业认同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本次调查研究仅进行了横断面的研究, 仅调查了学生当下的专业认同,不能了解学生专业认同变化发展过程。在未来的 专业认同研究中可采取追踪研究,从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开始进行调查,分阶段的 收集学生专业认同现状的数据,观察学生专业认同发展的过程,更好地了解影响 学生专业认同的因素。

参考文献

  学术著作类:
  [1]车博文。弗洛伊德主义原理选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375.
  [2]程瑞芳。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综合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M].重庆:重庆大学出 版社,2017:46
  [3]Erik H Erikson. Identity and the Life Cycle[M].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1980:109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2006:32-33
  [5]吴明隆。SPSS 统计应用实务:问卷分析与应用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3.
  [6]吴应辉。汉语国际传播研究新动态:汉语国际传播文献选编[M].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16:46
  [7]姚喜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 社,2019:22-28
  学术期刊类:
  [1]Baum N . Social Work Students Cope with Terror[J]. Clinical Social Work Journal, 2004, 32(4):395-413.
  [2]BLAU, Gary J . The measurement and prediction of career commitment[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1985, 58(4):277-288.
  [3]Buchanan R D . Legislative warriors: American psychiatrists, psychologists, and competing claims over psychotherapy in the 1950s[J].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2003, 39(3):225-249.
  [4]Korthagen F A J . In search of the essence of a good teacher: towards a more holistic approach in teacher education[J].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2004, 20(1):0-97.
  [5]Marcia, James E .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ego-identity statu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66, 3(5):551-558.
  [6]Macera M H, Cohen S H. Psychology as a profession: An effective career exploration and orientation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psychology majors.[J].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2006,34(06):54-56
  [7]Mccarthy M , Others A . Psychological Sense of Community and Student Burnout[J].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1990, 31(3):211-216.
  [8]Olesen S , Henning. Professional identity as learning processes in life histories[J]. 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 2001, 13(7/8):290-298.
  [9]Swickert M L . Perceptions Regarding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Counselor Education Doctoral Graduates in Private Practice: A Qualitative Study[J]. Counselor Education & Supervision, 2011, 36(4):332-340.
  [10]Tajfel H . The social identity theory of intergroup behavior[J]. 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s, 1986, 13(3):7--24.
  [11]Xu M F . Language and Identity || Reconstructing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Foreign-Trained Teachers in Ontario Schools[J]. TESOL Quarterly, 1997, 31(3):632-639.
  [12]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文字应 用,2010(02):2-11.
  [13] 冯 丽 萍 . 论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专 业 硕 士 培 养 中 的 若 干 问 题 [J]. 长 江 学 术,2009(01):114-118.
  [14]郝嘉佳,牛宏伟。元认知、人际素质和专业认同对大学新生适应的影响[J].心 理与行为研究,2015,13(06):778-783.
  [15]胡志海,黄和林。大学生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间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 学,2006(06):1498-1501.
  [16]李春玲。"UGS"视域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模块式培养模式探索[J].长江学 术,2013(04):104-109.
  [17]乐传永,孙婵娟。影响成人教育学专业认同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管窥[J].现代远 距离教育,2016(06):11-19.
  [18]林诚彦,张兴杰,曾细花。专业认同影响从业意愿路径的实证分析--以社会 工作专业为例[J].高教探索,2013(03):133-138.
  [19]李国珍,徐乃斌,雷明珠。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本专业认同感的状况调查-- 以武汉市为例[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8(02):48-51.
  [20]刘弘,杨喆。汉语国际教育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之比较研究 [J].海外华文教育,2013(03):310-317.
  [21]李建红,王乾。基于社会认同理论的社工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J].邢台学院学 报,2016,31(01):170-173.
  [22]李泉 .汉语 国际教 育硕士 培养目 标与教 学理念 探讨[J]. 语言 文字应用,2009(03):105-112.
  [23]刘颂浩。就业困境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重点[J].国际汉语教学研 究,2016(03):83-89.
  [24]李志,王琪琪,齐丙春。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 索,2011(02):131-136.
  [25]刘秋颖,苏彦捷。本科生的职业/主修专业认同:个体发展的角度[J].教育研究 与实验,2009(04):82-87.
  [26] 吕 红 梅 . 社 会 工 作 专 业 就 业 困 境 及 对 策 分 析 [J]. 中 国 商 论,2016(30):191-192.
  [27]亓海峰,朱建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教论 坛,2016(12):78-80+85.
  [28]许兴苗,胡小爱,王建明。专业认同及情境变量对大学生学习行为影响的实证 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33(09):74-80.
  [29]周丽云,姜芬。专业认同与学业自我效能对护生学习倦怠的影响[J].护理学杂 志,2010,25(05):69-71.
  [30] 王 顶 明 , 刘 永 存 . 硕 士 研 究 生 专 业 认 同 调 查 [J]. 中 国 高 教 研 究,2007(08):18-22.
  [31]吴慧。基于任务型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 报(教育科学版),2012,25(03):77-80.
  [32]吴应辉。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16,48(01):38-46.
  [33] 徐 蔚 . 汉 语 国 际 推 广 应 用 人 才 培 养 路 径 探 析 [J]. 中 国 高 等 教 育,2012(12):56-57.
  [34]杨晶。高师学生教师专业认同状况调查与分析--以白城师范学院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08,29(08):47-49.
  [35] 张 田 , 孙 卉 . 大 学 生 专 业 认 同 研 究 综 述 [J]. 科 教 文 汇 ( 上 旬 刊),2008(10):40+42
  . [36]周小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研究设计与写作(上)[J].国际汉 语教育(中英文),2017,2(01):25-32.
  [37]张幼冬。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外学生学位论文现状调查与分析[J].学位与研 究生教育,2017(08):21-25.
  论文集
  : [1]崔立斌。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课程设置[C].见:北京汉语国际推广 中 心 . 国 际 汉 语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论社,2011.99-107
  [2]张和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回顾与展望[C].见:北京汉语国际推广中心。 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一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7-35
  学位论文:
  [1]胡忠华。四川省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四川 大学,2007.
  [2]李明。H 大学研究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实证探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 东师范大学,2011.
  [3]彭艳红。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重 庆:西南大学,2008.
  [4]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 大学,2009.
  [5]王静。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 东政法大学,2018.
  网站: [1]http://zhaopin.jiaohanyu.com/job/list/0-6-0-0_0_0_0_0_0_0-0-0-0-1.h tml
  [2]http://rwxy.ncu.edu.cn/xsjl/ [3]https://hwy.jnu.edu.cn/13403/

致 谢

  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毕业意味着我将结束校园生活走向社会。第一 次到师大还是三年前在这里紧张地参加复试,现在已经到了和这个地方告别的时 候。回忆三年的研究生时光,内心感触颇多却难以言表。谨在这里向我的老师、 同学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祝福。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卢老师。卢老师是一名特别和蔼可亲的老师,虽然 有时候老师会故意装作生气的样子教育我们,但我们知道老师其实内心非常地疼 爱我们。在学术上,老师对我们严格要求同时不遗余力地指导帮助我们。从选定 论文题目、收集调查资料到撰写论文正文,卢老师给与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论文 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老师一直鼓励安慰我,同时帮我理清思绪找到方向。在 生活上,老师对我关怀备至,当我们在生活上遇到难题时,老师也会以长辈的身 份帮助我们分析解决问题。

  在这里我要向卢老师表达由衷的感谢。 其次我要对这三年向我传授知识、给予指导的刘楚群老师、李小军老师、饶 思中老师、吴慧老师、杨拓老师、龚岚老师、张阳老师、魏玲老师、江燕老师、 朱倩老师等任课老师们等表示由衷的感谢,是你们对我的悉心教导,让我具备了 专业知识和能力。 最后,我还要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所有同学和朋友。从前错误 的认为调查研究很简单,真正地参与才知道调查研究的辛酸。

  感谢帮我填写调查 问卷的每一位朋友,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的论文就没有数据支持;特别感谢 接受访谈的每一位朋友,是你们奉献的时间,帮助我充实了论文的内容。同时我 还要感谢我的室友小可爱们,在研究生生涯给予了我很多的快乐,同时不断地激 励我前行,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三年的时光即将过去,我即将离开这所美丽的学校,但我会牢记恩师们的谆 谆教诲、同学和同门之间的友谊。我永远不会忘记在师大学习的美好生活记忆, 我会带着这份记忆走向未来。

原文出处:徐妙怡.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认同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