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完善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创建中政府功能的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8-05-08 共463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产业整合聚集园区建设中政府的功用探析
【【第一章】】产业集聚发展中地方政府的角色研究绪论
【【第二章】】产业集聚和政府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章】】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发展设立背景和运行情况
【【第四章】】产业集聚区发展中政府发挥的作用分析
【【第五章】】地方政府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的不足
【【第六章】】 完善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创建中政府功能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如何发挥政府在产业集聚区构建中的作用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六章完善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地方政府作用的对策。
  
  第一节转变政府职能。
  
  在集聚区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需要转变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切实为集聚区发展提供高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实现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有效政府、有为政府的根本转变。
  
  构建大部制管理体制以“一门受理、内部流转、一站办结”来构建精简、统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构建大部制管理体制。并按照“依法、创新、效率”的原则和“办事不出大江东”的要求,杭州市委、市政府充分赋予大江东管委会及相关派出机构与杭州市相同的开发建设和经济社会管理各项职能和审批权限。进一步深化人事体制改革,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全面实行岗位聘用制,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实行岗绩工资制,实现薪酬管理由“固定工资”向“灵活薪酬”转变;实行绩效考评制,实现干部考核由“主观评价”向“量化考评”转变;推行全员绩效考评。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着力推进审批标准化建设。
  
  从“行政审批标准化、公共服务标准化、批后监管标准化”三个角度着力推进审批标准化建设。一是以权力清单为基础,按照不同类别,逐项明确行政权力事项的实施依据、实施对象、实施标准、实施流程、申报材料、收费标准、办理期限等要件,规范自由裁量权。二是推广完善服务清单,厘清服务事项的运作流程、申办条件、所需材料、办结时限等权责要素,为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三是针对划转行政审批局的每个事项制定事中事后监管要点,规范监管检查内容、方式、程序及处理措施等。
  
  (二)创新审批和管理方式。
  
  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结合大江东实际,探索创新审批和管理方式。一是设立综合窗口。在完善“两集中、两到位”基础上,探索将办件量较少的事项由综合窗口统一受理,涉及2个部门以上且存在多个审批环节的事项田综合窗口统一收件、后台流转,确保审批便民高效。二是推行审批告知承诺制。除直接涉及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行政审批事项外,对于能够通过事后监管纠正不符合审批条件的行为且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行政审批事项,探索试行告知承诺制。三是“证照网上申请、快递送达”,探索制定网上申报、网上流转、网上办理、证照邮递的工作流程,尝试扩大服务范围,实现“网络+快递”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四是探立建设工程“多测合一”制,以“开放市场、统一标准、共享成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目标,明确测绘机构的资质条件、服务时限、收费标准、实施程序、监督机制,将建设工程审批所涉及的一系列测绘技术服务工作统一选择、委托同时具备相关资质的一家单位承担,实行统一测绘,成果共享。
  
  第二节完善市场机制破解要素制约。
  
  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完善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的。从集聚区发展的历程来看,集聚区中的集聚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是市场机制形成的微观基础。
  
  一、培育市场主体。
  
  围绕集聚区的发展定位,招大引强,引进龙头企业和关联度高的企业,创新中小企业的发展机制,这些都是地方政府塑造集聚主体,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有效途径。
  
  以龙头企业为标杆,深入推进“一号工程”、“两化融合”工作,谋划资助一批“两化融合”示范工程、物联网试点工程、机器换人试点工程等,重点支持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技术改造等,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水平。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整合,依托近45万方的创新载体,如17万方的2025(中国制造)智造谷、14万方的前进金融产业办公大楼等,培育发展一批高技术、高成长型的优质企业,大力推动创新创业,为大江东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新生动能。
  
  二、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一是深化登记制度改革,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扎实推进年报公示制度、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工作;二是加快部门信息互通共享、信用惩戒联合响应,落实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信用监管制度,引导行业组织、社会各界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监督,构建“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格局;二是开展信用主体信用分类管理,将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按照守信、警示、严重失信等进行大致分类,根据守信情况进行分级,实行差异化管理和服务。
  
  三、实行智慧化市场监管。
  
  政府作为社会中规模最大的非市场组织,具有强制性约束力和再分配能力,在提供公共服务和维持市场秩序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其在财产权的确立、保护,契约的有效履行,对良性竞争的有效维护,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结合大江东的实际,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开展:一是从信息公开、信息分析、信息共享入手,积极开展企业名称网上登记系统,市场主体网上信用公示系统的建设;二是推进智慧化监管平台创建,完善电子网格化监管系统,将市场主体的经营情况纳入动态监管当中,从而进一步促进市场体系和市场经济的规范健康发展;三是强化网上重点领域专项执法行动,深入推进整治重点领域虚假违法广告、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行动。
  
  第三节提升创新服务水平。
  
  一、创新投融资体系。
  
  以大江东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为抓手,完善创新服务机制。建立完善投融资体系,利用好产业基金、创投基金、天使基金以及科技风险池,重点围绕创新载体运营、金融投资管理、科技企业扶持等方面下功夫。
  
  (一)设计差别化融资模式与偿债机制。
  
  依据总体规划编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融资规划,明确各类项目的投资规模、建设期限、融资需求,针对不同项目性质设计差别化触资模式与偿债机制,构建多元化投资主体及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互交融、互为补充的投融资体制。
  
  探索建立大江东管委会、开发公司、产业基金“三位一体”的营运模式,破解开发建设融资瓶颈,提高营运效率。
  
  (二)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
  
  依托集聚区开发平台和重大项目,积极运用平台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券融资工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市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市内金融机构债券承销业务支持引导,提高金融机构开展该类业务的积极性和实效。
  
  (三)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
  
  推动收益债券等模式的额建立,特别是PPP模式,提高PPP项目库的建设力度,针对各种公共服务,尤其是新建的市政工程等试点化的项目,要能够优先选用PPP模式。对PPP项目的退出路径予以明确,保障项目持续稳定运行。
  
  二、促进产学研合作。
  
  加快集聚国际化科研机构和研发平台。积极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国防科工企业在大江东建设研发机构或区域性研发平台,积极参与全球研发体系,提高先进技术、高端人才等科技创新要素集聚能力。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大对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进一步发挥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新能源汽车分院、东风裕隆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浙江中科领航汽车电子研究院、浙江新松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研究院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作用,积极融入全球研究创新体系,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等技术创新力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建立“1+2+X”产业领域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以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和转型升级为目标,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整合利用外部创新资源,组建产学研用联合、技术标准构建和应用推广的“1+2+X”产业领域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高效协同创新体系,开展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关键技术攻关,完善技术成果产业化激励机制,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三、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
  
  (一)加快大江东人才高地建设。着眼于大江东创新驱动发展、产业集聚、产城融合急需的各领域重点人才,完善人才引进培育、配套激励等扶持政策,加快大江东人才高地建设。加快实施“领军计划”、“金领计划”、“雄鹰计划”、“集英计划”和“同心计划”等五大人才计划,力争到2020年引进培育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团队)50名(支),高技能人才3000名,主导产业紧缺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各1000名,社会事业重点人才500名。
  
  (二)分层次推进“五大人才计划”.实施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领军计划”,大力引进一批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符合大江东主导产业目录的海内外高层次创业人才和团队;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金领计划”,加快建设一支懂管理、善经营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实施高技能人才“雄鹰计划”,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实施主导产业紧缺人才“集英计划”,引进培育一批主导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缺人才队伍;实施社会事业重点人才“同心计划”,加快建设教育卫生事业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第四节提升产城融合水平。
  
  一、优化产业发展战略。
  
  在大江东一个主体、一个平台的发展背景下,改变历版规划分散布局、全面开花的发展思路,充分依托核心战略资源,守住红线,构建“一城三园、一心三带”的总体架构,实现大江东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采取“聚城聚园聚心,成组成团成带”的空间发展策略,强化多规合一,以产业发展有效推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以城市发展有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大江东区域在杭州都市圈中的中心地位,以优良的城市服务和生产服务,集聚人气,打造产城人融合集聚区。
  
  二、强化产业功能定位。
  
  (一)健全三大综合功能园区建设。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集聚区的重要产业平台,以原有产业平台为基础,集聚新型高端产业功能,配套建设独立完善的生活服务区,按照产城一体的模式,强化城市功能复合,生活区安排与产业区布局相适应,形成产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组合布局、功能混合的临江、江东、前进三大综合功能园区。临江综合功能园区主要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萧山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夕栽发区)为先导,加强全球范围内产业合作,重点集聚发展新能源运输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新一代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配套生活区和配套服务区。江东综合功能园区以国际化的眼光加强招商引资,重点集聚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同时建设公共科技研发平台,建设智造谷,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前进综合功能园区以汽车产业为特色,凸显较强的产业合作基础,包含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航空关键设备产业,发展研发设计、商务办公、汽车公园等服务业,完善基本服务设施,打造高端智造园。江海湿地生态景观带以水为脉,充分挖掘本地文化,依托沿江湿地生态基地,打造大江东最具生态景观特色的国家级综合型湿地。
  
  (二)加快公共核心区建设。
  
  按照“核心功能集聚、配套服务均等”的理念,规划构建“一核多心多点”扁平化的城市公共中心体系。中心体系以服务能级和规模划分为城市级公共核心(一核)、片区及街道级公共中心(多心)。全面推进“10+X”城市功能性项目建设,完善提升城市功能。集聚新城核心服务功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公共服务业,打造创新服务中心、城市生活服务中心、科技会展公共中心、商务金融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推进东湖建设,形成高品质、多元化、低密度生态型城市景观,加快建设集聚区核心区中央公园,优化提升区域生态美丽人居功能。推动核心区层次提升和功能完善,打造成为集商业商务、文化办公、生态居住、休闲度假等多元服务为一体城市核心区。
  
  (三)优化完善片区及街道级公共中心。
  
  进一步明确义蓬、河庄、新湾、临江、前进等街道发展特色与功能定位,重点加强商务、商贸、教育、科技、生态等配套功能建设,推动街道与城市核心区联动发展,积极建设义蓬公共服务配套中心、河庄公共服务配套中心、新湾一火车站商贸服务中心、江东产业服务配套中心、临江产业服务配套中心、前进产业服务配套中心、临江北产业服务配套中心。突出“以人为本”,提供与产业人口高度匹配、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居住生活场所,实现生产与生活的有机联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