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加强酒泉市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14 共1151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酒泉市社会管理创新途径探析
【第一章】酒泉市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研究绪论
【第二章】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酒泉市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实践
【第四章】酒泉市社会管理创新现状分析
【第五章】 加强酒泉市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酒泉市社会管理方案优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5 章 加强酒泉市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强酒泉市社会管理创新,有助于提高酒泉市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妥善处理好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社会矛盾,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成分,形成良好有序的社会环境,推动酒泉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1 提升社会管理创新理念

  
  观念创新是先导。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局面,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发展。
  
  5.1.1 更新社会管理理念
  
  更新社会管理理念,主要关注五个观念的创新。第一,强化经济建设与社会管理并重的理念。要深刻转变思想观念,从经济建设"一手硬"、社会管理"一手软"
  
  向经济建设与社会管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转变。第二,强化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理念。要改变政府包揽一切的做法,调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第三,强化统筹兼顾、依法管理的理念。要把管理方式从重管制控制向重协商协调转变,灵活运用平等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群众容易接受的办法措施,"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和社会矛盾,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更要统筹兼顾和体现公平正义,"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第四,强化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理念。要主动研究社会问题,从被动保稳定转向主动创稳定,管好社会生活全过程,特别是要抓住源头和节点。第五,强化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的理念。要从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等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本的社会管理,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5.1.2 树立服务管理理念
  
  从历史上看,政府治理经历了从统治观念到管理观念的转变,到现在虽然也是管理观念,但管理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即从官本位的管理观念提升到了人本位的服务观念。因此,树立服务管理理念,必须明确三个基本观念: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要以人的需要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导激发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第二,树立服务为先的理念。政府和一切公关部门的核心职能,就是为公众服务。从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看,政府部门业绩的好坏高低,取决于公众幸福度和满意度;从我国情况看,自开始建设服务型政府以来,也进一步明确了政府核心职能就是为公众服务。第三,树立民生至上的理念。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社会管理创新,首要解决的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基本民生需求。只有民生问题解决好了,才能固本强基,兴邦定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5.1.3 增强创新发展理念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需要不断增强创新发展的理念,勇敢果断的探索实践。第一,要勇于打破惯性思维,推陈出新。要勇于跳出就管理开展管理的窠臼,充分结合地域实际,研究制定创造性的工作措施,大胆进行实践尝试,探索总结符合市情的经验做法。第二,要始终坚持发展眼光,开拓育新。要始终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摒弃成规,与时俱进,不断增强社会治理的理念,积极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运转、三方合作的工作平台。不断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手段,特别要善于运用法治和科学技术手段,以新眼光、新思维、新理念探索开拓,在社会管理工作上创造经验,培育典型。第三,要注重培养创新人才,带动革新。
  
  要注重培养具有社会管理创新能力的人才,提升开展创新的知识技能,提供实现创新的工作平台,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鼓励嘉奖创新工作的实绩,让他们始终保持在思想上有魄力、工作上有动力、创新上有能力的良好状态,带动社会管理创新发展。
  
  5.2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主体建设
  
  5.2.1 提高社会管理干部素质
  
  社会管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统筹各项社会管理工作、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群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管理创新质量的优劣。第一,加强党性修养。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言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等,教育引领干部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决克服"官本位"思想,转变工作作风,反对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命令主义以及慵懒散漫等问题。教育引领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第二,加强学习培训。一方面要教育引领干部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廉洁自律,带头遵纪守法,注重慎思敏行,坚决抵制腐败诱惑。另一方面,要加强干部在社会管理方面的业务培训,强化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的业务指导,提高他们社会管理的能力和素质。第三,树立危机意识。工作中,注重要求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上树立危机意识,在工作谋划上予以高瞻远瞩,要具有超前思维,提前谋划各项工作,源头预防各种问题,做到在决策部署上提前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5.2.2 加强两新组织服务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背景下,社会组织既是政府的合作伙伴,也是沟通政府与公民的一座桥梁,其承担着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重要的公共管理职能".依法加强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表达民意诉求、参与民主协商、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一,加强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一是要推动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建立相应的动态调整机制和公示制度。二是要加强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引导。一方面,政府要降低社会组织登记准入门槛,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扶持有利民生和谐、符合经济社会需求的各类社会组织,包括"行业协会商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科教文卫等领域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等".[33]152三是要建立政府资助、购买服务等扶持机制。同时,要注重将社会组织中的优秀人才纳入干部选拔任用范围,在"两代表一委员"及各项评先授奖中增加社会组织人员数额,引导社会组织人才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第二,加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社会组织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既是其与政府进行平等合作的基本前提,也是其取得社会公信力的基本保障。社会组织要想健康发展,一是要完善组织章程和机构,借鉴采用西方国家非营利组织实行的理事会领导下的机构负责人负责制。二是要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促进社会组织规范管理,自我发展。三是要制定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树立和维护社会组织良好形象。同时,应加强诚信建设,建立诚信记录和评估制度,营造诚信守约的良好氛围,接受社会的查询监督。
  
  第三,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一是要完善政府的评估监管。政府应制定社会组织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建立信息公开、社会评估、年度检查、财务制度、民主选举、分支机构管理等制度,制定章程示范文本、法人治理指引等规范,指导社会组织依照法规和章程开展活动。二是要建立社会组织的自我监测和评估,对资源的回报率做到心中有数,提高社会组织的社会信任度。三是要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主要是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手机、网络等新型媒体进行报道和评论,从舆论的角度加强对社会组织的行为约束,开展监督管理。
  
  5.2.3 疏通公众参与管理渠道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公民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渐成时代潮流。公众要求参与政府社会管理决策,维护自身权利的积极意愿和行为,对推动科学决策、促进社会进步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第一,拓展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制度化渠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协商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信访制度等是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在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制度化进程中,应进一步拓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委员来源,扩大基层群众的比例,强化代表联系选民、委员联系群众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和群众的沟通联系渠道,如领导接访、热线电话、市长信箱等,特别要突出反馈回应制度,形成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合作互动关系,维护人民群众自身合法权益。
  
  第二,疏通群众网络参与新渠道。要充分运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公开、网络民意调查、网络反馈回应等工作,有效弥补传统渠道和反馈方式存在的低效、滞后等问题,最大限度的提高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效率。要注重发挥酒泉在线网站、12345 市民服务热线等反映民意、汇集民情、服务民生的平台载体作用,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真情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第三,进一步加强基层群众自治。认真贯彻执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充分调动城乡居民群众的积极性,直接参与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服务和管理,更好地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特别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发展,要积极探索和发展政府、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活动模式,加强社区公共治理。
  
  5.3 搭建社会管理创新平台
  
  5.3.1 健全社会管理创新体制
  
  第一,加强党对社会管理工作的领导。"解决社会管理领域的问题,既要付出长期努力,又要增强紧迫感;既要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又要创新具体工作方式;既要善于总结规律,又要善于运用规律,完成这些紧迫而繁重的任务,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
  
  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加强党对社会管理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党内监督,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积极推进党的群众工作,坚持改善民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党的工作覆盖全社会,把握社会管理正确方向。
  
  第二,明确政府社会管理主导地位。"政府具有较强的动员社会资源能力,在关键的社会管理事务上发挥着主导型作用。"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不是要政府大包大揽,什么都管,而是"政府必须划定自己的作用边界,使自己成为有限政府,逐步将一些自己无法管理和管理不好的空间让渡给独立的公民社会进行自我管理,或者与公民社会进行共同治理。"
  
  第三,进一步加强综治委(办)建设。综治委(办)是社会管理工作的牵头抓总部门,负责社会管理工作的统一协调。要进一步理顺综治委(办)和八个专项工作组的职能,形成党委定期研究社会管理工作的机制,把社会管理工作纳入常态化工作范畴,与经济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要按照中央、甘肃省、酒泉市关于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委(办)领导配备要求以及加强基层综治委(办)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构,健全工作机制,配齐配强工作力量,搭建综治信息平台,促进社会管理规范高效运转。
  
  5.3.2 完善社会管理创新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从酒泉市情出发,关键是健全和完善以下四大机制。
  
  第一,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围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这个出发点,坚持"和谐为本、领导带头、主动担当、责任到人、排查全面、化解到位、处置彻底"的原则,尽快完善市县乡村四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格局和覆盖全市的上下贯通、主体多元、系统衔接、手段多样、有效运行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格局,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化、程序化的应急管理方法与措施,是政府建立的一整套应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准备、回应、恢复的机制及运行体系的总和。"[35]196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突发性事件增多,社会危害程度加大,对社会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要认真贯彻执行《突发事件应对法》,"健全完备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报告和信息共享机制、风险评估和事故调查机制、快速反应机制、社会动员和参与机制、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以及应急联动机制、恢复重建机制等,不断提高社会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33]276第三,健全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第一道防线和关口,也是实现被动保稳定到主动创稳定的有效办法。要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明确评估的范围、主体、程序及责任,形成并坚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事项报告、报备、联席会议、培训交流、督查通报、专家库管理等工作制度,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事项和重大活动,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评估,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同时,要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纳入社会管理和维稳考核体系,作为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考核,严肃查究对因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不到位而引发重大涉稳问题的单位和责任人。
  
  第四,健全完善公共安全管理机制。一是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以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大社会治安薄弱环节整治力度,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二是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强化生产经营全过程监管,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和监管执法能力提升工程,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三是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进一步提高安全监管和执法能力,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确保实现安全生产;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全面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5.3.3 配套社会管理创新手段
  
  积极利用经济杠杆作用和市场化手段推进社会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社会的有序平稳运行。要立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及时制定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配套、具有地方特色、切实管用的地方性章程和规范性文件,制定完善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社会救助、矛盾纠纷调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社区矫正、社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法规规章。人无德不立,要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健全个人心理医疗服务体系,开展个人心理调节疏导工作,培养健康心理,提高自我和谐能力。对缺乏信仰、生活绝望、法制观念淡漠等人群要给与帮助关爱和心理干预,因情施策开展疏导教育,使其重振生活信心,避免走向极端,对社会造成危害。
  
  5.4 借鉴国内外社会管理创新经验
  
  5.4.1 国外社会管理创新经验
  
  (1) 美国:注重非营利组织发展
  
  美国经济社会发达,非营利组织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实力强盛,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公共服务和就业机会,是美国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石。截止 2010 年美国各种非营利组织有 150 多万个,涉及类型 150 多种,提供了占所有社会服务的 50%的服务,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推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建立了一套完整、周密的关于社会组织发展的法律和政策。
  
  第一,简便的注册政策。在美国,"注册能得到政府财政资助的非营利社会组织的手续十分简单。美国的法律明确要求,非营利组织注册首先要求宗旨合法,另外就是必须要有章程,章程必须载明:所有经营服务收入或接受捐助的收入应全部用于与宗旨相关的事业;机构终止时将全部剩余财产转交宗旨或业务范围相同或相近的其他同类机构等".
  
  美国申请注册非营利组织的门槛较低,过程简便,只要符合国家法律与相关政策规定就可以获批。
  
  第二,优惠的免税政策和完善的捐赠政策。在美国,非营利组织一经注册成功,就可以向美国国内税务局申请成为具有免税资格的非营利组织。同时,完善的社会捐助制度也促进了非营利组织的不断发展。可以说,非营利组织收入免税和向非营利组织捐款抵税是保障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的两大政策支撑。
  
  第三,灵活的发展政策。在美国,"对于社会组织的服务范围并不局限于从事非营利组织活动,政策上支持社会组织既可以独立提供服务,也可以募集资金支持其他社会组织的活动,还可以从事与其宗旨相关的营利性领域的投资活动,但在税收政策上有非常严格的区分,非营利活动收入免税,经营活动须依法纳税".
  
  正是基于这样灵活的政策,美国社会组织才得以多样化发展壮大,逐步成为社会治理的骨干力量。
  
  总之,美国推进社会建设的成功秘诀就是建立政府管理与社会调节互动互补的社会管理网络。鉴于目前酒泉市社会组织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应借鉴美国的一些经验,对社会组织放宽准入注册条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采取更加灵活的分类管理措施,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
  
  (2) 欧盟: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
  
  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源地,具有相对完善的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经济运行状况,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缓解了社会不平等和阶层差异性矛盾,稳定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同时在控制社会张力、稳定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英国在 20世纪初颁布了一系列福利法律,涉及全面共享的医疗、教育、文化、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最终形成了一个以中产阶层为中间的比较合理的橄榄形社会阶层结构。
  
  德国的社会福利开支占据了国内生产总值相当大的比重,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了全国 90%以上的居民。法国则通过国家宏观调控,经国家、大区、省级三层机构进行社会化经营和分散管理,根据社会标准和分摊金缴纳数额来核定个人收益,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关注民生、改善民生、造福民生,既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也是推动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要务。酒泉市在推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同时,也要配套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应充分吸取西方福利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逐步扩大社会保障服务的范围,提高社会保障的比例,尽量缩小城乡差别和地域差别,缓解阶层矛盾和冲突。
  
  (3) 新加坡:政府与社会治理相融合
  
  新加坡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取得了亚洲国家有目共睹的优异成绩。其社会发展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全面推行对外开放,实现了产业转型,更在于实现了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的融合发展,推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这种"融合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通过构建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道德观念和完备的法律制度并重的公共价值体系,凝聚社会力量和民心,重构了公众对国家的认同。二是通过实施为退休进行储蓄的公积金制度、保障"居者有其屋"的公共住房政策、确保国人收入保障的就业奖励计划和培训计划、保证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医疗保障储蓄政策,建立了以"民生优先"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了国民合法权益。三是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开展与民间的互动,调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全面发挥了社会自我管理机制的作用。四是通过发挥社会团体的桥梁作用、建立政府与公众直接见面沟通的长效机制、设立专门处理民意的工作部门等方式,建立了"政民互动"的民主机制,对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加坡的社会管理体制与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非常相似。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实践中,酒泉市可以充分学习借鉴其有益做法,构建政府主导的社会治理模式,培育社会共同价值体系,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推动和发展社会建设。
  
  5.4.2 国内社会管理创新经验
  
  (1) 安徽省合肥市:"两委两站"构建社区工作新模式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最前沿,也是为百姓提供服务的基层平台。合肥市蜀山区西园街道通过创新社区服务发展方式,破解了社区管理的难题,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意识,使社区工作进一步贴近群众、方便群众、服务群众,实现了社区服务水平的提高,是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案例。其具体做法有四:
  
  第一,推动组织创新。将社区组织、服务、卫生、环境、治安、文化和计生等七项政府行政职能从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职能中剥离出来,推动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实现社区自治功能。在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的基础上,增设由专业社工组成的社会工作服务站,构建社区"两位两站"模式。实行"议行分设"改革,确立社区居委会职责职能,激发居民主体意识。建立社工引领、义工补充的联动机制,构建社区服务、社区自治的社会参与平台,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事务和社区决策中来。
  
  第二,设置服务平台。以西园街道成立社区社会服务中心为中心,所辖社区成立社区社会服务站,搭建统一的基层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聘请专业人员对各类社会组织开展活动给予专业指导;通过为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资金、场地支持,建立辖区各类社会组织会员制,成立社会工作协会,以协会管理行业,引导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培育孵化从事居民服务的各类社区社会组织 54 家,备案 1 000 余人。
  
  第三,培养社区人才。通过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试点单位、社区人才培训基地,对社区工作人员开展有计划的专业培训、规范化的系统培训等多种培训教育,确立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行政组织、服务组织至少各配备 1 名社会工作师和 1 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4+1"专业人才配备机制,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素养,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
  
  第四,实施特色服务项目。通过专业社工机构介入、实施"情暖夕阳"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老少活动家园服务项目、志愿广场服务项目、"蜀苑之声"文化服务项目、社区矫正和心理辅导服务项目、为民呼叫中心服务等项目,带领社区居民开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蜀山街道通过重构社区组织体系、引入社会组织搭建服务平台、重视社工人才的吸纳和培养、形成特色服务项目等措施,有效推进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完成了政府与社区组织的职能交替,改进了基层公共服务方式,值得学习借鉴。
  
  (2) 辽宁省大连市:"民生十梦"绘就群众看得见的"中国梦"2012 年 11 月,***同志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和实现"中国梦"的构想。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对"中国梦"进行了系统阐述,明确了"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44]
  
  大连市西岗区日新街道以"中国梦"作为基层扎实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航标,提出建立了"民生十梦"的构想,用实践诠释了"中国梦"归根到底是"民生梦".一是光荣梦,让党员成为服务群众的榜样;二是主人梦,让居民群众成为社区的主人;三是教育梦,让终身教育在社区实现;四是文化梦,让社区散发浓郁的文化气息;五是帮扶梦,让贫困家庭感受社会的温情;六是公德梦,让文明新风吹遍院落和家庭;七是平安梦,让百姓生活充满和谐与安宁;八是智民梦,让网络引领居民智慧化生活;九是楼院梦,让楼院变成美丽温馨的家园;十是养老梦,让老人安享幸福的晚年时光。
  
  "民生十梦"是中国梦在基层的落脚点,是让每个人参与中国梦,受益中国梦的创新路径。它从具体的服务管理举措出发,打造了幸福民生,维护了群众利益,有效增强了社会服务管理的号召力和感染力,破解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难题,实现了社区和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让居民群众更好地分享了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成果,对酒泉市践行"中国梦",推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3) 江苏省淮安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江苏省淮安市是全国最早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地区之一。2006 年,淮安市针对一些涉及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或项目容易引发群众信访,致使每年的群众信访量都非常大,直接影响了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实际,率先在江苏全省探索实施了"五步工作法",实现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模式化和流程化。截至 2012年底,淮安市累计完成社会稳定评估项目 1 572 件,仅 2012 年就完成评估项目 646个,未发生一起群众信访事件,全市信访总量得到了有效遏制,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淮安市也因为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上的创新举措获得了 2011 年度"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淮安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第一步,确定评估对象,制定评估方案;第二步,收集社情民意,实施重点论证;第三步,汇总分析论证,编制评估报告;第四步,运用评估结论,落实维稳措施;第五步,跟踪评估事项,做好后续评估。同时,淮安市还率先研发使用了社会稳定评估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社会稳定评估工作网上督察、网上报备、网上研判等功能。聘请专家教授,打造专业和专家两支队伍,为社会稳定评估工作提供人才储备。建立社会稳定评估工作与责任主体相联结、与目标考核和干部考核相联结、与理论研究相联结、与法律援助体系相联结的多维度联结机制,提高社会稳定评估工作的操作性、有效性和科学化水平,为社会稳定评估工作提供后台支撑。
  
  淮安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模式对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酒泉市正在积极探索和主动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淮安的经验做法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5.5 构筑社会管理创新保障体系
  
  5.5.1 以政策扶植社会管理创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社会管理创新只有从源头治理机制上创新,才能更好地完善整个社会管理体制。而社会管理源头治理的根本原则是建立和完善普惠化和公平正义的社会政策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在民生建设上,政府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适时调整战略和政策,增加财政投入比重,构建公平公正的服务保障体系,均衡公共福利资源配置,预防和减少由社会公共资源分配不均引发的社会矛盾。在社会管理创新上,要结合市情,继续推进创新社会管理规划,加大社会管理政策扶植力度,加快实施社会管理建设项目,在社会管理人、财、物上给予充足保障,为实现酒泉市社会环境和谐化、基本服务均等化、社会管理规范化、治安防控智能化、管理资源共享化的社会管理"五化"目标提供坚实可靠的政策依据和工作支撑。同时,政府在制定出台政策时一定要严格把关,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要慎之又慎,反复推敲琢磨,严格把好政策关;在执行政策时要严格落实到位,通过公开公正的程序,增强政策执行的透明性和监督力度,既要减少因政策不落实引发的负面影响,又要防止不良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给民众带来伤害。
  
  5.5.2 以制度支撑社会管理创新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社会制度是一种特定统治阶级的政治工具,用来规范人民的言行和避免不确定的因素和事件发生。制度是社会正常运行的灵魂,更是保障社会管理规范有效运行的源动力。只有构建完善的社会管理制度体系,才能保障社会管理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现实问题,政府要在制度建设上加强社会管理源头治理。
  
  一方面,要注重制度生成过程的科学合理,落实过程的公平正义;另一方面,要严格把关涉及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基本制度的制定与贯彻,例如教育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确保社会弱势群体能够分享社会公平。建立更加合理的教育制度,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建立覆盖全市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和共享;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有效解决城乡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最大效率地整合社会资源,借助社会的力量构建社会救助体系。对政府部门而言,更要注重建立和规范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制度,一方面,要推动健全社会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完善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实现社会组织的自律;另一方面,要健全社会组织的外部监督制度,加强对社会组织规范化运行的监管审查,确保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环节中的作用。
  
  5.5.3 以法律护佑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要真正实现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的效能,就必须在法律的护佑下运行。任何违反法律规章约束的社会管理创新不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而且还有可能引发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实现民主和善治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为此,我们必须要严格依法办事,依照法律和制度管理社会,而这需要一种全新的社会管理法治理念的指引".
  
  建设法治社会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立法治社会的新形势下,酒泉市应着力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加快法治酒泉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进程,积极推进社会管理法制化建设,走出一条符合中央和省委要求、体现酒泉特色、反映群众期盼的法治建设之路。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攸关的突出问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下功夫解决一些地方性法规规章针对性、操作性不强,少数执法人员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等问题,着力提升依法进行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为民导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诉求和期待,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基本的行动准则,用法治保障社会管理创新局面和进程,实现社会的良法善治。
  
  5.6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探讨了加强酒泉市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提出了路径与措施方面的建议。根据酒泉市社会管理创新上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在未来酒泉市社会管理中,必须切实更新和提升社会管理创新理念,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等社会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借鉴国内外社会管理创新经验,搭建社会管理创新平台,构筑社会管理创新保障体系。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