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浙江省创新政府公共政策供给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2-07 共5731字
  政府作为最重要的公共产品供给者,在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语境下,也存在着创新公共产品供给的改革要求。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浙江省创新政府公共政策供给研究”的公共政策论文,供大家参考。
  
浙江省创新政府公共政策供给研究

  原标题:创新政府公共政策供给的重大举措---基于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理论分析
  
  政府作为最重要的公共产品供给者,在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语境下,也存在着创新公共产品供给的改革要求。我们或许可以说,优化政府政策的制定实施,也是当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浙江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以我的分析而言,系围绕转变浙江发展方式,创新浙江产业政策,优化浙江空间布局等重大主题而展开,是省委省政府创新政府公共政策供给的一个重大改革举措。
  
  一、浙江政府公共政策供给的逻辑必然与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政府的行为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性变化。第一阶段是顺势而为,大致是改革开放初期这一段,对于群众和基层创业行为,采取默认、容忍、不争论等做法。第二阶段是积极有为,大致是至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积极提供基础设施,相继提出一系列重要发展战略和思路。第三阶段是以科学发展为主线,大致是2002年至今,提出了“八八战略”总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新格局。在这一过程中,浙江在公共政策供给方面,逐渐形成一以贯之的四条主线。
  
  一是从发展小城镇、中心镇,到小城市培育试点改革。省政府长期重视小城镇建设发展,1981年4月末,时任省长李丰平在省政府调研室“鄞县农村集镇的调查”报告上作出肯定性批示,此文随即发表于浙江日报一版头条①,是省内最早的同类报告。 2011年又率先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2016年下半年有望进入第三轮,或可激发更多创新举措。
  
  二是从促进区域产业集聚、区域特色经济到块状经济,其中1992年开始发展开发区园区。块状经济已成为浙江发展美谈,其中的产业集聚、产业环境、产业链条,以及营销网络等,成为学界研究焦点,但也存在着产业层次和附加价值较低,粗放外延发展等问题。
  
  三是从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的产业政策演变。从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主导的轻纺优先,到市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迅猛发展,再到四换三名,以及当前的六大措施扶持九大新兴产业等。政府不能直接扶持产业发展已成社会共识,但在市场机制主导的产业转型升级中,政府打造创新平台或是较好选择。
  
  四是浙江1998年率先提出城市化战略,四大都市区发展取得重大成效,一批中等城市脱颖而出。当前新常态格局下,城外的人要进来,城里的企业要出去,新的城市空间需要形成;且在浙江高密度均质化空间格局下,必须促进城里城外的产业及社会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同时需要积极建构新的创新空间,进一步增强对于国内外社会资本和高素质专业人士的集聚。
  
  2015年推出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正是上述四条主线的历史性交集。是上述四个方面发展战略和政策,落脚于空间和产业上的统筹集成与汇聚。是上述四条主线推进的历史必然。浙江经济走到今天这样的状况,需要创新政策工具和打造新的政策平台,提供新的政府公共政策供给,继续在新的水平上推进上述四条主线。
  
  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是浙江政府重大公共政策供给的逻辑深化和创新。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以服从上述四方面需求为导向,以已有产业或生态优势为基础,以城市化为依托,以汇聚、集成和统筹方式,打造融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平台,从而进一步推进空间集聚、要素集约,设施集成,产业转型、创业创新,以及进一步增强市场决定性作用。
  
  二、体现政府公共政策问题导向的内在要求
  
  浙江经济发展当前及未来的最大难题,是资源环境和创新的瓶颈制约。而传统的纯以“增量”方式,增加要素供给已不再适应。比方说,几无可能因缺地而大量增加建设用地供给,不能因交通拥堵而一味增加道路供给,不能因缺少能源原材料而纯以数量方式增加供应,不能因缺少创新人才而继续大规模扩张高等教育。因为所有这一切,不仅总有一天会出现“无×可供”状况,而且环境和实际状况均不允许。
  
  终结原本简单粗暴式的“缺啥补啥”模式,另辟蹊径地按照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新的发展模式,正是本文所说的公共政策供给创新的重要意义。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将粗放外延式发展,转变为集约内涵式发展,有利于化解资源环境和创新等的瓶颈制约,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积极意义。
  
  ---创新发展,打造集聚高级要素大平台。惟有创新,才能战略性地破解资源环境瓶颈。这里所谓的创新,是全方位创新概念。包括理念、组织、营销、技术、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中国经济当下正在遭遇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的增长源泉结构性困局。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的三个增长源泉,资本积累、劳动供给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其中的资本积累正在遭遇收益率下降,劳动供给正在遭遇全面紧缺。惟全要素生产率即创新,仍有极大空间。浙江2015年人均GDP仅约同期美国的2/9,这一差距或可认为即是浙江当下创新空间。当前已公布的两批共计79个特色小镇,无不以创新为主要特征。至于梦想、硅谷、智慧、云制造等特色小镇,一看即知以创新为主旨。
  
  ---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这是特色小镇发展的一个核心理念。省政府文件特别强调,所有特色小镇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省里还提出,支持各地以特色小镇理念改造提升产业集聚区和各类开发区(园区)的特色产业。不但再也不能走那种边发展边污染路子,而且必须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三废排放,不断提高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第一、二批共计79家特色小镇,按我的分析,有25.5家旅游特色小镇,正是充分利用浙江绿水青山的优势,书写金山银山的未来。
  
  ---集约发展,突破建设空间和用地紧缺的制约。第一批公布的37个特色小镇规划表明,亩均投资461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有较大提高。如果进一步剔除亩均投资相对低一些的山区县,亩均投资500万元左右。这就充分表明,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和建设用地的集约水平,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我们2005年“园区(开发区)土地利用课题报告”分析表明,每亩已开发土地投资仅56.7万元,且这已是当时全省较好水平。 10年过去,浙江的空间和建设用地集约水平起码提高8倍左右,按年均增速计算,达23%多,是一项重大进展。这些当然仍很不够,尚需继续努力。
  
  三、增强政府公共政策建构区域产业体系的重要功能
  
  政府公共政策供给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建构和优化区域产业体系。改革开放初期,浙江既缺资金又缺技术,基础设施亦极其薄弱。浙江当时在产业政策方面别无选择,只能以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
  
  浙江当时创造性地实施中央“轻纺优先”战略。在当年计划经济还有较大比重情况下,政府直接将资源配置于轻纺产业,取得较好成效。 1995年,浙江纺织服装和化纤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7.2%.正是因为产业结构适合区域实际,缺少国企和外资的浙江省,1978至1995年,GDP年均增速高达13.8%,仅次于广东省,与福建省并列全国第2.
  
  然而适合于从计划走向市场过程中的产业政策,并不适合于市场化水平已较高的浙江经济。最近一二十年来,学界对政府产业政策较多诟病。省内产业发展实践也告诉我们,那种政府参与较多的产业发展,以及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越来越不利于浙江走向未来。
  
  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就相当程度而言,正是政府产业政策的再一次创新和转变。省政府并没有直接去推动某个具体产业,而是对特色小镇实施政策优惠,激励和促进市县政府,增强对于当地优势产业的“聚焦”.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具有3.5个层次,以间接为主、直接为副的产业引导发展激励促进体系。省政府作为第一个层面,主要是利用财税和建设用地指标优惠,提出导向性的“聚焦”发展要求。第二个层面是县市政府,但这也是间接的以规划建设特色小镇,以及提出指导性政策,来集聚发展当地优势产业。第三个层面是特色小镇本身,这里既有直接因素,即特色小镇管理当局根据政府要求,制定和实施产业准入要求;同时多数特色小镇都有“镇中园”、 “镇中区”或“镇中楼”,这就形成了第3.5个层次,通 过这一直接运作的高度市场化层次,来实现挑选和促进特定优势产业发展目的。
  
  ---强链。提升现有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产业链和价值链。根据我的统计分析,如果包括信息制造业,79家特色小镇,高端制造业占39.9%.而在增强产业链方面,比较典型的如诸暨祙业小镇、江北动力小镇等、路桥沃尔沃小镇、嘉善巧克力小镇等。
  
  创新强链方式,是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一个主旨。如一些特色小镇积极布局发展总部型制造业,即企业总部牢牢扎根于浙江,工厂分布于全国甚至全球,虽然产业结构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但要素配置和利用方式大大优化,具有较好的强链效应。
  
  特色小镇产业分类
  
  ---补链。积极充实产业链中欠缺部分,形成投入少、产出多,提升附加价值,提升价值链的积极效应。在浙江经济即将迈入高收入经济体水平的当下,区域产业链欠缺并不奇怪,补链是政府产业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是完善现有产业内的欠缺部分。桐乡毛衫小镇、瓯海智造时尚小镇、吴兴丝绸小镇等,以创意、设计、策划、展示、总部经济等为主打。按我对现有79家特色小镇的分类,以创意为主旨的小镇多达9家,有望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
  
  二是补足浙江产业发展短板。像20余家旅游小镇、6家金融小镇,都属于这一类型。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消费主导时代,79家特色小镇中,服务业占比高达60.1%,既反映当前需求状况,也符合浙江产业发展方向。
  
  创新补链方式当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促进现有优势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以服务业为助力,造就新的产业发展态势。比较典型的如龙泉宝剑小镇、南浔善琏湖笔小镇、桐乡毛衫时尚小镇等。
  
  ---拓链。拓展新的产业发展空间,提升浙江发展水平和扩张浙江发展规模,这是浙江经济走向未来的关键。 11个信息经济小镇,2个航空小镇,部分健康小镇,以及一些高端制造业小镇等,都是典型的拓链之作。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两个航空小镇。建德航空小镇拥有我省唯一的A类通用机场,拥有全国同类通用机场中最大的空域条件,高度1200米以下空域多达4500平方公里,将给飞行爱好者创造最佳飞行条件。纨绔子弟霍华德·休斯是美国骨灰级航空“票友”,“玩”出了着名的休斯公司,是美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1963年,休斯公司生产了世界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但愿浙江特色小镇也能“玩”出如此灿烂未来。
  
  拓链原本就是创新的产物。无论是丁兰智慧小镇,还是余杭梦想小镇,以及西湖云栖小镇等,都是秉承创新宗旨,创新建设发展模式,大力引进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促进了高新科技产业的加快发展。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