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广州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条件与面临的问题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02 共526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广州市创建学习型城市困境研析
  【第一章】广州如何建设学习型城市研究绪论
  【第二章】学习型城市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第三章】广州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历程与成果分析
  【第四章】广州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条件与面临的问题
  【第五章】推进广州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结语/参考文献】广州学习型城市构建问题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4 章  广州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条件与面临的问题

  创建学习型城市是广州顺应时代潮流,应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挑战,采取的一项积极的应对策略,是广州市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践行中国梦的集中体现,旨在实现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打造经济中心和文化名城,建设宜居宜业的幸福、满意广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和城市的文化力、创新力,增强广州市在世界舞台上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市委市政府顺应时代要求,审时度势,高屋建瓴,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目标和任务,不仅仅是广州的需要,更是广州市民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学习型城市的创建之路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明确任务,同心合力,众志成城,方能让学习型城市创建之路顺利、高效。

  4.1 广州市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条件。

  "千年羊城、南国明珠".这是广州进行城市形象宣传,打造形象品牌的一张名片。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八个字,既很好地归纳了广州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又对广州的地位予以充分展现。它深刻的反映了广州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描述出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位,并高度继承和传承了羊城、花城、穗城、美食之都、食在广州、千年商都、创意之都、国际信息港、中国南大门、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窗口等优秀传统称号。"千年羊城、南国明珠",也更好地规划了广州的发展蓝图,对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和学习型城市创建,打造现代化大都市,起到了指引作用。

  4.1.1 地理环境条件。

  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地处西江、北江、东江三江交汇处,是珠江三角洲的核心之一,它东邻莞惠,西接中佛,北连清韶,南滨南海,毗邻港澳,乃"中国南大门",是广佛都市圈、泛珠三角都市圈以及粤港澳都市圈的核心。 广州位于东经 112 度 57 分至 114 度 3 分,北纬 22度 26 分至 23 度 56 分。白云山以势而立,珠江穿城而过,素有云山珠水的美誉。

  广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北回归线穿城而过,温热多雨,光照充足,是终年常绿、四季花团锦簇的花城。

  广州现下辖越秀、天河、海珠、荔湾、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增城、从化、南沙等 11 个行政区域,总占地面积 7434.4 平方千米。广州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四通八达,水陆空地交通条件都非常成熟,空运、航运、高铁、铁路、公路、地铁、公交、电车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无缝全对接的交通网络,是我国华南地区的交通门户枢纽。新白云国际机场是全国三大国际枢纽机场之一,也是世界大型航空枢纽机场。广州港是珠江三角洲以及华南地区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和最大的国际贸易中枢港。广州已成为连接全省,辐射全国,通联港澳,联结世界的核心枢纽。特殊的地缘优势和强大的交通,为广州市创建学习型城市提供了基本条件和便利。

  4.1.2 历史文化条件。

  广州是国务院颁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公元前 214 年,秦始皇设置南海郡始,广州已有 2200 多年的悠久历史。广州历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窗口和港口城市,汉代时期中国船队就从这里出发远航东南亚及波斯湾,唐朝时更是在广州设立市舶使专门管理对外贸易,宋代时期设立市舶司,是全国第一个管理外贸的专门机构,明清时期更是成为唯一通商口岸,被称为"天子南库".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是我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起源地,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

  广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名人辈出。任嚣、赵佗、屈大均、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为广州名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近现代名人林则徐、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等都在广州留下了工作与革命的身影。

  广州历史悠久,拥有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目前,已经公布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4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5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53 处。南越王墓、光孝寺、六榕寺、南海神庙、五仙观、镇海楼、莲花塔、余荫山房、陈家祠、洪秀全故居、中山纪念堂、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黄埔军校旧址、团一大旧址、党的三大旧址等等名胜古迹数不胜数,构成了广州文明的基石和见证者。

  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岭南画派独领风骚,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园林独树一帜,广东音乐、粤剧粤曲、广派雕刻、广彩、广绣驰名中外。"食在广州"的饮食文化更是闻名天下。

  广州又是文化、教育、体育、中心,文化事业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接连举办了诸多如亚运会、星海国际合唱节、国际艺术博览会、国际灯光节等国家级、国际级艺术、体育盛会。建设了一大批大型文化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如广州艺术博物馆、星海音乐厅、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新体育馆、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剧院、广州塔、广州博物馆、广州新图书馆等。文化传媒与场馆建设成绩斐然。至 2014 年,广州市共有 2 家广播电台,3家省市级电视台和十数家区县级广播电视台,本地报业媒体 6 家,拥有各种各类艺术表演团体 6 个,各类文化馆站 175 个,公共图书馆 15 座,档案馆 31 座,各类纪念馆、博物馆 32 座。全年出版报纸 30.88 亿份,各类期刊 1.42 亿册,图书 3.04亿册[8].广州市充分利用这些历史、文化优势,打造文化产业链,强化城市的文化建设。通过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广州市创建学习型城市提供了文化、智力方面的支持。

  4.1.3 经济条件。

  广州自古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通商口岸。是我国的海外贸易枢纽,被称为"千年商都".早在秦汉时期,广州就开始了对外贸易。唐宋时期更是发展成东方著名港口。明清时期由于闭关锁国政策,广州一度成为我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1970 年代末期,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的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工业迅猛增长,外贸业蓬勃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第三位。2011 年,广州加入 GDP"万亿元俱乐部",2014 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达 16706.87 亿元,比上年增长 8.5%,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37.52 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5606.41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10862.94亿元,增长 9.4 %[9]

  .

  广州的工农业稳步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和华南综合性制造工业中心,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外向型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建成了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天河软件园等一批国家级产业园区。商业发达。通过建设多元化的市场网络,广州已经形成北京路商业街区、上下九路商业区、江南大道商业街区、第十甫商业步行街、东山口商业区、天河商业区、珠江新城商圈,并建成了诸多商品批发集散地。

  广州还是华南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更是著名的会展城市,蜚声海外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被誉为"中国第一展",已经成为世界级的展览中心。

  广州市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稳定快速的经济发展速度,为广州市创建学习型城市提供了坚定的经济基础。

  4.1.4 教育条件。

  广州市是教育名城、教育强市,是华南地区的教育中心。基础教育扎实推进,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蔚然兴起。2014 年,广州市共有高等院校 80 余所,是全国高等教育最为集中、发达、先进的城市之一。2014 年,招收各类高等教育学生 32.8 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8.84 万人,普通中学学生 17.36万人,普通小学学生 17.39 万人[10]

  .另建有深入社区和市民,办在市民家门口的广播电视大学 50 多家和数家社区学院,为不同阶层、年龄段的市民提供教育服务。

  蓬勃发展、全方位推进的教育事业,为广州市创建学习型城市提供了资源便利。

  4.1.5 政治条件。

  广州市目前正处于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南沙新区的特殊历史时期。市委市政府为深入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和《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促进广州发展,进一步发挥广州在珠三角地区的核心作用,更好地联结港澳,辐射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广州市审时度势,制定和颁布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及发展规划纲要》、《推动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试验项目实施方案》、《推进建设新型城市的决定》等纲领性文件,努力把广州打造成华南地区的明星城市,建设文化名城、国际都市,努力创建宜居宜业、人民幸福满意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些政策、纲要的颁布与实施,为广州市创建学习型城市提供了政策指引与保障。

  4.2 广州市创建学习型城市的问题与挑战。

  

  广州市创建学习型城市经过数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与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的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在相关协调及统筹规划上还略显不足,在纲领及目标设定上还不够明确,对于终身教育的实施体系及网络建设还处于筹备中,相关社区建设还不够平衡等。

  4.2.1 政府主导力度尚待加强,法制建设亟需完善。

  学习型城市本身就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创建的整个环节,多种因素之间是相互作用及相互联系的。在这期间,无法缺失政府的领导,在资源整合及统筹上,在各种运行机制的建立上,都需要政府的大力协助,才能促进学习化社会的建设步伐。学习化社会的主要特点是:通过法律及法规的建设,将公民的发展权及学习权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将其作为公民最基本人权受法律保护。作为政府,在学习化城市建设中,应对具体方案及行动纲领予以明确,根据政策要求对社会运行机制予以确定,保障公民有充足的学习及接受教育的机会,以推动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就目前情况而言,在广州市城市发展规划中,并没有将建设学习型城市这一举措纳入其中,也没有对其具体目标及实施纲领予以明确,在法律层面,也不能为其提供足够的支持,更没有相应运行及管理机制,也缺乏协调及系统性统筹。在人的因素上,各级领导者及各级部门对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认识极为不足,导致其主动性很差。虽然教育方面不乏各项法规及政策,但对于终身教育却还是空白,因而,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层面,建设学习型城市还仅仅是一个伟大构想,4.2.2 缺乏终身学习理念,学习氛围不足。

  行动是依靠理念为先导的,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人们对终身学习的认识还很不够。而建设学习型城市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及终身学习思想为前提。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际上兴起的终身教育体系及理念就是这种需要在现实中的体现。尽管广州市市民对终身学习理念认识还不够充分,但目前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思想及物质基础。虽然新理念在不同地域及行业、人群中的不够平衡,比如:外来务工人员等他们的学习意识不强,对终身教育及接续受教还没有足够认识,将获得认可及证书作为学习目的的人现实中还占有很大比例,他们对远程教育、正规教育、网络教育等都不愿接受。据相关部门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在 2007 年,广州市居民对培训及社区教育予以认可的比例为 49%,急需要接受教育的比例为 22%,表示无关不予考虑的人数占到了 29%,可见居民对培训及社区教育还缺乏原动力。

  4.2.3 统筹协调机制缺乏,教育资源亟需优化。

  学习型城市中的图书馆、学校及相关文化机构等已经放开开放条件,在内容及形式上,得到了充分的扩展及兼容,并以"社区学习中心"或者"教育信息和资源服务中心"等形式成为全民教育的窗口。教育既包含了学历教育也包含了非学历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休闲教育、公民教育及各种技能培训等。就广州目前情况而言,对此明显认识不足。仅从教育资源配置上就能看出来。正规教育一直受到高度重视,相反非正式教育却被冷落一旁,加之各教育机构之间相互独立,联动机制很差,社会教育体系与学校教育体系二者没能协同起来,学校教育往往自成系统,资源独享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近几年随着终身教育理念及全民学习观念的影响,非正式教育逐步兴起,但由于缺乏政府支持,其教育体系及网络还有待于完善,这都是建立学习型城市所必须的。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社会性工程,涉及范围广,急需政府的大力协调及政策扶植,不仅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也需要政府各部门的通力合作。

  4.2.4 学习型城市建设评价体系急待完善。

  为了对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有一个科学及客观的评价,就需要引入学习型社区建设评价体系,对其工作的内容、任务及难点、好坏等予以衡量。因此,在相关评价体系建立上,既要满足学习型社区及社区教育的理论要求,也要满足教育实际,将二者有机融合起来。

  针对广州建设学习型城市来说,其评价体系的建立必须要以城市实际情况为基础,对于初步量化指标的制定,要结合当地实情,并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步予以细化及规范,并用其引导城市的不断发展。因此,建设学习型城市要遵循什么原则,按照什么模式开展,要具体实施怎样的评价,是城市建设工作的前提。截止目前,广州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已经对学习型城市建设造成了一定影响。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