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新词最重要的功能是标记新概念,而在无关谐音现象中,这一功能相当薄弱。无关谐音中数量最多的谐音借词是对既有概念的形式改造,没有为交际活动增加任何新概念。在谐音翻译中,只有稻糠亩(。com,公司域名后缀)、维客(wiki,一种可协同创作的超文本系统)、西橘(CG,用计算机技术参与的视觉创作)等少数几个技术术语属于新概念,绝大多数都是对既有概念的谐音恶搞。至于谐音命名,当然是有标记新概念功能的,但其表达的新概念也往往是为了特殊的搞笑效果而制造出来,对概念的定型作用并不显着,风行一时之后往往就销声匿迹了,如“梅超疯 / 糖高宗 / 蒜你狠”等涨价系列新词就是典型的例证。从数量上看,无关谐音中谐音借词数量最多,占了一半以上,如果再加上谐音翻译,就占到了四分之三,谐音命名只占四分之一左右,这也可以证明无关谐音主要不是为了标记新概念而产生的。
而且,无关谐音现象具有把整个词组或句子一起谐音的用法,这是无法用新词来解释的,如“图样图森破(Too young too simple.)”、“北鼻康忙(Baby, come on!)”、“粉稀饭(很喜欢)”、“干虾米(干什么)”“、表酱紫(不要这样子)”等等。
最后,无关谐音现象在网络语言中的出现频率是极高的,有时一句话中就有好几个,如:
(4)北鼻问妈妈“:麻麻麻麻,粑粑在干什麻呀?”
(5)口爱滴小饺子长大了,冲着银家流口水。矮油,介样好吗?
例(4)用了北鼻(baby/ 孩子)、麻麻(妈妈)、粑粑(爸爸)、什麻(什么)4 个无关谐音;例(5)则有“口爱滴(可爱的)”“、银家(人家)”、“矮油(哎呦)”“、介样(这样)”5 个。在典型的网络语言中几乎每句话都会使用无关谐音,与此同时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无关谐音词项出现,如果把它们都算作新词,那网络词典将永远跟不上实际更新的步伐。
所以我们觉得,无关谐音不是一种造词法,主要是一种语用法。当然,有一些常见的谐音形式如果相对稳固,出现频率也高,如“神马”、“叫兽”,那不妨当作网络新词,但不宜每出现一个就当作一个新词。
2.无关谐音和别解的区别此外,无关谐音和传统的别解辞格也容易混淆。所谓别解,就是对一个已有的词项进行重新解读,在维持能指形式不变的情况下,求取新的所指意义,如把“久经考验”别解为“酒精考验”是谐音别解,把“内人(妻子)”别解为“自己人”是语义别解。别解辞格和无关谐音在音义关系上十分相似,都是用同一个语音形式表示两个意思,而且其中说话人真正要表达的意思都颠覆了原有符号约定俗成的含义而指向一个另类的含义。但它们之间也有区别,主要是两点:一,生成机制和理解机制不同,别解从原有词语出发,是对原有词义的重新解释;而无关谐音从新意义出发,是为了表达某种特定意义而对已有符号的借用。二,对语境的依赖性不同,别解是在某种特殊语境下的一次性使用,因而往往需要新旧两种含义在语境中同时出现;而无关谐音对已有符号的借用是稳定的,不需要特殊语境的支持,原有词语的意义在语境中也根本不会出现。试比较:(6)“工作这么多年了,你还这么清纯妩媚!”“是‘清唇无眉’吧?”(7)如果你内牛满面了,请你回个贴说出自己的感受。
例(6)是别解,第二个说话人把“清纯妩媚”的意义故意理解为“清唇无眉”,是这个语境下的特定用法;例(7)是谐音借词,用“内牛满面”来代替“泪流满面”,在网络语言中的任何语境下都可以替换。
不过,在离开语境具体区别某个词项时,别解和无关谐音在生成机制和理解机制上的不同并不容易分辨。如用“可爱”表示“可怜没人爱”的意思,既可以是把“可爱(令人喜爱)”别解为“可怜没人爱”,也可以是为了表达“可怜没人爱”的意义而借用了“可爱”的符号形式,起源如何无法追溯。因此我们只能看这一词项是否能脱离特定语言环境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意义表达,如果在网络语言中“可爱”不需要语境支撑,已经能够独立表示“可怜没人爱”的意思,那我们就把它也归入无关谐音现象之中。再如,一开始网民们可能是在特定语境中把“老板”解释为“老是板着脸”的含义,这是一种别解用法,但是这个释义一旦稳固到能脱离语境使用,“老板”就成了本文所说的“谐音命名”了。当然,“可爱”“、老板”之类即使作为无关谐音也是不典型的,因为它们不仅谐音,而且语素形式也是相同的,不过由于生成机制相同,我们还是把它们算在无关谐音之内。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该把无关谐音看作是网络语言特有的一种新用法,既不是一种造词手段,也不是一种别解修辞格。
四、无关谐音的构造原则
1.借用符号和目标符号为了方便分析,我们用“目标符号”和“借用符号”这对术语来区别说话人实际要使用的符号和借用来的谐音符号。其中,“目标符号”由“目标形式”和“目标意义”组合而成“,借用符号”由“借用形式”和“借用意义”组合而成。比如,用“鸭梨”表示“压力”时,“压力”就是目标符号,其目标形式是[压力 yālì],目标意义是(承受的负担),而“鸭梨”就是借用符号,其借用形式是[鸭梨 yālí],借用意义是{一种水果}.(本文用“ ”表示符号,用[ ]把文字形式和汉语拼音或国际音标括起来表示符号形式,用{ }把语义描述括起来表示符号意义。)关于借用符号和目标符号的构成方式,无关谐音的三种类型还略有差异。
无关借词的目标意义是已有概念,所以可以找到明确的目标形式,如上文所举的“鸭梨”:目标符号“压力”:目标形式[压力 yālì]圮目标意义{承受的负担}借用符号“鸭梨”:借用形式[鸭梨 yālí]圮借用意义{一种水果}无关命名表达的目标意义是全新概念,所以其目标符号不是已有词语,只能是表达这个概念的一个符号串,但这个目标符号串的表现形式可以简缩,使之与借用形式相同或相似,如“健谈”就可以分析为:目标符号串“贱到什么都谈”:目标简缩形式[贱谈 jiàntán]圮目标意义{贱到什么都谈}借用符号“健谈”:借用形式[健谈 jiàntán]]圮借用意义{善于言谈}而无关翻译的目标符号是外语,借用符号是汉语,如“茶包”可分析为:目标符号“trouble”:目标形式[tr∧bl]圮目标意义{麻烦}借用符号“茶包”:借用形式[茶包 chábāo]圮借用意义{放茶叶的小包}
但是,不管这些细微差别,无关谐音的特征都可以概括为:其一,借用形式和目标形式读音相似或相同;其二,不能使用借用意义来表达目标意义。
2.意义优先规律根据对语料的分析,无关谐音现象在构造谐音形式时存在着一条意义优先规律,即:无关谐音会优先选择有借用意义的借用形式进行谐音借用。
具体说来,有意义的固有词语会被优先借用,如“大卫(大胃)”、“盒饭(何洁的粉丝)”.如果没有固有词语,那么就选择有意义的词组,如“挖粪涂墙(发奋图强)”“、那死大个(Nasdaq/ 纳斯达克)”,这些词组的意义虽然奇特,但仍然可以感知到。此外,在存在两种借用形式的时候,有意义的形式会流传更广,如“干什么”有“干色摸”和“干虾米”两种借用形式,后者因为有意义使用率就比前者要高得多。
为了满足意义优先规律,可以牺牲语音的相似性,即借用形式和目标形式的读音差别比较大,如“爱老虎油(I love you/ 我爱你)”和“麻油(没有)”,再如“兰州”、“卤煮”、“露珠”都是“楼主”的借用形式,都有独立意义,但与目标形式只是声母相同而已,语音差异就更大了。为了满足意义优先规律,还可以牺牲词性的一致性,即借用意义和目标意义的词性不匹配,如“稀饭(喜欢)”、“果酱(过奖)”都是借用名词表示动词意义。实在找不到理想的有意义的借用形式时,还可以牺牲意义的合理性,即荒谬的借用意义也比没有意义要好,如“噬石真象(事实真相)”的借用意义是“吃石头的大象”、“单脚拉屎(dangerous/ 危险)”的借用意义是“单腿站着拉屎”,都是日常生活中少见的荒谬景象。
当借用形式不管如何调整也无法产生借用意义时,还产生了一种“生造词源”的方法来满足意义优先规律,即为借用形式生造出一个所指概念,使借用形式具有了借用意义。如:(8)有一种牛肉面叫内牛满面。“内牛满面”是“泪流满面”的借用形式,本来无意义,但在上例中“内牛满面”被生造出一个词源,真的成了一碗面。再如:(9)回龙教,据说是我国第一大教,教徒分布广泛,人数众多。教会活动集中在早上。据《回龙大法》第一章记载,“我再睡一小会”乃本教教义。“回龙教”是“回笼觉”的借用形式,例(9)是生造出来的词源解释。
更有名的是“草泥马”,原来是脏话“肏你妈”的借用形式,但是经过生造词源后就真的被当作一种动物的名称来使用了,其形象往往用羊驼代替。网上还出现由网友制作的《戈壁上的草泥马》、《草泥马之歌》等视频。
“意义优先规律”和汉字“音节-语素文字”的属性有关,汉字记录的是音节,代表了语言中一个有意义的语素,因此,汉字使用者很难把汉字仅仅当作记音符号使用,总是想追求借用来的汉字组合背后的意义,哪怕这个意义和要表达的目标意义毫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