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谈话这种人与用人之间最直接、最透明的交往方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是随时随地都要用的到的,但是谈话的效果好坏,就必须根据谈话过程中的技巧来决定了。 而作为公务员来讲,由于自身所处的环境和身份较为特殊,在当今“自媒体”兴盛的环境下,更要讲究一些语言表达的方式和方法了,久而久之,一种较为特殊的公务员社会语言艺术就形成了。
1 代表国家的公务员语言艺术
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在新闻上听到,外交部发言人对某个国际事件发表评论,在这个评论中,几乎经常用到“理解”、“关注”等中性词,而并没有直接的表述“好”或者是“坏”的概念。 其实这就是外交部发言人在发言中的一种语言技巧问题。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大国,其语言的魅力和蕴意也极为丰富,因此在代表国家发表一些较为明确的观点的时候,很难出现像某国家总统直白的向他国元首说“如果不想来,就不用来了”. 因为这些外交人员在特定的场合,代表的是国家,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 其实,这些看似较为中性的词语中,也是有一些国际上通用的语气成分在其中的,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先生就专门针对这种外交辞令的语言艺术,在山东大学的公开讲座以及自己的自传中谈及过。 这种所谓的模糊概念,其实是给双边关系带来了一定的缓冲余地,在非战争状态下,这种外交辞令是十分普遍和常见的。
2 代表基层政府的公务员语言艺术
外交部的发言人我们或许很难与其直接产生交集,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却能和一些基层政府的公务员经常打交道。 在这个过程中,基层公务员的语言技巧和艺术往往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基层政府的公务员,所处理和面对的基本上都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琐事,如果用一些较为正式的外交辞令,显然是不合适的,但是如果用一些较为直白的语言的话, 那么就很容易激化一些干群矛盾,为了既能化解一些基层矛盾, 又能基本上清楚的表述出其中的意思,许多公务员在日常的谈话中都是各自有各自的“绝招”的,这些方式归纳起来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声东击西式。 公务员在处理日常工作,特别是解决一些基层矛盾的时候,需要涉及和各个层面的群众接触,由于群众的个人能力、文化修养各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很直观的将事情的原委直接表述出来的话,有可能会直接伤害到群众的情绪,因此往往采取声东击西的方式迂回着做一些相关的工作。 在西北某省的“退耕还林”工作中,有些干部由于工作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因此引起了小范围的干群矛盾紧张,一位长期从事信访工作的干部到场之后,直接与群众拉家常、干农活,在与群众根本不提退耕的事,在与群众一起生活的时候讲群众生活用水之所以这么苦涩的真正原因,让群众自己意识到退耕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到 3 个月的时间,所有的退耕工作就全部完成了。
第二,避重就轻式。 基层的工作随意性较强,恰恰就是这种随意性,导致了基层工作中有许多突发事件和突发矛盾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很有可能引发较大的冲突。 但是如果过度的强调事态的严重性的话,那么有可能引起反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公务员就采取了避重就轻的方式与群众沟通,尽管这种方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一些小范围的摩擦,但是相比起较为严重的后果而言,其效果要好很多了。
在“我爹是李刚”的风波中,当时出警和维持现场秩序的公务员把握的尺度就较好,尽管当时有些情绪激动的学生,按照《治安管理法》的相关规定是要进行刑事处罚的, 但是由于当时所处的环境较为特殊,出警的警务人员负责周围治安环境,技侦人员负责现场取证,而保定市公安局政治部的同志则与校方派出来的政工干部和辅导员一起在现场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在保证了相关责任人的合法权益、对涉嫌违法的当事人及时采取措施的过程中,所有的政工干部都没有提及对于学生过激行为的处罚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当时爆发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
第三,实事求是式。 在日常工作中,不推诿、不扯皮,才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精准体现,因此,绝大多数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在与群众的交往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掌握着这个原则的。 把一些事情的难度和问题直观的表述给群众,让群众能认知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化解一些一般矛盾和处理一些潜在的矛盾风险。 丹江口市水库由于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地之一,因此,水产局曾经大力提倡的“网箱养鱼”必须全部下马,而且上级也制定了限期拆除的时间表,一时间,不仅是渔民思想上想不通,就连丹江口市的一些公务员也都想不通,在这种重重的困难面前,丹江口市水产局上至局长书记、下到一般干部,连续几次召开专门会议,就如何给群众做工作进行思想上的统一,按照分组进行的模式,一个点一个点的排查,一户一户的走访,不和群众讲条件、不给群众“戴帽子”,而是实实在在的把目前网箱养鱼面临的问题和群众讲清楚。 这种直白的沟通方式赢得了丹江口市渔民的理解和支持,比上级规定的拆除时间早 40 多天,丹江口市就完成了所有的拆除任务,期间没有发生一起信访问题,更没有任何人参与群体事件。
3 公务员在语言表达上的缺失和纠偏措施
上述说的是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采取一些变通的方式进行工作的方法,很值得借鉴和学习,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有些公务员由于受到“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在与群众交流的过程中 ,往往用一些较为另类的谈话方式,这种方式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短暂的问题,但是殊不知因为沟通的不顺畅,往往埋下了严重的隐患,极易引发更大的问题出现。 不得不说,这些公务员所谓的语言“睿智”都用错了地方,用错了方式。 “乌坎事件”中,如果不是当地的政工干部在与群众沟通的时候“放大炮”,其实事态完全发展不到如此严重的地步。 这足以说明,公务员素质在某种程度上仍有待提高。
要想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让公务员首先把握好自身的定位,公务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绝非是对立关系,因此在语言沟通上不能用一些过激的话语; 其次要根据不同的环境采取一些语言上的策略,经验丰富的基层公务员,在处理一些较为敏感的问题上往往都有一些“土办法”,尽管这些方式可能难登大雅之堂,但是群众比较容易接受,而且,用方言土语很群众交流的时候也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所以效果十分的明显;另外,要选择时机进行重点沟通,根据所面对的问题、情况的不同,公务员要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审时度势的把握好一定的时机,选择重点人进行专门的沟通,也许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要掌握语言沟通的协调能力,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味地宣讲其实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抓住重点的讲,把问题讲清楚之后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反馈, 不仅可以为下一阶段的工作理清思路,更能让群众感受到尊重,相关的事情处理起来效果也会更为理想。
把握好这些要素和方法之后, 不仅可以彰显出公务员语言上的艺术性,更是为彻底解决群众的问题铺平了道路,进而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不同的场合,公务员的说话方式和语言表达也略有不同,主要是因为所处的环境和地位所限,作为民众而言,要直观的分析其所表示的含义, 而作为公务员来讲, 也要充分审慎的注意其语言措辞的精准程度, 以最为恰当的词语来尽可能的将本意表述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