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冒险理论文献综述(2)
时间:2017-03-17 来源: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作者:陈明珠 本文字数:6613字
三、理论介绍
( 一) 定义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学者们就已经开始对二语学习中学习者的冒险精神和行为进行研究。从冒险的定义来讲,Bem认为,冒险就是指不管成功与否,学习者都愿意去做一些新的、不同的事情[7].Sinclair提出,冒险即带着自信去做一项新的事业的行为; 这个挑战需要学习者离开他的舒适地带,开拓思维,伸展身体,提升情感和精神,拓展人际关系[8].Rubin以此来描述好的学习者: 愿意去猜测,为了交流愿意参与,愿意为了创造新的话语而运用自己掌握的目标语的知识[9].Beebe认为,所有的这些都可以定义为冒险的行为。Bang认为,冒险就是在语言学习中,当教师问题没有反馈的时候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尤其是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他将冒险行为定义为积极的口语参与,例如在课堂活动中大胆提问,对老师问题的反馈和评论[10].Richard将冒险定义为个人因素,关于一个人愿意承担重大程度冒险之后的结果[11].鉴于学习者不得不尝试新的语言学习并且冒着犯错的风险,冒险被认为是成功二语学习者的重要特征。
根据汪洋的研究,更加具体地说,带有冒险行为的学生具备以下特点:1.当没有确定一定可以成功的条件下,仍然愿意接受有挑战的任务;2.选择那些包含一定的、合理的非过度风险的任务去冒险;3.愿意分享并赞成那些他们坚信但并不太被人接受的想法;4.愿意用批判性的评价方式去评估他们的工作或者想法,而且当被成功挑战后愿意纠正自己的想法;5.愿意表现为不正确,而且敢于接受有风险的且可能以失败而告终的任务。[5]
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在二语学习中的冒险表现为学习者愿意承担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有勇气去犯错误,而且对于非传统或者不流行的想法能够拥有极大的自信。具备这样的冒险精神且敢于实践,这对英语语言学习者个人的成长和成就的取得是非常重要的。
( 二) 研究角度及实例
1.冒险与交际对象的关系研究
Beebe在1980年研究了波多黎各孩子们在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冒险行为。他发现,当面对以英语为母语的面试者时,孩子们在“WH-”问题中加“do”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困难远大于面对一个以英语为主的西班牙双语面试者。冒险通过孩子们的话语量以及他们所提供的信息量来定义。从孩子们的表现可以看出,之所以孩子们在面对以英语为母语的面试者时处理问题的表现相对较弱,是因为他们想更多地贴近面试者的语言,从而得到此类面试者的认可,结果反而在情感过滤方面所受到的阻碍就显得更强,同时也束缚了他们的冒险行为,让他们的话语量以及信息量都大打折扣。从这个角度来讲,同一个学习者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面对不同交际对象时,其冒险行为也会有所差异。
2.冒险与课堂参与度的关系研究
Ely研究了登记注册选修西班牙语课程的大学生在一学年中第一学期里的冒险行为[12].他从以下四个方面为冒险提供了证据: 对于新遇到的语言要素没有任何的犹豫; 虽然已经感受到新的语言要素的复杂或者难度,但仍然愿意去使用; 对正在运用的语言中可能存在的不正确或者不精确能够容忍;倾向于在大声使用新的语言元素前默默地操练。
在此研究过程中,课堂参与是以学生没有被点名时而主动说西班牙语的次数来计算的。Ely发现学生的冒险行为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预测指标。进一步来讲,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程度预测了学生在第一学期学习西班牙语过程中口语的正确度,但对第二学期的学习情况预测度不高。
3.冒险与口语水平的关系研究
Bang研究了韩语语境中的冒险行为和口语水平之间的关系[10].通过对15个案例的研究,他声称,成功的语言学习与在学习过程中的冒险行为的相关性是很大的,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如教师的态度、班级的大小、班级的活动等,也会受内在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个性、动机、焦虑和自信等。
H. D Brown认为冒险是一个成功语言学习者应该拥有的好品质。他指出,有冒险精神的学习者能做出明智的推断,因为这是与学习者的自信有关的。一旦建立了这种自信,学习者就更加愿意去冒险尝试新的语言元素。学习者会抓住一切机会尽可能地进行沟通,犯错误,改正错误,找到正确的、合适的表达方式和方法,以保证沟通的顺利进行。
近几年来,国内的研究者们也从冒险理论出发,针对其对二语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影响做了多方面的研究,如朱志聪的《课堂学习环境下冒险行为和英语水平相关性研究》,邹艳敏的《论大学生冒险精神对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汪洋的《英语专业学生的冒险精神与口语产出的相关性研究》等。总的来说,对二语习得者的冒险行为进行研究的学者有一个共识,一个成功的学习者一定是一个愿意冒险的人。换句话说,冒险行为与二语习得的效果是有很大关系的,同时,一个成功的二语习得者也一定是具有冒险精神的人。
陈明珠. 二语习得冒险理论研究述评[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0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