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家庭。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与发展, 我国的家庭结构与功能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都向往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 新时期背景下如何构建和谐家庭成为热议话题。本文研究了和谐家庭发展存在的问题, 同时分析了其原因, 并从人口学角度来探讨如何构建和谐家庭, 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和谐家庭; 家庭发展; 人口学;
一、引言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小组织结构, 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使我国的家庭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家庭规模开始变小, 家庭类型趋于多元, 家庭的职能也有了许多新的发展。亲情关系与家庭观念也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冲击, 出现了新的变化。这时探讨和谐家庭显得尤为重要。以和谐家庭促进和谐社会, 利于我国协调发展。
二、和谐家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未成年人保护与儿童福利体系
人们常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是未来的希望。儿童是夫妻幸福的基本要素, 寄托着父母的殷切希望, 因此儿童在家庭中占有重要位置。但由于我国儿童福利体系不健全、父母素质偏低、农村未普及学前教育等问题, 导致我国儿童权利得不到保障。我国部分农村家庭儿童生存环境较差, 儿童贫困, 儿童失学辍学严重, 儿童疾病流行, 儿童流动频繁, 留守儿童增多, 家庭暴力虐待儿童等现象不时发生。而且儿童问题存在地区差异, 城乡差异明显。个别地区对待男童女童存在差异。上述问题都会对家庭中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二) 存在性别歧视, 妇女家庭地位低下
妇女是家庭生活的主体, 能够撑起半边天, 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可或缺。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几千年来, 中国家庭均已男性为中心, 女性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 经济上依靠男人。两性在家庭生活中存在较多不平等, 主要表现为:在生育观点上, 父母老人及家庭男主人偏好男孩, 即使在生男生女都一样今天, 大多数的父母仍有生育男孩传递香火的观念, 重生男, 轻生女。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地位, 没有重大事务的话语权与决定权, 存在夫尊女卑现象, 同时在夫妻生活中女性没有享受性愉快的权利。在男女平等的今天, 如果女性争取性快乐,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不为人们所接受。家务劳动是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家务活动中, 往往表现为男女家务分配不合理。在现代社会, 女性也较多的参与家庭外的带薪工作, 在经济上不在依靠男性, 较为独立。但是妇女的角色扮演仍没有改变, 男性较少与其分担家务劳动。
(三) 家庭成员中劳动力人口流动频繁, 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现象严重
在我国农村地区, 留守儿童以及空巢老人现象日益严重。《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数据显示, 我国现有留守儿童约六千余万。《中国家庭发展报告 (2015年) 》数据显示:我国空巢老人占到老年人口总数的一半。这对构建和谐家庭提出了严峻挑战。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岗位不多, 劳动力素质偏低及缺少基本公共设施, 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涌入大城市寻找工作岗位养家糊口。家庭中父母异地打工, 孩子由老人看管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也不利于老人的日间照料, 更是对构建和谐家庭造成了严峻挑战。
(四) 人口素质偏低, 不利于家庭人口发展与教育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家庭背景家庭教育家庭素与质家庭关系等方面都对人口素质有重要影响。我国人口素质正呈现逐步提高趋势, 但不可否认, 我国人口素质仍然整体偏低。表现为我国人口文化素质偏低, 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明显, 农村人口文化水平不高, 不利于家庭教育的开展。家庭教育是儿童学习的第一个场所,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文化素质, 身体素质, 思想品德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教给儿童生活经验、社会知识与行为规范, 可以说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这时人口素质对儿童的作用将明显显现。有良好家庭教育背景的儿童将获得优质教育与生长环境, 而缺乏社会文化知识的父母将很难给儿童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五) 老龄化问题严重, 家庭负担增加
伴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增速发展, 由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会愈来愈多。例如养老问题, 社会劳动力短缺及劳动力人口负担过重等问题都将突出显现。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 人口老龄化严峻程度不断增大。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11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上升趋势, 人口老龄快进程加快且增速明显。人口老龄化致使老年抚养系数上升, 社会和家庭抚养老人的负担将会加重。如果不考虑分离立户因素的影响, 受计划生育“一胎化”的影响, 将大量出现“4-2-1”家庭, 一个家庭在抚养孩子的同时要赡养四位老人。人口老龄化大大增加了家庭负担。同时老龄化在家庭中也引发了代际沟通, 不利于家庭和谐。
三、构建和谐家庭的建议
(一) 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与儿童福利体系
坚持儿童优先原则, 关爱儿童健康成长, 促进家庭发展。逐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和儿童福利体系, 探索适合国情的儿童保障与发展模式。改善儿童成长环境, 推动儿童健康成长。加强未成年人的救助帮扶工作, 完善儿童收养制度。加强儿童健康干预和儿科诊疗能力建设, 改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大力发展城乡学前教育, 努力提高儿童的入学率, 大力发展义务教育, 增加义务教育年限, 确保儿童人人都能获得优质教育, 提高人口素质, 促进家庭发展。
(二) 消除性别歧视, 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
坚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推动性别平等法制建设, 并且融入社会文化积极宣传推广, 切实保障女性的合法权益, 消除性别歧视, 促进妇女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上努力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彼此理解和尊重, 推动良好的家庭互动与沟通氛围。做到不分性别不分职业, 男女共同分担家庭责任。制定与完善计划生育奖励假制度和配偶陪产假制度, 保障男女在产假上的权利均等。在观念上形成“老少共融, 男女和谐”的代际关系。尊重女性在性生活上的权利与感受, 促进高质量的婚姻和谐。提高妇女社会参与, 营造男女平等、尊重女性、保护女童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 坚决打击与杜止胎儿性别鉴定, 促进家庭和谐。
(三) 关爱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家庭, 提高家庭成员就业能力
老人是社会的财富, 儿童是社会的希望, 我们应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家庭的和谐氛围。建立新型家庭观念, 做好子女“离巢”与儿童留守的心理准备。同时政府要努力缩短城乡差距,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使务工人员在现实中实现上孝父母、下养子女、挣钱养家的三全其美。大力发展当地经济, 依托优势企业带动当地人口就业。加大脱贫攻坚力度, 坚持精准扶贫和对口帮扶, 通过发展生产、学习技能、教育支持等有效措施, 提高家庭成员的就业能力, 以此促进家庭和谐。
(四) 提高人口素质, 优化家庭教育
重视家庭教育, 配合学校素质教育,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注重家庭生活中闲暇时间的安排, 为个人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 并以此带动家庭成员提升素质的良性循环。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教育与科技文化产业, 优先发展教育, 推动全面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大力普及与发展高等教育, 增加教育投入特别是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优化教育结构, 加快发展各类教育形式,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培养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 提高家庭人口素质, 以此达到家庭和谐。
(五) 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
加快构建“居家养老、居家赡养”等养老服务体系模式的新探索。重视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使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充分发挥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的积极作用, 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开发老年人力资源, 开展老年教育培训。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家庭发展, 社会公益等活动, 在发挥余热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尽量减轻家庭发展的负担, 促进家庭和谐。
注释
1 柯茂桥.促进家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人口与计划生育.2013 (3) .35-36.
2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 国务院.国家人口发展规划 (2016-2030年) .2017.
4 苏娜.人口素质的家庭影响因素分析.人口学刊.2001 (4) .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