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河南省人口结构转变对经济的作用探究
【第一章】人口结构新特征对河南经济的影响分析引言
【第二章】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机理分析
【第三章】河南省人口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第四章】河南省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结论
【第五章】河南省人口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人口结构变化与地区经济的关系研究参考文献
第二章 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机理分析
第一节 人口结构概念
人口结构主要反映了特定地区、时点总体人口内部各要素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根据人口的生物学特征、社会特征及居住地区对人口结构进行划分,通常可分为人口的自然结构、人口的社会结构和人口的地域结构,其中,人口的自然结构主要由人口的性别结构和人口的年龄结构构成,人口的社会结构涉及人口的文化、婚姻、家庭等结构,人口的地域结构主要有人口的自然地理结构和人口的行政区域结构。
一、人口的自然结构
(一)人口的性别结构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某一地区男两性人口数量与女性人口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因此,人们通常用性别比来表示人口的性别结构。男女人口数量的相对变化带来的人口性别结构变化对人口婚姻、家庭和生育状况有着深刻影响,同时,人口的性别结构对人口的出生率和再生产进程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人口性别结构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人口的就业结构而实现的,这主要是由于男、女劳动力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不同产业对男、女劳动力人口的需求存在差别,在这种情况下,人口的就业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二)人口的年龄结构
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某一地区在特定时点,不同年龄人口的数量在其总人口数量中的比例关系。按照国际划分标准,通常可以将人口划分以下三个年龄组:0~14 岁为儿童少年组;15~64 岁为成年组;65 岁以上为老年组。根据这三个不同年龄区间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数量中所占的比重,社会可呈现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的不同类型(如表 2-1)。以上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以及思想观念等都存在差别,他们的消费和就业选择往往也存在差别。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口再生产、就业、教育、消费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进而会影响到经济增长。
衡量人口年龄结构的指标主要有老年人口系数、少儿人口系数、老少比以及抚养比。
二、人口的社会结构
根据人口的社会特征进行划分,人口的社会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文化教育结构、人口的职业结构以及人口的家庭结构等。人口的文化教育、职业及家庭等因素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其变动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文化教育、职业、及家庭的人口其自然增长率和平均寿命均存在着很大差别,因此,人口的社会结构对人口再生产具有显着的影响作用。在本文,我们会着重对人口的文化教育结构和人口的产业结构进行研究说明。
(一)人口的文化教育结构
人口文化教育结构,是指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是衡量人口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人口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增加具有较高文化教育程度的人口数量,能够显着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与人口整体素质水平。通过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能够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优化产业结构,有效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
(二)人口的产业分布结构
人口的产业结构是指某一地区的劳动人口在三大产业部门间的就业分布关系。人口的产业结构是由产业结构所决定的,并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依据人口在三大产业中的就业分布状况及特征,人口产业结构可划分为传统型、发展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具体见表 2-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人口在产业部门之间会不断发生转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向第三产业转移。因此人口产业结构变动也是经济水平提高的一种体现。
在传统型的人口产业结构中,从事农业生产且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口在社会劳动人口中占绝对优势。这种产业结构大多存在于自然经济比较发达的社会中,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经济不发达,地区间的经济联系较少,生产大多用于自给自足,经济增长缓慢,亟待通过发展工业,用现代化的技术改造农业,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从人口在三大产业的分布上来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超过一半,第二产业比重次之,第三产业人口比重最少。由此可知,农业在具有该类人口产业结构的社会中是社会的基础、主导部门。
这种结构大多存在于一些落后地区。
在发展型的人口产业结构中,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较快增长,占三大产业劳动总人口的 26%~40%左右。这种产业结构的社会,其劳动生产率与人口文化素质均有很大的提高,第二产业迅速增长且不断集中,农业仍处于缓慢增长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很快就超过了第一产业;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种服务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等第三产业为了与第二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也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并在从业劳动者方面超过第一产业,因此,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解脱出来以后持续进入第二产业,同时也开始大量进入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有所发展,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有所提高,处在工业化发展初期的社会,其人口产业结构大多呈现出该状况。
在现代型的人口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人口所占比重上升较快,超过 50%.这一时期,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传统的产业中挤出的多余的劳动力尚不能被第二产业中快速发展的新兴高技术产业全部吸收,而不得不转入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从土地中解脱出来,并纷纷被第三产业所吸收,农业也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信息产业的发展,家务劳动的社会化使闲暇时间增加,均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三大产业中最大的就业部门。
三、人口的地域结构
人口的地域结构分为人口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域结构、自然地理结构及城乡结构,在本文中,我们着重研究人口的城乡结构。人口的城乡结构是指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及其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一般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产品的来源从农业活动转向非农业生产活动,导致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工业化的发展与人口城市化形成了积极循环。
第二节 人口结构变动影响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
一、人口年龄结构影响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
(一)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
不同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其对劳动力的供给情况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的市场参与率就越高,这时候的劳动力供给也就越充足。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数量中所占的比重划分,人口年龄结构可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在年轻型人口年龄结构阶段中,需要抚养的少儿人口系数较高,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低,大量尚未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少年儿童意味着规模庞大的潜在劳动力,该阶段正是人力资本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成年型人口年龄结构阶段,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较强的人口生产力,非常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在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阶段,人口增长率和生育率都呈下降趋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也逐步下降,但老年人口系数却在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非常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劳动力的市场参与率还受劳动负担的影响当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系数较大时,社会的劳动负担就较重,劳动人口不得不在养育子女和照顾老人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会减少他们本应投入到社会生产活动中的时间;相反,当社会劳动负担较轻时,劳动人口就能够从繁重的家庭责任中解脱出来,从而将更多时间投入到社会生产活动中去。
(二)人口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影响储蓄和投资
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单个人在生命周内的经济行为叠加表现出来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带来的年龄结构变化会引起一系列经济变量的变化,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一个人一生中每个阶段的边际消费倾向随着其本身偏好、需求和收入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同时,一个人无论是否具有劳动收入,都需要一生的消费,因而不同年龄阶段人的经济行为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人们将参加工作获得的劳动收入积累起来,一部分用于抚育子女,另一部分以备退休之后使用,因而劳动年龄人口的收入大于消费,是净储蓄群体;而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前的少儿人口和退出劳动力市场的老年人口,由于没有劳动收入,属于纯消费群体。因此,当一个地区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较高时,这个地区的总储蓄水平就会较高,较多的储蓄可以转化为投资,从而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增长:而当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较高时,该地区的总储蓄水平就会下降,资本积累也会减少,从而抑制经济的增长。
二、人口数量结构影响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
(一)人口数量影响劳动力人口供给
劳动力数量的供给主要取决于人口数量的多少。当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技术的要求较低时,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多,人口数量的增加会促进经济发展;反之,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就会下降,甚至产生就业压力增加、失业加剧等反作用。由于劳动力在短期内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弹性变化,因此人口数量与劳动力数量的同方向变化在短期内是不完全成立的,人口数量在长期内的持续增加会使劳动力的数量持续增加。只有在足够的生产资料充分吸收劳动力人口的时候,就业的状态才能实现,因此,通过比较人口的增长速度与生产资料增长的速度,可以判断是否实现就业状态。当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生产资料增长的速度,生产资料不能够满足人口增长所需,劳动力失业的情况就会发生,这种情况下,适龄劳动力人口的就业无法得到充分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会受到制约。
(二)人口数量变化影响社会消费
受人口数量的影响,社会总人口的消费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消费品总量供给一定的情况下,人口数量的多少将直接决定消费水平的高低:消费水平在人口数量增加,消费资料数量也增加的情况下会维持在原有水平;在就业机会特定的条件下,如果消费资料的增加速度快于人口数量的增加速度,消费水平就会呈现下降趋势;消费水平在消费资料增加速度快于人口数量的情况下,会呈现上升趋势。除此之外,人口数量增加对消费的影响还体现在人均消费品零售额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两个指标上,与人均消费品零售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呈同方向变化。
三、人口质量结构影响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
人口质量变化影响经济发展。舒尔茨(T.W.Schults)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升对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远远高于劳动力数量等物质资本的增加,舒尔茨所提到的的人力资本就是人口质量。"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口质量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主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口质量的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劳动力人口的整体素质。一般认为,在劳动力人口数量相当的情况下,劳动力人口素质越高,拥有的劳动力资源量就越多,提高人口质量是发展经济的重要环节。人口质量不仅表现为全部人口的平均身体健康水平,与先天的生理和后天的教育训练等因素也有关,并且先天的因素对智力水平作用的发挥通常通过后天的教育训练表现出来。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提高人口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人力资本。
四、人口地域结构影响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
一般说来,人口的地域结构主要是指人口密度的分布情况。人口地域分布的主要规律可以简单描述为:人口密度在不同的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般情况下,人口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分布比较稠密,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分布较为稀疏。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借助其发达的产业、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人口,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