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意义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9-05 共2315字
论文摘要

  前言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操作,在教学应用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数学的好奇心和培养创新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恰当地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是很有效果的,小学生有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一种有效手段,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学习过程,并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倡导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好奇心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易发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如果整堂课全是单一的讲解,就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恰当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好奇,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如识的理解和掌握,加强记忆.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先用讲台上的粉笔盒举例,通过观察使学生对长方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有直观的感受.至于长方形的画法,不用老师作示范,而是让学生按照自己想方设法大胆尝试.比如老师这样引导:"你们谁会画标准的长方形?咱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好最多,好不好?"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人人动手、动脑,大胆探索,例如:手边最现实的长方形课本、文具盒等,找到画长方形的方法.这时授课教师要及时表扬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然后深入引导学生:"如果要建设一个游泳池或是长方形大花坛,你们能用这样的方法画出来吗?"以此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催使他们争先恐后地投入动手实践.这样进行多各方式的教学,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

  二、动手实践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操作实践是能力的源泉,是思维的起点.操作实践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能把枯燥的文字叙述转化成快乐的、有趣的、带有思维形式的游戏,使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形成正确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方式,达到知识的内化的目的.实践证明,小学生的理解、记忆主要建立在直观操作和动手实践上.所以,教师应在平时教学设计中,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去精心设计操作活动;课堂教学中耐心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思考,揭示规律、掌握知识.

  学生们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和自我探索,才能将知识根深蒂固地扎根在脑海中.低年级的小学学生对数字的认知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即便是简单的加法或减法,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利用学生已经具备的数数能力,运用数小棒、数手的关节等方法来进行数学教学;针对中年级进行分数教学时,可能采取就地取材,利用折纸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例如讲 1/4、1/8 的意义,可以让学生把纸对折几次,老师再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加以理解.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自然数、加减法、分数等的意义,还能避免因死记硬背产生的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的弊端.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注重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就能让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去体会、去发现,以达到理解深刻的目的,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

  三、动手实践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泼爱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对于所有新鲜事物,他们都想看一看、动一动、量一量.通过这一点去加强动手操作,是使低年级学生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全使学生学得更有趣;通过动手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解决学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好多操作的机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秒"是十分抽象的时间单位,如果只是由教师单一的讲解,学生不会真正的领悟,只有通过让他们看表和数数来亲身体验,是学习数学中的时间的最好方式.在这一课教学设计中,我通过设计用拍手、跺脚、数数来感受 1 秒持续时间的长短,在 30 秒内数多少个数,在 60 秒内能写多少数字等,让学生在这些具体的操作中,真切地感受时间概念--"秒"的切实存在.在学生对"秒"这一概念有了一定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让他们具体去估一估围绕讲桌走一圈要用多少秒;想一想都有什么事可以在 1 秒钟内可以做完等等.再例如《量长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量一量教室里的桌、椅、文具等的长度,量一量同桌衣服的袖长、裤长、腰围和身高等.让学生们在操作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总结出一问多解的应用题.

  四、动手实践能促进学生的求异创新

  事实证明有效的操作活动,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创新精神的源泉.只有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才能更好训练他们大脑皮质,激起创造区域的活跃度,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课程基本知识点后,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及画角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促进他们有原则的求异创新.例如画 150 度的角,学生一般都是借助量角器和三角尺画.在学生会画的基础上,老师再提出:

  "不要用量角器和三角尺,你们能准确地画出吗?"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在实验之中探求.通过学生去探索,发现用三角尺的直角和一个 60 度的角拼起来画,得到 150 度角.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既创新了方法,也得到同学认同和老师表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五、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的提高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意义

  首先,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的提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在实物操作过程中,获得最直接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是最为宝贵的.有效性的提高促进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体验,它将为后阶段的学习作充分的准备.其次,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便是让学生经历规律、法则的形成过程.有效性的提高有利于知识在学生内心自然生成且掌握的更熟练.最后,有效性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实践的自觉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将对学生的终身有益.因此我们要努力的把一个个数学学习过程变成学生通过实践自主探究的过程.

  结束语

  总之,实地操作,实地探究,实地总结,才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遇到问题走"提出疑问--合作探索--得出结论"的路子,让学生懂得 "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