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国家进步的源泉,是民族发展的动力。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 “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摇篮。”
所以开发人的创新潜能,调动人的创新欲望,培养人的创造思维,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营造课堂氛围,搭建创新平台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被动、沉闷之中时,它将阻碍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这样连一般的学习效率都保证不了,更不用说创新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以和蔼可亲的态度,精心设计的提问,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有趣的教具,科学新颖的教法等,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给学生答疑、质疑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再也不是一个被动接受、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一种主动参与,尝试解决问题,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
二、设置问题情境,激活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学实践证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鼓励大胆猜想,养成创新习惯
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既是新旧知识联结的融合点,也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催化剂。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经验基础之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要通过观察、实验、类比、归纳等方法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创设一种类似学术研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以一个创造者或发现者的身份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进而逐步养成善于猜想的思维习惯。由于学生原有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错,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去聆听学生的猜想,允许学生有错误,让学生勇敢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猜想。只有敢于猜想、大胆假设,才能促进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打破常规思维,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理论,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赞科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启动、导向、维持和激励等作用,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例如在教学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一课时,我让同学们亲自观察人和树木在路灯和太阳光下的影子,并进测量、计算、归纳,进而得到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性质。把本来很抽象的内容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了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五、培养发散思维,挖掘创新潜能
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拓性、创新性的思维,它是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形式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求一次函数 y=3x-1 与 y=-3x+5的交点的坐标,可以利用图象法解,也可以利用方程组解,两种解法既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横向联系。学生想出的方法越多,就说明思维越开阔,也就容易出现更多富有创新性的解题方法,进而更好地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
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而如何培养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通过调查,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等活动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规律进行探索、归纳,积累经验。如在讲授统计与概率一课时,因为统计和概率需要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如果把统计概率课堂当成一个简单的运算课去处理,会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僵硬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我们要把走进生活、实验操作和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试验中更形象直观地体会和理解统计思想,掌握统计方法,进而创造性地解决统计问题。
综上所述,创新思维是学生最为重要的素质之一,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标志,但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绝非易事。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切实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努力激发创新意识,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切实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涤.培养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51期.
[2]张兰秀.数学教学应重视猜想.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年03期.
[3]李刚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周刊,2011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