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 《名侦探柯南》科学传播的无意识渗透及认可
【第一章】 《名侦探柯南》无意识中对科学内容的传播绪论
【第二章】从推理文学到《名侦探柯南》
【3.1】 《名侦探柯南》中的专业知识
【3.2 3.3】 《名侦探柯南》中的基础学科与特殊经验知识
【第四章】 《名侦探柯南》中的科学方法及其它
【5.1 5.2】新型科普与《名侦探柯南》
【5.3 5.4】 《名侦探柯南》的科学传播调查分析
【第六章】 《名侦探柯南》对科学传播的影响分析和可能借鉴
【结语/参考文献】 《名侦探柯南》中的科学传播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6 章 《名侦探柯南》对科学传播的影响分析和可能借鉴
通过上一章个案调查分析可以了解:公众基本还是认可《名侦探柯南》具有科学传播效用的,尽管它存在一些不当之处,但是这种形式对科学传播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笔者分析,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名侦探柯南》不只是传播了知识,而是蕴含了科学传播所应当承载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就是对正统科学传播的补充和启示作用。
6.1《名侦探柯南》承载的科学传播价值和意义
科学精神被认为包含了三个层次,就认识论来说,科学这种认识活动首先就是把逻辑一致性和可检验的实践性摆在首位。这一点直接体现了科学的本质特征。就社会学方面来说,应具备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提出的四项规范:“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这既是科学精神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就价值观方面来说,科学可以通过追求“真”而达到尽善尽美,把真、善、美的统合作为科学精神的最高准则。[35]
心灵应当包含两种属性,一种是理性,另一种是道德感。科学似乎正是对这两种属性的另一种诠释,即坚持理性的科学能够追寻世界的真,科学中蕴含的道德发扬人间的善,真与善的结合便是一种美,而且又能发现他者之美。具象来说,科学精神至少应当包括理性精神、实证精神、独立精神、怀疑精神等。
通过《名侦探柯南》便不难发现这些具体表现。首先面对内情复杂的案件,要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必须怀着理性精神;秉持着对案件的怀疑,细心观察、实地求证的找出真凶;柯南面对黑暗组织时独立勇敢的态度都能体现出科学精神的所在。由此看来,《名侦探柯南》的价值体现使之成为最受欢迎的漫画作品,定是有丰富的内涵存在。科学传播的内容也需要快速丰满起来,科学精神将会更有效果的带动科学知识、逻辑、伦理等方面的传播。《名侦探柯南》的形式是一种承载有科学精神的传播形式,有利于弘扬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是对人生意义的追寻,把人作为社会主体,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对个性解放中,避免人性被扭曲以及陷入极度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泥沼中,从而关注内心的精神生活。人们在长期现实的生产、生活中,通过情感沟通和交流,日渐形成被公众认同的价值和表达方式,这种认同可以形成不同的母题,例如爱情、伦理、复仇、救50赎等。《名侦探柯南》中可见的有爱情、友情的形式,更多的则是与复仇、伦理和忏悔有关的母题。通常诟病柯南的原因之一就是剧情模式太单一,每集都是“犯罪、侦破、悔罪”的模式。日本文化通常被认为是“耻感文化”,“知耻--雪耻--玉碎”的过程是日本所崇尚的武士精神的一种境界。柯南的剧情其实也是这种“耻感文化”的反映,而且又通过“惭愧和忏悔”的结尾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劝诫人们避免在现实中做出冲动之事。做错事之后寻求原谅和忏悔,这并不仅是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内在特征,同样具有普适性。因而《名侦探柯南》在无意识的推广科学传播的同时又传递出人性善的观点,塑造理想人格,构筑人类本真的文化世界与科学精神的内涵不谋而合,这便可以看做是科学与人道的观照。
科学传播除了理论的普及,当然还有技能的层面。技术被认为是人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人可以通过对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以改变世界,但是伦理意识与技术的使用有时并不统一。
不可否认的是科技的进步为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科技的负面效应。就《名侦探柯南》来说,刑侦技术的提高有助于更好的解决刑事案件,随着刑侦技术的提高,反刑侦的手段也在不断翻新。犯案手段和工具的更新、不在场证明的伪造等又增加刑侦过程的难度。也可以说,越来越多的疑案出现原因之一就是科技的进步。当科技被黑暗组织利用的时候,致命的毒药、隐秘的杀人手法、暗藏于社会各处的组织成员都变成威胁社会环境的不安定因素。而且对于科技的使用,这些成员似乎完全不考虑后果和伦理道德。“科学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其理论创造和事业发展深受文化环境的制约,科学不是无前提无‘偏见’的,而是有特定的旨趣。” [36]
从科技研发角度来说并不存在好科学和坏科学之分,但在实验室之外,科技就不能任意而为,必须以符合人类社会的共同认知,不能以此伤害他者。这包括他人、其他社会共同体以及区别于人类社会的自然系统。
前文也提到了《名侦探柯南》中柯南对于使用窃听技术的社会规范;灰原对人类科学创造出来的悲剧哥斯拉的批判。从这些剧中人的态度可以看出,青山刚昌塑造出的柯南世界,是让这些理智的人物秉持一种深层生态的理念--我们人类只是地球的一部分,要认识到人与自然不能分割,只有这样才能完善人格与人性。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人类并不是凌驾于其他物种而存在的,这种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有助于将人类置于自然中的和谐位置。
6.2 作为大众共享的科学传播
大众传媒集合了社会信息,将受众的态度和意见加以引导,并能够提供大众发声的平台。这个平台也可以看做是真实世界的一种简约化和理论化的形式。无论大众传播的三功能论还是四功能论,都强调了大众传播对于社会化的作用。它的跨文化、跨时空的特性也让传播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而科学界同传播界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误区,认为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大众传播所代表的流行文化众声喧哗,所以肤浅、连续性差;科学极具理性,又有很高的门槛,不是所有人都能深入了解。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科学传播不能再单打独斗,需要与大众传播相互借力。从科学专家领域向大众传播科学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大多数的科学专家都只是偶然的参与对广大受众的科学传播,因此在科学界和大众传播界之间的鸿沟依然明显,走向有反思的科学传播阶段需要弥补这个鸿沟,达到一种跨文化的多元的传播。
大众传播可以把科学问题变得简单化,简单到一种“对科学实践活动的陈列”.这种方式是将大众媒介对“内容展示或陈列”转变成了对科学的“陈列”,也就是“被陈列的科学人的主观能力”,而不是强调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因果关系。《名侦探柯南》的科学传播问题前文已经赘述了,在它的剧情中一方面介绍了各类科学知识,另一方面这些知识也与文化、道德、逻辑等领域结合,让这些知识与观众的认知经验产生联系,科学内容与大众更具有接近性。这样一来,通过大众传播的《名侦探柯南》就提供了双重展示的作用,或者说就是“橱窗包装”.[37]而大众传播的公开性、公共性、有组织性的特征来展示科学,形成一种无差别的呈现方式,能够不设限制的提供给大众。
当然娱乐化的科学传播并不是尽善尽美的,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大众对它存在的问题还是有理性认知的。过于娱乐的表现方式弱化科学的严谨性和理性,片段化的知识传播不利于展示科学发展的连续性,而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的具象表达又有一定的困难。
也就是说大众传播这块“橱窗”具有的呈现作用让科学传播的更广,但是真正反映科学内容的深刻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不能只寄希望于大众传播。
6.3 对科学教育的补充和启示
“科学教学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是提供已经从自然界获得的系统知识基础,二是有效的传授过去和将来探索和检验这种知识的方法。”[38]
我国的教育制度往往是文理区分,还要通过应试检测各学科的掌握程度。这样即把各个学科画地为牢,又让学生埋头于试题,容易失去对科学或其他学科起初的兴趣。
一般来说,考试能提供相对公平的结果。但是,对于科学问题来说,无法判断应考者的科学才能,而且对于理科考试中的大量公式计算问题,对于计算能力较差或懒散的学生来说,无疑是让他们降低对科学的兴趣。而且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规制化的考试只能带来机械性的记忆。学生们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企图得到优秀的成绩,却忽视了获得知识本身的快感。
科学不但要当做一门学科来教授,而且需要使科学融合到其他学科中,需要对枯燥无味的教育方式加以改造,总之就是要改进现有科学教育的教条模式和压抑气氛。
科学教育也并不是单纯指学校的正规化教育,不能忽略日常生活中的广义教育。尤其是在少儿阶段,天生的好奇心还没有被消解的时候,不对他们讲授科学内容,就很容易让他们失去对科学的持久兴趣。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们自己发现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不是让学生在实验室里接受抽象的实验去记忆知识,而是能够向他们提供有益的生活经验。[39]
从这些方面来看《名侦探柯南》似乎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作为一种有生气的科学教育补充来说,它弥补了正统教育中存在不足的兴趣培养,画面设置也满足人的观感。同时又没有科学教育中所必需的物质要求,用一种轻松的心态了解科学内容,而且其中的内容也在不断审视对科学的态度,既维护理性又反思科学。《名侦探柯南》的无意识作用也让观众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对世界有一个新的理解。
6.4 以动漫方式传播科学存在不能忽视的问题
通过上文分析,《名侦探柯南》中的科学元素不可否认,很多人也认同它具有科学传播的效用,但它毕竟不是以传播科学为目的的作品,若作为科学传播载体也存在许多问题,正如第五章最后一部分中被调查者指出的不当之处。借此作品来分析,动漫作品作为科学传播载体存在哪些不能被忽视的问题。
首先一点就是存在科学性的误区。这并非一定是指科学内容的错误,而可能由于作者设置的背景太理想化,所以科学也在这样一种理想化中与现实脱节。如同前文第三章中就有涉及,《名侦探柯南》中提到冰红茶缓解海蛇毒的问题,很多科学知识的运用本身就是在理论上,并没有考虑现实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各种犯案手段都是在大量巧合中完成,现实中操作基本上不可能,这需要太多的巧合设计,操作“成本”过高,不符合实情。在调查中有人就指出“很多案件中利用各种科学知识进行犯罪都存在大量的巧合与不可行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传播的知识不严谨”.而剧中的科幻内容若无法清晰鉴别,也容易让科学蒙上一层虚幻的印象。杀人犯罪的过分渲染是否会影响公众形成社会不安定的印象,麻醉枪、神秘毒药、黑暗组织等是否加剧了这种社会紧张?这背后所支撑的科学领域是否会因此受到质疑也需要进一步探讨,但公众对科幻与现实若无法清晰判断,想必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更广泛的考量。
其次,像《名侦探柯南》这样的作品虽然存在大量的科学知识等元素,但是毕竟还是停留在浅层次上,没有对科学完整清晰的介绍。这一方面是由于体裁限制,另一方面则是娱乐形式的限制。TV 版的柯南作为刑侦动漫,里面的知识还是有所限定,而每集大概 20 分钟的时长给予科学内容的篇幅也是有限的。比如很多只是一个专业名词的提及,或者对理论的一带而过。因此有被调查者表示“剧情过于简单,逻辑具备突然性”;“知识内容略少”.“娱乐为主……不过是采用动画的形式”,“相反的,内容娱乐可以让人们很轻松直接了解知识背后的意义影响”,“调动各种感官,亦是有益补充”.在收集到的反馈中,清华调查中有一份很有哲理的回复“科普可以浅显,但科普本身不能”.
这种娱乐化的形式势必为了降低门槛让大众接受,使知识浅化。“《名侦探柯南》……它只是一个娱乐,科学传播的作用是附带的”,“图像碎片化,对于知识的理解只存在于印象,即无法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系统的思考”.这种“科幻及戏剧化的表现手段,不利于辨别知识的权威性,如可加以点译也许会有好的效果,情节的跌宕起伏,令人易忽视科学知识”,“娱乐性大于教学,逻辑有所限定,限定了好人必胜”.
再次,不同受众关注点不同,对《名侦探柯南》科学传播的有效效果无法规范化判定。受众的年龄、身份、地域、心理等因素都会影响理解和接受能力,有人调侃对于《名侦探柯南》,小学生是当做恐怖片来看,初中生是当做爱情片来看,高中生是当做推理片来看。对于柯南的关注点不同,自然对其中无意识的科学传播接受程度也不同。另外也有部分人也担忧这种简单粗暴的凶杀案件是否会对意识形态不够健全的人造成非正常引导。即使剧中不断出现正义战胜邪恶以及犯罪者“悔罪”的表现,这种软性文化是否能淡化实施犯罪时穷凶极恶的手段和狡猾的掩饰等不良影响,每个个体对这些影响的接纳情况也很难判断。依此来看,《名侦探柯南》的科学传播效果很难有量化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