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新闻发言人制度下的国家形象塑造探究
【绪论】新闻传播学下中国形象构建绪论
【第一章】国家形象与拟态国家形象
【第二章】新闻发言人制度形成与演变历程
【第三章】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中国产生与发展情况
【第四章】中国拟态国家形象塑造的新路径
【结论/参考文献】拟态国家形象与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 语
国家形象塑造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和国内国际形势急剧变化的新语境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与要求。塑造国家拟态形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重要性和巨大的作用将逐步得以体现。
拟态国家形象与新闻发言人制度,是目标与途径的关系,在当前国情之下显得非此不可。一国形象的提高,与其施政理念与行为密不可分,更与公众互动分不开,这就是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义所在,而发布的信息能否起到好的效果,还要考察和关注到客体的反应与回应。
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对信息的传播中,起到信息疏导或者是信息抑制作用的作用,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则完全取决于一国政府的施政态度。在新闻事件尤其是突发公共事件面前,新闻发言人制度以其独特的价值使得政府、媒体和受众实现意见交流与情绪的流动,这对维持社会秩序、塑造拟态国家形象起着积极的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不可回避的是,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起步晚于美国数十载,发展以来的三十余年中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上都存在许多问题。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如何将事实真相及时地传达给受众,保护受众的知晓权,实现引导舆论,避免集体恐慌,已经摆在了国家眼前。
从政治学“权为民授”的角度看,判断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否真正起到作用,其标准就是看它能否减少和消除了人们对于外界环境的信息不对称。这一观点,在中国政府获得认可、并能切实实行还需时日。
在现代外交中,媒介外交已成为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拥有和维持良好的国际形象的重要手段。要达到这一目标,国家必须具备完善的新闻发布体系和新闻发言人制度。
这就需要国家充分利用本国和他国媒体,用好新闻发言人制度来推进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流动,为塑造良好的拟态国家形象创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中文着作:
[1]丁海燕,赵鸿燕等:《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年 3 月第 1 版。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3]韩念龙:《当代中国外交》,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年。
[4]朗劲松:《新闻发言人实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5]钱其琛:《外交十记》,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年版。
[6]宋念申、梁燕:《新闻发言人传递政府声音》,新华出版社,2000 年版。
[7]汪兴明、李希光:《政府发言人 15 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8]徐琴媛:《中外新闻发布制度比较》,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9]邹建华:《外交部发言人揭秘》,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年版。
[10]周宁着:《龙的幻象》(下),学院出版社,2004 年版。
外文译着:
[1]【美】埃德温·坎默里、迈克尔·埃默里着,展江等译:《美国新闻史从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新华出版社,2001 年版。
[2]【美】阿里·弗莱舍着:《白宫发言人:总统、媒体和我在白宫的日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年 9 月第 1 版。
[3]【美】达雅·屠苏:《国际传播--延续与变革》,新华出版社,2004 年版。
[4]【美】格伦·布鲁姆、艾伦·森特、斯科特·卡特里普着:《有效的公共关系》,华夏出版社,2002 年版。
[5]【美】哈里·哈丁着,柯雄等译:《美屮关系的现状与前景(美国与中国 1972 年以来的脆弱关系)》,新华出版,1993 年版。
[6]【美】亨利·基辛格着:《白宫密谈》,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 年 2 月第 1 版。
[7]【美】霍华德·库尔茨着,张金秀、周荣国译:《操纵圈一克林顿新闻宣传机器内幕》,新华出版社。2001 年版。
[8]【美】海伦·托马斯着,李彬等译:《白宫前沿》,新华出版社,2000 年版。
[9]【美】玛格莱特·苏利文,董关鹏译:《政府的媒休公关新闻发布:一个发人的必备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10]【美】迈克尔·埃默里着,余赤平、杨瑞平等译:《从华盛顿到里根--美国历届总统与新闻届》,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 年版。
[11]【美】塞缪尔·亨廷顿着:《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10年第 1 版。
[12]【美】沃尔特·李普曼着:《公众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
[13]【俄】亚·弗·卢金着,刘卓星、赵永穆、孙凌齐、刘燕明译:《俄国熊看中国龙--17~20 世纪中国在俄罗斯的形象》,重庆出版社,2007 年 7 月第 1 版。
[14]【美】约瑟夫·奈着,马娟娟译,《软实力--权力,从硬实力到软实力》,中信出版社,2013 年 5 月第 1 版。
中文论文:
[1]蔡晓丹,《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的历史及现状》,《探索与争鸣》,2008 年第 1 期。
[2]郎劲松、侯月娟,《现代政治传播与新闻发布制度》,《现代传播》(双月刊),2004 年,第 3 期。
[3]刘小燕,《政府形象储波的理论框架》,《现代传播》,2005 年第 4 期,总第 135期。
[4]骆正林,《美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起源于特征》,《今传媒》,2006 年第 1 期。
[5]孟建:《从传播效果看新闻发言人》,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House.
[6]孟建:《以软实力为核心构筑大公关理论》,《国际公关》,2005 年第 6 期。
[7]孟鑫:《新浪年度“最热”微博昨出炉》,《珠江晚报》,2011 年 12 月 14 日。
[8]唐瑜,《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探源》,《法制与社会》,2008 年 08 期(中)。
[9]王烨发:《知晓权·话语权·新闻炒作--关于媒体价值观的思考》,《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 年第 6 期。
[10]喻国明:《我们为什么需要政府新闻发言人》,2004 年 9 月,第 37 卷,第 5 期。
[11]原光:《信息公开背景下完善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基本思路》,《改革与开放》,2011 年 3 月刊。
[12]杨力:《略谈“透明度”》,《实事求是》,1988 年 06 期。
[13]赵启正:《高度重视新闻发布工作,造就高素质的新闻发言人队伍--记者招待会的组织与传播一书代序》,《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年 01 期。
[14] 程曼丽:《论“议程设置”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舆论导向作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年 3 月 20 日。
外文着作:
[1]Joseph S. Nye,Jr.:Soft Power.Foreign Policy,No.80,TwentiethAnniversary,Autumn,1990.
[2]Micheal J.O“Nell:Media Power and the Dangers of Mass Infornaation,NiemanReports.Harvard University.Double Issue.Vo 154.No.1 Spring2000.
[3]Mowlana.Hamid.Global Communicationin Transition The Endof Diversity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96.
外文论文:
[1]Joseph S. Nye,Jr.: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NewYork : Public Affairs,(c)2004.
[2]K.E.Boulding. National Images and International Systems[J].The Journal ofConflict Resolution. Vol.3.No.2:129
网站:
[1]中国人大网
[2]北青网
[3]凤凰网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5]新浪网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致 谢
随着论文的写作,在外交学校的美好两年时光即将画上休止符。2014 年,对于我来讲,是一个充满期待和努力的一年。这一年,我们读完两年的研究生生活,完成了自己一个长久的夙愿。时光总是如白驹过隙,来不及细想,却已悄然结束。怀念读书的这两年时间,每周末不管多累都要爬起来去上课,比上班起得还早还积极,因为精心、收获、充实,仿佛一切又回到了大学时期。真是一段宝贵而短暂的美好记忆。
学习的这两年,领略到了外交学的魅力!学科视野广阔,让我等凡夫俗子跳出生活和工作的琐碎,看待一些国际问题、历史思路;老师学识丰厚,着作等身,心怀济世之情怀,总会给我一个更远更高的视野;同学们勤勉上进,不断进取,虽然都已经非常出色,却一直各有追求,不断地激励我。
特别是在的论文写作过程中,能有幸结识到我院高飞教授,并承蒙教授悉心指导。
如果不是论文的关系,真的难得有机会遇到这样一位学富五车、温文儒雅的老师。高教授声名远播、工作认真、治学严谨,每次见到教授总如春风沐浴般亲切和善。几次交流中,老师的教诲令学生醍醐灌顶,并在后期的文献搜集与阅读、论文的建构与写作中大受裨益。然而有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指导自己的学习与思考,这样美好的机会以后恐怕都不再。感谢老师给予我的指导、鼓励,更重要的是给我一种眼光,一种极远极深的视野,这对于我以后的思考方式、学习与工作思维都起到了极大的点拨。同时,感谢高教授在学生身体状况特殊与论文时间冲突时,给予我最大的支持和便利,在此谨向教授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感谢遇到这样的好老师!
在此,一并感谢两年谆谆教诲我们的各位老师,他们是卢静、夏莉萍、周卫平、马妍、万霞、周永生、王为、聂文娟、林民旺、熊炜、李海东、梁晓君老师(以课程安排顺序为序)!这段美好的日子都深深地镌刻着您的学识给养和引路。感谢院系负责我们在职研究生工作的卢老师、周彦喆、张海波和俞婕老师!特别是张海波老师为我们做了大量幕后工作,让我们安心学习、准备论文。你们辛勤细致的工作带给我们最大的学习便利!
论文的写作过程,是一段艰苦而富有挑战的日子,这一段时间阅读量不得不大量增加,思考方式不得不缜密理性,而对于我国拟态国家形象的现状愈发感到亟待提升,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制度完善更迫切地希望能引起国家的重视和发展。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们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可不得不承认到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更需要现在内涵式的完善,虽然后续的完善不易出成果、出政绩,却会成为未来发展最大的掣肘和绕不过去的坎儿。
中国的学术界,每天有大量的论文和研究出现,可是真正有益、有建设的研究不到百分之一,其他大都是信息垃圾。个人才疏学浅,这篇文章也是另外百分之九十九的范围之内。只愿增加一个标题,作为一个分母,增加国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最后,感谢我 11 月即将出生的小宝宝,五个月来不得不陪着我一坐几个小时读书、写作,还要“忍受”咖啡带来的刺激和兴奋。希望他出生后就会写论文,不要像我一样如此艰难和踌躇不前。2014 年,期待论文能通过,期待一个健康宝宝的来临!
深深感谢母校!